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香港十大槍戰片:第十名、辣手神探。  相信這部片子進入是沒有人會反對吧?梁朝偉、周潤發、黃秋生以及現在活躍在電視上的歐陽震華等人,再加上所謂暴力美學的吳宇森導演,這部片子應當有所排名。但這并不是它之所以進入排行榜的原因,最主要的還是情節緊湊的故事,設計精巧的動作場面,無不令人感到心馳神往,大呼過癮。但這部片子的作用僅限于此,吳宇森在提倡他的暴力美學的同時,也將他的動作場面陷入到一個封套里,限制了吳宇森在將來的導演生涯中無法再往大師的級別攀登。為吳宇森的片子理一個脈絡,就可以發現,吳宇森的暴力美學體系中,最重要的一環,就是鮮血與鮮花共存,子彈與飛鳥起飛。當然主角可以適當流點血(正如梁朝偉在該戲中被差點打死),但絕對不會太多。太多的與鮮花共存的鮮血來自對手,來自跑龍套的身上。結果在《風語者》中,吳宇森這個套路就使得他遭到了徹底的失敗,在《風》中美軍士兵開槍的時候,只會見到日本人被擊中并做出夸張的動作死去,這種動作給《風》帶來的是虛假--也許港人看起來很正常,但這就是好萊塢與香港不同的特點之一。所以看多了《辣手神探》,只會為相對龐大的動作場面感到驚嘆,但周、梁等人的表現只能算是及格。如果梁朝偉在這部戲中的眼神迷到了很多人,但他同樣稚嫩的演技也只能讓人對他充滿希望,而周潤發在戲中的表現雖然比較完美,但在某些場景中還是看出了表演的痕跡,并且對人物的性格把握得太過(比如看報紙那段)等等,所以這部片子只能排在這個位子,但確實能進入十大。   第九名、《英雄本色》一。   《英雄本色》一在香港影壇的地位無人能比,但在我的十大里它只能排第九,原因是時代在變,人們欣賞的水平和角度也在發生變化。當我們甚至是整個香港的影迷們,在當時看到這部片子時肯定會為之一震--兄弟的感情、美麗的暴力、激烈的槍戰等等,但現在再回首這部片子,卻能發現其中很多的漏洞,尤其是周腿傷了后,莫名其妙地就淪落到擦車的地步,而李子雄卻能從一個開車的小跟班混到老大,這點導演雖用時間跨度來說明問題,但給人的感覺仍然是有些唐突。當然這些漏洞不用一一枚舉,這里最主要說的是劇中人物的表現。可以這么說,這部戲的主角并不是周潤發,也不是張國榮,而是看起來一付苦瓜臉的狄龍,此君在上個世紀八○年代香港影壇的地位甚高,但在這部戲里,他卻表現得一無事處。首先是無論到那里他都是那張帶有些驚詫的眼神的臉,與張國榮兄弟之間感情的表現也非常乏力。而周潤發在此前一直是票房毒藥,這次成為第三主角(張是第二主角),多少還是把握住了機會。但他還是服從了吳宇森的安排,在最后的槍戰中以頭被擊中后又爬起來被打得渾身是孔的方式死去,多少印證了什么叫英雄本色的含義。但僅限于此。小馬哥雖深入人心,但這是用周在劇中“悲壯”地死去的方式換來的。當然,這部片子之所以進入十大,主要原因還是吳宇森的暴力美學在這部戲中第一次得到了宣泄。從而帶動了香港槍戰片歷史上的一個高潮。   第八名 《紫雨風暴》    在看到這部片子以前,我看片的重心已經逐漸轉移到外語片上,原因眾人皆知。但在一個朋友的介紹下,我拿到了這部片子,觀看后確實令我震驚,又開始重新關注起港片來(盡管后來的港片還是令我失望)。這部片子應該說是當時的二線明星主演的一部片子,其中包括歌星周華健也出來參加演出,還有到處都混不下去的陳沖也加入了,而劇中的男主角更是讓我陌生--吳彥祖。但從劇情和人物刻畫,乃至于這部片子的現實意義上來說,這部片子卻是難得的一部精品。   先說劇情吧,雖然沿襲了很多電影的老套路,但這部片子還是闖出了一些新意,比如說恐怖主義(之前的港片中絕大多數反派或者是黑社會,或者是大陸來的,制造事端的目的只是想討點飯吃),再比如說恐怖分子之間的情義,還有恐怖分子是否具有情感等等。