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作為一部自敘傳小說體現了作者怎樣的一種生活、家族、文化觀念?500字網上找的請寫明出處。謝謝啦!
熱心網友
曹雪芹他寫《紅樓夢》,他是根據自身的生命體驗,根據自己家族曹家在清朝康熙、雍正、乾隆三個朝代里面的盛衰榮辱,驚心動魄的大變化、大跌宕來寫這個作品的,所以它是帶有自敘性的。 || 賈寶玉這個形象有曹雪芹本人的影子。雖然賈寶玉經歷的一切,并不都是曹雪芹曾經經歷的或可能經歷的。但是,賈寶玉的人格、才情和離經叛道的思想,是曹雪芹的思想、人格的寫照。賈寶玉比較懂得人的價值和感情的價值,知道同情人,尊重人;在和女孩子們的交往中,特別是和女奴們的交往中,他一貫從內心表現出對她們的尊重。其他女孩子們,也能相互尊重,主奴之間沒有明顯的隔閡與歧視,氣氛和諧友好,行動較少受“禮”的拘束。當整個社會以“綱常名教”為經緯編定了嚴格的道德行為規范時,大觀園兒女卻以“情”作為人生的追求。同那個奸佞邪惡的現實社會相比,這恍然是別一天地的桃源仙境。從思想性質上說,這是帶有人文主義色彩的世界,是曹雪芹理想的展示。 || 家族悲劇,《紅樓夢》以賈府的衰落過程作為一條重要的副線,貫穿起史、王、薛等各大家族的沒落,顯示了封建社會必然走向沒落的歷史趨勢。小說揭示出這一家族必然崩潰的深刻原因:物質生活上窮奢極侈,導致坐吃山空;精神生活上腐化墮落,導致后繼無人;家族內部矛盾重重,勾心斗角;再加上安富尊榮者多,運籌謀劃者少,即使沒有抄家之類的外來沖擊,它也難以維持下去。賈府的由盛而衰具有高度的典型概括意義,實際上就是它所寄生的封建社會的縮影,因此《紅樓夢》又是一出巨大的社會悲劇。生于康乾盛世的曹雪芹,能透過表面的繁榮,看到封建末世不可逆轉的衰亡之勢,反映了他對時代脈搏的深切感受。 || 賈寶玉是《紅樓夢》中的核心人物,最引人注目之處是他突出的叛逆性格,以及他身上透露出來的追求民主和個性解放的反封建意識和人道主義思想。他生長在功名富貴之家,卻極為鄙視功名富貴。他生活在科舉是正途出身的時代,卻極端鄙棄科舉制度。他處在封建倫理觀念鞏固等級制度森嚴的環境里,卻痛斥八股文為“餌名釣祿”的工具,譏諷“文死諫,武死戰”的所謂忠臣,也不過是沽名釣譽之輩。希望你喜歡!。
熱心網友
我建議你買劉心武《揭密紅樓夢》很好
熱心網友
到網上去看看吧。
熱心網友
我很喜歡紅樓們有時間可以探討
熱心網友
好
熱心網友
...作者曹雪芹后80回為高萼所做。
熱心網友
花那么多的時間和精力去回答這個問題,值得嗎?這實在是在為人做“嫁衣裳”。
熱心網友
紅樓夢是本殘書,曹雪芹開的頭,高鶚收的尾,其中秦可卿是關鍵,可曹雪芹又有難言,高鶚卻又無法理解而做了一個自己也無法理解的極大罪狀.
