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在市區里。
熱心網友
俗稱老街。位于黃山市府所在地屯溪區中心,西起明建橫江石拱大橋--鎮海橋,東止牌坊碑記,全長1273米,寬4。8--7米。以徽州古民居建筑風格聞名。保存完好,店鋪鱗次櫛比,房屋檐口挑出80--100厘米,可避雨遮陽。 這里全是馬頭墻、小青瓦、白粉墻;磚木結構的鋪面,精巧玲瓏的樓閣、鏤刻精美的花紋圖案,加上小門、大堂、天井、屋與屋之間的深窄小巷,錯落別致,熱鬧繁華,顯示了徽派建筑格局的古樸典雅,別有情趣。為了適應旅游事業的發展,還在專辟的一段“古代街”上設有茶樓、酒肆、書場、墨莊,古趣盎然,吸引了眾多的中外游客前來觀光、購物。 屯溪老街起于宋代,明清時期發展成為徽州物資集散中心。老街店鋪,密集緊湊,店面、作坊、住宅三位一體,保留古代商家“前店后坊”或“前鋪后戶”的經營格局和特色。建筑高僅兩三層,多為木穿榫式結構,石礎、磚砌、馬頭墻、小青瓦、徽派木雕、金字招牌、朱閣重檐、古樸典雅、華麗高潔。老街路面寬5至8米,均用赭色的大塊石條鋪成,雨后紋理清晰,潔凈如畫;人行其上,無喧無擾,空靈悠遠,儼然回到古時,引發無盡的遐思…… 老街的店鋪字號,文化色彩甚濃,體現了徽商是儒商的特點。其中百年以上歷史的老字號有“同德仁”藥店、“同和”秤店、“程德馨”醬園等,其商(藥)品制作,陳列經營至今,古風猶存。 屯溪老街建筑古樸典雅,是一條具有明清建筑風格的步行商業街,被譽為“活動著的清明上河圖”。是國內目前保存較為完好的具有南宋和明清建筑風格的古代街市。整個老街古色古香,為全國重點保護單位。 _____________今年去黃山,曾經在老街住過一晚,感覺一般,賣的東西沒什么特色,不買也罷。也就看看建筑吧。從屯溪汽車站到老街坐的自行人力車,3元。
熱心網友
開封也有一條宋街----仿照御街建的.
熱心網友
應該叫屯溪老街,我在那邊里開過店鋪
熱心網友
屯溪有條宋街,古色古香。房子的格調據說還是宋朝的,但看過去覺得并不是很古,少數的房屋上還可以看到精美的石雕和木雕,很多房子已經翻新得讓人氣憤,好在里面賣的是假古董,聊可彌補古意的不足。兩邊的店鋪,賣的都是黃山特產,筍,貢菊,黃山毛峰,這都不是干想要的,雖然喜歡風雅喝茶,但這個季節新茶已經不新了,在幾個茶鋪里看那些數百元一斤的茶葉,質量也大可懷疑。歙硯到處都是,看得人眼花繚亂,連咱這樣熱愛書法藝術,在墨海里打了好多年滾的人也難辯真假,只好按緊口袋,只看不買。前年在肇慶已經上當一次,絕佳的端硯,刻工,石色都很好。三百元捧回來,清水一洗,鉛華褪盡,看了讓人黯然消魂,教訓不可不謂深刻!在胡開文老店買了兩塊墨,看看墻上掛的畫,一無可看。這就是所謂的新安畫派嗎?漸江,賓虹老先生要是來看,準會被氣死第二次。晚在一著名的微菜館吃飯,菜多油膩,不甚可口。吃著松鼠臭桂魚,想起適之先生的逸事來。早年先生在上海微菜館吃飯,每來朋友,就對廚房大喊:“大師傅,來了老鄉,多加油啊!”。看唐德剛的《胡適雜記》,感覺一般,但每每看到這里,還是覺得很感動。微菜重油,原自地方窮耳,凡窮的地方的菜系必重味,重油,如川菜湘菜。現在生活質量如此蒸蒸日上,大家只怕油水多了,微菜也就慢慢從八大菜系中淡出,漸漸銷聲匿跡了。點的菜中有一盤黃山一絕,上了才知道是蕨菜,名字也算可人,但味道一點也不可口,徽州毛豆腐顏色誘人,一塊吃下去,又辣又臭,讓咱直翻白眼。
熱心網友
問一句樓上諸位,原來宋街一端有個叫華山飯店的,緊挨新安江邊,現在是不是改名啦?幾星的?
熱心網友
在屯溪,也就是黃山站(火車)所在地啦。好像是6路車到老街下,在火車站廣場右手坐車出租是6塊錢個人認為也就這樣,不是特別好哇,東西比宏村,甚至湯口(黃山風景區)還要貴。
熱心網友
位于市內西南隅,是黃山市內現存最完好的一條宋式商業長街,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在全國已屬罕見。屯溪老街全長約1200米,由2000多塊淺赭色條石鋪成,沿街房屋多為兩層,間以三層。樓下開店,樓上居室。沿街兩側有茶樓、酒店、書場、墨莊、商場等260多家,各色攤點200多個。門面多為單開門,寬3—5米不等。入內則深邃,連續多進,內院以華麗的天井相聯結。一般是前店后庫,前通街,后通江。老街貨鋪鱗次,古色古香,故有現代“宋街”之譽
熱心網友
樓上的說的非常正確哦,我前年在黃山呆了兩個多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