這些因素加上設計精妙的動作場面,確實讓人看出了恐怖分子的恐怖,以及警察的敬業精神。   但最主要的還是人物的表演。先別說周華健(此君在演技方面還嫌稚嫩,怎么看他都覺得是個歌星,而不是警察),也別說陳沖(這個惡心女人更不用說,我對她的看法依然不變,但她自己也沒有爭氣,在國外呆了那么多年,習慣了好萊塢演員服從劇情的模式,在這部戲里她也一樣只會服從劇情需要,對飾演的心理醫生這個角色的把握實在有些偏差,總會讓人想起她在《大班》中扮演的那個小妾),光說吳彥祖。   吳彥祖在劇中的表現令我感覺到香港影業后繼有人了。他在失去記憶后在周華健的誘導下認為自己確實是一個臥底警察,但后來回到恐怖分子中后,他開始懷疑自己的身份,而在邪惡與正義面前,他最終還是選擇了正義。這雖然有些俗套,但他在劇中所表現出來的內心痛苦的掙扎確實給這部片子增色不少。自從看了這部片子后,我對其抱有極大的信心,但之后他的表演卻越來越令人失望。   同樣,飾演恐怖頭目的甘國亮以及飾演吳彥祖妻子的那位女演員(忘了叫什么名字了),還有那幾個恐怖分子,在對待失憶后的吳彥祖所體現出來的感情都在壓抑中緩慢的揮發,令我覺得這部戲最出色的就是這些恐怖分子。 但是,這部片子還是有不足之處,首先就是特技的制作。盡管這部片子在特技制作方面力盡自己所能,但相比之下還是能看出痕跡來。其次拍攝于1997年的這部片子多少有向共黨獻媚之嫌,這就是它之所以只能排第八的原因。   第七名 鼠膽龍威   香港向來有拿來主義的傳統,很多片子都拿好萊塢經典橋段進行顛覆性的再創作。遠的有逃學威龍三中拿本能開涮,近的有愛情命運號拿泰坦尼克玩玩,但能將整部片子拿過來再創作的也只有這部鼠膽龍威屬于經典之列。   布魯斯·威利斯在自己的演藝生涯中最能拿得出手的就是虎膽龍威系列,而其中最為經典的莫過于第一集。當時的美國影壇流行個人英雄主義,包括施瓦辛格、史泰龍等人都屬于那個時代,而布魯斯的這套系列也可以算是應景之作,劇中的人物性格并沒有得到很好的刻畫,而僅僅靠情節和場面吸引人。到了王晶手里,這部片子的人物刻畫上就上了一個檔次,情節上也更為豐滿一些。也可以說,這是一部超越原作的模仿作品。   當然,李連杰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并不大。他那張臉無論在哪部戲里都是陰柔內斂,從未有所張揚,所以形成了千戲一面的感覺(叱咤世界影壇的成龍也是如此)。而真正托起這部戲的是張學友、邱淑珍和名叫醫生的那個反角。張學友雖然也是歌手,但在東邪西毒、東成西就以及該片里的表現卻是一般演員難以匹敵的。他對他所飾演的角色(我個人認為,多少有成龍的影子在里面)性格把握得非常得體到位,雖然也有搞笑的成份在里面,但對于這個重色輕友卻極富愛心的影星演得是入木三分。   當然邱淑珍的表現也跟張學友有得一拼,而“醫生”的演技又要比原版中那個假裝斯文的恐怖頭目要好許多,這使得李連杰在劇中仿佛成了一個擺設(我認為他之所以能在好萊塢發展順利的原因也在于他不需要表現自己的演技,而之需要表現自己的武功)。所以這部戲也只能排名第七。   第六名 重裝警察   “士為知己者死”,這是我看完這個片子后得到的第一個感覺。當時我正處于人生的一個低潮期,可以說周圍沒有一個朋友。無聊之中我找到這部片子,起初只感覺這又是一部俗氣的槍戰片,但越看我心里越發生出感動。什么叫兄弟情義,這就叫兄弟情義!相比之下,它所描寫的兄弟間那種感情又遠比當年叱咤香港影壇的《江湖情》要真實可信許多。