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的母親的故事。
熱心網友
沒得補充了……
熱心網友
第一章 與瑪利亞一起瞻仰基督10。 說到默觀基督,瑪利亞是一位無與倫比的楷模。圣子的面容以獨特的名義屬于瑪利亞。基督在瑪利亞胎中成形,從她取得了人的外貌,這表示他們在心靈上的更為親密。沒有人像瑪利亞那么專注地默觀基督的面容。從天使向她報喜,因圣神受孕之初,她心靈的眼目已經以某種方式注視著他。往后幾個月,她開始感覺到他的臨在,也揣想他的面貌。當她在白冷生下耶穌,「用襁褓裹起,放在馬槽里」(路二7),她溫柔地注視她的兒子的臉。此后,瑪利亞的注視總是充滿了崇敬與驚奇,而且從此不再離開他。這注視有時帶著疑問,像是在圣殿里找他時:「孩子,為什么你這樣對待我們?」(路二48) 這注視總是敏銳透澈的,能深深了解耶穌,直至體會他所隱忍的感受,預料到他的選擇,譬如在加納 (參若二5)。另一些情況中,這注視是憂傷的,特別是在十字架下時;還有些時候,這是一位產婦的眼神,因為瑪利亞不僅分擔她獨子的苦難與死亡,還接受耶穌以愛徒為代表將托付給她的新子女 (參若十九26-27)。在復活日清晨,她的注視閃耀著復活的喜樂;五旬節那天,這注視因圣神的傾注而熾熱無比 (參宗一14)。瑪利亞的記憶11。 瑪利亞的眼光總不離開基督,她珍視他說的每一句話:「她把這一切事默存在自己心中,反復思索」(路二19;參二51)。耶穌的一切已深深銘刻在她的心中,永遠伴隨她,也使她不斷回想她與兒子一起生活的每個時刻。可以說,是那些記憶形成了「玫瑰經」,她在世時從不間斷地誦念著。現今亦然,在天上耶路撒冷歡樂的歌聲中,她感謝及贊頌上主的理由始終未變。這促使她給予旅途教會慈母的關懷,在旅途教會中,她繼續講述她個人福音故事的情節。瑪利亞不斷地向信友提示圣子的「奧跡」,希望藉著默觀這些奧跡,而能施展所有的救恩能力。基督徒團體誦念玫瑰經時,就能與瑪利亞的記憶及注視產生共鳴。玫瑰經是一種默觀祈禱12。 正因為玫瑰經源自瑪利亞自己的經驗,所以是一個精美的默觀祈禱。如果缺少此一默觀的幅度,玫瑰經將會失去其意義,教宗保祿六世清楚地指出:「若沒有默觀,玫瑰經就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殼,其誦念有淪為機械式地重復形式的危險;違背了基督的勸誡:『你們祈禱時,不要嘮嘮叨叨,如同外邦人一樣;因為他們以為只要多言,便可獲得垂允』(瑪六7)。本質上,要以寧靜平和的節奏,慢慢地念玫瑰經,這樣,念的人才能深入地默想主耶穌生命的奧跡,像是通過與上主最親近的瑪利亞眼光來瞻仰一樣。這樣,就能揭示這些奧跡深不可測的豐富寶藏」 (14)。宜仔細思考教宗保祿六世這一深刻的見解,為能彰顯玫瑰經的某些層面,顯示玫瑰經真是一種以基督為中心的默觀祈禱。與瑪利亞一起紀念基督13。 瑪利亞的默觀主要是一種紀念。我們必須了解「紀念」(zakar) 一詞在圣經里的意思,就藉著紀念使天主在救恩史中所完成的義工臨現于此時此刻。圣經是救恩事件的記述,在基督身上達到高峰。這些事件不只是「昨天」;它們也是救恩的「今天」。特別是在禮儀中,使這項臨在實現:天主在許多世紀前完成的義工,不但影響親身經歷那些事件的人,還藉所賜的恩寵繼續影響每個世代的人。