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傳統治療收效甚微,全國或全世界的醫療研究機構,機構有什么進展嗎?
熱心網友
沒有,所以要注意飲食
熱心網友
2004年臨床醫學進展回顧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 王貴強 斯崇文斯崇文: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教授、博士生導師。1955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醫學系。曾任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分會主任委員。現任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分會名譽主任委員、衛生部病毒性肝炎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華傳染病雜志顧問。同時擔任中華內科雜志、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臨床肝膽...
熱心網友
2004年臨床醫學進展回顧 慢性乙型肝炎治療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 王貴強 斯崇文斯崇文: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感染疾病科教授、博士生導師。1955年畢業于北京醫學院醫學系。曾任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分會主任委員。現任中華醫學會傳染病與寄生蟲病分會名譽主任委員、衛生部病毒性肝炎專家咨詢委員會委員、中華傳染病雜志顧問。同時擔任中華內科雜志、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臨床肝膽病雜志、綜合醫學雜志等全國性醫學雜志編委。曾擔任及完成多項國家科技攻關課題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先后主編《基因治療》、《現代傳染病治療學》、《傳染病學》和《感染病學》等專著,并在全國性醫學雜志上發表各種論文80多篇。 2004年? 隨著新的、有效的抗病毒藥物的研制、開發和臨床研究和應用,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治療有了很大的進展。 乙型肝炎病毒(HBV)的持續感染和復制是肝臟炎癥、壞死、纖維化病發生和加重,以及發展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細胞癌發生的根本原因,抗病毒治療是慢乙肝治療的關鍵已成共識。因此,慢乙肝治療的首要目標應是清除HBV或持續抑制HBV復制,并防止病情加重和發展為肝硬化、肝衰竭和肝細胞癌。一、藥物治療1.聚乙二醇干擾素聚乙二醇干擾素又稱“長效干擾素”,每周治療1次。目前上市的有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和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兩種。香港中文大學Lau等報告了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單獨或聯合拉米夫定治療HBeAg?+乙型肝炎的國際多中心研究,共814例病人隨機分為3組:A組(271例)單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B組(271例)加用拉米夫定,C組(272例)單用拉米夫定治療。療程共48周,停藥后隨訪24周。結果顯示,在隨訪結束時,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單獨應用較拉米夫定有更高的HBeAg血清轉換率,但聯合治療未能提高抗HBV的療效。Marcellin等在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537例HBeAg?-乙肝病人的國際多中心研究中,將病人隨機分為3組,A組(177例)單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B組(179例)加用拉米夫定,C組(181例)單用拉米夫定,療程均為48周,停藥后隨訪24周。結果顯示,隨訪結束時,聚乙二醇干擾素α-2a治療應答優于拉米夫定,但聯合治療未見療效提高。Harry等報告應用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治療266例HBeAg?+慢乙肝病人的國際多中心隨機、雙盲研究結果,病人分為兩組,A組(136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每周皮下注射1次,共32周,32~52周減半量應用;B組(130例)接受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聯合拉米夫定治療,共52周。停藥后隨訪26周。研究者發現,聚乙二醇干擾素α-2b聯合拉米夫定治療也未能提高抗HBV的療效。2.核苷類似物 拉米夫定和阿德福韋 香港Yeo等報告,化療病人應用拉米夫定預防與HBV相關的肝炎發作,取得較好效果。他們觀察了HBsAg陽性的腫瘤病人65例和193例歷史對照;在另一組資料中,他們應用拉米夫定預防治療31例HBV感染的乳腺癌病人,對照組為61例歷史對照。均在化療前給予拉米夫定直到化療結束后8周。結果顯示,在應用化療和免疫抑制劑的慢性HBV感染者中,拉米夫定可作為肝炎發作的預防治療。 Hom等應用拉米夫定100 mg/日,口服治療2~17歲慢乙肝病兒。