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是。諾曼底戰役中的中國老兵1944年6月,當中國抗日戰爭進行得如火如荼之時,他們的20名好男兒也在遠隔重洋的英國軍艦上磨槍擦炮。在6日發動的諾曼底登陸戰役中,黑頭發黃皮膚的水兵與金發碧眼的盟軍戰友并肩作戰,向納粹德軍發起了攻擊。中國軍人現身歐洲戰場,盡管只有“一個班”的戰斗力,盡管只是參加了海戰,但他們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曾令英國首相丘吉爾感嘆,為祖國贏得了榮譽,他們的名字會使“D日紀念冊”增加幾分重量。 中國老兵:指揮發炮數千發 翻開波瀾壯闊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著名的大西洋海戰、諾曼底登陸戰等,似乎從來都與中國軍人無緣,世界各國史書也無記載。事實上,曾有一批年輕的中國軍人參加了大西洋海戰和諾曼底登陸戰,近年來,他們的名字和事跡才逐漸顯露于一些報端。 正當歐洲大陸緊鑼密鼓地隆重籌辦慶祝諾曼底登陸60周年時,直接參加過1944年6月6日那場著名登陸戰的中國軍人、84歲的郭成森老人卻于2004年5月27日11時許在家中因心腦猝死與世長辭。 本報(編注:北京青年報)記者幾經周折在大連訪問了位于海軍大連老虎灘干休所郭成森老人的家,同郭成森的老伴林桂華老人進行了交談;他們的鄰居、大連海軍艦艇學院離休老教授吳修垣和孫敬一也熱情地向記者講述了郭成森過去的一些經歷。 依然沉浸在悲痛中的郭老的三兒子郭孝忱左臂上戴著黑紗、面容憔悴地坐在友好廣場國信酒店的房間中向記者描述了他們心目中的慈父。他說:“簡單樸素的告別儀式于5月29日在海軍大連老虎灘干休所舉行———這符合我父親一生低調處事、生活清貧的性格。” -從軍報國遠涉英倫 郭成森1920年農歷六月初七出生于杭州一戶殷實的富裕之家。14歲初中畢業那年,他偶然看到一則海軍學校的招生廣告,便不假思索地走進了考場。發榜那天,他看到自己的名字排列在浙江省第7名。不久,他被錄取到福建馬尾海軍學校駕駛科第八期。 1942年,他畢業分配到長江岸防炮臺第四總臺第八臺任少尉見習官。翌年,第二次世界大戰進入反攻階段,國民黨軍事委員會為了戰后重建中國海軍,決定選派一批青年海軍軍官赴英美留學深造。郭成森等80名青年軍官最終當選。這80人當中,要有四分之一的人留英,四分之三的人留美,郭成森等20名被選派赴英留學。 有百年悠久歷史的格林威治海軍學院為20名中國留學生專設了一個“中國班”,一切均按照英國皇家海軍的傳統要求進行訓練。學習訓練告一段落后,英國皇家海軍根據戰時需要,將他們派往各個戰區,到現役大型軍艦上實習參戰。 郭成森被分配到英國皇家海軍本土艦隊,隨“肯特”號重型巡洋艦出征。艦長任命郭成森為少尉副值更官,指定他平時到駕駛臺參加值更,戰時則到艦首第二主炮塔作戰。此次出征,他有幸參加了著名的“北角戰役”,他所在的艦隊打響了震驚世界的圍殲德軍王牌艦“沙恩霍斯特”號大海戰。 -受褒獎與艦長共進晚餐 1944年4月30日凌晨,英艦“肯特”號駛近挪威阿爾塔港,與德國軍艦交火,戰斗中,擔任副值更官的郭成森眼明手快,在發現德軍潛艇襲擊來的瞬間,迅即發出“右前方,發現敵潛艇”的口令,同時按響了警鈴。