熱心網友
和絳珠仙子的神話、主宰人間風情月債的太虛幻境、似有若無的甄寶玉和來去無蹤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給《紅樓夢》悲劇蒙上一層感傷主義和虛無主義的色彩。 曹雪芹的思想明顯含有新的民主主義因素,但也沒有能夠脫離封建主義思想體系。他通過《紅樓夢》形象體系所表達的思想,在當時歷史階段中是先進的。但他一面鼓吹人的“情”、“性”或“欲”,以反對統制文化思想的“理”,一面還是只能以儒家經典為依據,為孔孟之學作新的解說。他一面反對專制主義,一面還只能向往于古代仁君之政。曹雪芹的思想有著深刻的苦悶,他畢竟已經感受到了新時代因素的搏擊。他的孤獨是偉大的孤
熱心網友
紅樓夢
熱心網友
那么,《紅樓夢》的文化精神又是什么呢?我們該用哪兩個字來概括它的文化要義呢?個人認為,《紅樓夢》主要的文化精神便是“情文化”,或者叫“情本思想”。這個“情”當然首先包含了我們通常講的“男女之情”,否則《紅樓夢》也不成其為《紅樓夢》;但它又遠遠不止“男女之情”,而是包含了遠為豐富和復雜的內涵。把《紅樓夢》僅僅理解為愛情小說,把《紅樓夢》的“情”僅僅理解為“男女之情”,不僅不符合小說實際,而且辜負了作者的一片苦心。 一、《紅樓夢》里的“情”,指的是男女之間的相悅相愛之情,并在這方面提出了超越性愛的“意淫”觀念,以及以思想志趣的一致為基礎的新的情愛觀。二、《紅樓夢》里的“情”,還逸出了“男女之情”的狹隘理解,包含了以尊重和關愛女性為核心的可貴平等精神。三、《紅樓夢》里的“情”,還超越了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更廣泛地指人與自然的關系,包含了人類必須體貼和善待自然萬物的博大情懷。四、從湯顯祖、馮夢龍到曹雪芹:《紅樓夢》“情本思想”的淵源與發展。。
熱心網友
不過我認為提問者你首先應該知道,這不是他的自敘傳體小說,雖然有他自已的一點影子,但不是 這樣的說法。
熱心網友
我看他們回答的也真夠全面的啦,我完全同意上面所述,并且非常喜歡看!!!很值得看!!!
熱心網友
最全面的---紅樓夢研究筆記
熱心網友
認識曹雪芹的生活.文化.家族觀念,現在的人要將自己一遍遍的放入他的時代,自有體會。 人,在精神.人格上的進化很慢,當今人的這兩點亦可從曹雪芹的文字中去尋覓(呵呵自我轉了下話題)
熱心網友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所處理的是社會問題,但他不可能知道是社會問題,他把《紅樓夢》悲劇看作是人生的悲劇。雖然,他從自己的生活經歷里敏銳地感受到那時代的窒息氣氛,深刻體驗到社會統治勢力的罪惡,但由于歷史的局限,他無法認識到制造悲劇的社會根源。這樣,他一方面真實地描繪了生活在現實社會關系中的賈寶玉和社會所造成的愛情婚姻悲劇,另一方面卻又把這一切最后歸結為人生的苦痛和無常。小說開頭描寫的神瑛侍者和絳珠仙子的神話、主宰人間風情月債的太虛幻境、似有若無的甄寶玉和來去無蹤的茫茫大士、渺渺真人,給《紅樓夢》悲劇蒙上一層感傷主義和虛無主義的色彩。 曹雪芹的思想明顯含有新的民主主義因素,但也沒有能夠脫離封建主義思想體系。他通過《紅樓夢》形象體系所表達的思想,在當時歷史階段中是先進的。但他一面鼓吹人的“情”、“性”或“欲”,以反對統制文化思想的“理”,一面還是只能以儒家經典為依據,為孔孟之學作新的解說。他一面反對專制主義,一面還只能向往于古代仁君之政。曹雪芹的思想有著深刻的苦悶,他畢竟已經感受到了新時代因素的搏擊。他的孤獨是偉大的孤獨。《紅樓夢》就完全打破了傳統小說的單線式結構,它以賈寶玉為中心人物,以賈、林、薛愛情婚姻糾葛為貫串線索,但作者不像通常的單線結構方式那樣把與中心情節有關的各種社會關系棄置不顧,專一去描寫中心的人物和事件,而是把中心的人物和事件放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與生活環境中的各種矛盾線索齊頭并進,并且揭示出中心情節和其他各種情節之間的內在聯系。因而《紅樓夢》展現的情節就像生活本身那樣,具有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
