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老子》里說:“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尹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這里的上善的上字,是代表了古代君主的意思.所以上善若水,旨是在為殘暴的統治者做一個善的導向。老子認為,有道德的人,有像水一樣的柔性。水的柔性是怎樣的呢?水性柔順,明能照物,滋養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有功于萬物而又甘心屈尊于萬物之下。正因為這樣,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溫良謙讓,廣泛施恩卻不奢望報答。 老子弘揚水的精神,其實是在宣揚一種處世哲學,做人要與水一樣,有極大的可塑性。水性柔而能變形:在海洋中是海洋之形,在江河中是江河之形,在杯盆中是杯盆之形,在瓶罐中是瓶罐之形。
熱心網友
上善若水: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然而要真正做到淡泊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人生如花草樹木,枯榮無常,生命如流星般短暫,歲月如刀劍般無情。風霜雨雪天經地義,喜怒哀樂人之常情。自己道路自己走,自己日子自己過,自己的生命還要自己來珍重。每一個生命都不一樣,都是一個奇跡。每一天也都不同,都是一個開始。生命不能選擇,生命的方式可以選擇。選擇淡泊是一種嚴肅和莊重。 淡泊是一種志向,是一種人生態度。人生百態,迥然不同:或濃墨重彩,大起大落,轟轟烈烈;或耕讀人生,清風細雨,夕陽遠山。激昂是人生,散淡也是人生。淡泊可寄情山水,也可寓意花鳥蟲魚。同是飄搖細雨,同是明月繁星,有的人能看到,有的人看不到,這是一種心境的不同啊。俯仰之間,可落花有情,流水無意。淡泊是一種人生體驗,是一種對自然萬物的認同,是一種天人合一之后的物我兩忘。 淡泊還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有了淡泊能不倨不傲,能不阿不妒,能不爭不貪。有了淡泊敢不卑不亢,敢不拘小節。平平淡淡胸中自有內斂的韻味,含蓄中自有干天云氣。淡泊有自己的淡泊方式,只要你自然、灑脫、從容,就是淡泊。它沒有模式,沒有特定。不一定要梅妻鶴子,也不一定要煙雨桃源。也未必不可放歌長嘯、壯懷激烈 淡泊是自然從容,它不是刻意的矯柔造作,不是偽裝的虛情假意。沒有萬卷詩書的熏陶,沒有萬里風塵路后的感悟,模仿的前衛是那么的蒼白無力,夸張的時髦是那么的庸俗不堪,飛揚的個性是那么的一文不值。也許只有歷盡滄桑的成熟才能做到真正的坦然淡泊。 所以說,淡泊不是碌碌無為,大丈夫自然要拿得起,放得下,有所為有所不為,威武不能屈,貧*不能移,凄風苦雨后才有彩虹的美麗,饑寒交迫后才有心情的清朗。萬念俱灰那不叫淡泊,淡泊是一種清燈古卷里與紅袖添香同在的灑脫,這是一種人生境界呀,從一而終的從容,真真實實的存在,歲月雖然的沉積,血氣方剛也許更是年輕人,但一種超然的灑脫何嘗不是另一層含義的理解? 。
熱心網友
joker_qf說得好。 有道德的人,效法水的柔性,溫良謙讓,廣泛施恩卻不奢望報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