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位大俠給介紹一下這片濕地的自然概括和現狀。
熱心網友
三江平原總面積45100平方公里,數萬年的地質氣候和沼生植物、濕生植物的生死演替,形成了約34000平方公里的沼澤濕地,占三江平原總面積的2/3以上。據水文地質專家、904水文工程地質勘查院院長陳永庫介紹,隨著近幾十年來大規模開發北大荒,三江平原相繼建起了34個國營農場,使濕地全部鑲嵌在大型現代化農場群的耕地之中,尤其是自上世紀90年代以來,以稻治澇、大規模發展水田、強排強灌水利設施的盲目上馬,使濕地地表水疏干和地下水位下降十分嚴重。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的濕地面積僅占平原面積的1/10,濕地內儲存的100多億立方米地表水隨之減少了87億立方米,區內200多條濕地性河流出現萎縮、干涸,4000多個與濕地命運休戚相關的泡沼縮小或消失,濕地水、地表水、地下水相互循環與轉化的獨特系統被打破。 據調查,目前三江平原濕地水儲量達21億立方米,相當于21個1億立方米的大型水庫,地下水可采資源也十分豐富,為37。6億立方米,其中現狀用水為21。8億立方米,除少部分農場地下水超量開采形成區域性下降漏斗外,其他地區開發潛力較大,尚有15。8億立方米的可開采量。 濕地如一座巨大的水庫,“水多它能儲,水少它能吐”,在維持水均衡和生態平衡中發揮著強大功能,三江平原濕地是天設地造的自然珍跡,沒有副本,一旦破環便不可復制。一份由黑龍江省904水文工程地質勘察院提交給省國土資源廳的調查報告顯示,我省三江平原濕地面積由上個世紀50年代的34000平方公里降至八十年代的16316平方公里,再驟減到目前的4490平方公里,濕地面積急劇縮減了近3萬平方公里,致使生態環境惡化,87億立方米地表水也隨之消失。
熱心網友
黑龍江三江平原濕地 2003-1-21 三江平原位于黑龍江省的黑龍江和烏蘇里江的頂端,為一個面積約為500萬公頃的沖積平原。在以前的自然狀態下,泛洪平原生態系統由苔草沼澤、蘆葦沼澤、濕草甸、牛軛湖、河邊灌柳及楊樺林組成。在該項目區內主要有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和洪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三江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于三江平原的最東北部,北隔黑龍江、東隔烏蘇里江與俄羅斯毗鄰。保護區總面積為198,100公頃,其中核心區面積為66,050公頃,緩沖區面積為27,964公頃,實驗區為104,075公頃。記錄有哺乳類38種,鳥類231種,爬行類7種,兩棲類5種,魚類77種。其中包括東方白鸛、丹頂鶴、中華秋沙鴨、金雕、白尾海雕及玉帶海雕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洪河自然保護區位于三江平原的腹地,總面積為21,835。7公頃。該保護區于1984年建立時為一個省級濕地保護區,1996年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1月被列為國際重要濕地。保護區內記錄有鳥類有173種,包括東方白鸛、黑鸛、丹頂鶴、白枕鶴、鴛鴦、大天鵝、白尾海雕、虎頭海雕、烏雕、黑嘴松雞等國家保護鳥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