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近期推行做市商制度和貨幣掉期交易,想請教一下各位專家的看法。
熱心網友
人民幣匯率走勢分析一、近期人民幣匯率走勢從目前市場運行情況來看,人民幣兌美元匯率振蕩曲折上行,已明確處于上升通道。從7月22日到11月29日,近90個交易日中累計升值0。37%。美元對人民幣收盤價最低達到8。0796人民幣元/1美元,最高為8。1128人民幣元/1美元,波幅為332個基點。10月28日突破了重要心理關口人民幣8。0857人民幣元/1美元,8。0857人民幣元/1美元較人民幣匯率改革起點8。11人民幣元/1美元低0。3%。人民幣對美元匯率的變化如下圖所示: 交易商預計,美元兌人民幣近期將進一步下滑,下一個心理價位有可能會是8。0800人民幣元/1美元,即0。37%。可以從圖中看出,人民幣反復震蕩下跌,但是升值幅度和速度逐漸降低,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預計近期走勢將在8。0800價位附近整理。中國人民銀行日前就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進行的專題調查顯示,今年7月21日匯率改革對企業、居民和金融機構等市場主體的影響在可承受范圍之內,升值對企業進出口的影響有限。調查顯示,匯率改革對企業外幣資產、負債的影響不大,近50%的樣本企業事先采取了盡快結匯、提前收匯和預收貨款等防范措施。7月末,樣本企業因2%的匯率升值而導致的匯兌損失為1。3億元人民幣,僅占同期企業銷售收入的0。013%。只有6。6%和13。7%的企業選擇減少出口產品產量和減少出口、增加國內銷量。有85。9%的企業提高出口產品價格的空間在3%以內,有50。5%的企業提高出口產品價格的空間在1%以內。短時期內人民幣升值幅度依然會很慢,主要是基于兩個原因:一是技術上的原因,外匯衍生產品等市場的發展落后于決策者的預期,銀行提供遠期產品缺少對沖機制;另外一個原因就是對于人民幣兌美元升值2%后到底對整體經濟產生了什么樣的影響,目前還需要全面評估。因此,管理層對人民幣升值還是持比較謹慎的態度。匯率改革本身意在防止外貿的大起大落,從這個側重點看,未來波動幅度會控制在中國企業平均承受能力3%之內。在對沖操作和行政力量的雙重保護下,短期內央行有充分政策空間微調匯率水平,引起較大幅度匯率調整的可能性至少在短期內不大。二、中期人民幣匯率走勢近一段時間,央行已經多次宣布人民幣匯率將繼續由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決定,而不會再由官方重新估值。那么我們該如何判斷人民幣匯率的走勢呢?一般來說,判斷人民幣升值預期主要有兩種方法。一是看遠期價格走勢,二是看外匯儲備增長情況。當前市場有三種參考價格:境外無本金交割人民幣遠期外匯合約(NDF)報價、國內各大銀行的遠期結售匯報價和外匯交易中心的外匯遠期報價。其中,NDF報價大致反映了國際資金對人民幣遠期的估值。境外NDF流動性較高,自人民幣匯率改革后交易量已經擴大了幾十倍。香港推出零售NDF產品后,散戶可直接參與,成交量還將進一步上升。11月10日NDF一年期報價為 7。7670人民幣元/1美元,即國際金融界預測一年后人民幣在調整后8。11人民幣元/1美元的基礎上再升值4。2%。但是比7月22日最高時的7。7100人民幣元/1美元升幅有所減弱。目前國內外匯市場遠期交易十分清淡,還不能起到形成均衡市場價格的作用。11月21日國內各大銀行的一年遠期結匯售中間報價為7。8019人民幣元/1美元,預測一年后人民幣在調整后8。11人民幣元/1美元的基礎上再升值3。8%,幅度和速度也呈現逐漸趨緩的態勢。境內人民幣遠期市場和境外 NDF的價格,都在向按照以利率平價計算的遠期匯率水平收斂。9月末,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7690億美元,其中9月份外匯儲備增長為158億美元,這是5月份以來單月外匯儲備增長首次低于200億美元,這也是熱錢流入增速趨緩的一個信號。另據海關數據顯示,9月份當月貿易順差75。7億美元,是今年5月份以來月度貿易順差最少的一個月。