一個臥底警察受傷了,之后失去工作和雙腿無法行動,朋友知道后,在力爭之下仍無辦法,只好退出警界一起搶劫地下錢莊,目的僅僅是為了湊足錢讓受傷的朋友去瑞士治療,但為此四個朋友只剩下杜德偉一人活著(其中一人確實已死,另外兩人在片中受了重傷,但結局還是死亡),飾演受傷警察的錢嘉樂痛苦萬分,抓著杜德偉問“你們這樣做值嗎?”在任何人看來,以自己的生命換取朋友能夠康復,這種事情根本就太傻B了,但杜德偉的回答是:“值,我們認為值!”到這里我憋著的眼淚終于流出來了,杜德偉那張冷酷的臉此時看起來是那么親切,而整部戲中表現最出色的就是這個歌星杜德偉。   同樣,這部片子在其他方面也有不落俗套之感,首先就是警察搶劫地下錢莊這件事情是正義還是邪惡?片中作了很有意思的探討,但導演最終還是給我們留了個“墳堆上的花圈”,多少使這部片子的探討性降低了許多。   吳彥祖是該戲中的另外一個男主角,但他在戲中除了耍酷以外再無其他表現,而他那幾個眼睛里透著冷冷的光的手下也實在是令人惡心,反而是除了杜德偉以外的那幾個朋友親切感人。但整部戲將太多的視角集中在吳彥祖和杜德偉兩人身上,對其他人,尤其是跟著杜德偉在一起干的那幾個朋友的描寫就太少了,唯一出彩的地方便是還在飛虎隊任職的小胡子(對不起,實在忘了他叫什么名字),將自己的同事攔在路上,自己一人去救杜德偉那段臺詞實在煽情。只可惜,導演的功力還是有所欠缺,這也是這部戲只能排在這里的原因。   第五名 非常突然   這部片子已經有很多朋友介紹過并評價過了,這里我就不做過多的評價。這里我想說的是,他之所以排名第五的原因是因為它的“突然”,也是它只能排名第五的原因。   其實我對這部片子的評價一向很高,它確實是不落俗套,但正因為它的不落俗套,才讓身為“娛樂商業片”的這部片子失去了娛樂的意義,這就是它為什么排名第五的原因。   第四名 槍火   同樣,這部片子已經有很多朋友作過介紹,我也不用多說了。   第三名 喋血雙雄   槍林彈雨,子彈橫飛。感謝吳宇森給我們帶來了一部令人無法忘懷的電影。發哥的酷與帥在影片中發揮到了淋漓盡致,當然其中少不了李修賢的精彩演出。滿堂燭光,旁觀的圣母像,在槍林彈雨間飛翔的白鴿,一場江湖紛爭被裝飾得像神圣的宗教祭典。《喋血雙雄》是吳宇森平生最完美的作品,他可能畢生都無法超越這部電影的成就。 發哥風度在這里得到了極佳展示,這里沒有不公平,沒有彷徨或者百無聊賴,這些并不屬于周潤發式的英雄。他總是會用最簡短的那么一句話,那么幾個字征服不單單是劇中其他人物的心,同時征服的還有我們觀眾的挑剔的眼光。就是這樣的簡單,就是那么眉尖的一挑,或者只是一絲嘴角不易覺察的微笑,那么眼睛的冷冷的掃過的瞬間。就是周潤發了,叱咤風云的發哥了。   他的演技無疑是為這部經典戲劇之所以成為經典的一個良好的印證,更是一種途徑。看周潤發在片中來去匆匆的身影,隨任何人的目光飄搖的過程,是一種完美的享受。如果單單憑著所謂的演技,是不足以成就一個獨樹一幟的典范的,他翻云覆雨的手腕在于他的氣質中間無法抹殺的風格。 我們不懷疑自己的眼睛,絲毫不懷疑,因為我們面對的是周潤發,是這樣的以部經過歲月洗滌的老片子,是周潤發用心用真情的演出。這就是《喋血雙雄》能超越《英雄本色》、《辣手神探》而排名第三的原因。   第二名 縱橫四海   從嚴格意義上來說,吳宇森執導的這部片子是他所執導的片子中的一個另類,《縱橫四海》喪失了他以往片子中悲劇英雄的悲壯氣氛,取而代之的是其并不擅長的搞笑。這也許是因為本片的編劇是高志森的緣故,但這并不影響這部片子成為經典名片,反而因為高志森這個搞笑高手的加盟,使得本來極富搞笑天才的周潤發有了用武之地,也使得《縱橫四海》比起吳宇森那些冷冰冰的暴力美學來更具備親和力。我感覺這部片子將吳宇森的哲學上升了一個層次,只可惜這之后這個老兄還是選擇了回歸。   “偷書不算偷”,那么這偷畫的也不應該算偷,即便是偷,也不象大街上那些猥瑣的扒手那樣,而是是具有藝術氣質地拿走那些作品。《縱橫四海》恰恰將這種藝術氣質表露無疑。在吳宇森的電影哲學里,任何行當的大師級人物都是值得尊重的,就象片中的周潤發,張國榮,他們在吳宇森的鏡頭面前表現得溫文爾雅而又技術高超,所以他們能大難不死,所以能象童話中的結局那樣“過上幸福的生活”。但吳宇森卻恥笑了那個只為錢而偷畫的老爸,為了搶救那幅已經快燒成灰的名畫,他竟然傻乎乎地拉過輪椅就爬,最后在周潤發鄙夷的一槍中成為真正的瘸子。這就是吳宇森英雄世界里的反面角色。   《縱橫四海》所表達出來的藝術特質也非常的美,這部片子的攝影(我不知道是誰,請知道的朋友告知)一定是業界一等一的高手,從他攝影機里流動出來的膠片充滿油畫的特質,使人感覺這個故事就發生在一幅幅油畫上,而我們仿佛就是在某個藝術展覽館中欣賞這一幅幅的藝術。 還有,吳宇森在這部戲里所體現的都是流動的美,無論是偷寶竊畫,還是周潤發輪椅上的華爾茲,抑或所有對打場面,都充滿了運動的美感。而這恰恰也是吳宇森的優勢,人物的運動,剪切的運動,鏡頭的運動。這些藝術語言所營造的美感,給觀眾感觀帶來的愉悅遠遠優于幾個角色之間愛恨情仇的情節。   總而言之,這部戲無論在情節和人物刻畫方面都作到了精致,但它之所以位居第二的原因還是我曾說過的,這部片子所表現的時代特征已經與現實社會不相一致。   第一名 暗戰   相信大家看到這個名字,有不少人會扔板轉砸我。就這部片子,怎么可能排名第一呢? 但我確實要把它排名第一。   原因很簡單,這是一部不用槍的槍戰片。大家可以仔細想想,從劉德華和劉青云的槍里究竟發出去幾顆子彈?   吳宇森從不吝嗇子彈,其他人也是如此。只有杜琪鋒的這部《暗戰》,對子彈的運用幾乎到了不愿“花錢”的地步,但這并不妨礙《暗戰》榮登榜首。劉青云與劉德華一正一邪的斗智故事,放棄了你追我逐的場面,也不搞什么大場面動作特技等效果,指示老老實實地用腦筋而不取巧,更沒有在中途變成純粹的港產動作片,反倒有一份從容不迫的自在,在港產片中也算難得。港產片中往往能拍出“英雄惜英雄”的氣質和感覺,這點是好萊塢永遠無法學到的東西,即便是西去(或者叫東渡)的吳宇森吳兄也無法將港產片這個特質引入好萊塢。而這部暗戰掌握了整個港產片的精髓,卻又不落俗套。   警察叔叔劉青云無端被牽扯進這個游戲里,好象也很樂意奉陪。而且大盜哥哥劉德華也沒有為難他,于是一切具有重在參與的體育精神。雖然游戲味道很濃卻非兒戲。劉德華似乎作了許多真作假時假亦真的布局,也能將懸疑一直帶到最后的結局,但劉青云是否就是這場游戲中的被玩弄者也并不確定,我認為反倒是警察和大盜都成了他們布局中的一枚棋子。這類識英雄重英雄的故事,劉青云會將劉德華放走,已是意料中的事,但是如何放走,卻是未到最后,也很難猜到會是這樣一種方式。   港產片對于故事里“愛情線”的執著,已到了迷信的地步。所以本片也不能免俗地安排了劉德華與蒙嘉慧蜻蜓點水式的浪漫。但導演注定要別具一格,也不希望這部片子成為所謂的槍戰(或者是動作)愛情片,所以這段感情本來可以變得更傳奇,但是導演并沒有刻意地去強化,所以兩人之間的故事成了點綴。但我個人認為,加入這段故事后,更豐滿了劉德華的陳彼得,他即便是在臨死前也充滿了生的希望,也具有浪漫愛情的渴望,給了人們一種生活下去的希望。   值得一提的還有該片的配樂,在其中你能聽到凄涼、聽到絕望,但也不乏希望,如果沒有這段配樂,影片將為此減色不少。 還有PTU 大事件,老杜 老吳的都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