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若沒看見你這個問題,還不知他那個問題不見了呢。最近心思不在這里。我記得樓主說你有話要說,就在這兒說唄。我很想聽。我覺得我最近總跟大家想的不一樣,不知哪兒出故障了。比如干笑寧的題,我就認為是他對存貨計價的認識不夠清楚,但看別人的回答好象不是這樣。先謝過你(好象是我提問題你回答一樣)。1、先說“可變現凈值”。這是我當時關于存貨可變現凈值的看法:“可變現凈值,是指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估計售價減去估計完工成本以及銷售所必需的估計費用后的價值。”——數數有多少“估計”?你的估計和我的估計和他的估計不可能一致的吧?即使你我他各個會計們都是一等一的技術高手,我們估計的不同都將帶來會計信息的不可比性。這真是雖照顧了會計核算的謹慎性原則,卻又違反了會計核算的可比性原則,與掰苞米的猴子有的一比。所以我不贊成使用不具實際意義的理論知識。2、再說“市值”。所謂市值,我的理解應是社會平均價值,其參照系無非是其他企業其他單位的價值。不論誰的價值,計價原則應是一致的:既然我們大家都采用了相同的會計核算原則,那么,就象我上面的回答一樣,這就是一個存貨計價的問題,其價值構成就應是普通的“買價+運雜費+入庫前的挑選整理費+運輸途中的合理損耗+其他稅金等”。3、我沒有細想,目前我認為可以市值代替可變現凈值。或者容我細想后再作答。

熱心網友

可變現凈值,是指企業在正常生產經營過程中,以估計售價減去估計完工成本以及銷售所必需的估計費用后的價值。”其中可以看出可變現凈值是估計售價-成本-銷售費用等,從另一方面來說可變現凈值相當與凈利潤估計售價=成本+銷售費用等+凈利潤。當然凈利潤的多少也是參考了大的市場價格定出的。恕我愚昧,我可以把一件完工后的產品的估計售價看作是市值。而不是可變現的凈值等于市值。退一步求其次也因該是成本+費用=市值而非可變現凈值。呵呵~~還望地瓜前輩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