英語關鍵期假設的存在似乎不容爭議.如果真是這樣,小學和中學的教育就顯得很重要,特別是兒童時候階段的教育.所以小學教育要重視,如果錯過了這個階段良好的教育,那么在以后無論怎么教怎么補,很難達到很好的效果不知道我的看法是不是錯的

熱心網友

我同意你的觀點, 越小的是候學的好處在于他沒有成年人因母語所給他帶來的那種根深帝固的影響而最終成為學習英語的一種障礙.真正英語好的人,他所講的寫的說的都是用說英語國家人的思維去組織的,所以,我個人的觀點是小時候學的效果比成年人的效果好.最關鍵的是不要去受自己的母語影響.比如說"中國式"的英語,他的句子,語法和單詞都是對的,但老外覺得很怪,因為同樣的話,他們絕對不會這樣來表達的,這就是母語思考所帶來的問題.隨著年齡的關系,這種母語的影響會越來越大,而最終影響你的英語水平.

熱心網友

我認為學英語不存在關鍵期一說。因為現在同聲傳譯人員年齡至少25歲,20十年前我們小學學英語嗎?學任何一種語言,需要努力耐心。我想在小學所學的英語恐怕還不如外國5歲小孩說的好吧。外語的學習不是越早越好,更需要一種環境。

熱心網友

英語的早期教育確實重要,在有條件時重視小學、中學的英語教育,對他是很有好處的。但是,這肯定不是絕對的。當一個人因為某種原因,小時候沒有能接受到良好的英語教育,當他成為大人,甚至是老人時,通過努力,也是可以學好的。當然,他必須付出較大的代價。這方面的事例也是很多的。 鐘道隆,你一定聽說過了,他45歲學英語口語,一年后成為口語翻譯。1979年,他第一次出國訪問,由于不會講英語而處于窘迫和尷尬境地。45歲的鐘道隆開始了他臥薪嘗膽般的苦學英語的歷程。他為自己制訂了一個強制性的學習時間表,保證每天5個小時的自學英語時間,每逢節假日,他一個人守著一臺錄音機、一個筆記本和一支筆,伴隨著無數遍的聽寫錄音,每天學習14個小時。1981年春天,當他再次出國時,竟然擔當起了團里的翻譯。而且在與外國談判時改造了他們的遙測系統,為國家節省了5萬美元。 過分強調錯過了中、小學的學習階段就不可能學好英語,將會挫傷許多成年人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也會埋沒許多人才,這是不可取的。 因此,我主張,在不同的階段,應有不同的引導方法,不能千篇一律。不能強調點,又忽略了另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