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簡意賅

熱心網友

上大學時的課業,幸虧還記得一點,沒有都還給老師.元朝統一全國,結束了晚唐藩鎮割據以來歷經四五百年分裂割據的混亂局面,促進了我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鞏固和發展。是歷史的進步.首創行省制度對內地和邊疆實行有效的管轄,促進了民族的融合。是中國歷史上又一次真正的大統一,其版圖的遼闊,超過大一統的秦朝、漢朝和唐朝。西藏開始納入中央的行政區域。中央政府還加強了對臺灣澎湖的管轄。

熱心網友

我不大喜歡教育專家的那些“權威論斷”(所以我歷史考的總不大理想,呵呵),以下純屬我個人觀點(范圍有所擴大哦)----1、元朝及其各藩屬汗國的建立,使得自唐中期以后斷絕的陸上絲綢之路,再次得以貫通。中西方交流從此又掀新高潮。火藥等中國先進科技的西漸,與馬可波羅的中國之行,便是對這段歷史的最好詮釋。2、元朝的建立,使得歐亞民族的大融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這其實是上一條觀點的延續。舉個例子,比如在蒙元軍隊中,既有來自中國的漢、蒙、女真等民族的士兵,也有來自朝鮮、高加索等地的外籍士卒。他們跟隨蒙古大軍轉戰南北,橫掃歐亞,很多人就留在了異國他鄉。象元朝素稱精銳的阿速綠眼回回軍,其實就是來自高加索的山地民族;蒙元軍隊中操縱“回回炮”的炮兵,則多選用阿拉伯人擔當,而元朝水師之所以敢于多次渡海攻日,也往往要借重于朝鮮人高超的造船技藝。3、元朝結束了中國自唐末以來近400年的分裂割據狀態。其所創立的行省制度進一步完善了中國的行政區劃體系,為中央政府控御遼闊的疆域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行政手段。4、蒙元軍隊高超的戰略戰術,以及獨特的建軍思想,深刻的影響和改變了世界軍事歷史的發展進程(例子很多,我就不羅嗦啦)。而蒙古統治者的血腥,最終“壓迫”出了一批批極具戰斗力的反抗者--元末明初,漢族軍隊的強悍令元人慨嘆“區區百年,柔弱的漢人竟脫胎換骨成了無敵的神兵”(當然,統治民族尚武精神的退化也是一個方面);而俄羅斯人的戰略戰術與生活習俗,更是無一不深深打上了蒙古的烙印。5、元朝享國不足百年,它的勃興與速亡成為了后世王朝,尤其是同為少數民族的滿清統治者引以為戒的反面教材。中國封建王朝的歷史就是這樣奇特--一個短命王朝之后,往往會崛起一個比較長壽的大一統帝國,秦漢如此,隋唐亦然,元明也不例外6、元朝統治者的開明,使得宋朝以來的海上貿易得到了保護性發展。可以說,如果沒有元朝打下的牢固基礎(比如造船技術、航道開辟、有經驗的水手群體等等)作保證,明初鄭和七下西洋的壯舉就很有可能只是南柯一夢。。

熱心網友

統一的進步作用大致相同:內耗降至最低,可集中精力做要做的事。如領土擴張,元代領土面積是中國之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