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國相比到底有多大差距?

熱心網友

新世紀攻防兼備蓄勢待發的空中強旅  自90年代后期以來,隨著中國大陸軍方對當代高技術戰爭的深入研究,大陸空軍由于被定位為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的主戰力量而受到空前重視。更兼臺灣島內臺獨勢力日益猖獗導致臺海情勢反復震蕩而明顯加快了蘇27、蘇30MK、殲轟7“飛豹”以及殲10等先進戰機的換裝。而長期以小步快跑不斷進行技術提升的殲7、殲8等戰機性能指數也早已直追第三代先進戰機。因而今日之中國大陸空軍不僅規模高居世界前列,而且其戰技水準儼然也已脫胎換骨。那些妄評中國大陸空軍戰力遜于僅擁有三四百架三代戰機的臺灣空軍之類的昏話,實是在顯現其歧見和無知。  其實只要稍微留意一下近年來大陸軍方透過傳媒公開的一些信息,便可對今日之中國空軍戰力得出一比較客觀的認識。如早在2000年8月,大陸軍事傳媒就曾以“中國空軍戰斗力的跨越”為題,披露了大陸空軍已具備有效獵殺最先進隱形飛機以及超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類目標的能力。此后陸續公開的信息中,更屢屢提及其所裝備新式戰機的拳頭部隊進行現代超視距空戰演練的情形。2001年夏則公開報導了大陸空軍突破傳統訓練方法進行夜間大航程、超氣象、高難度組訓,戰力大獲提升的訓練場景。依大陸空軍對信息發布一向保守低調的慣例來看,顯得猶為不同尋常。既是對美軍在科索沃戰爭中轟炸中國大使館和臺獨勢力日益猖獗所發出的含蓄警告,也顯示中國空軍對以自身戰力打贏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有著十足的自信。事實上,僅僅對中國空軍自90年代后期以來已經公開的換裝情形來看,目前大陸空軍已擁有:購入及在沈陽飛機制造廠自行組裝的蘇27戰機按最保守的估計已超過200架;具有防區外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蘇30MKK近百架;自行設計并已投入批量生產的殲轟7A也已具備與之相當的打擊能力;自研的先進空優戰斗機殲10據信已裝備有數十架并已量產;經過技術升級戰力足堪與三代戰機放手一搏的殲7D/E/G、及殲8B系列各數百架等。在防空能力方面,不僅整體性能優于美國愛國者導彈的C300防空導彈早已大批量裝備,更已建成由先進雷達系統、多種射程的防空導彈和防空快炮組成的覆蓋遠、中、近程以及高、中、低全空域的先進防空體系。而且由于近期蘇27/蘇30/殲10以及升級中的殲轟7A和殲8新型機的數量仍處于緊鑼密鼓的高速增長期,凡此等等已足以說明,中國大陸空軍就在近期即有望成為東亞首屈一指攻防兼備的強大空中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預見,幾年后即便是美國空軍,在其F22和F35等第四代先進戰機大批量裝備之前與中國空軍相比已未必擁有較大優勢。而且已有未經證實的消息傳出,中國空軍的第四代先進戰機早已進入全速發展階段,各方面性能足堪與F22相匹敵,顯示中國空軍正處于向當代空軍強國的全力躍進中。  勿庸置疑,臺獨勢力的日益猖獗,臺海局勢的日趨惡化,正是目前中國空軍全速提升戰力的直接動因。其實僅依大陸空軍目前的現時戰力也絕不象一些國外觀察家所斷言的遜于臺灣空軍,事實上其真實戰力正如其在許多場合公開宣示的那樣:撲殺臺獨雖非易如反掌,卻必定勢如破竹!然大陸方面十分清楚,倘若臺海必有一戰,中國軍隊必須首先具備有效打擊并摧毀任何敢于干涉臺海戰事的外國強權的實力。誠如一些觀察家所指出,現階段加緊實現擁有先進的空中預警和指揮控制軍機及整個系統對于中國軍隊戰力的大幅提升具有關鍵意義。