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中國和日本的貿易是逆差,日本人還撈了便宜。但是考慮到香港這個包袱(對日本貿易是順差),中日貿易基本平衡。所以中日一旦貿易中止,對雙方的影響一樣大。包袱語意何在?----------------------------------------------------為了香港人民的生活不倒退,體現一國兩制好,你知道我國做出了多少外交讓步和經濟讓步,甚至直接輸血?
熱心網友
多了咱兄弟也說不好,這樣吧,簡單些:前都小于后者而且在逐漸變得更小,后者大于前者而且的逐步變得更大。一句話就是日本人掙著中國人的錢了,所以他相比于我們這是最大的弱點。正如,中國某高官說中國不可能總是“政冷經熱”,政冷必然要影響到經熱,而且已經影響到了。中國近交印度象,遠攻歐羅巴,朋友遍天下!
熱心網友
從兩個方面看: 是日本的一個大市場,沒有中國這個市場,日本的經濟是不可能復蘇的. 是日本的一個主要的能源,農副產品的供應國.沒有中國,日本的能源,農副產品的價格將要上漲很多,對其經濟的打擊非常大.
熱心網友
基本上沒有依賴
熱心網友
你家和商店的關系.
熱心網友
互相利用.
熱心網友
多看看報,中國目前對日本的經濟依賴正在轉向向歐洲和韓國。中國經濟不依賴日本
熱心網友
相對而言日本對中國的依賴比中國對日本的依賴要大打倒小日本!
熱心網友
●中日經貿關系不斷發展,促使雙方相互依存關系不斷深化。在不同時期,中日雙方在這種相互依存關系中的地位也極不相同。在恢復邦交正常化后的很長時期內,對日經濟關系在中國整體對外經濟關系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明顯高于對華經濟關系在日本整體對外經濟關系和經濟發展中的地位。但到近期,隨著中國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經濟實力的空前增強和對外經濟關系的全面發展,中日經濟相互依存關系正在發生根本性變化,其基本趨向是:對日經濟關系在中國整體對外經濟關系中的地位相對下降,而對華經濟關系在日本整體對外經濟關系與經濟發展中的地位顯著上升。 ●日本在中國對外經濟關系中地位相對下降 關于對日經濟關系在中國整體對外經濟關系中地位的相對下降, 可從如下三方面得到證實: 首先,對日貿易在中國總體對外貿易中的比重連續下降。近年中國對日貿易增長的確十分迅速,可謂連年刷新記錄,到2003年已達1335。7億美元,2004年有望突破1500億美元。但由于中國總體對外貿易增長更快,結果導致對日貿易在中國總體對外貿易中所占的比重反而下降:1985年曾高達23。6%,1995年仍高達20。5%,2000年已降至17。5%,2003年更降至15。7%,其中對日出口更僅占中國出口總量的13。6%,在美國和歐盟之后。 其次,日資在中國引進外資總量中地位相對下降。近年日本企業對華直接投資也的確呈迅速增長勢頭,2000、2001、2002和2003年度,日方統計的對華直接投資分別增長32。2%、43。6%、22。2%和65%。但與此同時,同樣由于中國總體引進外國直接投資的更快增長,日資在中國引進外國直接投資總量中的比重也呈相對下降之勢,如在中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中,日資所占比重在1990年達14。4%,到2002年已降至7。9%。 最后,日本對華政府開發援助大幅縮減。作為日本對華政府開放援助主體的日元貸款在2000年度曾一度達到2144億日元,但隨后即開始大幅度縮減,2003年度縮減為967億日元,僅相當于2000年度的45。1%。 ●中國在日本對外經濟關系中地位顯著上升 關于對華經濟關系在日本整體對外經濟關系中地位的顯著上升,可從近期對華貿易在日本外貿總量中比重的迅速提高得到證實。如對華出口占日本出口總額的比重,在1990年只有2。1%,到2000年已提高至6。3%,之后提高速度更快,2003年達到12。2%,2000年后的短短3年中提高了近6個百分點。再如來自中國的進口占日本進口總額的比重,到1995年已達到10。7%,之后進一步提高,2000年達到14。5%,2003年更達19。7%。從2002年起,中國內地開始成為日本第一大進口來源。 在出口方面,中國內地的地位雖仍不及美國,但若把對中國臺灣和香港兩地的出口與中國內地加在一起,目前同樣也超過了美國。更加重要的是,中日雙邊貿易越來越朝著“中方逆差,日方順差”的方向發展,對華貿易越來越成為日本獲取外貿順差的主要來源。按照中方統計,中日貿易在2001年尚為中方順差21。6億美元,2002年即轉為中方逆差50。3億美元,2003年中方逆差更擴大為147。3億美元。據中國海關最新統計,2004年1月至4月,中國對日逆差已達76。6億美元,照此下去,2004年中國對日貿易逆差將突破200億美元。 此外,中國已越來越成為日本企業通過對外直接投資來改善經營環境、提升盈利水平的首選對象。2003年度在日本總體對外直接投資比上年減少9。2%的情況下,對華直接投資卻急劇增長了65%,結果使對華直接投資在日本對外直接投資總量中的比重一下子上升了3。9個百分點。 ●日本經濟回升中的“中國因素”增強 近期中日經濟相互依存關系的變化,還體現在日本總體經濟發展對中國的高度依賴上。這可用對華出口迅猛增長對目前日本經濟回升做出的巨大貢獻來說明。按照日本官方基準,日本經濟從2002年開始步入戰后第十四個經濟周期的回升過程。促使日本經濟走向回升的因素頗多,其中外需、尤其是出口迅速增長發揮了決定性作用,而日本出口的迅速增長又主要是靠對華出口的迅猛增長來帶動的。依據日本內閣府估算,2002年度日本實際GDP增長率為1。2%,其中內需僅貢獻0。4個百分點,外需則貢獻0。8個百分點,外需貢獻率達到66。7%。而在主導日本經濟走向回升的出口增長中,對華出口的迅猛增長又發揮了絕對主導作用。2002年,美國依然是日本的第一大出口對象國,占當年日本出口總額的28。5%,但由于美國經濟復蘇乏力,市場需求低迷,日本對美出口不僅未能增長,反而減少了2。6%,結果導致對美出口對日本出口增長的貢獻率為負0。8個百分點;中國雖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對象國,占當年日本出口總額的9。6%,但由于中國經濟增長強勁,市場需求旺盛,日本對華出口增長達28。2%,在2002年日本出口總額增長的2。6個百分點中,竟有2。2個百分點是由對華出口增長貢獻的,貢獻率高達84。6%。若再考慮到日本對香港出口中向中國內地的轉口部分,這一貢獻率將更加驚人。 。
熱心網友
互相利用的關系.都離不開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