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告訴我北美的歷史,美國從13個州的建立到獨立講起,加拿大從upper canada 和lower canada 講起越詳細越好,總是搞不懂北美的美國人,加拿大人,英國人和法國人。好像一團糟,給我講講

熱心網友

加拿大歷史:加拿大原是印第安人和因紐特人居住的地方。10~11世紀,北歐人從格陵蘭島渡海來到紐芬蘭海岸。1534年法國航海家J。卡蒂埃先后三次前往加拿大探險,打開通往加拿大內陸的道路。16世紀起,法、英殖民主義者先后入侵,建立了殖民地。1608年,法國人建立魁北克城。從此,新法蘭西殖民地即以魁北克城為中心。1663年新法蘭西殖民地成為法王直接管轄下的一個行省。18世紀初,新法蘭西的統治范圍北到哈得孫灣,西到大湖區,南到密西西比河口。1670年,英國宣布對哈得孫灣及周圍地區擁有主權。英國還占有紐芬蘭島。1756~1763年英、法爆發七年戰爭,法國戰敗,將在加的殖民地割讓給英國 。1791年英國議會通過《憲法法案》,將原魁北克省劃分為以英裔居民為主的上加拿大省和以法裔居民為主的下加拿大省。暫時緩解了英裔和法裔居民的矛盾。此后,英屬加拿大包括6個省:上加拿大、下加拿大 、諾瓦斯科舍 、新不倫瑞克 、愛德華王子島和紐芬蘭。1867年7月英國議會通過《不列顛北美法案》,將諾瓦斯科舍、新不倫瑞克和上、下加拿大(現魁北克省和安大略省)合并成一個聯邦,稱加拿大自治領。此后其他省相繼加入。1926年英國承認加拿大在國際談判和國際事務上的主權,加拿大獲得外交上的獨立。1931年加拿大成為英聯邦成員國,議會也獲得了同英議會平等的立法權。多年來由自由黨和保守黨(后改名進步保守黨)輪流執政。1935年以來主要由自由黨執政。1967年魁北克黨人提出了要求魁北克獨立的問題,1976年該黨在省選舉中獲勝。1980年魁北克就獨立一事舉行了公民投票,反對獨立的占59。5%,但該問題并未最后解決。1984年2月,執政16年的P。E。特魯多辭職;6月30日J。特納就任總理;9月舉行第三十三屆聯邦大選,進步保守黨領袖M。B。馬爾羅尼就任總理。新政府強調民族和解,承認魁北克省的特殊性 ,于1987年6月與10省政府達成有關承認魁北克省特殊社會地位的米奇湖修憲協議。1988年1月2日馬爾羅尼總理和里根總統分別簽署加、美自由貿易協定。10月1日馬爾羅尼宣布解散議會。11月21日加拿大舉行第三十四屆聯邦大選,馬爾羅尼蟬聯總理。保守黨政府繼續執行以促進民族和解、維持經濟低通貨膨脹的持續增長為目標的既定政策 。1990年6月米奇湖修憲協議因未能在規定的3年內獲得全部10省議會的批準而宣告夭折。魁北克省法裔民族的獨立情緒隨之再度高漲。加拿大政府的高利率政策和稅制改革引起各省不滿,緊縮銀根抑制了經濟增長等因素,國內民族矛盾加劇,聯邦與省的分歧增加,經濟陷入衰退,執政黨地位進一步下降。此后兩年保守黨政府繼續以促成新的修憲協議和使經濟復蘇為主要施政目標。馬爾羅尼總理與10省2地區和土著人代表經過馬拉松式的艱苦談判,終于在1992年8月達成一項新的修憲協議。為保證該協議在聯邦和各省議會順利通過,馬爾羅尼總理決定以全國公民投票方式對該決議進行表決,結果因55%的選民投票反對而遭否決。這是繼1990年米奇湖協議夭折后,馬爾羅尼政府在修憲問題上再次受挫。隨后的民意測驗結果表明,馬爾羅尼的選民支持率降至12%,遠遠落在自由黨領袖的后面,保守黨的選民支持率也只有19%。為使保守黨在1993年秋天的大選中獲勝,馬爾羅尼總理于1993年2月宣布辭職。6月 ,加拿大國防部長K。坎貝爾在執政的保守黨領袖選舉的第二輪投票中獲勝,當選為該黨的新領袖,并接替前領袖馬爾羅尼出任政府總理,成為加拿大第一位擔當此任的女性。9月8日,坎貝爾宣布解散議會,定于10月25日舉行聯邦大選。選舉結果自由黨獲勝。1995年魁北克就獨立一事舉行公民投票 ,反對獨立的以不到1%的微弱多數獲勝。美國歷史請參看: (文字中含有敏感詞匯,無法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