熱心網友
清宗室永忠(臞仙)為敦誠作葛巾居的詩,也在乾隆辛丑。敦誠之父死于庚寅,他自己的死期大約在二十年之后,約當乾隆五十余年。紀昀為他的詩集作序,雖無年月可考,但紀昀死于嘉慶十年(1805),而序中的語意都可見敦誠死已甚久了。故我們可以猜定敦誠大約生于雍正初年(約1725).死于乾隆五十余年。(約1785-1790) 敦誠兄弟與曹雪芹往來,從他們贈答的詩看起來,大概都在他們兄弟中年以前,不像在中年以后。況且《紅樓夢》當乾隆五十六七年時已在社會上流通了二十余年了。(說詳下。)以此看來,我們可以斷定曹雪芹死于乾隆三十年左右。(約1765)。至于他的年紀,更不容易考定了。但敦誠兄弟的詩的口氣,很不像是對一位老前輩的口氣。我們可以猜想雪芹的年紀至多不過比他們大十來歲,大約生于康熙未葉(約1715─1720);當他死時,約五十歲左右。 以上是關于著者曹雪芹的個人和他的家世的材料。我們看了這些材料,大概可以明白《紅樓夢》這部書是曹雪芹的自敘傳了。這個見解,本來并沒有什么新奇,本來是很自然的。不過因為《紅樓夢》被一百多年來的紅學大家越說越微妙了,故我們現在對于這個極平常的見解反覺得他有證明的必要了。我且舉幾條重要的證據如下: 第一,我們總該記得《紅樓夢》開端時,明明的說著: 作者自云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借"通靈"說此《石頭記》一書也。……自己又云:今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我之上。我堂堂須眉,誠不若彼裙釵。……當此日,欲將已往所賴天恩祖德,錦衣紈绔之時,飫甘厭肥之日,背父兄教育之恩,負師友規訓之德,以致今日一技無成半生潦倒之罪,編述一集,以告天下。 這話說的何等明白!《紅樓夢》明明是一部"將真事隱去"的自敘的書。若作者是曹雪芹,那么,曹雪芹即是《紅樓夢》開端時那個深自懺悔的"我"!即是書里的甄賈(真假)兩個寶玉的底本!懂得這個道理,便知書中的賈府與甄府都只是曹雪芹家的影子。 第二,第一回里那石頭說道: 我想歷來野史的朝代,無非假借漢唐的名色;莫如我石頭所記,不借此套,只按自己的事體情理,反到新鮮別致。又說: 更可厭者,"之乎者也",非理即文,大不近情,自相矛盾,竟不如我半世親見親聞的這幾個女子,雖不敢說強似前代書中所有之人,但觀其事跡原委,亦可消愁破悶。 他這樣明白清楚的說"這書是我自己的事體情理","是我半世親見親聞的";而我們偏要硬派這書是說順治帝的,是說納蘭成德的,這豈不是作繭自縛嗎? 第三,《紅樓夢》第十六回有談論南巡接駕的一大段,原文如下: 鳳姐道:“……可恨我小幾歲年紀,若早生二三十年,如今這些老人家也不薄我沒見世面了。說起當年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比一部書還熱鬧,我偏偏的沒趕上。” 趙嬤嬤(賈璉的乳母)道:“噯喲,那可是千載難逢的!那時候我才記事兒。咱們賈府正在姑蘇揚州一帶,監造海船,修理海塘。只預備接駕一次,把銀子花的像淌海水是的。說起來——” 鳳姐忙接道:“我們王府里也預備過一次,那時我爺爺專管各國進貢朝賀的事,凡有外國人來,都是我們家養活。