艦長當即發出規避命令,“肯特”號快捷地來了一個大回旋。這時,兩枚魚雷從艦左側疾駛而過,幾乎擦著舷邊。郭成森倒抽了一口涼氣。很快,在英國軍艦強大火力的進攻下,德艦“提爾比茲”號癱瘓了,成了一堆廢鐵,躺在那兒直到二戰結束。 “肯特”號完成任務返航時,郭成森和另一名中國學生盧東閣被請到艦長餐廳與艦長共進晚餐。這是艦長對作戰有功軍官給予的一種獎勵和榮譽。席間,他詢問了兩位中國軍官的參戰感受,郭成森回答:“這是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也是一次終身難忘的鍛煉,我們一定把所學的本領,用于將來的中國海軍建設。” -中國軍官鏖戰諾曼底 1944年6月6日,決定法西斯德國命運的諾曼底登陸戰役打響。郭成森等20名留學英國的中國海軍軍官全部參加了諾曼底戰役的海上作戰,他們有的在巡洋艦和驅逐艦上,有的在戰列艦上,還有的在航空母艦上,分別擔任主攻和掩護任務。郭成森在諾曼底登陸戰役中,先后親自指揮發射炮彈數千發,不僅摧毀了大量德軍的岸防設施,而且還在布雷封鎖作戰中,擊沉一艘德國大型救生船和4艘運輸船。 郭成森老人很少向人提起這段經歷,郭孝忱對記者說,他只是從父親教研室的同事陸儒德教授口中得知他父親參加諾曼底登陸戰的一些很少的情景,“當時,海浪洶涌,整個天空被炮火映得通紅通紅,周圍像被炸裂了一樣,令人窒息的煙霧籠罩著炮塔。大批盟軍士兵從船上跳入海中,頂著齊胸的海水向海灘推進。德軍重機槍掃射之后,一些快要上岸的盟軍士兵倒在了水中,尸體被潮水沖上了海灘,非常慘烈。”20名留學英國的中國海軍軍官在槍林彈雨中生活長達10天,無一傷亡。 -隨“肯特”號護送丘吉爾 “肯特”號在諾曼底登陸及登陸前幾次戰役中的出色表現,獲得盟軍指揮部的信任。1945年初,“肯特”號突然收到盟軍總部下達的密命,護送英國首相丘吉爾率領的代表團參加即將召開的雅爾塔會議。英國代表團赴雅爾塔的沿途充滿危險,德軍在侵占雅爾塔時,在港口敷設許多漂雷,而且希特勒的密探隨時有可能進行暗殺活動。1943年11月在德黑蘭會議期間,希特勒的密探就曾試圖殺害羅斯福、丘吉爾和斯大林。 郭成森隨“肯特”號接受了這項艱巨的任務。沿途他們組織嚴密,小心謹慎,終于成功地將代表團護送到雅爾塔會議地點。在順利完成任務返抵倫敦港后,丘吉爾首相破例接見了“肯特”號全體軍官。艦長特地向他介紹了郭成森和盧東閣兩位年輕的中國軍官,丘吉爾感到十分驚訝,緊握著郭成森的手微笑著點點頭說:“很好,年輕人,我祝賀你,也感謝你!” -“南昌”艦第一任艦長 1946年5月,郭成森結束了在英國皇家海軍為期2年零8個月的學習參戰任務,回到了中國上海。他先是被分配到國民黨中央訓練團軍官訓練隊當隊長,接著被任命為國民黨海軍部旗艦“長治”號代理少校副艦長。 這期間,中共地下黨組織與郭成森取得了聯系。1949年5月1日,郭成森的學生、“永興”艦航海官陳萬邦帶領部分進步官兵在長江瀏河口發動起義,但不幸失敗。 在地下黨的掩護下,郭成森迅速撤離“長治”艦,來到剛解放的上海,以隱蔽的身份繼續從事策反軍艦起義的特殊斗爭。