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低血壓一般認為成年人肱動脈血壓低于90/60毫米汞柱則為低血壓,它有急慢性之分:(1)急性低血壓是血壓由正常水平或較高的水平突然明顯下降,主要表現為暈厥與休克兩大類臨床綜合征;(2)慢性低血壓又分為體質性低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兩種,前者常見于體質弱者,女性較多,并有家族遺傳傾向,多半沒有自覺癥狀,其低血壓只在體檢中偶然發現,沒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一些患者有頭暈頭痛甚至暈厥、心悸等類似神經官能癥表現,常...
熱心網友
低血壓一般認為成年人肱動脈血壓低于90/60毫米汞柱則為低血壓,它有急慢性之分:(1)急性低血壓是血壓由正常水平或較高的水平突然明顯下降,主要表現為暈厥與休克兩大類臨床綜合征;(2)慢性低血壓又分為體質性低血壓和體位性低血壓兩種,前者常見于體質弱者,女性較多,并有家族遺傳傾向,多半沒有自覺癥狀,其低血壓只在體檢中偶然發現,沒有重要的臨床意義,一些患者有頭暈頭痛甚至暈厥、心悸等類似神經官能癥表現,常因某些慢性疾病或營養不良所致;后者是從平臥位突然轉變為直立位,或長時間站立時發生低血壓,嚴重者可引起暈厥,其典型癥狀是直立時血壓下降,有衰弱感,但無汗,發病機理可能是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引起直立時小動脈收縮功能障礙所致。 1.大棗紅芪粥 (中醫驗方) 主治:低血壓。 配方:大棗10個,黃芪17克,粳米50克。 用法:先煮黃芪去渣,湯汁與大棗粳米同煮,每晚服一次,連服二個月。 2.姜草銀耳方(民間方) 主治:低血壓。 配方:干姜20克,甘草15克,銀耳30克。 用法:研末,每服2克,每日2次。 3.復元湯 《食療百病》 主治:低血壓。 配方:淮山藥50克,肉蓯蓉20克,菟絲子10克,核桃仁2枚,羊肉湯500克,羊脊骨1具,粳米100克,蔥、姜適量。 用法:將羊脊剁成數節洗凈;羊瘦肉洗凈切塊;將淮山藥、肉蓯蓉、菟絲子、核桃肉用紗布袋裝好扎口,生姜、蔥白拍爛。將以上原料和粳米同時放清水適量,大火燒沸,再放入花椒、八角、料酒,移到文火上繼續煮,燉至肉爛,加入調味品即成。飲湯食肉。 4.鹿茸蛋 《食療百病》 主治:低血壓。 配方:鹿茸粉0.3克,雞蛋1個。 用法:雞蛋揀一頭敲打一個小洞,將鹿茸粉放進去,入鍋煮熟去殼。早餐食之。 5.蓮子枸杞釀豬腸 《食療百病》 主治:低血壓。 配方:蓮子、枸杞各30克,豬小腸兩小段,雞蛋兩個。 用法:先將豬小腸洗凈,然后將浸過的蓮子、枸杞和雞蛋混合后放入豬腸內,兩端用線扎緊,加清水500克煮,待豬小腸煮熟后切片服用。
熱心網友
什么是低血壓?無論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壓收縮壓低于100mmHg,那就會形成低血壓,平時我們討論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慢性低血壓據統計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達10%。慢性低血壓一般可分為三類: ①體質性低血壓,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于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如何癥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②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
熱心網友