粵閩滇浙所有的洋沿貨物,都是我們家的。” 趙嬤嬤道:“那是誰不知道的?……如今還有現在江南的甄家——噯喲,好勢派!——獨他們家接駕四次。要不是我們親眼看見,告訴誰也不信的。別講銀子成了糞土,憑是世上有的,沒有不是堆山積海的,"罪過可惜'四個字,竟顧不得了。” 鳳姐道:“我常聽見我們大爺說,也是這樣的。豈有不信的?只納罕他家怎么就這樣富貴呢?” 趙嬤嬤道:“告訴奶奶一句話:也不過拿著皇帝家的銀子往皇帝身上使罷了。誰家有那些錢買這個虛熱鬧去?” 此處說的甄家與賈家都是曹家。曹家幾代在江南做官,故《紅摟夢》里的賈家雖在"長安",而甄家始終在江南。上文曾考出康熙帝南巡六次,曹寅當了四次接駕的差,皇帝就住在他的衙門里。《紅樓夢》差不多全不提起歷史上的事實,但此處卻鄭重的說起"太祖皇帝仿舜巡的故事",大概是因為曹家四次接駕乃是很不常見的盛事,故曹雪芹不知不覺的——或是有意的——把他家這樁最闊的大典說了出來。這也是敦敏送他的詩里說的“秦淮舊夢憶繁華”了。但我們卻在這里得著一條很重要的證據。因為一家接駕四五次,不是人人可以隨便有的機會。大官如督撫,不能久任一處,便不能有這樣好的機會。只有曹寅做了二十年江寧織造,恰巧當了四次接駕的差。這不是很可靠的證據嗎? 第四,《紅樓夢》第二回敘榮國府的世次如下。 自榮國公死后,長子賈代善襲了官,娶的是金陵世家史侯的小姐為妻,生了兩個兒子:長名賈赦,次名賈政。如今代善早已去世,太夫人尚在。長子賈赦襲了官,為人平靜中和,也不管理家務。次子賈政,自幼酷喜讀書,為人端方正直,祖父鐘愛,原要他以科甲出身的。不料代善臨終時,遺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時令長子襲官外,問還有幾子,立刻引見;遂又額外賜了這政老爺一個主事之職。令其入部學習,如今已升了員外郎。 我們可用曹家的世系來比較: 曹錫遠,正白旗包衣人。世居沈陽地方,來歸年月無考。 其子曹振彥,原任浙江鹽法道。 孫:曹璽,原任工部尚書;曹爾正,原任佐領。 曾孫:曹寅,原任通政使司通政使;曹宜,原任護軍參領兼佐領;曹荃,原任司庫。 元孫:曹颙,原任郎中;曹頫,原任員外郎;曹頎,原任二等侍衛,兼佐領;曹天祜,原任州同。(《八旗氏族通譜》卷七十四。) 這個世系頗不分明。我們可試作一個假定的世系表如下: |-璽-|-寅-|-颙 | | |-頫 曹錫遠-振彥 |-宜- -頎 | |-爾正- -荃- -天祜 曹寅的《楝亭詩鈔別集》中有"辛卯三月聞珍兒殤,書此忍慟,兼示四侄寄東軒諸友"詩三首,其二云:"世出難居長,多才在四三。承家賴猶子,努力作奇男。"四侄即頎,那排行第三的當是那小名珍兒的了。如此看來,颙與頫當是行一與行二。曹寅死后,曹颙襲織造之職。到康熙五十四年,曹颙或是死了,或是因事撤換了,故次子曹頫接下去做。織造是內務府的一個差事,故不算做官,故《氏族通譜》上只稱曹寅為通政使,稱曹頫為員外郎。但《紅樓夢》里的賈政,也是次子,也是先不襲爵,也是員外郎。這三層都與曹頫)相合,故我們可以認賈政即是曹頫:因此,賈寶玉即是曹雪芹,即是曹頫之子,這一層更容易明白了。 第五,最重要的證據自然還是曹雪芹自己的歷史和他家的歷史。《紅樓夢》雖沒有做完(說詳下),但我們看了前八十回,也就可以斷定:(1)賈家必致衰敗;(2)寶玉必致淪落。《紅樓夢》開端便說,"風塵碌碌,一事無成";又說,"一技無成,半生潦倒";又說,"當此蓬牖茅椽,繩床瓦灶"。這是明說此書的著者——即是書中的主人翁——當著書時,已在那窮愁不幸的境地。況且第十三回寫秦可卿死時在夢中對鳳姐說的活,句句明說賈家將來必到"樹倒猢猻散"的地步。