以某種方式說,與這些救恩事件有關的各種熱心敬禮,也是如此:以信仰和愛的精神去「紀念」,就是接納基督以他的生命、死亡和復活奧跡,為我們贏得的恩寵。因此,雖然我們必須與梵二大公會議一起重申,做為基督司祭職的執行以及一種公眾敬禮的禮儀,是「教會行動的頂峰和教會力量的來源」(15) ,同時也要記得,靈修生活「不只限于參加神圣禮儀。基督信徒固然蒙召共同祈禱,但也應該進入自己的內室,向在暗中的天父祈禱 (參瑪六6);而且,按照保祿宗徒的教訓,應該不間斷地祈禱 (參得前五17)」(16) 。玫瑰經以其獨特的方式,屬于這種多采多姿的「不間斷地」祈禱。如果說,禮儀--做為基督及教會的行動,是一個絕佳的救恩行動,那么偕同瑪利亞一起「默想」基督的玫瑰經則是一個救恩性的默觀。我們沉浸在救主一生的奧跡中,致使基督的所做所為,以及藉禮儀而臨現的救恩事件,深深地將我們同化,也塑造我們的生命。從瑪利亞認識基督14。 基督是最杰出的導師,是啟示者,也是啟示本身。因此我們不僅要學習他所教導的,也要「認識他」。在這方面,除瑪利亞外,還能有更好的導師嗎?從屬神的觀點來看,如果說圣神是人內心的導師,帶領我們走向基督的一切真理 (參若十四26;十五26;十六13)。那么,在全人類中,沒有人比瑪利亞更認識基督;沒有人比基督的母親更能帶領我們深入了解他的奧秘。耶穌所彰顯的第一個「標記」--在加納婚宴中變水為酒,正給我們指出瑪利亞如何以導師的身分,囑咐仆人照基督的吩咐行事 (參若二5)。我們可以想像得到,在耶穌升天后,她伴隨門徒一起等候圣神降臨,及當他們開始執行使命時支持他們,她也做了門徒的教師。與瑪利亞一起默觀玫瑰經中的情景,就是進入瑪利亞的學堂內,以學習「閱讀」基督,體會他的奧秘,了解他的消息。如果我們想到,瑪利亞藉著為我們求得圣神豐富的恩寵來教導我們,甚至以她自己的「信仰旅途」(17) 做為我們最好的榜樣時,這所「瑪利亞學堂」就格外能產生效果了。當我們默觀她圣子生命中的每一奧跡時,她邀請我們學習她在領報時的態度:謙虛地提出能使我們得到光明的問題,以致終能在信德中服從:「我是上主的婢女,愿照你的話成就于我!」(路一38)與瑪利亞一起肖似基督15。 基督信仰的靈修特色,就是門徒致力于日益肖似師傅 (參羅八29;斐三10,12)。在領洗時圣神傾注在信友身上,像接枝一樣,把信友接到基督這棵葡萄樹上 (參若十五5),使他成為基督奧體的一分子 (參格前十二12;羅十二5)。然而這初步的結合,要求門徒越來越相似他,即日漸按照基督的心意改變其作為:「你們該懷有基督耶穌所懷有的心情」(斐二5)。用圣保祿宗徒的話來說,我們應該「穿上主耶穌基督」(參羅十三14;迦三27)。玫瑰經的靈修旅程是在瑪利亞的陪伴下,時時默觀基督的面容;在這個旅程中,我們蒙召通過一種可稱之為「友誼」的密切來往,而得以達到「相似基督」的崇高理想。這樣很自然地使我們能進入基督的生命內,好似讓我們分享他最深處的感受。關于這點,真福龍果寫過:「就像兩個朋友,如果常在一起,彼此的生活習慣會變得很相似,因此,我們如果與耶穌及童貞瑪利亞常親密的交談、默想玫瑰經的奧跡,藉著領圣體活出同一個生命,我們雖然卑微,也能與他們相似,從他們的崇高典范中學習謙遜、貧窮、退隱、耐心和完美的生活。」(18) 藉助玫瑰經以肖似基督的過程中,我們特別把自己托付于至圣童貞的慈母照顧。