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隨著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的逐步實現(xiàn),可以預期,人民幣匯率波幅將加大,習慣于固定匯率條件下做生意的中國企業(yè)不得不考慮匯率風險問題,做好規(guī)避匯率波動風險的防范。  涉外企業(yè)實現(xiàn)匯率風險有效防范,首先要對匯率短期變動和匯率走勢作正確的預測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防范匯率風險的具體對策方法。涉外企業(yè)匯率風險防范的具體對策方法:  如果說對匯率風險的正確的預測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基礎,那么對匯率風險的防范及處理便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核心。我們可以把涉外企業(yè)的匯率交易風險分為:貿易支付的匯率風險、外匯借貸的匯率風險和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三種。  (一)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風險防范主要方法  1、正確選擇計價貨幣、收付匯和結算方式  一般來說,涉外企業(yè)在出口商品、勞務或對資產業(yè)務計價時,要爭取使用匯價趨于上浮的貨幣,在進口商品或對外負債業(yè)務計價時,爭取用匯價趨于下浮的貨幣。一般情況下,在進口合同中計價結算的外幣匯率趨升時,進口商品盡可能提前付匯,若計價貨幣下浮,進口商應推遲或提前收匯。  此外,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商品收匯還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結算方式,即要求能夠及時安全的收匯,因為及時收匯則匯率變動的時間因素風險會大大縮小。一般而言,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遠期L/C、D/P、D/A安全性依次減弱。當然為促銷自己的產品,亦可根據(jù)對方資信,慎重靈活地選擇適當?shù)慕Y算方式。  2、運用套期交易  套期交易是目前國內外涉外企業(yè)廣泛使用的確實可靠的避險形式。它不致引起價格混亂,并可以把國際匯率變動的風險轉移到國際金融市場。套期交易運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遠期合同交易、期貨、期權。  (1)遠期合同交易。涉外企業(yè)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遠期合同交易是為避免在貨物成交到支付款項期間內因匯率變動而遭受的風險。當涉外企業(yè)在未來要支付或收入外匯,并已預測外匯匯率要發(fā)生變動時,則在現(xiàn)在簽定一個協(xié)議,規(guī)定在未來按照遠期匯率交割一筆外匯,數(shù)額與貨款相等,確保公司的外匯數(shù)額的價值。一般協(xié)議的期限為3個月、6個月、9個月,有時甚至可達1年。這種業(yè)務的優(yōu)點是:①可以選擇幣種;②可以通過賣出遠期外匯對應收貨幣保值,買進遠期外匯對應付貨幣保值。如紐約某公司因進口需對外支付法國法郎,1992年8月委托銀行進行一筆期限為4個月的遠期外匯交易,當時按1美元兌6。45法郎的匯率,用了586341。08美元買進3846400法郎。到了1989年12月交割時,美元匯價下跌為1:6。025,此時要638406。64美元才能買入3846400法郎,由于做了這筆遠期外匯買賣,使公司避免匯率損失42065美元。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由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匯率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涉外企業(yè)迫切需要規(guī)避匯價風險。  (2)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金融期貨交易的實際操作和具體做法與遠期交易基本相同,它也是根據(jù)目前約定的遠期匯率在將來到期日辦理交割的一種避險交易。所不同的是:遠期交易中多以實際外匯收支需要為基礎,而外匯期貨通常可以不需要實際外匯收支為背景;遠期交易按照企業(yè)實際外匯收支確定交易金額,而期貨交易則是以標準化合約為標的物,可以不斷對沖,金額難以與實際需求完全吻合;遠期外匯交易,事實上只是到期外匯交易在交割時間上的延長,性質仍屬現(xiàn)貨交易,而外匯期貨則是一種衍生的交易工具。此外,涉外企業(yè)可與辦理期權交易的外匯銀行簽訂一份期權合同,規(guī)定享有在某一時間?以商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一種外幣的權利,但并不承擔義務。涉外企業(yè)在經營出口業(yè)務時,如計價外幣預計會下跌,則賣出看跌期權,若在合同期滿時,計價外幣匯價下跌,即市場價格低于協(xié)定價格,則賣權所有者可按協(xié)定價格結匯,若計價貨幣上升,則可放棄出售權而按市場價格結匯。  3、綜合方法  外匯風險防范的綜合方法主要包括BSI和LSI兩種。這兩種方法實際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利用,同時也是因為某些方法必須與其它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消除全部風險。BSI(Borrow-Spot-Invest)即是借款-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賬款。為防止美元對馬克匯價波動的風險,B公司可向美洲銀行或德國銀行借入相同金額美元(50000美元)(暫不考慮利息因素),借款期為90天,從而改變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B公司借得這筆貸款后,立即與某一銀行簽訂即期合同,按$1=DM2。1140匯率,將該50000美元的貸款賣為馬克,共得105700馬克。隨之B公司將105700馬克投放于德國貨幣市場(也暫不考慮利息因素),投資期也為90天。90天以后,B公司以50000美元應收款還給美洲銀行,便可消除這筆應收賬款的外匯風險。若德國B公司90天后有應付款50000美元,要消除其外匯風險,則應先借本幣即德國馬克,以下各步的幣種與上述相反即可。  