一旦成軍則形成完整的海、陸、空、天、電磁全維一體的聯合作戰能力(現時所擁有的先進軍用衛星系統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對特定目標的偵察發現,但對于特定時間高速機動的導彈、飛機、艦艇類目標則不具備實時發現和跟蹤指揮能力。)美國迫使以色列取消“費爾康”項目確實推遲了中國軍隊具備全維聯合作戰能力的時間,但卻逼使中國全力以赴自行突破和掌握關鍵技術。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預警機項目作為國家重點工程已取得決定性成果,自此該項高技術關鍵裝備已不再受制于人。更在今后的技術升級和裝備數量上已不存在瓶頸和障礙。反觀臺灣軍隊雖較早擁有了美制先進預警機,卻因其三軍遠距離作戰能力和規模的有限從而使這一尖端技術的作用也只能有限。實際上根本難以充分發揮出其效能。而隨著中國空軍對這一重大關鍵技術的攻克,其戰力步入空軍強國已是無可置疑。  拒絕承認這一現實者若非偏執便惟屬鴕鳥心態。執意分裂國家民族的登輝阿扁身邊那些軍事高參們的水平的實在是可憐,最最大膽的預測竟然是2005年后大陸空軍方能對臺灣空中優勢構成威脅,真不知實在是無知還是純粹為了誤導島內民眾。事實上真到了2005―2010年大陸空軍戰力早以達到怕是要把臺獨們嚇得無法安睡的地步了。他們何曾認真探討過,是何種原因使這支自成軍以來或曾在飛行技術上,或曾在裝備水平上長期處于低端的空中銳旅在即使是與世界最強大空軍的作戰中,都始終保持著主動和兇猛氣勢,敢打善斗、足智多謀,屢創佳績,始終令強敵望之生畏。而如今其軍魂猶在,大批主戰軍機裝備更達當今世界先進水準之時,一些個淺薄無知之輩又豈能恰當評估和認識其真實戰力呢?SU-30MKK 。

熱心網友

不管是日本的科技先進也好,大勢吹噓也好,客觀事實也好,總之F-15戰斗機經過幾十年的戰爭考驗,是非常實戰的利器,即便是中國人我也不得不承認F-15戰斗機非常先進,這是一個客觀事實。但是F-15戰斗機畢竟是美國的發明,即便日本可以在本國組裝卻不能獨立制造此款戰斗機,這也是一個客觀的事實。既中國的fbc-1可以在本國獨立制造而日本的 F-15戰斗機在本國不能完整獨立制造,發動機不能獨立制造,技術受治于美國,這才是日本的劣勢。和平時期還好說,相互在天上飛兩下,比劃一下,可戰時就不好說了,發動機是易損耗主件,戰時必須大量生產、維護和更換。中國基于英國的當今并不先進貝斯發動機仿造的渦扇9在十幾年的努力下已經完全國產化了,戰時可以保證大量生產。而日本F-15戰斗機的生產數量必須只能聽命于美國,因為主要部件由美國供給,日本說了不算。當然在戰時美國不可能對日本禁運,但可以大大的敲日本的竹杠,一臺發動機賣一架飛機的價錢,日本也不得不去買,否則日本的某些人士也別天天叫囂開戰開戰的。因為日本還沒有完全準備好。   日本把F-15戰斗機部署在沖繩群島的那霸島,才是一種投鼠忌器的雞肋部署。估計F-4鬼怪戰斗機敵不過中國的fbc-1才把F-15戰斗機拉過來的,此舉證明F-4鬼怪戰斗機不是中國的fbc-1的對手。F-15戰斗機既然已部署在前沿,當中國的fbc-1飛豹在東南沿海和釣魚島附近飛行時,日本的F-15戰斗機不得不起飛攔截。fbc-1和F-15在空中相遇,雙方肯定會在遠距離時相互雷達鎖定對方,模擬遠距離超視距空戰及拼命的機動飛行,擺脫對方的雷達鎖定。當近距離相遇時便空優作戰、近距離機動搏殺訓練。如此以來,F-15戰斗機便成了fbc-1的陪練。F-15戰斗機是經過幾十年的歷次中東戰爭、海灣戰爭戰火考驗的成熟的戰斗機,作戰經驗十分豐富,fbc-1不能與之相比,固然以中國人悲觀的猜測,fbc-1不是F-15的對手,不管是超視距空戰還是近距格斗,fbc-1都有可能時時成為F-15的靶子,但中國人也不要如此悲觀,畢竟現在是和平時期,不是戰時,日本F-15戰斗機是不可能主動開火的,這畢竟要為戰爭的挑起付主要責任。