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將有萬餅條 108個 水滸英雄有108個 來自東西南北 中是代表 不窮不富的 白板是代表窮的 發是代表有錢的 這種說法對不對?

熱心網友

麻將有很多傳說,與水滸傳有關是其中一種說法:麻將本名應是「抹將」,抹的是水滸傳的108個好漢。相傳元末明初有個名叫萬秉迢的人,非常推崇施耐庵筆下的梁山好漢,欲將水滸傳的故事讓達官貴人也知水滸故事,進而愛民護民遂發明麻將,將水滸英雄融入這個游戲中。麻將以108張為基數,分別隱喻108條好漢。如牌中九條喻為「九條龍」史進,二條喻為「雙鞭」呼延灼,一餅喻為「黑旋風」李逵。 之所以分為萬、餅、條三類,是取其本人姓名的諧音。每類從一到九各有四張牌,剛好108張。108條又是從四面八方匯聚梁山,所以加上東、西、南、北、中午個方為各掭四張牌計20張。這些好漢有富貴貧窮各階層,所以再加上「發」、「白」隱喻富有及窮白,加上八張牌,整副牌共計136張。

熱心網友

不是麻將原叫葉子牌三十六張現在的麻將也不是108而是144

熱心網友

不是吧

熱心網友

不是

熱心網友

想法狠好

熱心網友

是有這么一種說法但也有好幾種說法  傳說,麻將一百零八張牌隱喻梁山一百單八將,是元末明初一個崇拜水滸英雄的人發明的。麻將被胡適稱為“國戲”,今又普及成健康娛樂活動。  麻將牌又稱麻雀牌、竹城之戰、方城之戰。現代麻將牌產生于明末清初,起初在我國江、浙一代流行,19世紀20年代初被作為“巨額商品”向外輸出,流入西方和日本。麻將牌是由明代的一種娛樂品——馬吊牌名稱變化而來的,麻將牌最早的文字記載寫為馬將牌, 可見麻將牌名稱的來源與馬吊牌的名稱有聯系。《清稗類鈔》中記載:“麻雀牌是馬吊牌一音之轉。”麻、馬二字同音,江浙一帶的鄉音稱鳥為刁,刁讀去音就是吊。于是,馬吊就讀了麻將,麻將牌由此得名。  在明末清初馬吊牌盛行的同時,由馬吊牌又派生出一種叫“紙牌”(也叫默和牌)的戲娛用具。紙牌也是供四人打,由紙制成的牌長二寸許,寬不到一寸。紙牌開始共有60張?斗紙牌時,四人各先取十張,以后再依次取牌、打牌。這些牌目及玩法就很像今天的麻將牌了。這種牌戲在玩的過程中始終默不作聲,所以又叫默和牌。  后來人們發現在玩麻將時常常把牌拿完了,也沒有人做成牌,感到掃興。為彌補這個缺憾,于是又增加了聽用。最初的聽用只增加兩張,逐漸發展增加為更多的張,直到發展為有繪圖的麻將牌。  但由于紙牌的數量一多,在取、舍、組合牌時十分不便,人們從骨牌中受到啟發,漸漸改成骨制,把牌立在桌上,打起來就方便了。正宗的麻將牌從此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