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段來自新浪。說的真好。就2005年以前成立的基金來看,虧損數量最多的基金類別是偏股型基金,虧損的基金有29只,沒有虧損的基金為16只;2005年成立的新基金中,績效最差的基金類別是股票型基金,新成立的基金有13只,有12只基金是虧損的,更為令人嘆氣的是,有些新基金,尤其是前期高調登場的銀行系基金,尚屬于建倉期當中,股票投資倉位有限,但其績效情況就已經是滿目瘡痍了。 截止到本文寫作的時間,市場上尚有6只基金處于發行狀態之中,其中有5只基金是股票型基金,1只基金是偏股型基金。這就是說,目前正在發行的這些基金都屬于今年以來績效表現最差的基金類別。 針對上述情況,筆者有兩個疑問。 第一問,問基金管理公司,你們的產品創新能力到底如何? 你們的投資管理能力到底如何?為什么你們新發行的產品套牢了那么多投資人?如果將虧損的原因歸咎于市場,那么,各個相關基金管理公司是如何研發后市的?如果說當時看好后市,則表明各個相關基金管理公司的研究水平有限;如果當時不看好后市,而是長遠看好后市,各個基金管理公司難免有誤導投資人的嫌疑,讓投資人耽誤了很多的機會成本,而自己則先收取了大量的管理費。 第二問相關部門,在市場發展的導向方面、在新產品的審批方面是如何把關? 為什么那么多的“具有較高風險的基金”產品蜂擁而出,而“具有較低風險的基金”產品如貨幣市場基金、短債基金卻千呼萬喚難出來?為什么讓“具有較高風險的基金”新產品迅速套牢了那么多的投資人,而不讓“具有較低風險的基金”產品去給廣大投資人提供規避風險的工具和場所? (作者任職于中國銀河證券研究中心)
熱心網友
買基金,為的就是省心,如果仍需費心研究分析,不如直接買股票、債券了。所以樓主問得好。我們討論的實質是,基金運作業績不佳的主要責任究竟是誰,誰該認真研究提高基金運作的業務水平,誰該認真研究提高監管水平。請注意,當年基金樹起招攬大旗時,可是信誓旦旦稱言自己如何專業,如何在行,如何有高招,如何能讓你放心干你的本職業務工作(買基金者一般都有自己的專業工作)。如果我放下自己的業務,潛心思考、研究、分析國債、股票、票據市場……,然后再分析哪個基金公司的運作……,然后再購基金,那何苦呢,還不如直接購股票、債券……。所以我以為,基金運作業績不佳的主要責任就是基金公司,基金公司就得認真檢討和提高職業操守、道德水平和運作業務技能,監管部門就得認真研究提高監管水平。作為買基金者支付了各項費用,基金公司就得為顧客負起責任。??}行業(注意,是全社會的??}行業)都應該為自己的客戶認真負責,這是商品經濟的道德底線,整個市場經濟一旦缺失誠信和道德底線,社會的悲哀就不遠了。一?}公民,當然要有防止被江湖騙子作弄的能力,如還要努力提防經政府部門審批、監管的官冠冕堂皇的基金公司,不太累了?幔?。
熱心網友
基金管理人應該不負自身的信托責任,引領健康金融生態的建設
熱心網友
基金公司有責任,基民頭腦也不夠冷靜,不少人因此繳了學費。
熱心網友
自己要有判斷力,不用把責任推卸給別人。
熱心網友
說的好。
熱心網友
問頂什么用,要通過不斷學習來增加判斷力,別人的話只是參考,真正拿主意的是你自己,基金市場上獲利的人也不在少數,虧損的人大多是人云亦云的人
熱心網友
問的好!
熱心網友
從2004年以來,基金投資已經變了味,成為基金公司圈錢的工具.買基金者絕大多數虧損,再發行新股票型基金,買的人是有點膽子過大了.理財專家到現在還在那里推薦基金投資,這不是在害人嗎?中國的基金業必須來一個徹底的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