誰首先開火就是挑起戰爭的責任人,所以幾年前中國的殲-8Ⅱ只是與美國的E-3相碰,而不是向其開火。因此fbc-1和F-15只能近距離不開火接觸,即便是中國的fbc-1時時處于劣勢(這還不一定,據說德國的f4鬼怪戰斗機在更換新型雷達和中距空彈后,與F-15戰斗機進行超視距空戰,戰力持平。而在中國的模擬空戰中,以MIG-21為基礎的殲-7戰機總是在近距格斗空戰中把SU-27和F-15干掉。)日本的F-15時時處于優勢,可中國還是賺了,為什么?fbc-1和F-15的不停接觸,不管實力優劣與否,總之兩種戰斗機的各自優缺點都能盡量的展現出來,F-15的雷達波段,技戰術性能等等,都會被中國方面詳細記錄下來。把這些數據提供給中國的SU-27和SU-30mkk的駕駛員就能提高他們的戰術技巧與對敵經驗和作戰方法。當有一天中國的SU-27和日本的F-15相遇時,老底已被對方掌握,日本的F-15將處于劣勢。中國方面把這些數據提供給西飛、沈飛,成飛各飛機制造企業,后出廠的fbc-1飛豹、殲-8Ⅱ、殲-10、殲-11與F-15的對抗性能將加強。這樣以來日本人客觀充當了中國人的間諜。甚至是把美國的機密泄露給了中國。      當日本的F-15和臺灣的F-16成為中國空軍再熟悉不過的事物時,美國就沒有把F-15和F-16拿到中國人面前的必要,即便美國F-15和F-16的最新型號比日本和臺灣的先進,也只是基于同一平臺上的航電設備的升級和改進,沒有太明顯的代溝(當然中國空軍的航電設備也在不停的升級,所以美國要歐盟禁運),他最好拿出一些中國不熟悉的戰機,如F-18和F-22之類唬唬中國,不然就沒有太多的勝算。   如此說來,當中國的fbc-1在敏感地帶飛行時,日本的F-15戰斗機可以不與理會,可F-15戰斗機部署在那霸又是來干什么的,難道是向中國示弱的嗎?飛機不升空老是停在地面上就是廢鐵一塊。   F-2戰斗機:某位日本的業內人士戲稱F-2戰斗機是美國強奸日本所生下的產物,中國網友引用以對其譏笑之,但我們可否這樣認為:F-2戰斗機是美國先進戰斗機機體加日本高科技電子技術的結合體,應該是非常先進的。日本媒體說他不好,也許是故意迷惑中國人的哪。F-2戰斗機被稱為支援戰機,當然就不是主力戰機,應該沒有F-15戰斗機先進,僅作戰術支援用。   按常理講,F-2戰斗機應該是非常先進的,F-2戰斗機的機體是F-16的放大版,氣動布局絕對先進,全身用了大量的復合材料,機體便減輕了,更換了惠普公司的大推力發動機,推力增加了,速度和機動性能將加強。機翼擴大載彈量便增多了。機身加長,油箱加大,航程便更遠了。機頭加大,安裝了大功率相控振雷達,180公里的探測距更遠更容易發現對方等等,F-2戰斗機確實是一款不錯的戰斗機,是日本科學技術、精工制造業、電子技術和國防工業等實力的綜合顯現,應該拿出來在中國人面前亮一亮,使中國不敢輕視日本才是。F-2戰斗機載彈輛也很大,可掛四枚反艦導彈和兩枚空彈。固然是單發,但比fbc-1的速度要快,最高速達到2。0馬赫,性能與fbc-1相仿,各類電子設備配置又比fbc-1先進,日本應該拿出來比試一下的。而不是把自己的王牌F-15戰斗機展示在中國的面前。  日本為何不把F-2戰斗機部署在前沿哪,本人估計有兩種可能:  第一種可能,F-2戰斗機是十分非常最最先進的戰斗機,性能僅次于F-22,總之性能比F-15戰斗機先進,是機密的機密,不能輕易的展示在中國人的面前,害怕中國人竊取相關的技術機密。只因為F-2戰斗機是王牌中的王牌,所以要留到最后去用,當F-15被SU-27比下去之后,性能先進的F-2戰斗機便出其不意的展現在SU-27面前,而到那時中國則無牌可出。   第二種可能是就象日本某些媒體和中國的網友杜撰的那樣,F-2戰斗機確實是價格高性能次的雞肋戰斗機,大功率180公里探測距的相控振雷達實際發現對方只在幾十公里左右,不敢做劇烈的動作代表機體牢固性不強。