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中國古代的大學。太學之名始于西周。漢代始設于京師。漢武帝時,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長安設太學。太學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設五經博士專門講授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宣帝時博士增至十二人,王莽當政時又增至三十人。學生稱為"博士弟子"或"太學弟子"。太學初建時為50人,昭帝時增至100人,王莽時增至10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賦役的特權。"博士弟子入選",內由太常負責選擇,外由郡國察舉。武帝還下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太學和郡國學主要是培養統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傳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或兩者同時設立,均為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

熱心網友

中國古代的大學。太學之名始于西周。漢代始設于京師。漢武帝時,董仲舒上"天人三策",提出"愿陛下興太學,置明師,以養天下之士"的建議。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在長安設太學。太學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設五經博士專門講授儒家經典《詩》、《書》、《禮》、《易》、《春秋》。宣帝時博士增至十二人,王莽當政時又增至三十人。學生稱為"博士弟子"或"太學弟子"。太學初建時為50人,昭帝時增至100人,王莽時增至10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賦役的特權。"博士弟子入選",內由太常負責選擇,外由郡國察舉。武帝還下令天下郡國設立學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統。太學和郡國學主要是培養統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傳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晉至明清或設太學,或設國子學,或兩者同時設立,均為傳授儒家經典的最高學府。

熱心網友

大學?哎~~~~我剛上大學,我覺得大學和高中最大的區別就是你的自由時間多了,可以自由利用,但是功課還是一樣的重要!你在大學可以學到很多東西,比如人際關系的處理啊,自由時間的安排啊,學生工作的開展啊~~~~~但是我現在最大的感覺就是:你到大學來,你不要抱太大的希望,大學不是天堂,他是小社會,在社會中能看到能遇到的東西在這里都能遇見的,可以說是在你進入社會前的熱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