她既是基督的母親,也是教會的一員,她確實是「教會最崇高、最卓越的成員」(19),同時也是「教會之母」。這樣,她繼續為她圣子的奧體生育子女。她以自己的代禱,懇求圣神賜給他們豐沛的神恩。她是教會母性最完美的畫像。玫瑰經很奧妙地把我們領到瑪利亞的身邊,她在納匝肋的家中忙著照顧基督人性的成長。她以同樣的心思來教導我們、塑造我們,直到基督在我們內「完全角成」(參迦四19)。瑪利亞的慈母角色,完全以基督為本,且徹底隸屬于基督,「絲毫不遮掩或減削基督為唯一中保的意義,反而顯出其力量」(20) 。這是梵二大公會議所表達的光輝原理,而我自己也有過這種強烈的體驗,因此我以「全屬于你」(Totus Tuus)(21) 做為我牧徽的格言。這句格言當然是得自圣格里尼翁?蒙福的教導,他曾以下面的話來說明,瑪利亞在我們仿效基督的過程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的成全在于相似、結合及奉獻于耶穌基督,因此在所有敬禮中,最完美的無疑是那能使我們全然地與基督相似,與他結合并為他而奉獻的敬禮。由于瑪利亞是一切受造物中最相似耶穌基督的一位,所以在各種敬禮中,最能使人圣化并相似吾主的,就是敬禮瑪利亞,他的至圣母親,人愈是把自己奉獻給她,就愈能把自己奉獻給耶穌基督」 (22)。從未有像玫瑰經一樣,把耶穌的生命與瑪利亞的生命如此密切結合在一起。瑪利亞只生活在基督內,也只為基督而生活!與瑪利亞一起向基督懇求16。 耶穌邀請我們以堅忍和信心祈求天主,以獲得垂允:「你們求,必要給你們;你們找,必要找著;你們敲,必要給你們開」(瑪七7)。這個祈禱的力量,是基于天父的慈善,但也是由于基督親自作了我們的中保 (參若壹二1) 以及天主圣神的工作,他按天主的旨意「代我們轉求」(參羅八26-27)。因為「我們不知道如何祈求才對」(羅八26),而且有時「因為我們求的不當」(雅四2-3),而未蒙天主垂聽。基督和圣神在我們心中激起祈禱,瑪利亞則以慈母的轉求支持我們的祈禱。「教會的祈禱可說是由瑪利亞的祈禱帶動」(23) 。如果耶穌,唯一中保,是我們祈禱的「道路」,那么瑪利亞,他最純潔、最透明的反映,則給我們指點這條「道路」。「以瑪利亞與圣神化工的獨特合作為出發點,教會發展出對天主之母的祈禱,這祈禱集中在基督一生的奧跡上」 (24)。在加納婚宴中,瑪利亞將人們的需要告知耶穌:「他們沒有酒了」(若二3),此段福音清楚地顯示了瑪利亞轉求的力量。玫瑰經是默觀祈禱,也是求恩祈禱。堅持向天主之母祈禱,是基于信任藉由慈母的轉求,能從她愛子的心中,得到一切所求。在真福龍果《向圣母祈求》(25) 的書中有一大膽的說法:她「因天主的圣寵而無所不能」,當然這個說法必須正確地了解。這是一個信念,始于福音,并在基督信徒的經驗中日趨堅定。大詩人但丁藉圣伯爾納德 (St。 Bernard) 所吟唱的詩句,美妙地表達了這一點:「圣母瑪利亞,你是如此偉大,如此有能力,任何人若要祈求恩寵卻不轉向你,無異妄想無翅而飛行」(26) 。在玫瑰經中我們偕同瑪利亞--天主圣神的圣所 (參路一35)一同祈禱時,她在那位賜她充滿圣寵的天父前、也在那位出自她母胎的圣子前,為我們代禱,她與我們一同祈禱,并為我們祈禱。與瑪利亞一起宣講基督17。