電子設備固然先進些,速度也快,但與中國的fbc-1對陣恐怕又象F-4鬼怪戰斗機那樣不敵對方,使制造企業和相關研發機構回去不好向本國國民交代。但本人以為,中日雙方又不是真正開戰,把F-2戰斗機拿出來亮一亮又何妨,在對陣中尋找不足更可以對其相應的改進。丑媳婦總要見公婆,戰斗機總要上戰場,不拿出來就永遠得不到考驗。   日本的F-15與fbc-1對抗,即便勝算在握也及不光彩,畢竟F-15是美國造的(日本組裝),而fbc-1是中國獨立研制的,還不要忘記中國還有殲-10、殲-11和SU-30mkk哪。   日本已無牌可出:在玩撲克牌時,手中應該有一張王牌才好,對方出黑桃三、我便出方片五,對方出丁鉤,我便出老凱,總之手中的底牌越大越好,不到最后萬不得已,不要輕易出手。   中國的多數戰斗機都是自主研發和獨立仿制的,而日本則不行,什么都要依靠美國。     當中國在上世紀六十年代研制殲-8Ⅰ戰斗機時,日本便開始恐慌了,急忙引進了F-4鬼怪戰斗機,便長舒一口氣,高枕無憂了。殲-8Ⅰ戰斗機不是什么先進戰機,是MIG-21的放大版,機體增大,單發改雙發,速度、高度、載彈量和航程增加,機動性還減弱了,可日本感覺其在某些方面還是優于其現役的F-86佩刀、F-104戰斗機,于是引進了先進的F-4鬼怪戰斗機,技術領先中國幾十年,日本便放心了。在此之后,中國在殲-8Ⅰ戰斗機的基礎上研發殲-8Ⅱ戰斗機,殲-8Ⅱ戰斗機是在MIG-21戰斗機主體骨架結構上應用部分MIG-23的機體結構和氣動布局,力圖追趕MIG-25的高空高速性能,勉強和MIG-29對抗,用以截擊圖-22逆火轟炸機。殲-8Ⅱ戰斗機被中國網友猛批,并非是什么先進的飛機可卻是中國獨立研制的。估計八十年代初研制成功的殲-8Ⅱ戰斗機即便是在九十年代末和日本的F-4鬼怪戰斗機對抗也毫無優勢可言,但是由于殲-8Ⅱ戰斗機是中國獨立研發的,中國可以不停的對其改進改進再改進,在本世紀初產生了質的飛躍。昆侖發動機的研制成功及批量生產,殲-8Ⅱ戰斗機的推力增大,載彈量增加,機動性有所增強,估計更大推力的昆侖Ⅲ發動機的研制成功未來殲-8Ⅱ戰斗機可以實現超音速巡航。大功率雷達,電傳技術及航電技術的升級,中距空彈的配備,殲-8Ⅱ戰斗機的戰力不可輕視,估計F-4鬼怪戰斗機與其對抗也不占多少優勢。   上世紀90年代初,本人在上初中,總是喜歡在市場上買一些港臺傳過來的不干膠貼畫,本人喜歡飛機貼畫,其中有一款非常漂亮的f-15戰斗機貼畫,上面有一塊紅紅的圓圈,一看便是日本的飛機。在上高一時,看《語文報》,詳細記載了臺灣引進f-16的過程,大家不是在批判臺灣引進了先進的飛機,而是在為中國空軍擔心。后來,在《航空雜志》的封底便看到了在北京南苑機場飛行表演的俄羅斯的MIG-29和SU-27,原來中國不久后就引進了SU-27戰斗機。事情是這樣的,90年代初日本率先引進了f-15戰斗機(f-15j),臺灣緊接著引進了f-16和?珍珠計劃失敗,不得已向俄羅斯引進SU-27。而俄羅斯更想讓中國購買MIG-29的,因為SU-27的設計理念太先進了,俄羅斯后來有些后悔,不過有些俄羅斯人打圓場說SU-27是70年代的落后產品,90年代賣給中國時已經落后了二三十年了,無所謂。可是今天俄羅斯所研制的新式蘇式戰機無不是以SU-27為基礎的。   日本引進了f-15戰斗機、中國引進了SU-27戰斗機,雙方各自把其買回國內又都能組裝和仿制,但卻不能完全制造,因為發動機造不出來,美國和俄羅斯不給,雙方為此很是頭疼。  中國俗話有云:給了人家、沒了自家,教會了徒弟、餓死了師父。這句格言世界通用,老外不會把最核心的技術交給你,不然他吃什么。沈飛從俄羅斯引進整條su-27戰斗機生產線,國產率達70%,可謂是中國制造吧,可老毛子惟獨不提供噴氣發動機制造技術,沒辦法,中國只得花大量的外匯去購買。老毛子留一手,夠滑吧。沒有核心的發動機,飛機不能起飛,在地上趴著就是廢鐵。   