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年三十”媳婦不能回娘家,這種習俗由來已久。 傳統習俗認為:年,中秋,是家人團聚的兩個重要節日。一般說來,媳婦是不得回娘家的。過年,一家人聚在一起,辭舊迎新,除夕要吃團員飯。有些地方,還要把去世的先祖請回來(即請家親)。所以,這時候,是不準外人介入的。出嫁的女人已經不再是自家人,回娘家就要犯大忌。民間還有一種說法,就是年夜飯叫外人吃,會把自家吃窮。 俗語:三十晚上吃餃子——沒外人兒。 古時候,即便是失去了丈夫的守寡女人,也是不得回娘家過年的。 習俗嘛,就是一種說法,現在人們大多不再拘泥了。不過,作為一種古俗,在某些地方,還會傳承下去。

熱心網友

民俗中,出嫁的女兒,潑出去的水,是不能回家過年的,只能初一后回娘家拜年;只有被休之后,才能回娘家過年的;所以,如果回家過年的話,就有一種兆頭,說是夫妻感情不好,會離婚的.......

熱心網友

當然可以回了。不過舊風俗女兒出嫁既是婆家人,要在其婆家伺候公婆、丈夫和孩子,準備年夜飯。現在子女少了,男女都一樣。我認為要看那里更需要你就是了。不過既是過年,是高興日子,一定要和老人及丈夫溝通好。

熱心網友

農村中以前流傳著這樣一個習俗:“大年三十晚上,出嫁后的閨女看娘家燈,娘家受窮”,不吉利。因此,三十晚上出閣姑娘不準看娘家燈也就成了人們固守的老例兒。

熱心網友

一、從中國傳統習慣看,媳婦已經是夫家的人,大年三十是中國傳統節日中最大的節日,因為這一天是全年的最后一天,次日春節又是全年的頭一天,所以也是一個家庭人員最集中的節日,一年到頭的大團圓就在這一天,家人尚且要從各地趕回來,作為本家庭的主要成員之一的媳婦,當然不能回娘家(娘家稱“外家”)。中國古代把女子出嫁成為“歸”(《說文解字》:“歸,女嫁也?!保┛梢姽湃税逊蚣铱闯膳拥臍w宿,看成是女子真正的家。二、從實際需要的角度看,媳婦是一個家庭內部的主要勞動力,是這個家庭的支柱。大年三十做飯、做各種食品、布置家室(如剪窗紙等)等等的力氣活和技巧活都離不開媳婦。三、年三十媳婦不回娘家,其實是長期以來形成的社會分工,不能一概斥之為封建社會的男尊女卑,它可以平衡社會家庭的需要,調和各家庭關系的矛盾,別人家的女子到自己家當媳婦,同樣,自己家的姑娘也到別人家當媳婦。因為風俗習慣其實是一種約束力,這種約束力使得各種家庭不管貧富都得到相應的人來照顧,這是一種約定俗成的社會措施。四、當然,社會發展到了今天,這種風俗也不是那么嚴格了,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靈活處理。比如媳婦在很遠的外地工作,不能每年回公婆家,而媳婦的工作地點又是其父母家庭所在地,就自然是回娘家過年三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