所以我們即使不信后四十回(說詳下)抄家和寶玉出家的話,也可以推想賈家的衰敗和寶玉的流落了。我們再回看上文引的敦誠兄弟送曹雪芹的詩,可以列舉雪芹一生的歷史如下: (1)他是做過繁華舊夢的人。 (2)他有美術和文學的天才,能做詩,能繪畫。 (3)他晚年的境況非常貧窮潦倒。 這不是賈寶玉的歷史嗎?此外,我們還可以指出三個要點。第一是曹雪芹家自從曹璽、曹寅以來,積成一個很富麗的文學美術的環境。他家的藏書在當時要算一個大藏書家,他家刻的書至今推為精刻的善本。富貴的家庭并不難得,但富貴的環境與文學美術的環境合在一家,在當日的漢人中是沒有的,就在當日的八旗世家中,也很不容易尋找了。第二,曹寅是刻《居常飲饌錄》的人,《居常飲饌錄》所收的書,如《糖霜譜》《制脯?法》《粉面品》之類,都是專講究飲食糖餅的做法的。曹寅家做的雪花餅,見于朱彝尊的《曝書亭集》(二十一,頁十二),有"粉量云母細,糝和雪糕勻"的稱譽。我們讀《紅樓夢》的人,看賈母對于吃食的講究,看賈家上下對于吃食的講究,便知道《居常飲饌錄》的遺風未泯,雪花餅的名不虛傳!第三,關于曹家衰落的情形,我們雖沒有什么材料,但我們知道曹寅的親家李煦在康熙六十一年已因虧空被革職查追了。雍正《朱批諭旨》第四十八冊有雍正元年蘇州織造胡鳳?奏折內稱: 今查得李煦任內虧空各年余剩銀兩,現奉旨交督臣查弼納查追外,尚有六十一年辦六十年分應存剩銀六萬三百五十五兩零,并無存庫,亦系李煦虧空。……所有歷年動用銀兩數目,另開細折,井呈御覽。…… 又第十三冊有兩淮巡鹽御史謝賜履奏折內稱: 竊照兩淮應解織造銀兩,歷年遵奉已久,茲于雍正元年三月十六日奉戶部咨行,將江蘇織造銀兩停其支給;兩淮應解銀兩,匯行解部。……前任鹽臣魏廷珍于康熙六十一年內未奉部文停止之先,兩次解過蘇州織造銀五萬兩。……再本年六月內奉有停止江寧織造之文。查前鹽臣魏廷珍經解過江寧織造銀四萬兩,臣任內……解過江寧織造銀四萬五千一百二十兩。……臣請將解過蘇州織造銀兩在于審理李煦虧空案內并追;將解過江寧織造銀兩行令曹頫解還戶部。李煦做了三十年的蘇州織造,又兼了八年的兩淮鹽政,到頭來竟因虧空被查追。胡鳳?折內只舉出康熙六十一年的虧空,已有六萬兩之多;加上謝賜履折內舉出應退還兩淮的十萬兩:這一年的虧空就是十六萬兩了!他歷年虧空的總數之多,可以想見。這時候,曹頫(曹雪芹之父)雖然還未曾得罪,但謝賜履折內已提及兩事:一是停止兩淮應解織造銀兩,一是要曹頫賠出本年已解的八萬一千余兩。這個江寧織造就不好做了。我們看了李煦的先例,就可以推想曹頫的下場也必是因虧空而查追,因查追而抄沒家產。關于這一層,我們還有一個很好的證據。袁枚在《隨園詩話》里說《紅樓夢》里的大觀園即是他的隨園。我們考隨園的歷史,可以信此話不是假的。袁枚的《隨園記》(《小倉山房文集》十二)說隨園本名隋園,主人為康熙時織造隋公。此隋公即是隋赫德,即是接曹頫的任的人。(袁枚誤記為康熙時,實為雍正六年。)袁枚作記在乾隆十四年己巳(一七四九),去曹頫卸織造任時甚近,他應該知道這園的歷史。我們從此可以推想曹頫當雍正六年去職時,必是因虧空被追賠,故這個園子就到了他的繼任人的手里。從此以后,曹家在江南的家產都完了,故不能不搬回北京居住。這大概是曹雪芹所以流落在北京的原因。我們看了李煦、曹頫兩家敗落的大概情形,再回頭來看《紅樓夢》里寫的賈家的經濟困難情形,便更容易明白了。如第七十二回鳳姐夜間夢見人來找他,說娘娘要一百匹錦,鳳姐不肯給,他就來奪。來旺家的笑道:"這是奶奶日間操心常應候宮里的事。"一語未了,人回夏太監打發了一個小內監來說話。賈璉聽了,忙皺眉道:"又是什么活!一年他們也夠搬了。"鳳姐道,"你藏起來,等我見他。"好容易鳳姐弄了二百兩銀子把那小內監打發開去,賈璉出來,笑道:"這一起外祟,何日是了?"鳳姐笑道,"剛說著,就來了一股子。"