據說網絡謠傳中國聘請了幾位俄羅斯專家,拆卸一臺墜毀的發動機仿制,都好幾年了也不見動靜,不知道仿制成功了沒有,估計沒戲。   日本也在仿制發動機,耐高溫的發動機轉子技術不過關,到中國北京某航空發動機高溫物理研究所交流訪問來取真經,一月之內,連來三次,不知結果怎樣?網絡天天謠傳北京某研究所泄密,漢奸云云,不得而知。本人以為這本身說明中國的汽車發動機研發制造技術水平趕不上日本,可航空發動機的研發規模和技術含量要優于日本,總體實力比日本高,所以他們才要來取經。既然是日本來主動請求中國,就應該把f-15戰斗機上的f-110發動機帶一臺過來,用舊報廢的也行,大家一起來合作研發,亞洲人聯合起來能夠盜版出美國先進的f-110發動機來,也是非常不錯的。如果日本人是兩手空空的過來訪問,僅靠一點日元就把中國的技術人員給爭取打發了,那就甚是遺憾。其實中方人員也不必泄露什么科研成果和技術數據的,只要把研制的過程、實驗的步驟方法等簡單的告訴日本人,他們回去后就有可能作出大量的成績來,一旦日本的航空發動機獨立研制成功,則f-15戰斗機便可無限制大量的生產制造,其對中國的國防將是現實的威脅,而泄密的人將可能成為漢奸中的漢奸。現在也不太清楚日本仿制成功了沒有。   去年出現了關于中國航空發動機領域的確切報道,最清楚的報道有兩個,一是渦扇9、二是渦噴的昆侖Ⅱ,都是來自官方的詳實的而非含糊其詞的確切報道。   渦扇9是中國上世紀七十年代引進英國的貝斯渦輪風扇發動機,當今已并不先進。經過三十幾年的努力研究下終于完全國產化了,戰時可以保證大量生產。固然不算先進,但卻是國產的。   昆侖Ⅱ渦噴發動機:當今世界,渦噴發動機已不在是主流,由于耗油量大,在國際上早已被渦輪風扇發動機所取代。可中國還在不遺余力的拼命研發,終于獨立研發制造出先進的昆侖Ⅱ渦噴發動機。俄羅斯專家對其的評價是:中國同志發瘋了,把渦噴發動機研制出渦輪風扇發動機的水平。由此可見昆侖Ⅱ的先進性。   當中國在大量宣傳渦扇9、昆侖Ⅱ國產化成功的時候,由于其不是世界先進的發動機,而且是比較落后的,軍事發燒友們一定會笑掉大牙,但請不要忘記那畢竟是我們可以獨立制造的。  軍事發燒友們在嘲笑,可美國、日本、臺灣則頭痛不已。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美蘇對中國的威脅下,由于中國能夠獨立生產渦噴5、渦噴6,中國則大量的生產殲5、殲6、強5以應對美蘇的入侵。中國有三千五百多架戰斗機,大抵都是那一時期生產的。而今渦扇9、昆侖Ⅱ的國產化代表著fbc-1、殲-8Ⅱ戰機可以象蘿卜、白菜似的大批量生產。就象六、七十年代生產殲6、強5一樣。中國的基于二代半技術的準三代戰斗機只要不停的升級其雷達和航電設備,則與三代機無異。戰時不是十架幾十架的生產,而是可以成百上千架的生產,無怪呼美國拼命的要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  本人在此贊美fbc-1、殲-8Ⅱ并非否定殲-10、殲-11的先進性,殲-10、殲-11很好,可渦扇10、AL31發動機能國產則更好。網上天天吹噓渦扇10要成功了,可以量產了。可殲-10的生產還是要進口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看來渦扇10幾年內還是沒戲。殲-10的大量生產就是為臺海作準備,到那時俄羅斯突然翻臉或抬高其價格,殲-10還是雞肋,到那時也不得不依靠fbc-1和殲-8Ⅱ了。   對于中國來說渦扇10、AL31發動機的國產化比造航母還重要,自少作為發燒友的我是這樣理解的。   武器禁運:中國航空發動機工業發展的動力。   美蘇爭霸的年代,中國在科學技術的引進方面幾乎遭到了全天候的封鎖。中國的領空大量遭到敵人的入侵,中國就必須應有先進的戰斗機,以保衛自己的領空。