治療組191例,對照組(96例)服用安慰劑,療程48周,也獲得與成人類似的結果。治療前ALT水平及肝臟炎癥積分?HAI以及低HBV DNA是應答的預測因素,治療安全有效。Lamnertico 等對84例肝硬化病人應用拉米夫定開放治療5年,發現出現拉米夫定耐藥病人中,6例出現肝功能失代償,而沒有耐藥變異發生者無失代償發生(P=0.01)。 一項在國內進行的研究,應用拉米夫定阻斷母嬰傳播,共納入114例HBsAg陽性妊娠婦女,HBV DNA>109 拷貝/ml。她們被分為兩組,一組(56例)從妊娠?32±2周起開始服用拉米夫定100 mg/d,到分娩后4周停藥,另一組?59例服用安慰劑。所有新生兒常規應用乙肝疫苗和抗乙肝免疫球蛋白(200 IU)。1年后隨訪結果顯示,拉米夫定組和安慰劑組的HBsAg陽性率分別為18%和39%(P=0.014),HBV DNA陽性率分別為20%和46% (P=0.003)。研究者認為,妊娠后期應用拉米夫定對高病毒載量的母親能夠提高母嬰傳播的阻斷率。 有學者報告,15例急性重度乙型肝炎病人(表現為肝性腦病、嚴重的凝血異常、高膽紅素血癥等)在發病后3~12周開始應用拉米夫定治療,療程3~6個月。所有病人開始治療時存在高病毒載量?平均?13.5±11×106 拷貝/ml。結果顯示,拉米夫定對有重肝傾向的急性乙型肝炎病人有效,耐受性良好,在治療結束時無耐藥發生,值得進一步研究。 Perrillo 和Peters等觀察了在拉米夫定治療中出現YMDD耐藥變異的HBV病人加用阿德福韋(ADV)的療效。應用ADV 10 mg/d,治療1年。結果顯示,單獨ADV治療對拉米夫定耐藥有效,且ADV耐藥性變異的發生率明顯低于拉米夫定,ADV治療144周的耐藥性變異發生率低于6%。B?mmel等新近觀察了ADV和替諾福韋(tenofovir,美國已批準用于HIV治療)治療53例拉米夫定耐藥慢乙肝病人的效果,發現130周的治療未出現針對替諾福韋的耐藥,也未出現副作用。二種藥物均能抑制HBV DNA,但替諾福韋作用更迅速和持久。3.其他核苷類似物 恩替卡韋(ETV)Ⅲ期臨床試驗為多中心、隨機、雙盲研究,應用ETV 0.5 mg/天治療709例HBeAg ?+和638例HBeAg ?-病人以及ETV 1 mg/天治療拉米夫定耐藥后復發的HBeAg ?+病人286例。結果顯示,ETV治療48周,在肝組織學改善和HBV DNA水平下降幅度方面明顯優于拉米夫定;但兩組HBeAg血清轉換率無差異。拉米夫定耐藥后病情反復的病人接受ETV治療后,明顯改善肝組織學,纖維化發生、HBV DNA陰轉以及ALT復常等均顯著優于拉米夫定組。對拉米夫定耐藥病人應用ETV,48周內發生耐藥性變異率為5.8%。 克立夫定(clevudine,CLV)Ⅱ期臨床試驗納入99例病人,結果顯示,12周的治療可使超過一半的病人ALT復常,16%出現HBeAg陰轉,平均HBV DNA下降達4.45 log10,均明顯高于拉米夫定組。停藥經24周隨訪發現,ALT復常率增加到63%~71%,19%出現HBeAg陰轉。提示CLV具有較強的抗病毒活性,ALT復常率高,停藥后病情反彈少,較安全,12周治療未發生耐藥變異。 恩曲他濱(emtricitabine,FTC)單藥治療的Ⅲ期臨床研究將248例病人隨機分為兩組,一組每日口服FTC 200 mg,共48周,一組為安慰劑組。結果顯示,與安慰劑組相比,FTC組在組織學改善、ALT復常、HBV DNA消失等均較明顯,但HBeAg血清轉換率與安慰劑組無差別,YMDD耐藥發生率為12.6%。一項阿德福韋和FTC聯合治療的Ⅱ期臨床研究結果提示,兩藥聯合可以提高對HBV DNA 的抑制,單獨使用ADV在48周時HBV DNA下降3.4 log10,而聯合組下降5.44 log10,差異顯著。瑞莫夫韋(remofovir)在動物實驗中顯示具有肝臟特異性強、腎毒性小的特點,較ADV更安全。初步的Ⅰ期臨床結果顯示,10 mg和30 mg的口服劑量具有較強的抗病毒作用。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Ⅰ/Ⅱ期劑量研究中,42例病人隨機接受25、50、100、200、400、800 mg/日和安慰劑治療,結果顯示,所有劑量組均能有效抑制病毒復制,在200 mg以上劑量組,幾乎100%的病人有效,而且使用劑量越大,停藥出現復發所需的時間越長。提示該藥可能有較好的治療前景。二、治療性疫苗 Starkel等報告,應用AS04佐劑增強疫苗的免疫效力并用于肝移植乙肝再發的預防獲得了較好效果,且安全性良好。法國和英國學者分別報告,應用編碼HBsAg的DNA疫苗,和用質粒DNA加重組前S和S疫苗治療慢性HBV感染者,顯示疫苗安全,能夠激發機體針對疫苗的特異性細胞免疫反應。其中,法國學者報告,可以降低HBV DNA水平,并出現HBeAg陰轉。三、總結和展望 核苷類似物在減少乙肝病毒活動性復制方面效果顯著,病人耐受性良好,但其主要缺陷是療效不持久、停藥復發以及病毒耐藥性變異等。免疫調節治療是病毒持久抑制或清除的關鍵,其中干擾素的作用不能忽視。聚乙二醇干擾素顯示出較常規干擾素更好的療效,而且使用更方便,可能成為今后的主要治療藥物,但價格昂貴。 聯合治療和個體化治療一直是大家關注的問題,盡管現有資料尚不能反映聯合治療的優勢,但不同作用機制的藥物聯合治療仍是今后研究的方向;個體化治療將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關鍵,包括不同基因型對干擾素治療應答有差異,免疫狀態和治療的關系等;此外,我們所能使用的藥物仍有許多問題尚待研究解決,包括適應證選擇、藥物選擇、特殊人群的治療、治療終點以及對ALT正常或低水平者、HBeAg(-)的慢乙肝等。 目前,有14種核苷類似物在開發中,新的核苷類似物初步結果顯示作用更強,耐藥性變異發生更低,顯示了良好的前景。隨著多種核苷類似物的上市,多種藥物聯合、序貫或交替治療可能是達到持久應答的方法。此外,特異性免疫治療如樹突狀細胞、細胞因子等也是今后研發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