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短短幾十個春秋,有人為金錢.有人為名利.到頭來還不是一堆黃土,并沒有比別人多什么!
熱心網友
我想:要弄清人活著是為什么,首先應弄明白人是什么。 人不過是茫茫宇宙中一個小小的地球上的生物中的一種罷了,是宇宙的空間和物質際會而成的一種特殊的物質形態。只不過這種物質構成有了生命,有了較高級的思想,產生了人為什么活著的思想。這就可以明白:人類和其他物質有一樣的特征,產生、滅亡、轉化等。他的意義就是體現了宇宙之中物質的轉化和存在。他們不可能影響宇宙的根本。而且將來消滅或轉化為其他形態后,人類也就消失了。(當然不排除其他星球上出現相似的“人群”。) 有了思想的人們面對著這茫無邊際的宇宙和自己可悲的命運,十分不甘心,極力想找到自己生存的“偉大意義”,以區別于其他的物質其他的生物。但如果你是理智的、講事實的,就不得不承認:自己會和其他的物質其他的生物有本質的相同點,只不過思維稍微高級一點,但卻無法跳出宇宙,這個事實。所以"人為什么活著"這個命題,如果你想針對宇宙、自然,就只能是妄想,如果你把這個命題相對化,不是針對宇宙,而只是針對人類自己的、自我的,這個命題才具有意義。就是說,人活著的目的,只能是如何使人類自己(包括“我”)在宇宙中存活的長一些,好一些。這才是命題的唯一正確的著落點再說,一個人的出生并不是你自己的意志,是人類、父母把你生下來的,所以你的臨世不可能有你自己的出生目的。你的出生目的是大自然、人類、父母“強加”給你的。所以個人的人生觀必然和人類、父母的人生“目的”有共同的切合點,形成個人人生觀當中的“大我”(后邊將談及)部分。因為個人的生物本能具有先天的自我性,他后天個人思想的形成也都有其獨特性,。這就形成了個人人生觀中的“小我”部分。而且人類包括整個人類社會(大我)和“我”自己(小我)這樣兩個端點,所以不同的個人的人生觀也就在這兩個極端之間選擇著(這種選擇形成個人人生觀的獨特性): 1、以自己個人為中心,為標準?;钪褪且磺?,一切都是為了我活著。我的欲望第一。(可以“小我”代稱) 2、以社會為己任。我是人群、氏族、父母生養的,所以我同樣是他們中的一分子,沒有他們就沒有我。所以我要講回報講責任。也要為人群社會及親友盡責盡力。(暫以“大我”代稱) 個人世間處事時,總是在兩者之間權衡的(盡管有時是下意識的),只不過個人的世界觀不同,認識不同,其價值觀、心理平衡點不同,也就側重程度不相同。有人側重于自我,有人側重于社會。 實際上兩種極端的人是很少很少的,甚至于沒有。目前流行的答案中有所謂價值說、所謂心理平衡說,也無非是在這兩極之中找“平衡”罷了。譬如,“只要自己快樂滿足就是了”的說法。似乎以個人為標準,但也有人為別人為社會服務感到了愉悅,所以持這種論點的人也存在那兩個極端的差異。。應該明確一點,“小我”者中,如果能以合理合法,不主動掠奪、傷害他人的原則來約束自己,這樣“自我者”也是可尊重的,因為自我的生活就是整個人類的生存組成的一部分,個人生存的好是整個人類生存的好的一部分。我們不要否認這種“小我”的生存意義。從人類的生存是每個“我”的生存的總和的意義上來說,“我”追求自我價值、自我快樂滿足,只要合理合法,就是值得肯定的。在積極的人生觀和消極的人生觀中,也有大我與小我之分。例如,目前流行的“追求人生自我價值的實現”之說,是一種積極向上人生精神,但是,他們在“自我價值”的判斷上,也同樣存在為小我還是為大我的選擇。如果是極端小我主義者,這種人有時將十分可怕,他有時為了自我價值的實現不擇手段,不惜犧牲其他人甚至是整個人類社會的利益。如果是大我主義者,將是難得的好人。 又例如消極的人生觀——各種宗教的關于人生的答案。面對人類存在的相對性和“我”死亡的必然性,心理羸弱的人會非常恐懼,于是,各種宗教應運而生,以來世、天堂、極樂世界等虛幻的東西來麻醉這些恐懼的心理。說到底,這只是一種麻醉,可做一種“心理療法”,心理脆弱的人不妨一試。但是你如果當真,“一醉不醒”,那將渾渾噩噩了卻自己一生。辜負自己作為“人”在宇宙中走一遭的唯一機遇??!他們雖然辜負了自己的“機遇”,但畢竟完成了人類一分子的生存過程,只要他真的“與世無爭”,也倒無可厚非。 作為社會,作為“別人”,當然喜歡大我之人了。當大我之人多了,這個社會就溫暖了。但是人的本質的生存需求和理智的局限性決定了,小我是不會不存在的!特別是當社會處在極不公平的時候,心里的不平衡和自衛的需要,還會使小我主義非常凸現。但是我又相信,隨著人類理智的發展進步,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思想終究會占上風。 總而言之,人活著的目的,只能相對而言,那就是如何使人類自己(包括“我”)在宇宙中存活的相對的長一些,好一些。一個人應該有這種理智的觀念。至于是大我還是小我,是積極還是消極,各人各有側重。各自的愛好、特長、感情、傾向的不同會讓他的人生觀多姿多彩。所以,盡管同是"黃土一堆",還是值得認真走一遭的。。
熱心網友
輝煌,只有曾經擁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