可以看出外匯流入速度有所減緩,外匯儲備增長速度明顯放慢。按照目前中國外匯儲備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05年底將超過8000億美元。另外,銀行柜臺遠期結售匯簽約由凈結匯轉變為凈售匯,8月份銀行柜臺遠期凈售匯簽約8。37億美元,9月份進一步擴大至12。36億美元。從這些數據來看,人民幣升值預期有所減弱,但幅度不大。分析人士指出,人民幣升值預期減弱能否在短時間內成為一種趨勢,尚待有關數據加以確認。中國政府權威部門也公開表明,人民幣升值將是“曲折”發展的過程,最可能采取的舉措就是:增大人民幣對美元每日實際的波動幅度。畢竟,市場風云變幻,升值預期再次強化或許就在瞬息之間。 三、長期人民幣升值預判要預判人民幣的長期走勢,必須觀察全球經濟和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當前,全球經濟受到兩大因素的影響:一是高油價加劇全球通脹壓力,美元利率處于上升周期,美元與主要貨幣利差進一步擴大。11月1日,美聯儲宣布再度提升聯儲基金利率25基點,至4。0%,此外美聯儲還表示未來將繼續加息。經濟學家預計,明年2月前還將加息25基點。專家分析指出,未來數年人民幣匯率走勢還將與美元走勢密切相關。二是中國經濟的持續高速發展和美、日復蘇給全球經濟帶來利好。這都導致國際流動資金的減少,借美元的成本已相當可觀。人民幣匯率制度改革的迫切性將會進一步增強,國際輿論對人民幣升值的壓力也會進一步增強,這是我們所面臨的真正挑戰。中國各個領域經濟體制改革步伐加快,特別是金融體制和土地管理體制改革保證了信貸和土地的調控政策得到較好落實,宏觀調控的政策效果將進一步顯現。全國各地在加快發展的同時,更加注重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同時隨著前幾年投資形成的生產能力陸續投產,國內支持經濟增長的供給能力更加寬松,煤電油運的緊張狀況將進一步得到改善。但是,國際環境中高油價和貿易摩擦對中國經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匯率形成機制改革后人民幣小幅升值對各行業的影響也需要逐步消化。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是否合理,將長期影響外貿企業和跨國公司的經營狀況。人民幣升值的基礎實際上是四個:一是美元相對貶值;二是國際短期資本的大量流入;三是出口的大幅增長與經常項目的大量逆差;四是在投資與出口推動下的經濟增長。人民幣升值的四個近期基礎都不很穩定。美元的匯率波動性比較強,在大幅貶值后,近來隨著利率的提高又走向堅挺。國際短期資本更不確定,既有預期人民幣進一步升值而繼續進入中國的可能;也有受美元堅挺和加息影響,這樣國際資金將放緩進入中國,甚至撤離中國的可能。出口的快速增長已受到美歐的強烈抵制與報復,這種高增長扭曲了經濟結構,經濟增長的質量不高,顯然也不具可持續性。根據國內外經濟形勢和人民幣匯率調整趨勢分析,人民幣在近期將保持基本穩定。見下圖: 按照中國的實際經濟狀況和未來五年發展前景預測,人民幣每年只有1-2%的升值空間,最多不超過3%。國外投資銀行和經濟分析師預測,人民幣在今年和明年的增幅加起來,將達4%到6%的水平。即使央行提高人民幣匯率,也會遵循三個基本原則進行,即盡可能的漸進性、不受外界施壓的自主性和不給經濟條件制造大影響的可控性。我們綜合國內外金融界和中國政府對人民幣匯率改革的態度,以及上述公布的經濟統計數據等,再根據當前人民幣匯兌市場的發展趨勢,見下圖: 我們得出以下結論:年底人民幣不會大幅升值,2006-2007年央行有可能擴大3‰匯率浮動區間,人民幣在匯率政策改革后8。11人民幣/美元的基礎上,升值幅度將控制在年2%左右。。
熱心網友
為金融改革做準備,今后可能會有雙向交易出現
熱心網友
日本的前車之鑒啊,看看經濟史,何其相似,美國的狼子野心,路人皆知
熱心網友
人民幣肯定要升值,做市商是 通過市場行為控制升值的幅度,掉期是給有實力的企業減少升值帶來的損失
熱心網友
還是別升了,我都賠死了 5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