外國對中國禁運,中國就努力自己去造戰斗機,戰斗機的核心工藝就是噴氣發動機技術,中國沒有,高價從英國購買二手技術,從特殊渠道買入美蘇戰斗機的殘骸、拆卸和仿制,大力研發,經過幾十年的努力,中國航空發動機的整體研發技術要高于日本,因為日本很容易的就可以從美國購買自己所需的航空發動機,而美國人從來不會把最核心的技術出售給日本……中國的運載火箭、洲際導彈、宇宙飛船、核潛艇等技術,沒有一樣是從日本引進的,大都是自己研發的,比日本還要先進,這沒有太多可以自豪的,如果說什么是動力,那就是美蘇對于中國的威脅……   高科技禁運可以培養中國獨立研發的性格,從客觀講并非不是一件壞事。   以上文字是半年前寫的,寫在新型fbc-1亮相之時,一直沒發表,后來聽說渦扇10已經研制成功,由于是新生事物,不太成熟,把他安裝在雙發的殲-11B上,雙發更可以增加安全系數,而殲-10A仍然用俄羅斯的AL31FN發動機。今天聽說我國的渦輪風扇航空發動機研制成功了,這是可喜可賀的。 J-10的心臟病將解決了,也就是說發動機可以國產化了,在不久的將來殲-10A、殲-11B也可以逐步實現國產化了,這對一切的敵對勢力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威懾。  以下是本人的亮劍之作,即便中國的戰斗機并非是全世界最先進的,但他們卻是中國獨立制造的,是中國完備的國防工業的展現,是中國堅實國力的體現。。

熱心網友

簡單點兒說,和美國比還暫時差點兒,但如果我們是近海防御,對付美國也綽綽有余。我現在空軍實力已超過日本。

熱心網友

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的四代領導集體,提出要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和諧的社會主義強國。要實現這一偉大目標,就必須擁有一支可與世界最大霸權國家相抗衡的武裝力量。其中,空軍力量尤為重要,它的強弱,決定了我國未來的空天安全。為此,黨中央提出了國防建設與社會經濟建設相協調發展的方針。在這一方針指引下,國防投資力度逐年增加,特別是對空軍發展的投資力度,增加最快,并批準了一批事關我國空天安全的重大裝備項目。為我空軍裝備持續的和跨越式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我空軍裝備的主要生產,研制單位是中國航空第一集團公司。于1999年7月1日在原航空工業總公司部分骨干企業,事業單位基礎上組建。該集團公司一成立,就組織大批專家,就”2020年前后的航空裝備發展戰略”進行了科學論證。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在航空發動機,氣動,火控等十三個專業領域到2020年前后的發展目標。并且又提出了”生產改進一代,研制一代,預研一代,探索一代”的主要航空裝備發展思路,并通過新的”四個一代”的裝備發展,以期為我空軍未來裝備持續的和跨越式的發展打下牢固基礎。 一:生產改進一代 中國目前主要生產/改進一代的作戰飛機就是:沈飛的殲-8B/C/D/F/H,殲-11,殲-11B;成飛的殲-7G,殲-10,殲-10戰斗/教練機;西飛的殲轟-7,殲轟-7A,新轟-6等。其中,殲-8B/C/D/F/H采用了我國自行研制的綜合火控系統,并配備了我國新研的WP-13B/F發動機,具備了與F-16A/B和幻影-2000-5相抗衡的實力,是我空軍近期較成熟,實用的殲擊機;殲-11B是我國在引進蘇-27生產技術的基礎上,創新發展的全國產化的殲-11。該機在SU-27CK飛機基礎上,保持原有總體布局和功能系統性能不變,但發動機換裝了國產WS-10發動機,火控雷達換裝了國產1474型雷達,并能加掛國產的PL-12導彈等武器。殲11B與蘇-27CK相比,飛機重量,飛行性能,機體壽命等基本不變,開發此機,主要使殲-11全國產化,提高我空軍武器戰備完好率,降低對俄方的依賴。