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介紹此人,演技一流啊!
熱心網友
先糾正一下,索額圖扮演者是薛中銳。 薛中銳,河北省景縣人,一九三七年生,中國著名話劇、影視、朗誦表演藝術家,中國共產黨黨員。一九五五年從事表演藝術,曾任山東省話劇院演員、副院長、黨總支書記,并曾任山東省政協委員、山東省青年聯合會副主席,現任山東省話劇院藝術指導、山東社會科學進修學院院長、山東電影學校名譽校長、山東師范大學、山東工藝美術學院、曲阜師范大學三校客座教授、山東省沿江、朗誦藝術家協會籌委會主任、中國戲劇家協會會員,為國家一級演員。 他少年磨難、執迷藝術、苦讀博學,幾十年間,執著不二,始終敬業,如滴水穿石,似爐中煤火,一直苦練到純青。他誠樸謙恭、寬厚待人,常年他人之難,以解人之憂、成人之美為心中快事,性情中葆有著童貞。 六十年代初,他便頂起山東省話劇院臺柱。如:大型話劇《年輕的一代》中扮演林育生;《千萬不要忘記》中的丁少純;《北大荒人》中的江志宏;《慳吝人》中的克雷央特。無論是大學生、工人、墾荒隊長、法國貴族他都演得有聲有色,每部演出百余場深的好評,在藝術上嶄露頭角。 五十年代后期,由于他在許多重大節日中表演情感激越的詩歌朗誦,聲情并茂,被山東人民廣播電臺選為長篇小說播講人,自此,他磨練多年的語言藝術得到充分發揮,他吸取傳統評書的表演手法并融以話劇朗誦的特點,先后錄制播出了《民兵爆炸隊》、《烈火金剛》、《連心鎖》、《平原槍聲》、《歐陽海之歌》、《林海雪原》、《漁島怒潮》、《大刀記》、《霞島》、《鴉片戰爭演義》、《眷戀》、《古城青史》等二十余部集中短篇小說、詩歌、散文、廣播劇等。二十余年時光,在全國多家電臺轉播,繪聲繪色、激情澎湃,聽眾無數、贊譽聲聲。“一個人演一臺戲”,每到播講時間,萬人空巷、街談巷議,至今,中年聽眾對書中人物記憶猶新,“我們是聽薛中銳的小說長大的。”多少人為他的播講動情受益得到藝術陶冶。由此,他獲得了“全國語言文學先進工作者”榮譽稱號。 七十年代后期,山東省話劇院進入創作、演出的全盛時期,先后七次受邀晉京演出,還去滬、豫、陜、閩、蘇、冀、遼及各地演出,作為領銜主演,他先后扮演了《決戰》中的地委書記周望東、《沉浮》中的海洋學家東方驥驊、《蘇丹與皇帝》中的永樂皇帝、《命運》中的建港專家劉虔、《基督山恩仇記》中的基督山伯爵、《黃河入海流》中開發黃河三角洲的總指揮歸海大宇、《布衣孔子》中偉大思想家孔子,首都及各地專家、學者多次稱他“節奏鏗鏘”、“臺詞韻味醇厚”、“表演灑脫大度”等。諸如報刊:《北京日報》、《中國文化報》、《北京晚報》、《文匯報》、《新民晚報》、《戲劇電影報》、《戲劇叢刊》、《大眾日報》、《濟南日報》、《齊魯晚報》、《聯合報》、《山東畫報》等都發表過評價他藝術的文章及圖片,山東省話劇院在中國話劇界的一流位置有他的滴滴心血和汗水。因此,他獲得了中國話劇最高獎“金獅獎”及山東省多次匯演的一等獎。 藝術要活在人民心中,進入八十年代,電視藝術在中國蓬勃興起。他致力研究鏡頭前表演和舞臺表演磨合,夜不成寐,刻意求新。先后演了電視劇《荻公案》中的荻人杰、《戚繼光》中的嘉靖皇帝、《滿洲間諜》中的日本關東軍特務頭子藤田一郎、《山后那個秋》中的縣長孫維舟、《葉赫那拉公主》中的明朝將軍李承良、《運河人家》中的莊園主老龍蛋子、《康熙微服私訪》中老中醫岳三風、《太平天國》中的御前大臣肅順、《最高利益》中的市長邢遠征,近年來又在《蟋蟀宰相》中扮演左丞相馬天驥、《新五女拜壽》中的黃太師、《馬道悲情》中的運輸貨棧經理孫海亭、《龍票》中的清宮重臣瑞王爺(即將播出)都有各具特色的創造,為人稱道,正在各電視臺播出。尤其是在《紀委書記》中扮演的城建主任牛百川被首都輿論稱為“一個時期反面人物的生動形象。”《康熙王朝》中的首輔大臣索額圖,反響強烈,波及國內外,廣泛評價為“功力深厚”、“入木三分”、“淋漓盡致”、“演活了”。美國、南亞、臺灣、香港紛紛來電祝賀,光盤暢銷、爭相觀看。“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他每演一部戲都像蟬兒脫殼似的觀察生活、閱讀史書、揣摩人物心理,拍攝中全身心投入。 他是“學者型藝術家”。曾創作拍攝電視文學劇本《七彩人生》、《默默的芳香》、《大河情》,合作多幕話劇《向陽嶺》、《向秀麗》、《紅雨巨浪》及獨幕話劇《陰差陽錯》、《金泰的愛》、《雙喜臨門》、專著《談朗誦藝術》及詩歌、論文等多篇。他在大學里講課,廣征博引、深入淺出,課堂演示生動,深得師生喜愛,子弟多人獲得全國朗誦、演講一、二、三等獎。 他沒有架子,質樸和諧,在車間、在軍營、在田間、在電視晚會上,許多年來都有他汗流浹背、情感飽滿、不計報酬的高質量奉獻。 他管理劇團愛才薦賢、克己奉出,為演職員憂樂悲苦、操心盡力,為劇院藝術質量、聲譽而快樂、焦急。 山東省人民政府為表彰他多年傾心貢獻,授予他“建國四十年來有突出貢獻文藝工作者”榮譽獎勵,國務院頒發給他專家特殊津貼獎勵。 現在,他年過花甲,但生氣勃勃,被譽為“藝壇常青樹”,他不倦地勤奮勞作著,與電視、廣播、舞臺、教學、寫作、輔導克盡心力,他是一個認真做事的人,他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 他仍然孜孜以求、敏而好學、更新學識、整理自己著作,他心底深處想著為后人留下一點值得借鑒的道理。深夜臺燈下,有他伏案的身影;七彩燈光下有他魅力四射的表演;街市小巷里有他與普通人促膝談心的笑容… …思維境界的寬廣,使他人生態度平實而普通。 他說:“我是平凡的人,自身也有局限性,受到大家的愛護和培育才有今天的光景。我像一支蠟燭,火苗還很旺,但燭身已不長了,要搶時間為社會再發些光亮。”他還以樹葉比喻自己“綠的時候就搖曳,黃了,就零落成泥,但的確給人間奉送過清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