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過N次牛羊肉泡饃,但不論放多少肉也作不出清真餐館的味來,請問少了什么調料燉牛羊肉湯的方法和有沒有特殊的調料?
熱心網友
糖蒜、香菜、辣子醬的加入是對牛羊肉泡饃味道和風味的提升!!! “牛羊肉泡饃”,即牛肉和羊肉一塊熬湯來泡饃,這在陜西、甘肅一帶最為流行,尤其在西安,簡直就同美國的熟食快餐一樣普受歡迎。其做法很簡單,大鍋的牛羊肉,連湯帶鹵熱呼呼的,香噴噴的,真能叫人聞香下馬,知味停車。饃是實面鍋盔,很硬,叫一碗牛羊肉湯,然后稱上所需的饃,撕開往湯里一泡,真是湯濃味厚,香氣四溢。據說英國的蒙哥馬利元帥在北京訪問期間,就非常愛吃羊肉泡馓子,這說明泡饃已是國際知名美食了。 上面提到的牛羊肉泡饃,只是在抗戰時期的簡單吃法,而真正的羊肉泡饃做法很講究,不但民間食用,而且成為招待外賓的珍饈之味。 現在真正羊肉泡饃要分煮、泡兩種。首先在選羊時,要選甘肅隴西和陜西延榆林一帶的綿羊。殺死羊后去皮浸泡五六個小時,再把全羊用旺火煮四五個小時,后拆肉用小火燉十幾個小時,才可制成熟肉和湯汁,達到肉爛湯濃不腥不膻。吃羊肉泡饃時顧客也應分擔一分任務,即在廚師下鍋煮前先由吃的人將鍋盔細心撕如蠅頭大小的碎塊,然后交給廚師去煮制。這樣一是容易入味,即有香、酥、綿(軟)、韌的效果;二是顧客吃起來也能分享“自己動手,豐衣足食”的快樂。煮時將牛羊肉切成菱形片,澆上原汁,加些配料如粉絲、蒜苗等,用旺火滾上兩三分鐘,便沸騰起來,然后淋上熟羊油便于開齋,此時香傳四座,確實鮮美,不吃羊肉的人,聞其香味也會忍不住要開禁。 這只是羊肉泡饃普遍的做法,如果給它加些花色,滋味并無大區別。一種叫“口湯”,即泡饃吃完僅剩碗底少許湯汁,一口可以喝完。另一種叫“水圍城”,即貴湯大煮,筋不爛,光不糊,散不粕同時并重。這些花樣都是由食客習慣的口味而定名的,以便利食客選擇。 牛羊肉泡饃的傳說故事 傳說,牛羊肉泡饃是在公元前11世紀古代“牛羊羹”的基礎上演化而來的。西周時曾將“牛羊羹”列為國王、諸侯的“禮饌”。據《宋書》記載,南北朝時,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獻上牛羊羹這一絕味,武帝封之為太官史,后又升為尚書光祿大夫。還有一段風趣的傳說,大宋皇帝趙匡胤稱帝前受困于長安,終日過著忍饑挨餓的生活,一日來到一家正在煮制牛羊肉的店鋪前,掌柜見其可憐,遂讓其把自帶的干饃掰碎,然后給他澆了一勺滾熱肉湯放在火上煮透。趙匡胤狼吞虎咽地吞食,感到其味是天下最好吃的美食。后來,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皇帝,一日,路過長安,仍不忘當年在這里吃過的牛羊肉煮饃,便同文武大臣專門找到這家飯鋪吃了牛羊肉泡饃,仍感鮮美無比,勝過山珍海味,并重賞了這家店鋪的掌柜。皇上吃泡饃的故事一經傳開,牛羊肉泡饃漸漸成了長安街上的著名小吃。 羊肉泡饃的特點 羊肉泡饃是陜西的風味美肴,尤以西安的最享盛名。 牛羊肉泡饃古稱“羊羹”,宋代蘇軾有“隴饌有熊臘,秦烹唯羊羹”的詩句,其特點是料重味醇,肉爛湯濃,饃筋爽滑,香氣四溢,誘人食欲,食后余味無窮,又有暖胃功能,是一味難得的高級滋補佳品,成為西安當地男女老少均喜愛的美食。 羊肉泡饃與名人 2001年4月,為備戰世界杯足球賽亞洲區預選賽首場比賽,時任國家足球隊主教練的米盧蒂諾維奇來到西安,在夸獎西安球迷很有激情,那里有很好的主場氛圍的同時,還對西安特色小吃羊肉泡饃頗感興趣。原來2000年他曾和家人去吃西安小吃,對羊肉泡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這次來到西安,米盧除對勝利有一種渴望外,還希望能再次品嘗一次羊肉泡饃。 吃出泡饃真滋味 “饃”是一種面餅子,由顧客自己掰碎放進碗里,交給廚房,加上羊肉粉絲一齊煮一下撈出,配上糖蒜、香菜就成了“羊肉泡饃”。吃時一大講究就是饃要自己掰,掰得越碎越好。吃完以后深有體會,顆粒比較大的饃煮不透,吃起來是硬的。吃的方法也有講究,因為上面布了一層油,一時半會兒涼不了,從碗邊撥著吃速度要快得多。 羊肉泡饃的吃法有三種:一是干泡,要求煮成的饃,湯汁完全浸入饃中,吃后碗內無湯無饃無肉;二是口湯,顧名思義一口湯的意思,泡饃吃完,碗底僅剩一口湯汁;三是水圍城,饃塊在中央,湯汁在周圍,湯、汁、饃全要吃光。 有食客認為愛吃、會吃還要能吃:久居南方的人、身懶少動的人不宜食牛羊肉泡饃,理由是一個托托饃100克,泡上兩個就是滿滿的一碗,南方人吃慣小魚小蝦,突兀一下子來了碗干稠瓦塊的怎么消食?身懶少動的人就更不宜食用了,吃完肯定會難受一宿的。 任何美食對烹飪工藝都有獨特的要求,羊肉泡饃也不例外羊肉泡饃的烹飪 羊肉泡饃的烹飪技術要求很嚴,煮肉的工藝也特別講究。與肉合烹的“托托饃”酥脆甘香,入湯不散。羊肉泡饃不光講究肉爛湯濃,對品食泡饃的碗筷亦有講究,碗要海碗,筷要竹筷,竹筷潔凈,碗大如斗。 用餐之前,須把“托托饃”掰成碎塊。掰饃講究越小越好,這是為了便于五味入饃。然后再由烹飪師烹調。煮饃講究以饃定湯,調料恰當,武火急煮,適時裝碗,以達到原湯入饃,饃香撲鼻的要求。更主要的是,羊肉泡饃是一種廚師和食客共同參與的互動佳肴,更講究食客的飲食文化素質。 。
熱心網友
加仔然
熱心網友
是不是因為湯的原因啊,
熱心網友
是不是小了胡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