什么是低血壓?無論是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造成血壓收縮壓低于100mmHg,那就會形成低血壓,平時我們討論的低血壓大多為慢性低血壓。慢性低血壓據統計發病率為4%左右,老年人群中可高達10%。慢性低血壓一般可分為三類: ①體質性低血壓,一般認為與遺傳和體質瘦弱有關,多見于20-50歲的婦女和老年人,輕者可無如何癥狀,重者出現精神疲憊、頭暈、頭痛,甚至昏厥。夏季氣溫較高時更明顯。②體位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是患者從臥位到坐位或直立位時,或長時間站立出現血壓突然下降超過20mmHg,并伴有明顯癥狀,這些癥狀包括:頭昏、頭暈、視力模糊、乏力、惡心、認識功能障礙、心悸、頸背部疼痛。體位性低血壓與多種疾病有關,如多系統萎縮、糖尿病、帕金森氏病、多發性硬化病、更年期障礙、血液透析、手術后遺癥、麻醉、降壓藥、利尿藥、催眠藥、抗精神抑郁藥等,或其他如:久病臥床,體質虛弱的老年人。③繼發性低血壓:由某些疾病或藥物引起的低血壓,如脊髓空洞癥,風濕性心臟病,降壓藥,抗抑郁藥和慢性營養不良癥,血液透析病人。 低血壓病人主要臨床表現:病情輕微癥狀可有:頭暈、頭痛、食欲不振、疲勞、臉色蒼白、消化不良、暈車船等;嚴重癥狀包括:直立性眩暈、四肢冷、心悸、呼吸困難、共濟失調、發音含糊、甚至昏厥、需長期臥床。這些癥狀主要因血壓下降,導致血液循環緩慢,遠端毛細血管缺血,以致影響組織細胞氧氣和營養的供應,二氧化碳及代謝廢物的排泄。尤其影響了大腦和心臟的血液供應。長期如此使機體功能大大下降,主要危害包括:視力、聽力下降,誘發或加重老年性癡呆,頭暈、昏厥、跌倒、骨折發生率大大增加。乏力、精神疲憊、心情壓抑、憂郁等情況經常發生,影響了病人生活質量。據國外專家研究低血壓可能導致與腦梗塞和心臟梗塞。直立性低血壓病情嚴重后,患者可出現每當變換體位時血壓迅速下降,發生暈厥,以致被迫臥床不起,另外誘發腦梗塞、心肌缺血、給病人、家庭和社會帶來嚴重問題。 低血壓患者輕者如無任何癥狀,無需藥物治療。主要治療為積極參加體育鍛煉,改善體質,增加營養,多喝水,多吃湯,每日食鹽略多于常人。重者伴有明顯癥狀,必須給予積極治療,改善癥狀,提高生活質量,防止嚴重危害發生。近年來推出α受體激動劑管通,具有血管張力調節功能,可增加外周動、靜脈阻力,防止下肢大量血液郁滯,并能收縮動脈血管,達到提高血壓,加大腦、心臟等重要臟器的血液供應,改善低血壓的癥狀,如頭暈、乏力、易疲勞等癥狀。其他藥物還有:麻黃素,雙氫麥角氨,氟氫可的松等,中藥治療等效果和負作用有待進一步考察。低血壓是指收縮壓低于12千帕(90mm汞柱),舒張壓低于8千帕(60mm汞柱),65歲以上的人收縮壓低于13.33千帕(100mm汞柱),舒張壓低于8千帕(60mm汞柱)。低血壓可分為原發性低血壓、體位性低血壓和癥狀性低血壓。無自覺癥狀的原發性低血壓可不予治療。如果有暈躍等癥狀,可給予高鈉飲食和藥物治療,癥狀性低血壓應針對原發病因積極治療。 低血壓屬于中醫學“眩暈”、“虛勞”、“暈厥”等范疇。其病是因氣虛陽弱,心脈搏動無力。氣機升降失調,清陽不升。陰陽失調,臟腑功能低下所致。臨床常見的證型有: 1.氣虛型剿:證見頭暈眼花,身倦疲勞,氣短乏力,食后腹脹,四肢無力,舌質嫩,脈弱。 2.陽虛型:證見經常頭暈,喜熱怕冷,手足不溫,口淡不渴,心悸氣短,舌質淡,苔薄膩,脈細沉。 3.氣陰兩虛型:證見心悸心慌,頭暈頭昏,氣短,易疲勞,自汗,便于,舌質嫩紅,脈細。 一、可選用的西藥 1.麻黃堿:每次25mg,一日3—4次,口服。 2.潑尼松:每次10mg,一日2—3次,口服。 3.地塞米松:每次0.75mg,一日2—3次,口服。 二、可選用的中成藥 1.氣虛型: (1)補中益氣丸:大蜜丸每次1丸,濃縮丸每次8丸,水丸劑每次6g,一日2—3次,用姜湯、淡鹽湯或溫開水送服。 (2)補氣升提片:每次5片,一日3次,溫開水送服。年老、年幼、體弱者酌減。 (3)六君子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4)黃氏健中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2.陽虛型: (1)參茸丸:每次1丸,一日2次,溫開水送服。 (2)濟生腎氣丸:大蜜丸每次口服1丸,或水蜜丸每次6g,均為一日2—3次,淡鹽湯或溫開水送服。 (3)右歸丸:每次1丸,一日3次,飯前溫開水送服。 3.氣陰兩虛型: (1)黃芪生脈飲:每次1以,一日2—3次口服。 (2)益心復脈沖劑:每次1袋,一日3次,開水沖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