該機已于2003年12月6日首飛,于2005年定型投產。沈陽601所還打算在殲-11B基礎上,進一步改進研制殲-11多用途型,型號估計是殲-11C。成飛的殲-7G是殲-7E的進一步改進型,主要改進火控系統,裝備了頭盔瞄準具,在近距離格斗方面,上了一個臺階,于2004年裝備部隊;殲-10已于2004年8月正式裝備部隊。該機研制歷經20年,性能與F-16C/D相當,是我空軍2020年前的主戰殲擊機。該機裝一臺WS-10發動機,并配備1473型火控雷達。該機的火控系統是我國自行研制的先進綜合火控系統。該機的進一步發展型就是雙座的殲-10戰斗/教練機,已于2003年12月首飛;西飛的殲轟-7A現已裝備部隊,對地精確打擊能力超過蘇-30MKK2,該機配備兩臺完全國產化的WS-9;進一步的改進型已在規劃中,即殲轟-7B。殲轟-7B采用并列雙座座艙,并加裝導航/轟炸系統,武器投放計算機,攻擊雷達,地形跟蹤雷達和雷達高度表等,將發展成為一種新的中程超音速戰略轟炸機;新轟-6現已開始生產,其作戰效能已跟俄羅斯的圖-95和圖-26”逆火”差不多,成為我空軍近期戰略進攻力量中堅。 二:研制一代 中國目前正在研制一代的作戰飛機就是殲-13隱形殲擊機。殲-13于”九五”末期開始立項研制。國家先期投資達80多億,由611所組織研制,是該所繼殲-10之后,組織研制又一國家重大專項工程。該機采用了多種隱身材料和技術,使其迎頭方向的雷達截面積(RCS)降低到0。5米2,敵方雷達對它的探測距離將減半。由中國科學院電磁理論和應用研究所研究人員組織的科研小組對殲-13在進氣道和發動機的壓縮機葉片表面噴上了一層鐵磁雷達吸波材料。其中一種厚度0。7MM和1。4MM的涂層材料用于進氣道;一種0。5MM的涂層材料用于低壓壓氣機前級葉片。這些措施可以使殲13進氣道產生的雷達反射降低10-15DB;為了隱身,殲-13的座艙蓋也進行了改進,研制人員已開發了一種等離子體沉積處理工藝,把等離子體沉積到金屬和聚合物材料夾層中。把波屏蔽在座艙外,同時不影響太陽光的進入。殲-13的動力裝置是一臺624所研制的WS-10A發動機,最大推力為14000公斤,推質比接近9,發動機的級數為7級,并具有軸對稱矢量噴管。該發動機的核心機已于2004年完成測試,殲-13的演示樣機已于2004年開始在成飛總裝,預計2008-2010年服役。它將采用更加先進的綜合航電系統,火控雷達為1475型有源相控陣雷達,是我國一種具有第四代殲擊機特點的準四代中型殲擊機。是我國標準第四代殲擊機出現前,應對F-22與F-35威脅的利器。 。

熱心網友

新世紀攻防兼備蓄勢待發的空中強旅  自90年代后期以來,隨著中國大陸軍方對當代高技術戰爭的深入研究,大陸空軍由于被定位為打贏高技術局部戰爭的主戰力量而受到空前重視。更兼臺灣島內臺獨勢力日益猖獗導致臺海情勢反復震蕩而明顯加快了蘇27、蘇30MK、殲轟7“飛豹”以及殲10等先進戰機的換裝。而長期以小步快跑不斷進行技術提升的殲7、殲8等戰機性能指數也早已直追第三代先進戰機。因而今日之中國大陸空軍不僅規模高居世界前列,而且其戰技水準儼然也已脫胎換骨。那些妄評中國大陸空軍戰力遜于僅擁有三四百架三代戰機的臺灣空軍之類的昏話,實是在顯現其歧見和無知。  其實只要稍微留意一下近年來大陸軍方透過傳媒公開的一些信息,便可對今日之中國空軍戰力得出一比較客觀的認識。如早在2000年8月,大陸軍事傳媒就曾以“中國空軍戰斗力的跨越”為題,披露了大陸空軍已具備有效獵殺最先進隱形飛機以及超低空飛行的巡航導彈類目標的能力。此后陸續公開的信息中,更屢屢提及其所裝備新式戰機的拳頭部隊進行現代超視距空戰演練的情形。2001年夏則公開報導了大陸空軍突破傳統訓練方法進行夜間大航程、超氣象、高難度組訓,戰力大獲提升的訓練場景。依大陸空軍對信息發布一向保守低調的慣例來看,顯得猶為不同尋常。