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wǎng)友

方一[來源]《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配方]苦參、芒硝、靈仙根各60克,黃柏、金銀花、薄荷、生大黃各30克,花椒15克。[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后,將藥液倒入盆內(nèi),趁溫外洗患部,反復(fù)擦洗之。每日洗2次,至愈為止。[功效]清熱疏風(fēng)、消濕散疹。適用于濕疹患者。方二[來源]《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配方]黃芪、當(dāng)歸、防風(fēng)、荊芥穗、地骨皮、木通各10克,白礬5克。[用法...

熱心網(wǎng)友

方一[來源]《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配方]苦參、芒硝、靈仙根各60克,黃柏、金銀花、薄荷、生大黃各30克,花椒15克。[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沸后,將藥液倒入盆內(nèi),趁溫外洗患部,反復(fù)擦洗之。每日洗2次,至愈為止。[功效]清熱疏風(fēng)、消濕散疹。適用于濕疹患者。方二[來源]《中國當(dāng)代中醫(yī)名人志》[配方]黃芪、當(dāng)歸、防風(fēng)、荊芥穗、地骨皮、木通各10克,白礬5克。[用法]上藥加清水適量,煎數(shù)沸,將藥液倒入盆內(nèi),趁熱熏洗患處。每次15--30分鐘,每日熏洗1--2次,直至全部愈合為止。[功效]益氣養(yǎng)陰、祛風(fēng)除濕。適用于肌膚濕疹。方三[來源]《千家妙方》[配方]苦參、黃芩、黃柏、蒼術(shù)各15克。[用法]上藥加清水1500毫升,煎至600--700毫升,過濾后備用。使用時,用潔凈紗布浸藥液洗患處,每次20分鐘。洗后用浸有藥液的紗布貼敷,外以紗布包扎。每日各1--2次。藥液可裝瓶保存,下次適當(dāng)加溫后繼續(xù)使用。1劑藥可用數(shù)日。[功效]祛濕、清熱、解毒。適用于濕疹。一般用藥后即能收斂,1--2周即可治愈。效佳。方四[來源]《龔志賢臨床經(jīng)驗集》[配方]苦參60克,蛇床子、百部、益母草各30克。[用法]上藥加清水煎沸,將藥液倒入盆內(nèi),待溫時洗滌患處。每劑可煎用2--3次。[功效]清熱解毒、除濕殺蟲。適用于皮膚濕疹。方五[來源]《天津中醫(yī)》(4)1987年[配方]苦參50克,百部、白鮮皮各30克,雄黃5--10克。[用法]上藥加水1500毫升,煎沸15分鐘,然后將藥液倒入盆內(nèi),待溫擦洗患部。每日洗3次。[功效]祛濕殺蟲、止癢斂皮。適用各類濕疹。一般用藥1--2劑即愈,治愈率達(dá)100%,無副作用。方六[來源]《廣西中醫(yī)藥》(3)1985年[配方]地榆、黃柏、野菊花、苦參、白鮮皮、蛇床子、地膚子、百部各20克。[用法]每日1劑。上藥加清水2000毫升,煎至1250毫升,將藥液倒入盆內(nèi),趁熱熏洗患處,熏時上蓋圍巾,防止熱氣外泄。每次熏洗15分鐘,每日3--5次。[功效]涼血解毒、燥濕殺蟲、祛風(fēng)止癢。適用于頭皮濕疹。臨床治療20例,全部治愈。治愈時間為2--4天。方七[來源]《簡明中醫(yī)皮膚病學(xué)》[配方]蒼耳子、地膚子、土槿皮、蛇床子、苦參、百部各15克,枯礬6克。[用法]上藥共研成粗末,用布袋裝好,加水3000毫升,煮沸20分鐘后,待溫浸泡或濕敷患處。每次20--30分鐘,每日1--2次。[功效]燥濕潤膚、殺蟲止癢。適用于慢性濕疹、手足癬、掌角化,以及其它肥厚性、角化性皮膚病等。

熱心網(wǎng)友

濕疹、濕毒的藥物:口服“追風(fēng)化濕膠囊”,外用“化濕毒膏”。(以上藥物謹(jǐn)防假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