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其實「茶」本身就是一味中藥,像治療感冒頭痛很常用的方子─「川芎茶調散」,其中就有用到「茶」這味藥。在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記載,茶的味道苦帶甘,性味是寒性,有「清頭目、醒昏睡」的作用,當疲倦乏力嗜睡多睡,頭目昏沈時飲用,可以提神、振奮神經;茶有「化痰消食下氣」的功效,當油膩的食物吃得很多,導致腸胃不適時,喝茶有消油脂作用,而咳喘人飲茶也有化痰降氣的功能;茶有「利尿止瀉」的作用,偶而喝茶的人會有感覺,小便的量會增加,茶本身有利尿的功效,道是因為茶葉中所含茶堿的作用,而茶葉中鞣質則有止瀉的功能。另外用少量茶葉嚼服可消口臭。 前面所茶葉的作用是指傳統的「茶」而言,現代的茶種類涵蓋廣泛,有許多是作成像「茶」一般的飲料,如牛蒡茶、杜仲茶、羅漢果茶,雖有「茶」之名,但并沒有「茶」的成份,有的是一種加味的茶飲料,這些就沒有傳統「茶」的作用。 有一些藥書中有記載飲茶的禁忌,《本草拾遺》這本書提到「食之宜熱,冷即聚痰,久飲令人瘦,使不睡」,這是說飲茶宜熱飲,冷服不好是因為茶是寒性的藥草,寒冷的性質會影響人體脾胃對水分的運化,使水份停聚進而化為痰飲,「去油脂」的作用,使得久服會令人變?C:「清頭目、醒昏睡」的作用使人精神振奮,難以入睡,所以《本草綱目》也提到「失眠者忌服」。而一般「喝茶族」也不要過量飲用,避免造成失眠、心悸、頭痛、耳鳴、眼花等癥,空腹飲茶不要過濃,小便原本頻數多的人,也不適宜服用。 。
熱心網友
不是
熱心網友
中藥多含酸性物質或生物堿,容易和茶葉中的鞣酸產生沉淀反應,使藥物變質,是中醫強調不可用茶服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