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子宮內膜移位癥如何才能治好?子宮肌腺瘤應如何處理才好?尖銳濕疣應乍么才能根治?我有痛經史,前些天去做B超說是有子宮肌瘤,子宮內膜移位,請問這嚴重嗎?如何才能治好? 我只和男友共性生活四次,可去檢查婦科時居然說得了尖銳濕疣,這種病是性病啊《嚇死我了,請問專家和大哥大姐們這病如何才能治好啊?謝謝
熱心網友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危害婦女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雖然本病為良性經過,但具有惡性腫瘤樣增生、浸潤和轉移的特點。其發生和發展是在內分泌激素控制下進行的。近年來,隨著診斷技術的發展,腹腔鏡的應用對本病的正確診斷有所增加。同時由于廣大的婦科工作者對此病有了更多認識,所以近年來我國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因此有必要向廣大婦女介紹本病的起因、癥狀以及如何防治等知識。 一、?...
熱心網友
子宮內膜異位癥是一種危害婦女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疑難病。雖然本病為良性經過,但具有惡性腫瘤樣增生、浸潤和轉移的特點。其發生和發展是在內分泌激素控制下進行的。近年來,隨著診斷技術的發展,腹腔鏡的應用對本病的正確診斷有所增加。同時由于廣大的婦科工作者對此病有了更多認識,所以近年來我國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病率有逐漸上升的趨勢,因此有必要向廣大婦女介紹本病的起因、癥狀以及如何防治等知識。 一、?子宮內膜異位癥 就是子宮內膜組織生長于子宮腔表面以外的其他部位者,稱子宮內膜異位癥。多發生于30—40歲的婦女,發病率據文獻報道約有10—25%。經婦科腹部手術后診斷是子宮內膜異位癥,如果加上門診病人或廣泛開展腹腔鏡檢查,發病率會有所增加。異位的子宮內膜受卵巢激素的影響,也發生周期性變化,引起所在部位的一系列出血性的病理改變和臨床表現。 子宮內膜異位于子宮肌層內,且局限者,稱子宮腺肌瘤;彌漫性者稱子宮腺肌病。過去統稱內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而外在性子宮內膜異位癥則包括下述部位,如:卵巢、子宮直腸窩、子宮骶骨韌帶、腹部或外陰側切手術瘢痕以及身體其它部位。目前則分為子宮肌腺病和子宮內膜異位癥。 二、發病原因,大體可歸納成五個方面: 1、種植學說。早在1921年山普森(Sampson)就提出:月經期間脫落的子宮內膜碎屑可隨經血倒流入輸卵管,然后由散端溢出,移植于盆腔腹膜、卵巢以及其他盆腹腔臟器,繼續生長,最后發展成子宮內膜異位癥。 2、轉移學說。漢巴(Holban)提出所謂良性轉移的學說,即指破碎的子宮內膜進入淋巴管或血管而播散至腹膜后淋巴結、輸尿管、肺以及手臂等部位。 3、體腔上皮化生學說。埃瓦歐(Ivanoff)和拉克蘭(Lacklan)提出,在胚胎期產生胚芽及中腎管,有可能發生體腔上皮異位其中,日后組織可化生,而在各部位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癥。 另外,卵巢表面的生發上皮,盆腔腹膜、臍、腹股溝疝囊、胸膜以及陰道直腸膈等均起源于體腔上皮,具有潛在的化生能力,在適當的條件下,諸如慢性炎癥、長期而持續性的卵巢激素刺激以及倒流入盆腔的經血的刺激,均可能促使具有化生潛能的組織轉變為子宮內膜。據統計約有80%的子宮內膜異位癥發生在卵巢。 4、醫原性。醫原性子宮內膜異位癥是指由醫務人員在作手術時意外地將子宮內膜移植于切口處,而日后在切口斑痕內產生子宮內膜異位癥,明顯例證是剖宮取胎術所造成子宮內膜異位癥。 文獻報道,對婦女進行任何一種剖腹手術,甚至闌尾切除術,均有可能引起腹壁子宮內膜異位癥。其所以發生可能是在作剖腹手術時不慎將少許腹膜縫入腹壁切口之內,而此種移位的腹膜可于日后化生為子宮內膜,形成腹壁瘢痕子宮內膜異位癥。 目前值得注意的是各種婦科診斷方法、治療措施,如輸卵管通氣、通水,子宮輸卵管碘油造影,采用負壓吸引進行人工流產,均有可能引起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 5、基因學說:有人觀察到一些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有家族歷史,考慮是否有遺傳因素存在。也有人注意到某種體形、性格以及生活習慣的婦女易患此癥,究竟是什么原因尚待進一步探討。 三、子宮內膜異位癥的好發部位:盆腔腹膜、卵巢、子宮、輸卵管、子宮骶骨韌帶、子宮直腸窩、直腸、膀胱、臍、會陰傷口,少數病人亦可發病于闌尾、胸腔以及其它臟器和部位。 四、癥狀:介紹8種主要癥狀 1、痛經是子宮內膜異位癥的首要癥狀,其疼痛特點是繼發性、漸進性加劇。疼痛常開始于經前一、二天,經期第一天最甚,經期過后疼痛逐漸消失。