玫瑰經也是宣講及加深認識基督奧跡的途徑;在玫瑰經里,基督的奧跡以基督徒信仰經驗中的各種不同層次一再呈現。其呈現的方式是祈禱式的、也是默觀式的,能按基督的心意來培育基督徒。誦念玫瑰經,尤其是在堂區及朝圣地舉行的團體禮儀中誦念時,若能兼顧一切有助于做好默想的要素,就是一個很重要的教理講授機會,堂區神父應該善加利用。我們的玫瑰之后就以這種方式繼續宣講基督。由玫瑰經的歷史可知,當教會面臨異端橫行的困難時,道明會士特別以這個方式祈禱。今天我們正面臨新的挑戰,為什么不秉著前人同樣的信心,再次求助于玫瑰經呢?玫瑰經保留著它全部的力量,也一直是每一位善于傳播福音者十分可貴的牧靈資源。第二章 基督的奧跡--瑪利亞的奧跡玫瑰經,「福音的綱要」18。 學習默觀基督面容的唯一方法,就是在圣神內聆聽天父的聲音,因為「除了父以外,沒有人認識子」(瑪十一27)。在斐理伯的凱撒勒雅境內,當伯鐸向耶穌宣示信仰時,耶穌指出這一確認他真實身分的靈感來源:「不是肉和血啟示了你,而是我在天之父」(瑪十六17)。因此,我們需要的,是從上而來的啟示。為了接受天主的啟示,必須要專注地聆聽:「只有靜默與祈禱的經驗,才能提供適當的心境,使人對天主奧秘的認知愈來愈真實、忠信且一致」(27)。 玫瑰經是指引人默觀基督面容的傳統方法之一。教宗保祿六世這樣說:「玫瑰經是一種福音祈禱,以降生的救贖奧跡為中心,所以玫瑰經祈禱清楚地具有以基督為中心的導向。它最具特色的部分,即串珠式一遍又一遍的圣母經,本身就成為對基督不停的贊頌,因為天使報喜以及洗者若翰的母親的致敬最后都是指向基督:『你的胎兒是蒙祝福的』(路一42)。我們還要進一步說,一遍遍的圣母經,構成了一根經線,在上面編織出對奧跡的默觀。每一遍圣母經所提及的耶穌,就是接下來一連串奧跡向我們提出的同一位耶穌,既是天主之子,也是童貞瑪利亞之子」(28)。 補全玫瑰經傳統的一個建議19。 在基督生活中有許多奧跡,但目前玫瑰經最普遍且受到教會當局所鼓勵的形式,僅指出其中少數的幾個奧跡。這樣的選擇是來自玫瑰經祈禱的原始脈絡,即由一百五十遍圣母經所構成,以符合圣詠一百五十篇為基準。然而我認為,要充分表達玫瑰經里基督學的深度,宜于在傳統的形式上再做增加,包括自基督受洗后到苦難前的公開傳教時期的奧跡;至于是否采行,則完全由個人及團體自由決定。因為在這些奧跡中,我們默觀基督這人的重要面貌,他是天主決定性的啟示。基督在約旦河受洗時,被天父宣稱為愛子,是他宣布了天國的來臨,以行動為此作證,并宣講天國的要求。就是在他公開傳教的期間,完全昭示出基督奧跡就是光明的奧跡:「當我在世界上的時候,我是世界的光」(若九5)。因此,為使玫瑰經成為更完整的「福音綱要」,很適合在默想基督降生成人和隱居生活 (歡喜奧跡) 之后,他受難的痛苦 (痛苦奧跡) 及復活的勝利 (榮福奧跡) 之前,默想基督公開生活中某些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光明奧跡)。建議增加新的奧跡,不會對這祈禱的傳統格式構成任何本質上的傷害,其目的是賦予玫瑰經嶄新的生命,并在基督徒靈修中重新燃起對玫瑰經的興趣,以它做為深入基督內心深處--喜樂和光明、痛苦和榮福之海洋的真正門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