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大蒜數千年來在中國、埃及、印度等國一直是一種藥食兩用的食品。自二十世紀70年代以來國際上越來越重視對大蒜藥用價值的研究和應用,現已備受國際醫學界和消費者的青睞,成為歐美等國用于抗菌、提高免疫力、調節血脂和抗腫瘤的首選天然治療藥物。國內對大蒜和大蒜制劑的研究、應用也越來越廣泛,尤其在全國人民抗"非典"過程中,大蒜及大蒜制劑可以提高免疫力、抗病毒的功效屢屢在專業報刊、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專家訪談欄目以及各網站中被報道。鮮蒜的價格和銷量在北京、上海等城市也屢創新高。那麼大蒜為什么會受到如此高的重視呢?  其實這也絕非偶然。  中國古代醫學文獻《新修本草》(唐)和《名醫別錄》(梁)就已有大蒜的記載,稱為"葫"、"胡蒜";《食物本草》(元)記載"今人謂葫為大蒜,張騫使西域始得大蒜,大蒜出胡地故有胡名";我國著名醫典《本草綱目》詳細描述了大蒜解毒、消炎、健脾等作用:大蒜"氣味辛、溫","葫蒜入太陰、陽明,其氣薰烈,能通達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癰腫,化徵積肉食…,攜之旅途,則炎風瘴雨不能加,食偈臘毒不能害。著名中醫名家陳藏器曰:"大蒜初食不利目,多食卻明,久食令人血清,健脾胃,治腎氣;"  現代醫學研究也說明大蒜和天然大蒜制劑有非常好的防病治病功效。1930年法國首先申請大蒜藥物制劑專利;同時上世紀40年代日本、美國等國學者相繼申報專利;50年代我國學者發現大蒜對多種致病真菌和病毒有抑制和殺滅作用;70年代發現大蒜具有抗高血壓、抗血栓、抗癌作用; 1989年將大蒜選為"植物藥之最";2002年,全球有2250個研究機構對大蒜開展專項研究;關于大蒜的研究文章達4500篇,研究方向集中在抗菌、調血脂、提高免疫力、抗腫瘤四個方面;  現代研究證實大蒜的醫療活性成分主要是:含硫有機化合物、活性酶、硒化合物、肽類。其中含硫有機化合物在活性酶的作用下代謝產生的大蒜辣素是大蒜防病治病的主要成分。了解大蒜的藥用成分和大蒜藥效成分的生成過程對于我們食用大蒜和選用天然大蒜制劑是非常有用的。  新鮮大蒜本身是不含大蒜辣素的,但大蒜的細胞質里含有一種名為蒜氨酸的含硫有機化合物,細胞壁里含有一種蒜酶,當新鮮大蒜細胞破裂后,蒜氨酸在蒜酶的作用下,產生大蒜辣素、阿霍烯等一系列含硫代謝產物。其中大蒜辣素就是產生蒜辣味的成分,有較強的辛辣刺激味。科學研究證實:大蒜辣素有很強的抗菌、抗病毒、提高免疫力、調節血脂、降低膽固醇、抗凝血、抑制腫瘤細胞、降血糖、保肝、防癌的作用。   科學研究還證實:大蒜是一種富含硒的食物,大蒜里的含硒化合物可以用于防癌、抗癌;大蒜里還含有多種活性酶,其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能特異性催化超氧陰離子自由基的歧化分解,具有抗衰老的功能。大蒜中還含有多種肽類物質,是一類抗腫瘤的活性成分。  通過這些大量的研究,大蒜神秘的防病治病的功效機理,就這樣逐漸被揭示。  人們喜愛大蒜和天然大蒜制劑的熱潮席卷全球。在英國大蒜制劑每年的銷售量在一億片左右;美國每年消費價值一億美元以上的大蒜制劑;在德國藥物銷售量最大的就是大蒜制劑。據美國南佛羅里達州大學網站上公布的信息,1998-1999年大蒜制劑在全美保健藥品銷售榜上排列在人參、銀杏葉制劑等10個品種中的第一位。  大蒜原產地在中亞,即我國新疆;中國是大蒜的最大生產國,產量約占全球的1/4;據獨立的Canada POS Plant Corp測定新疆大蒜藥效成分最高,被全球譽為"高蒜氨酸大蒜"(Maximum-Allicin Garlic ,GMA);大蒜制劑在中國方興未艾。   近代研究發現大蒜有六大保健功效   (1),抑菌、殺菌、殺病毒作用  19世紀巴期德首先發現大蒜的抗菌活性。