1949年,郭成森在徐家匯他姐姐家策劃指揮了國民黨“長治”艦起義。也是在上海,他與林則徐的第五代嫡孫女林桂華相遇相知結婚成家。1949年9月9日,郭成森收到了一份驚喜的賀禮———“長治”艦在長江口舉行起義獲得成功。 新中國成立前夕,華東海軍司令員兼政委張愛萍任命郭成森為“長治”艦艦長。1950年4月23日,人民海軍成立一周年之際,中央軍委決定將“長治”號改為“南昌”號。“南昌”艦成為人民海軍第一支艦隊———第六艦隊旗艦。 郭成森曾擔任過海軍司令部的第一任航海業務長。人民海軍許多航海文件、規則、條令、條例和航海教材,甚至一些航海名詞都出于他的手筆。1954年,郭成森被調到海軍大連艦艇學院當教員;1957年至1963年,他任青島海軍高級專科學校艦操教研室副主任;1963年后,他又被調回大連艦艇學院任船藝教研室主任。他帶出來的學員很多人擔任了海軍、艦隊和院校的領導,可他卻一直耕耘在教員的崗位上直至離休。 (-歷史資料由大連艦艇學院陸儒德、劉永路提供;-照片由郭成森親屬提供) (來源:北京青年報,作者:蔣繼強) 20名參加諾曼底登陸戰的中國軍人今何在 中國人常說,60年一個甲子。1944年,同樣是一個甲申年,21個中國青年海軍軍官懷著痛擊納粹德國的壯志雄心,懷著報效國家的遠大理想,參與了諾曼底登陸的海上作戰。他們也許不會想到,諾曼底在60年后的今天已演變為一個富有強大精神內涵的符號,而他們也正是在不經意間參與和改變了歷史。 今天,當我們輕啟歷史之門,抖落歲月的塵埃,重新翻開諾曼底登陸這部恢弘“史詩”的時候,我們突然無意間在一大堆美國人、英國人、法國人、蘇聯人的名字中間,發現了他們的名字,21個中國同胞的名字。幾個姓名牽起一串回憶,一串回憶承載一段歷史。他們的激情和事跡打動了我們,于是,有了我們傾力制作的這8個版的紀念專刊,為了他們,也為了我們。 今天,讓我們回放歷史。 今年6月6日,諾曼底登陸60周年紀念日。當健在的二戰老兵聚首諾曼底,重溫光榮與夢想的時候,我們無意間在當年參加作戰的士兵名單上,找到了中國士兵的名字。 黃廷鑫:大陸唯一的幸存者 昨天下午,87歲的黃廷鑫老人,和往常一樣坐著輪椅,談笑風生地接受了本報記者的專訪。黃老先生回憶,60年前的6月6日,他在一艘名叫“搜索者”的航空母艦上值更,目送了上千架次戰機起飛對敵方陣地進行轟炸。 郭成森:數千炮彈射向德軍 他曾參加過盟軍關鍵性的“北角之戰”,他曾在諾曼底戰役中向德軍發射數千枚炮彈,他曾受到過丘吉爾的接見和表揚,他曾是功勛卓著的解放軍“南昌”艦的艦長。然而,在諾曼底登陸60周年紀念日的前幾天,他卻靜靜地走了。 駱榮碩:一個廚師的諾曼底 很多人都知道駱家輝,美國歷史上首位華人州長,卻很少有人知道他有一個參加過諾曼底戰役的父親。駱榮碩,駱家輝的父親,諾曼底戰役中的一名中國廚師。 。
熱心網友
這有什么啊 不就是有國人參加戰爭拉嗎 著沒有什么值得驕傲的啊 又不是國家派兵參戰的 幾個留學生而已啊!樓上的說的更絕 一個在美國的華人后代 都在美國安家拉一百多年拉啊 就搬出來拉 可笑 而且就是在軍隊中做飯的 這也值得我們驕傲啊!真是沒有見識啊!
熱心網友
參加了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