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父親48,多年前他提出母親離婚了。離婚后,母親沒有帶走任何財產。婚房留給我和父親。離婚不久后,他就再婚了。我在那個家里呆了整整七年。看夠了后母的臉色,和父親的暴力。上大學那年,我苦哈哈的從銀行借錢當學費。(當時我還在那個后母和我父親的家里)大學三年里,除了學費,我還得靠勤工儉學,獎學金,還有母親的一百元的資助才能維持大學生活。好在,大學畢業后順利的找到了工作。通過我母親和我的努力,畢業兩年終于把大學的學費還清了。大學時,認識了我現在的男朋友。大學時感情很穩定。父親知道此事,一直極力反對。現在畢業工作了,還不惜以暴力威脅我和他分手。在我工作后,我就搬出了那個家。和我的爺爺同住。父親也在不久后和繼母離了婚。離婚時,父親給了繼母一大筆錢作為分手費。而后,他就開始了一種混亂生活。沒有再婚,但是身邊女人不斷。沒多久,他沒和我商量的把母親留下的那套房子賣掉了,據說是投資,但現在錢的下落不明。他也開始了他的居無定所的生活。他把工作買斷了,公司給他的一筆錢,現在也花完了。無業了很長一段時間。發生了這么多事情,而我都是事后我才從旁人的口中得知的。我就在他發生了這么多的事情,無閑暇騷擾我的情況下過了兩年太平日子。好景不長。他現在錢花完了,又沒住處。就三天兩頭的騷擾和威脅我和母親。說是對我的婚事不滿意,要我每月給他1000元,他才肯罷手。不騷擾我的婚禮和我母親的生活。否則,他要三天兩頭的跑來鬧,婚禮上也不例外。還說要跑到我的婆婆家鬧。母親和他自從離婚后,就一直沒有再婚。也沒住處,現在就和我住一間小屋,爺爺也同意了。就這樣我們三個人勉強的維持著生活。媽媽待退休了,收入也不高。爺爺七十了。他現在為了要爭奪爺爺的房子就和爺爺鬧翻了。很少和我們答話,但是他的氣焰一直很高。問爺爺要房子,問我要錢。我想問問,這樣的父親,我不給他錢,他說我沒有贍養他。還說我花了他的錢,長大了就是要養活他的。不給他錢從贍養老人的法律上來講是說不過的,但是就怕他獅子大開口,一再的要錢。請問這樣的情況,怎么辦呢?到底多少錢才是標準?法律上有規定多少錢的底線嗎?
熱心網友
樓上的網友忘記了一點,各省、市的贍養費計算標準是不一樣的。具體計算方法要依據各地政府的實施辦法或細則的規定。國務院1999年10月1日施行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條例》第十六條 規定:“省、自治區、直轄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據本條例,結合本行政區域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的實際情況,規定實施的辦法和步驟。” 基本上各省甚至各市都有實施辦法或者實施細則,對于贍養費的計算方法應該有明確規定,一般都是按照被贍養人子女家庭月人均收入減去當地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后剩余的以一定的比例作為贍養費。比例不一,看不出樓主是哪里的,你找一下你們當地的實施辦法或者細則一類的看看就行了。以下三個僅供參考。《太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 第十一條 贍養費、撫養費的計算標準為: (—)贍養費:子女家庭月人均收入超過戶籍所在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時,超出部分的30%為贍養費。如果被贍養人不在同一家庭,則將應付的贍養費除以被贍養人數得出給付每個被贍養人的贍養費。 (二)撫養費:略 (三)贍養費、撫養費的給付經法院判決或協議生效時,實際給付高于上述計算標準的,按實際給付額計算;實際給付低于上述計算標準的,按上述計算標準計算。《錦州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 第十二條 贍養費、扶養費、撫養費,按照協議、裁決或者判決的數額計算。沒有協議、裁決或者判決的,贍養費按照其子女家庭月人均收入減去當地城市居民最 低生活保障標準后剩余部分的50%,除以被贍養人數計算;扶養費、 撫養費按照 給付方收入的25%計算,有多個被扶養人或者撫養人的, 其給付額最高不超過其 收入的50%。《九江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辦法實施細則》第三章 保障金、保障標準 第六條 保障金的計算1、贍養費的計算:首先計算子女家庭的人均月收入,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視為該子女無力向父母提供贍養費。子女家庭人均月收入超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超過部分的50%計算為贍、撫養費。如果被贍養人不在同一家庭,則將應付的贍養費除以被贍養人數得出付給每個被贍養人的贍養費。 2、撫養費的計算:略3、贍養費、撫養費的給付經法院判決或協議生效的,實際給付高于上述計算標準的,按實際給付額計算;實際給付低于上述計算標準的,按上述標準計算。 。
熱心網友
贍養費的計算:贍養義務人家庭人均月收入低于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視為無力提供贍養費;贍養義務人家庭人均月收入超過當地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標準的,超過部分應計算贍養費。其計算標準為:超過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一倍以上的(含一倍),按超過部分的80%計算為贍養費;未超過一倍的,按實際超過數的50%計算為贍養費。如果被贍養人不在同一家庭,則按應付的贍養費除以被贍養人數,得出付給每個被贍養人的贍養費。多子女的家庭,子女應當共同贍養父母,經濟條件好的應多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