我國學者50年代開始,研究證實大蒜對多種致病細菌(葡萄球菌、鏈球菌、腦膜炎球菌、大腸矸菌、傷寒和副傷寒桿菌、痢疾桿菌、結核桿菌、百日咳桿菌、霍亂弧菌等)有抑制和殺滅作用。因此,大蒜被譽為天然廣譜植物抗菌藥。即使現在有了青、鏈、氯、金霉素等各種作用強大的抗菌素。但是大蒜不產生抗藥性、與黃連素或磺胺類藥物無交叉感染,因此仍有其獨特地臨床應用價值。  大蒜的抗真菌作用更為突出和重要,幾乎無任何毒副作用。新疆藥品檢驗所研究證實:凍干蒜粉片對白色念珠菌有肯定的抑制作用,對新型隱球菌的最小殺菌濃度優于制霉菌素;對新型隱球菌感染皮膚有明顯治療作用。北京-患白血病兒童合并霉菌性肺炎。當使用其它藥物均無效時,凍干蒜片不僅治愈霉菌感染,其體質和血液病都有好轉。上海-老年糖尿病人腳趾霉菌感染,使用多種藥物經年不愈,向新疆醫保公司索要凍干蒜片口服痊愈。  陸軍155醫院采用大蒜素治療白血病合并口腔炎取得良好的療效。  大蒜制劑的抗病毒作用也十分重要。1:25大蒜稀釋液能完全抑制巨細胞病毒(Ad 169毒株)生長,并且對正常細胞的生長無明顯影響;0。015mg/ml大蒜烯可殺滅皰疹單病毒。實驗顯示:大蒜成份抗病毒作用的順序分別為大蒜?gt;大蒜辣素烯丙基甲基硫代亞磺酸酯。凍干蒜粉片在腸內可完全釋放出這些成分。  (2),降血脂、降膽固醇、抗凝、預防動脈硬化和腦梗塞  Bordia 1981年首先報告大蒜能防止血漿膽固醇升高和降低血脂,其降脂作用優于安妥明;大蒜可作為一個有效的武器去對付當今世界死亡率最高的心腦血管疾病。這一發現使大蒜的重要保健作用遠超過其抗菌和抑菌作用。  Stephen等人采用計算機多元回歸處理了近20年來有關大蒜的研究資料并進行評價,肯定大蒜降膽固醇的功效,下降幅度為9%(0。44-0。74mm0l/L,P<0。001),并有明顯的抗血小板聚集、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改善紅細胞濃集現象,建議高膽固醇患者每天服用半頭大蒜;   近年大量實驗研究和臨床驗證證實了大蒜具有抗血小板凝聚、降血壓、改善血流纖溶活性和外周微循環、顯著降低血液黏稠度和改善紅細胞濃集現象、抗實驗性動脈粥樣硬化、擴張血管和防治腦梗塞等作用,對中老年人的這一常見病和多發病有肯定和綜合的防治作用。應該成為居家或旅行必備以及長期服用的良藥。  研究發現,對高膽固醇、高血脂和主動脈脂質沉積有效的成份是烷基二硫化物、蒜氨酸、和蒜辣素。  (3)保護肝臟,防治肝炎  大蒜抑制脂質過氧化酶對肝細胞膜結構的損耗而達到保護肝臟的作用。可以降低因四氯化碳誘發肝損傷引起的血清ALT(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和AST(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的水平。大蒜阻止汞、鎘等有害元素被腸壁吸收,加強肝臟的解毒功能,從而提高肝功,用于肝炎的防治(永進勝次,大蒜的新藥效,96頁)。  大蒜治療50例黃疸型傳染性肝炎,4天內黃膽消失者21例,1周內消失者12例,2周內消失者9例。主要癥狀以1周內消失最多。治療兩天后食欲明顯增加,肝腫4-38天消失。伴有腹水患者12-14天腹水消失(中藥大詞典85版114頁;韓娜,大蒜素對肝損傷保護作用的,觀察,中華醫學雜志,1991;(10):571;大蒜素保護肝功能的作用,中國藥理學通報,1991;(5):332)。  *防治鉛中毒  單純口服大蒜片(每片0。3g)每天3次,每次4片,連服1個月為1個療程,治療15例鉛中毒和19名鉛吸收者。消化道癥狀全部明顯改善,尿鉛全部降低到正常之下,尿卟啉試驗85%以上轉為陰性。收到良好效果(吳炳根等,大蒜的研究及應用,中級醫刊,1981;(8):7)。  (4)抑制腫瘤作用  山東蒼山縣以種植大蒜著稱,當地居民從幼童起就常年以大蒜佐餐,胃癌死亡率為3。45/10萬,是無食用大蒜習慣的山東棲霞縣胃癌死亡率40/10萬的十分之一。