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體不限,800字以上

熱心網友

語文課堂是心靈史課堂,既然作文課堂是心靈實踐的課堂,那么,無論是批判與否定,還是洞悉與清理,或是描繪與重塑,我總是盡量用生命細節說話。  精彩的細節,堅韌的細節,懦弱的細節,愛與溫情的細節,委瑣與無聊的細節,殘忍與冷酷的細節……沒有細節就沒有我的課堂,沒有細節我就不上課。我意圖告訴孩子們:生命就是細節,歷史就是細節,細節就是生活與存在,細節就是作文。沒有細節的生活從來就不存在。沒有細節的作文沒有任何價值。我對學生們說,從某種程度上說,作文就是生命的記憶,你的生命記憶的多寡決定了你作文內容的豐富與單薄,你的生命記憶的精彩程度決定了你的作文感染力的程度,你的生命記憶的高尚與低俗決定了你作文的格調高下……我對他們說,一個人的生命是不能用物理年齡來計算的,他的記憶長度才是他生命的長度,而人能記憶起來的總是生命中的種種細節,你活了這一天,你活了這一生,能記起多少細節呢?一句話,記憶的質量與數量決定了作文的質量和生命的質量!  作文不獨是對生命記憶的保存,同時也是對生命本身的抒寫與實踐。在冷酷殘忍的宏大歷史敘事抹殺一切個體生活的現實生存境遇之中,唯有有尊嚴的誠實的個體寫作才能見證與實踐自身的個體生存,唯有有尊嚴的誠實的個體寫作才能守衛與完善自身的個體生命與生活。而且,也只有這種有尊嚴的誠實的個體寫作才能沖破宏大歷史敘事的重重阻礙頑強的守衛住人類正常健康的日常生活與理性自尊的生命形態!從這一點出發,我給學生講得最多的是安妮弗蘭克的事跡。這位不朽的猶太少女,為躲避納粹的捕殺,于1942年和家人躲進父親公司的“密室”中,她在這個鳥籠般的狹小空間里生活了兩年,后來被人告密而慘遭殺害。她的名字為后人知曉主要是因為她在“密室”里寫的那本著名的日記——《安妮日記》。也就是說,正是這種頑強的私人敘事沖破了希特勒宏大歷史敘事的炮火與屠刀堅韌的宣告了日常生活與平凡生命才是人類最可寶貴的東西,沒有什么可以和應當剝奪她消滅她!在那樣極端的年代里,安妮尚且能堅決捍衛個體生命的尊嚴與日常生活的尊嚴,我們的學生處在相對平和的環境中為什么不能做到呢?于是,我本著自主自愿的原則,放棄了一個星期一篇大作文的常規作文課教學模式,讓學生自己隨便寫,為了使學生重視自己的生活與生命,我讓他們買來本子,在扉頁上寫下×××作品集。從開篇往后,要慎重的寫下作品一號、作品二號……我希望他們明白,自己的生活與生命就是自己的作文!我希望他們能明白這樣的寫作并不差于那些所謂作家的寫作,他們的寫作意義是重大的!他們在對抗某種強有力的邪惡力量,并在對抗之中守衛自己也守衛人類完善自己也完善人類的生活!  作品是無處不在的,無時不可寫的。因為生活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細節無處不在無時不在。穿衣吃飯、廁所教室都應當是生活細節,一個瞬間的念頭,一個凝固的姿勢仍舊是細節,空中的一只飛鳥,地上的一片落葉還是細節……在細節中才能觸摸到生命與生活是實實在在的;在細節中感受生命與生活的庸常與不凡,高貴與卑賊,平凡與普通……在細節中體會愛與溫情,憤怒與焦灼……也在細節中展示自己的憐憫與慈悲,寬容與鄙視……當然,在細節中同樣可以袒露自己的無恥與下賤,卑劣與無聊……但這個時候,則要啟動那些精神高地在心靈深處建構起的道德倫理與價值評判機制。  一言以蔽之,我希望學生們能通過對細節的捕捉與書寫,使自己的生活充滿浪漫與激情,理想與憧憬,理智與寬容,愛與溫暖,尊嚴與高度……  這就是我的渴求。  為了這渴求,我甚至讓學生們從不同角度對生命細節進行分類。比如從日常生活入手,有穿衣細節,吃飯細節,洗漱細節,睡覺細節……從學習生活入手,有聽課細節,有演排細節,有作業細節,有思考細節,有討論細節,有困難細節……從人際關系入手,從人與自然入手……一個角度就是一個紛紜復雜的世界,生活其實真的有很多東西是可寫的,也能寫的。即使是吃飯吧,再分細一點,也可以有諸多細節,比如自己的吃飯,他人的吃飯,吃飯前對飯菜的要求,吃飯時的心理過程與動作,吃飯后的洗漱及打算等等。細節不獨是動作,細節還可以是思維是情緒是關系是結構是過程……  我希望自己對細節的分類能徹底解放學生,使他們下筆行文有如江水滔滔不絕,使他們自自然然的出于本能的熱愛生命,熱愛生活,進而批判與捍衛,追求與創造……  我知道,我這樣實踐自己的語文[作文]課堂,我這樣要求自己的學生,其實是多么的為難自己也為難學生啊!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多么的可怕!他總是在通過各式各樣的途徑將一切個人生活統攝到國家生活之中去,他總是在想盡千方百計將一切個人打造成無個性無自我的存在,他總是在將一切日常生活拖入無聊平庸毫無追求的死寂之中……我們生活的世界多么可怕!現代科學技術越來越與千年一體的統治術合流,國家生活對人的控制也隨之越來越細密。當人的一切身體器官都被牢牢的分割控制,當國家話語作為唯一的公共話語強行取代了一切個人話語,當公共權力滲透到了人的一切私生活領域,我知道,我對自己的要求是一種不可救藥的自虐,我對學生的要求也實在過于強人所難!但我又不能不這樣要求自己,也不能不這樣要求學生!也正是因此,只要看到學生有一點點如我所愿,我都會欣喜若狂!實際上,有時也的確有很質樸的文章讓我感動:晚自習,全班鴉雀無聲的在做試卷,我卻安不下心。“砰、砰、砰”,傳來輕輕的敲門聲,我抬起頭,老師已起身走到教室門口,欲一下拉開教室門,可當教室門才轉過30度角時,老師的手停止了,側身出了教室,帶上了門。  過了一會兒,老師走進來,先前嚴肅的面容溫和了許多,似乎還帶著笑意,臉頰紅紅的,這時,窗外傳來呼呼的風聲,這似乎在提醒我什么——我意外地發現:老師身上多了一件外套……  愛是什么?愛不是珍貴的禮物,愛是天寒時一件溫暖的外套,下雨時的一把傘。  這是一個學生的作文,盡管作文很稚嫩,有些表述還不夠準確,但她卻蘊含著一種熱愛生活也能把握生活的寶貴品質!我把這篇短小的作文在課堂上念了兩遍。我說,什么是細節,這就是細節;什么是生活,這就是生活。細節不是一堆物質材料。于作者來說,細節是敏銳的眼光,是敏感的幅射,是心靈的悸動,是瞬間的感知……于被寫對象來說,是愛的給予與承受,是溫情的體味與彌漫,是靈魂的感動與充實。總之,細節是心靈的歌唱!生活是心靈的歌唱!  是啊,細節是心靈的歌唱。生活是心靈的歌唱。但愿我的學生們能永遠守衛一切心靈的旋律與歌聲!到他們死時,他們能對自己說,我活過,我存在過。  那一天,他們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