既是對美軍在科索沃戰爭中轟炸中國大使館和臺獨勢力日益猖獗所發出的含蓄警告,也顯示中國空軍對以自身戰力打贏現代高技術局部戰爭有著十足的自信。事實上,僅僅對中國空軍自90年代后期以來已經公開的換裝情形來看,目前大陸空軍已擁有:購入及在沈陽飛機制造廠自行組裝的蘇27戰機按最保守的估計已超過200架;具有防區外遠程精確打擊能力的蘇30MKK近百架;自行設計并已投入批量生產的殲轟7A也已具備與之相當的打擊能力;自研的先進空優戰斗機殲10據信已裝備有數十架并已量產;經過技術升級戰力足堪與三代戰機放手一搏的殲7D/E/G、及殲8B系列各數百架等。在防空能力方面,不僅整體性能優于美國愛國者導彈的C300防空導彈早已大批量裝備,更已建成由先進雷達系統、多種射程的防空導彈和防空快炮組成的覆蓋遠、中、近程以及高、中、低全空域的先進防空體系。而且由于近期蘇27/蘇30/殲10以及升級中的殲轟7A和殲8新型機的數量仍處于緊鑼密鼓的高速增長期,凡此等等已足以說明,中國大陸空軍就在近期即有望成為東亞首屈一指攻防兼備的強大空中力量。隨著時間的推移,可以預見,幾年后即便是美國空軍,在其F22和F35等第四代先進戰機大批量裝備之前與中國空軍相比已未必擁有較大優勢。而且已有未經證實的消息傳出,中國空軍的第四代先進戰機早已進入全速發展階段,各方面性能足堪與F22相匹敵,顯示中國空軍正處于向當代空軍強國的全力躍進中。  勿庸置疑,臺獨勢力的日益猖獗,臺海局勢的日趨惡化,正是目前中國空軍全速提升戰力的直接動因。其實僅依大陸空軍目前的現時戰力也絕不象一些國外觀察家所斷言的遜于臺灣空軍,事實上其真實戰力正如其在許多場合公開宣示的那樣:撲殺臺獨雖非易如反掌,卻必定勢如破竹!然大陸方面十分清楚,倘若臺海必有一戰,中國軍隊必須首先具備有效打擊并摧毀任何敢于干涉臺海戰事的外國強權的實力。誠如一些觀察家所指出,現階段加緊實現擁有先進的空中預警和指揮控制軍機及整個系統對于中國軍隊戰力的大幅提升具有關鍵意義。一旦成軍則形成完整的海、陸、空、天、電磁全維一體的聯合作戰能力(現時所擁有的先進軍用衛星系統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對特定目標的偵察發現,但對于特定時間高速機動的導彈、飛機、艦艇類目標則不具備實時發現和跟蹤指揮能力。)美國迫使以色列取消“費爾康”項目確實推遲了中國軍隊具備全維聯合作戰能力的時間,但卻逼使中國全力以赴自行突破和掌握關鍵技術。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預警機項目作為國家重點工程已取得決定性成果,自此該項高技術關鍵裝備已不再受制于人。更在今后的技術升級和裝備數量上已不存在瓶頸和障礙。反觀臺灣軍隊雖較早擁有了美制先進預警機,卻因其三軍遠距離作戰能力和規模的有限從而使這一尖端技術的作用也只能有限。實際上根本難以充分發揮出其效能。而隨著中國空軍對這一重大關鍵技術的攻克,其戰力步入空軍強國已是無可置疑。  拒絕承認這一現實者若非偏執便惟屬鴕鳥心態。執意分裂國家民族的登輝阿扁身邊那些軍事高參們的水平的實在是可憐,最最大膽的預測竟然是2005年后大陸空軍方能對臺灣空中優勢構成威脅,真不知實在是無知還是純粹為了誤導島內民眾。事實上真到了2005―2010年大陸空軍戰力早以達到怕是要把臺獨們嚇得無法安睡的地步了。他們何曾認真探討過,是何種原因使這支自成軍以來或曾在飛行技術上,或曾在裝備水平上長期處于低端的空中銳旅在即使是與世界最強大空軍的作戰中,都始終保持著主動和兇猛氣勢,敢打善斗、足智多謀,屢創佳績,始終令強敵望之生畏。而如今其軍魂猶在,大批主戰軍機裝備更達當今世界先進水準之時,一些個淺薄無知之輩又豈能恰當評估和認識其真實戰力呢?SU-30MK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