1983年對山東12個地區,21個胃癌死亡率不同的縣市進行回顧性調查,對2208人進行不同時期的生活、行為、飲食、習慣等多種因素進行定量和半定量調查,并進行多因數和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大蒜的食用量在各組的比較中,其相關系數、標準回歸系數均居第一位,說明大蒜在11個因素中起首要的作用;  一組學者在美國佐治亞州,夏威夷和希臘等地區的調查和研究得出的結果顯示,年食用大蒜2kg以上,對胃癌有防御作用。和我國有關的研究結果相似;Kristi等對IOWA州的41837名婦女(年齡55-59歲)作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經常食用大蒜可減少50%患結腸癌的危險。  大蒜產生抑制腫瘤細胞作用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 阻斷或抑制化學致癌物誘發腫瘤的作用,亞硝胺是胃液內的強致癌物,王美嶺等通過體外模擬胃液、家兔及人萎縮性胃炎患者的實驗研究證明,大蒜提高胃炎患者泌酸功能,直接改變患者的胃內環境,抑制了硝酸鹽還原菌的繁殖,使胃內亞硝酸鹽含量降低,抑致癌物亞硝胺的合成,從而降低了胃癌的發生率;劉近周報告;大蒜提取液可阻斷大腸桿菌、腸球菌對二乙基亞硝胺,二丁基亞硝胺合成的促進作用,并有阻斷大腸桿菌還原硝酸鹽為亞酸鹽的作用;  2) Belman發現大蒜還能阻斷其他化學品、重金屬和毒素對人體的危害,并刺激人體產生抗癌干擾素。艾氏腹水癌小鼠每天口服0。6-1。2g大蒜,抑瘤率為42-59%;3) 抑制動物移植性腫瘤細胞,湖北醫科大學、歐美和日本等國的研究都證明,天然大蒜或其提取物對移植性膽癌或腹腔瘤體都有顯著的抑制,切片鏡檢可看到細胞核分裂被抑制;給接種網狀細胞肉瘤和肝瘤細胞的小鼠注射大蒜提取液,能顯著延長小鼠壽命。  (5)清除自由基,提高免疫力和抗衰老功能  大蒜能促進血液循環,能較迅速解除疲勞和提高運動成績,提高巨噬細胞的吞噬能力。新疆藥物研究所證明大蒜素片能明顯降低血清中的過氧化脂質含量以及提高皮膚羥脯氨酸的含量、對陽虛動物模型有壯陽作用以及能增加氫化可的松處理小鼠的溶血素水平。進一步證明本品有改善和增強體質、擔高機體免役力以及延緩衰老和壯陽的功能;   觀察焦爐工連續食用大蒜半年,大蒜組唾液(SA)脂質過氧化(LPO)比服用前降低。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B提高,顯示大蒜對焦爐工的生物膜和細胞免疫均有保護功能;  將大蒜和人參作比較,發現蒜氨酸和大蒜乙醇提取液的體外抗氧化活性優于人參,本體內對肝臟抑制超氧化物岐化酶的作用也優于人參。但是在腦內的作用較人參弱。提示了大蒜有延緩衰老作用。  (6)降血糖、提高機體對葡萄糖糧的耐受量功能  Chang及Han等發現,大蒜能提高雞肝果糖磷酸酶的活性。可改善實驗鼠的糖代謝以及影響脂肪的合成;提示大蒜的降血糖,提高機體對葡萄糖耐受量的功能;  Sheela等發現大蒜有抗糖尿病作用。劑量200mg/Kg時,血脂、血糖以及酸性和堿性血清磷酸酯酶、乳糖脫氫酶以及葡萄糖-6-磷酸酶活性顯著降低,而HMG COA還原酶和肝臟已糖磷酸激酶的活性提高;  王美玲等報告,受試者每日口服大蒜素120mg共50天。證明有提高正常人葡萄糖耐量的作用,其作用機理可能是大蒜能促進胰島素分泌、增強組織細胞對葡萄糖的吸收作用,提高人體對葡萄糖的耐受量。  山東醫學科學院和新疆藥物研究所的實驗研究都證明,大蒜制劑能降低實驗動物過高的血糖水平。

熱心網友

大蒜中有大蒜素,大蒜素有抗癌的作用,抗病毒,

熱心網友

因為含有較高的大蒜素.

熱心網友

大蒜解毒、消炎、健脾等作用:大蒜"氣味辛、溫","葫蒜入太陰、陽明,其氣薰烈,能通達五臟,達諸竅,去寒濕,辟邪惡,消癰腫,化徵積肉食…,攜之旅途,則炎風瘴雨不能加,食偈臘毒不能害。著名中醫名家陳藏器曰:"大蒜初食不利目,多食卻明,久食令人血清,健脾胃,治腎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