疼痛多發于下腹及腰骶部,可以放射至陰道、會陰、肛門或腿部,少數患者可能有肛門里急后重感覺,疼痛程度與病灶的大小不一定成正比,廣泛的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僅引起輕微的痛經,而少量的病灶則可以導致劇烈疼痛。據統計,約有15-20%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無痛經癥狀。 2、性交痛或不適感,因位于子宮直腸窩,陰道后穹隆或會陰切口瘢痕等處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均可能引起性交不適,性交痛常于經前期較為明顯。 3、不孕。約有30-50%的子宮內膜異位癥患者有原發或繼發性不孕。原因是子宮與直腸重度粘連,致使子宮后傾固定輸卵管隨之而變位,再加傘端有粘連,影響吸取卵子的功能,或輸卵管的蠕動因纖維組織增生,斑痕的形成而減弱,以至影響吸取及運送卵子的能力。如雙側卵巢均已形成較大的囊腫,則輸卵管被拉長以致其正常功能受到影響。也有因卵巢重度粘連,纖維組織包裹而不能排卵,造成不孕。另外,也因卵巢病變,發生性激素變化導致不孕。 4、月經失調:經量多而經期正常或經量少而經期延長,這些改變與卵巢的間質受到異位子宮內膜的破壞或卵巢周圍有重度粘連以致不排卵,導致卵巢激素分泌失調有關。 子宮內膜異位癥可能與盆腔炎、肌瘤或子宮腺肌病并存,月經失調也可能與這些合并癥有關。 5、直腸癥狀。直腸受累之初患者可有排便痛或里急后重感,當病灶已形成較大的包塊或侵犯腸粘膜時則出現排便困難或周期性便血。 6、尿路癥狀。異位內膜累及膀胱、輸尿管及腎臟則產生相應的尿路癥狀,如尿頻、尿急、排尿困難以及周期性血尿,如輸尿管受壓則產生間斷性腎盂積水伴感染,導致肋腹部疼痛,發冷、發熱等癥狀。 7、發熱。約有55%患有低熱,多在經期后也有少數病人血沉加速。 8、急性腹疼。多發生于經期,可能是經期囊腫內有較多出血,囊腫迅速脹大,導致下腹部劇烈疼痛,也可能是經期囊腔內出血,張力突然增高,以致囊壁破裂囊液溢出,引起化學性腹膜炎。 五、體征: 典型體征為子宮骶骨韌帶或子宮直腸窩有單個或數個大小不等的硬結,固定而有觸疼,子宮體一般不增大,但多數呈后傾且固定,如子宮膀胱陷凹捫到痛性結節,應考慮膀胱子宮內膜異位。 卵巢內的子宮內膜異位癥,多形成囊腫,常為雙側與周圍組織緊密粘連并有明顯觸疼。 根據病人的主觀感覺和婦科檢查,對此病診斷不是太困難,如癥狀典型,經婦科檢查無陽性發現,則可借助腹腔鏡檢查,如在腹膜、盆器、直腸的漿膜層看到小點或結節粘連等,診斷此病多無誤差。 六、治療及預防: 子宮內膜異位癥的治療方法很多,大體為:假孕療法、假絕經治療、手術治療。所有這些治療方法都應在有經驗的大夫指導下進行,否則容易出現偏差,有礙身體健康。對具體病例應具體分析,什么是最恰當的治療,常會有許多爭論。我們治療的目的應該是解除疼痛,允許性交,防止過多流血以及保留或促進生育能力。最后一項要求不一定能達到,但為達到前三項目的,有可能要犧牲生育功能,試用多種保守方法,大部分患者有可能治愈。 1、預防措施: 子宮內膜異位癥與延遲生育有一定關系,故應提倡適齡結婚,最好在25至30歲(24-28)間生育。生育后的母親要親自哺乳,以延緩月經來潮,有利于子宮內膜異位病變的自行消失,更重要的是要在更年輕的時候及早診斷并迅速治療,如各種陰道閉鎖、子宮后傾或宮頸狹窄等,因為這是促使月經逆流到腹腔的重要因素。 另外,我們還主張,不宜在月經期或月經前后進行子宮檢查,擴張宮頸,輸卵管通氣或子宮輸卵管造影術,以為這些都能促使脫落的子宮內膜倒流,從而種植在盆腔內,其后發展為子宮內膜異位癥。此外,采取口服避孕藥最好使用以孕酮醛的避孕藥,可使子宮內膜萎縮,月經量減少,因此減少了種植的危險。 2、治療: 當癥狀輕微,臨床檢查無異常時,適宜用期待療法。唯一的治療就是用一些簡單的鎮痛劑,使疼痛緩解,促進妊娠。一旦妊娠了,可期望病變消退,如病變有發展或在一年左右仍未能懷孕則應放棄期待療法而采取更為積極的治療方法。 藥物治療:療效顯著的藥物,如孕三烯酮、內美通等。但這兩種藥物對肝功能有較大影響,故應佐以保肝藥物,每月驗肝功能。另外,尚有抑那通等GNRH-A制劑,28天注射一次,一次3.75mg,根據病情應用3—6個月,用藥期間可出現類似更年期癥狀,應對癥治療。 手術治療應根據患者的年齡和要求決定手術方式,有保留生育機能的保守手術。 保守手術的目的是切除肉眼所見的病灶,保留子宮,卵巢組織,達到保存女性生殖機能。病變嚴重的患者,已經有健康的子女,最好采取切除子宮以及肉眼所見的內膜異位病變,保留一側或兩側卵巢的正常組織,這就是保存卵巢生理機能的半根治手術。如果病變廣泛,子宮周圍的器官受累嚴重,或病變浸犯了不易切除的臟器或大血管且年齡已超過40歲者,除應采取切除子宮及肉眼可見的病變外,尚需切除雙側卵巢,稱之謂根治術。對于膀胱、直腸、結腸的病變應盡量采取局部病灶切除,局部修補術,對直腸、結腸全層受累的,腸粘膜潰破或腸腔狹窄的,則采取病變區域的腸斷切除。尖銳濕疣一定要到正規醫院治療,不要輕信一些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