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POLO 1.6 的發動機是否為RSH 1.6L/2V發動機

熱心網友

RSH發動機是德國大眾在PQ35平臺上新研制的一款低成本的發動機,主要用在其一些低端的產品如開迪上,在其高端的產品如高爾夫5上還有另外一款發動機1。6FSI發動機可供選擇,這樣一款低成本的發動機當然就是我們這些發展中國家的首選。 RSH是指滾子搖臂軸承發動機,它的結構和一般的機器不同,其凸輪軸是作用于搖臂上,搖臂再作用在氣門上,這樣的設計可以使氣門的開、關更快、更迅速。可以有效的增加發動機的低速扭矩。其實在歐洲2V的發動機是很多的,而且并不是氣門越多越好,2V的機器最大的優點就是低速扭矩好,很多車子都需要這樣的設計,對一些自重大,需要載貨的商用車,如開迪,就需要發動機低速扭矩大,以應付其龐大的自重,相對來說其高速就不太重要。這一點歐洲和美國就區別很大,美國人對待自重大的車是直接裝一臺大排量的發動機。而歐洲人為考慮油耗和習慣(喜歡小排量的發動機),往往是采用一些新技術來榨取發動機的效能。而這樣的發動機也特別適合在城市頻繁起步使用。一汽選擇這樣的機器實際上也是無奈的選擇。寶來1。6 2V的自重現在是1280公斤(比以前還重),開迪的自重接近1500公斤。我們又不會像歐洲人那樣一檔3000轉才換二檔。1。6的黃金排量又不能丟,那只能選擇2V的機器了。 需要指出的是,捷達的發動機雖然也使用了這一技術(也叫RSH發動機),但也僅現于次,其他一些技術如:二次進氣、可變長度進氣管、凸輪軸相位可變這些先進技術通通沒有。實際上你可以從高爾夫的2V機器的進氣管來看,高爾夫是采用塑料的進氣管而捷達還是采用普通的金屬進氣管可以看出它們根本不是一個層次的產品。 至于波羅的發動機,前面已經說過,RSH是PQ35平臺的產品,而波羅1。6推出的時候還沒有PQ35的,不過RSH這款發動機實際上也就是在波羅這款發動機的基礎上加上上面所說的滾子搖臂軸承而制造出來的,基本上沒有太大的區別,而且同樣還是使用了二次進氣、塑料、可變長度進氣管、凸輪軸相位可變這些先進技術。 像有的朋友說的,波羅1。6的發動機是國產,而1。4是進口,實際上不是這么回事。波羅1。6的發動機,我研究過發現它的缸體是鑄鐵的(可能發動機缸體是國產的),而另外一款車,一汽—大眾的高爾夫2V的發動機的缸體就是全鋁的(車基本都是原裝進口的)。不過也沒有多大關系,不過就是重量增加點,畢竟這是降低成本的最好方法。 以下是我回答另一個網友的關于波羅車的問題,你可以參考一下。 公司里有很多波羅車,我基本全部都開過,1。4手排、自排、1。6手排,感覺1。4的力量弱了一點,排量始終小了一點,車又重,唯一的辦法是高轉再換檔,最低都得3000以上,實際上可以參考一下自動檔的波羅,一腳油門到底,4500轉以上,變速箱才換檔,而且它還是4速箱,齒輪比都不一樣。公司以前有一猛漢,曾經一次開1。4的手排,4000轉才換擋,一路上見車超車,最高時速沖到180,當時我在車上,現在回想起來都還后怕。 1。6的波羅就好的多,畢竟有101匹馬力。感覺比寶來1。6L20氣門的好很多,畢竟車輕。至于波羅的操控性,畢竟后輪是半獨立懸掛(反過來,結實度高,承載能力強),在彎道上的性能比富康要差,不過比家族中的寶來要好(僅限波羅兩廂)。我曾在云南麗江的山路上,駕駛波羅1。6兩廂,一路上見車就超,根本沒有對手(年輕的時候)。 說到操控性,波羅有個明顯的優點,高速穩定性好,但如果是165的輪胎一定要換成185或195的,我們有一次,車上4人,165輪胎,140公里以上就開始發飄。后來更換了185輪胎,問題解決。歐洲車的設計跟日韓系、美系車最大的不同就是特別注重車輛的操控性能,注重人車之間的交流。德國車又特別多了車輛的高速穩定性,因為人家那里是不限速的。波羅的風阻系數比較低,車身的重心又比較低,所以高速穩定性好。 如果真的注重車輛的操控性,買1。6兩廂,換195的輪胎,操控性會很不錯的。說了那么多,不要認為我是車托,因為我的車就不是波羅。我對波羅的評價是,真的是一輛好車,從技術、做工、質量(保證加97號油)、外觀、科技含量、車皮厚度……沒有什么挑剔的,只不過,這個價格……,不能說人家的車貴,而是應該說我們太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