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個人的答案:有史以來最兇暴的動物是人!看看人類對自然甚至對同胞犯過的罪行,想想人類發明過的各種各樣令人發指的酷刑,我不得不認同這一點,盡管我很不愿意。科學家的研究后給出的答案(來源美國國家地理雜志):食肉的有袋類動物,如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袋獾和已經滅絕的袋獅。 一項最新的研究結果顯示,在所有哺乳動物中,最兇殘的不是人們通常所能想到的獅子、老虎或者狼,而是食肉的有袋類動物,如生活在澳大利亞的袋獾和已經滅絕的袋獅。   評選最“兇殘”動物 袋獅重返人們視野   據美國《國家地理》雜志日前報道,澳大利亞科學家首次對眾多的食肉性哺乳動物的咬力(bite force)進行了評估。他們發現,俗稱“塔斯馬尼亞惡魔”的食肉性有袋類動物——袋獾才是現存的世界上最強大的獵食者。   通過研究動物的頭骨化石,科學家在已經滅絕的食肉哺乳動物中也得到了相似的結論。他們發現已經滅絕的袋獅(Thylacoleo,marsupial lions)與袋獾比較起來,其兇猛程度更勝一籌,是所有食肉哺乳動物中咬力最強的。這種體重達200多磅(約100多公斤)的生物最后一次在澳大利亞大陸上漫步已經是大約3萬年前的事情了。   研究小組表示,這些“有著不安性格的食肉動物”曾經是澳大利亞大陸上占統治地位的頂級掠食者,在到處充斥著馬刀齒貓(saber-toothed cat)的北美州和南美州,它們也占據著類似的小生態環境。   有袋類食肉哺乳動物的攻擊力不可輕視   研究小組的成員們分析了39種現存的和已經滅絕的哺乳動物的頭骨,并計算出它們的犬齒所發出的咬力。隨后根據估測體重對每種動物的咬力進行了調整,以便得出一個可以在不同種類的動物之間進行對比的相對值。   澳大利亞悉尼大學的古生物學者,同時也是哺乳動物研究專家的斯蒂芬·羅(Stephen Wroe),是這個研究項目的負責人。他說:“袋獾的食肉能力通常被人們輕視或低估。而一只6公斤重的袋獾足可以殺死一只30公斤重的袋熊。”   同樣地,研究結果還顯示,這些有袋的食肉動物在大約3萬年以前就已經漫步在澳大利亞的土地上了,那時它們撕咬獵物的能力就差不多已經和現在的獅子一樣強大了。斯蒂芬說:“一只袋獅的平均體重為100公斤,而它所產生的咬力卻可以與現存的體形最大的獅子(大約250公斤)撕咬獵物的能力相媲美。” 。

熱心網友

它,不會再有了!!

熱心網友

統治者,打廢物了還得認錯,無罪也得伏法,

熱心網友

是鱷魚,因為據介紹,在遠古孔龍時代,存在著一種巨大的鱷魚,就連霸王龍都不是他的對手。美國古生物學家、芝加哥大學教授保羅·塞雷諾日前在華盛頓國家地理協會總部宣布,由他領導的考察小組在西非國家尼日爾進行考古挖掘時,發現了距今1。1億年、體長如公共汽車的巨型鱷魚——薩科蘇克斯(Sarcosuchus)的化石。專家認為,塞雷諾的發現對研究巨型鱷目動物意義重大。  薩科蘇克斯的存在,最早由法國地質學家發現。1964年,他們在尼日爾特內爾沙漠發現了這種鱷魚的部分骨骼化石,但由于沒有發現完整的頭骨,薩科蘇克斯的形體特征無法確定。1997年到2000年間,塞雷諾在這里發現了包括完整頭骨在內的大量化石。據此可以推斷,薩科蘇克斯的身長在12米左右,體重可達8噸,是現代最大鱷魚的10到15倍。  “薩科蘇克斯”一詞有食肉動物最高統治者的意思。塞雷諾介紹說,薩科蘇克斯雖與恐龍同時,但它處在食物鏈的頂端,絕對是動物界主宰。通過化石可以推斷,薩科蘇克斯的頜部長達1。2米多,長有超過100顆短而粗的圓柱形牙齒,并有咬合嚴密的深復牙(即上門牙和犬牙過分突出于下牙),可以咬碎大型脊椎動物的骨骼。它們的鼻孔和眼睛突出于面部,使其可以將巨大的身體隱藏水中,捕食岸邊的陸上動物。塞雷諾推斷,就像現代非洲鱷可以捕食斑馬等大型動物一樣,薩科蘇克斯完全可以制服在河中飲水的恐龍。薩科蘇克斯生活在中生代白堊紀中期,距今1。1億年至9000萬年間,但它并不是現代鱷魚的直系祖先,而只是近親。鱷目動物的雛形出現于2。3億年前的中生代三疊紀晚期,隨后分化成了許多種類。在侏羅紀早期,它們分化成完全不同的兩支,一支在水中,一支在陸地。白堊紀早期出現了與現代鱷魚相似的古代鱷目動物,它們有與現代鱷魚相似的頭骨,已開始兩棲生活。  巨型鱷魚化石的發現對生物進化史研究有獨特的價值。巨型鱷魚不僅曾與恐龍同時存在,還延續到恐龍已經絕跡的新生代。科學家們近幾十年來了解到,除了薩科蘇克斯,還有其他巨型鱷魚曾在歷史上存在,如7000萬年前的戴諾蘇克斯(Deinosuchus)和1500萬年前的蘭弗蘇克斯(Rhamphosuchus)。一些學者認為,巨型鱷目動物在生物進化史上的多個時期都出現,可能與其能在水中生活有關。像現代鯨魚一樣,巨型動物更適合在水中生活,而在陸地生活則較受限制。。

熱心網友

大白鯊

熱心網友

霸王龍,又稱暴龍。

熱心網友

當然是恐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