賈璉道:"昨兒周太監來,張口就是一千兩。我略慢應了些,他不自在。將來得罪人之處不少。這會子再發三二百萬的財,就好了!"又如第五十三回寫黑山村莊頭烏進孝來賈府納年例,賈珍與他談的一段話也很可注意: 賈珍皺眉道:"我算定你至少也有五千銀子來。這夠做什么的!……真真是叫別過年了!" 烏進孝道:"爺的地方還算好呢。我兄弟離我那里只有一百多里,竟又大差了。他現管著那府(榮國府〕八處莊地,比爺這邊多著幾倍,今年也是這些東西,不過二三千兩銀子,也是有饑荒打呢。" 賈珍道:"如何呢?我這邊到可已,沒什么外項大事,不過是一年的費用。……比不得那府里(榮國府),這幾年添了許多化錢的事,一定不可免是要化的,卻又不添銀子產業。這一二年里賠了許多,不和你們要,找誰去?" 烏進孝笑道:"那府里如今雖添了事,有去有來。娘娘和萬歲爺豈不賞嗎?" 賈珍聽了,笑向賈蓉等道:"你們聽聽,他說的可笑不可笑?" 賈蓉等忙笑道:"你們山坳海沿子上的人,那里知道這道理?娘娘難道把皇上的庫給我們不成?……就是賞,也不過一百兩金子,才值一千多兩銀子,夠什么?這二年,那一年不賠出幾千兩銀子來?頭一年省親,連蓋花園子,你算算那一注化了多少,就知道了。再二年,再省一回親,只怕精窮了!"…… 賈蓉又說又笑,向賈珍道"果真那府里窮了。前兒我聽見二嬸娘(鳳姐)和鴛鴦悄悄商議,要偷老太大的東西去當銀子呢。"借當的事又見于第七十二回: 鴛鴦一面說,一面起身要走。賈璉忙也立起身來說道:"好姐姐,略坐一坐兒,兄弟還有一事相求。"說著,便罵小丫頭,"怎么不泡好茶來!快拿乾凈蓋碗,把昨日進上的新茶泡一碗來!"說著,向鴛鴦道:"這兩日因老太太千秋,所有的幾千兩都使完了。幾處房租地租統在九月才得。這會子竟接不上。明兒又要送南安府里的禮,又要預備娘娘重陽節,還有幾家紅白大禮,至少還要二三千兩銀子用,一時難去支借。俗語說的好,求人不如求己。說不得,姐姐擔個不是,暫且把老太太查不著的金銀家伙,偷著運出一箱子來,暫押千數兩銀子,支騰過去。" 因為《紅樓夢》是曹雪芹"將真事隱去"的自敘,故他不怕瑣碎,再三再四的描寫他家由富貴變成貧窮的情形。我們看曹寅一生的歷史,決不像一個貪官污吏;他家所以后來衰敗,他的兒子所以虧空破產,大概都是由于他一家都愛揮霍,愛擺闊架子;講究吃喝,講究場面;收藏精本的書,刻行精本的書;交結文人名士,交結貴族大官,招待皇帝,至于四次五次;他們又不會理財,又不肯節省;講究揮霍慣了,收縮不回來,以致于虧空,以至于破產抄家。《紅樓夢》只是老老實實的描寫這一個"坐吃山空""樹倒猢猻散"的自然趨勢。因為如此,所以《紅樓夢》是一部自然主義的杰作。那班猜謎的紅學大家不曉得《紅樓夢》的真價值正在這平淡無奇的自然主義的上面,所以他們偏要絞盡心血去猜那想入非非的笨謎,所以他們偏要用盡心思去替《紅樓夢》加上一層極不自然的解釋。 (1)《紅樓夢》的著者是曹雪芹。 (2)曹雪芹是漢軍正白旗人,曹寅的孫子,曹頫的兒子,生于極富貴之家,身經極繁華綺麗的生活,又帶有文學與美術的遺傳與環境。他會做詩,也能畫,與一班八旗名士往來。但他的生活非常貧苦,他因為不得志,故流為一種縱酒放浪的生活。 (3)曹寅死于康熙五十一年。曹雪芹大概即生于此時,或稍后。 (4)曹家極盛時,曾辦過四次以上的接駕的闊差;但后來家漸衰敗,大概因虧空得罪被抄沒。 (5)《紅樓夢》一書是曹雪芹破產傾家之后,在貧困之中做的。做書的年代大概當乾隆初年到乾隆三十年左右,書未完而曹雪芹死了。 (6)《紅樓夢》是一部隱去真事的自敘:里面的甄賈兩寶玉,即是曹雪芹自己的化身;甄賈兩府即是當日曹家的影子。(故賈府在"長安"都中,而甄府始終在江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