LSI(Lead-Spot-Invest)即是提前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從美國公司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貸款,為防止匯價波動,B公司征得美國公司的同意,在給其一定折扣的情況下,要求其在2天內付清這筆貸款(暫不考慮折扣具體數(shù)額)。B公司取得這筆50000美元貸款后,立即通過即期合同換成本幣馬克,并投資于德國貨幣市場。由于提前收款,消除時間風險,由于換成本幣,又消除了貨幣風險。  (二)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是指借貸關系的確定到本息償付期限內,由于借貸貨幣匯率的變動使實際支付本金利息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所造成的損失。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或使債務人的支出增加,債權人受益;或者相反。例如,當美元日元趨于升值時,我國外債還本付息負擔日益加重。防范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除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防范措施以外,還有以下幾種:  1、債券以雙重貨幣發(fā)行  雙重貨幣是以某一種貨幣計價,債券到期時,按預定好的匯率以另外一種貨幣償還本金。如中國某銀行某年4月發(fā)行200億日元,10年期的日元雙重貨幣債券,發(fā)行時日元兌美元為179:1。但發(fā)行文件規(guī)定,10年后債券期滿時,按169:1的匯率償還債券本金1。1834億美元若期滿時日元兌美元達到80:1左右來看,該行不但避免了日元對人民幣升值的風險,而且還有獲益。  2、借貸貨幣的匯率變動風險與貨幣的利率高低綜合考慮  一般來說,從匯率角度來看,借進軟貨幣對借款人有利,但軟貨幣的貸款利率要高,硬貨幣的利率要低,因此,對借用外匯的涉外企業(yè)來講,只有在匯率上得到的好處大于利率上的損失時,借款貨幣才真正合算。當預測到外匯在貸款期內的貶值率,究竟應借哪種貨幣,可考慮以下公式:  1+B國貨幣年利率  若A國貨幣貶值率1 -  1+A國貨幣年利率  這時,借A國貨幣有利;反之,則借用B國貨幣有利。  (三)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涉外企業(yè)的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動而使外匯資產的實際價值減少所造成的損失。如某企業(yè)有美元資產20萬準備用于從德國引進設備,當時美元/馬克匯率為US$1=DM2。50,該企業(yè)的20萬美元資產可用來引進50萬馬克的設備。過數(shù)月后,若美元貶值到US$1=DM2。00,則該企業(yè)的持有20萬美元外匯資產僅能償付40萬馬克的設備,該企業(yè)的外匯資產實際上貶值了10萬馬克。  防范企業(yè)外匯資產匯率風險的最常用的辦法一籃子貨幣法和遠期外匯買賣保值法。目前我國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主要仍以美元為主,日元、馬克、歐元、瑞士法郎所占比例很小,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很大。因此,建議我國涉外企業(yè)調整外匯資產幣種結構,適當提高日元、馬克、歐元等貨幣的比例,降低美元的比重。。

熱心網友

1、正確選擇計價貨幣、收付匯和結算方式  一般來說,涉外企業(yè)在出口商品、勞務或對資產業(yè)務計價時,要爭取使用匯價趨于上浮的貨幣,在進口商品或對外負債業(yè)務計價時,爭取用匯價趨于下浮的貨幣。一般情況下,在進口合同中計價結算的外幣匯率趨升時,進口商品盡可能提前付匯,若計價貨幣下浮,進口商應推遲或提前收匯。  此外,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商品收匯還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結算方式,即要求能夠及時安全的收匯,因為及時收匯則匯率變動的時間因素風險會大大縮小。一般而言,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遠期L/C、D/P、D/A安全性依次減弱。當然為促銷自己的產品,亦可根據(jù)對方資信,慎重靈活地選擇適當?shù)慕Y算方式。  2、運用套期交易  套期交易是目前國內外涉外企業(yè)廣泛使用的確實可靠的避險形式。它不致引起價格混亂,并可以把國際匯率變動的風險轉移到國際金融市場。套期交易運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遠期合同交易、期貨、期權。  (1)遠期合同交易。涉外企業(yè)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遠期合同交易是為避免在貨物成交到支付款項期間內因匯率變動而遭受的風險。當涉外企業(yè)在未來要支付或收入外匯,并已預測外匯匯率要發(fā)生變動時,則在現(xiàn)在簽定一個協(xié)議,規(guī)定在未來按照遠期匯率交割一筆外匯,數(shù)額與貨款相等,確保公司的外匯數(shù)額的價值。一般協(xié)議的期限為3個月、6個月、9個月,有時甚至可達1年。這種業(yè)務的優(yōu)點是:①可以選擇幣種;②可以通過賣出遠期外匯對應收貨幣保值,買進遠期外匯對應付貨幣保值。如紐約某公司因進口需對外支付法國法郎,1992年8月委托銀行進行一筆期限為4個月的遠期外匯交易,當時按1美元兌6。45法郎的匯率,用了586341。08美元買進3846400法郎。到了1989年12月交割時,美元匯價下跌為1:6。025,此時要638406。64美元才能買入3846400法郎,由于做了這筆遠期外匯買賣,使公司避免匯率損失42065美元。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由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匯率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涉外企業(yè)迫切需要規(guī)避匯價風險。  (2)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金融期貨交易的實際操作和具體做法與遠期交易基本相同,它也是根據(jù)目前約定的遠期匯率在將來到期日辦理交割的一種避險交易。所不同的是:遠期交易中多以實際外匯收支需要為基礎,而外匯期貨通常可以不需要實際外匯收支為背景;遠期交易按照企業(yè)實際外匯收支確定交易金額,而期貨交易則是以標準化合約為標的物,可以不斷對沖,金額難以與實際需求完全吻合;遠期外匯交易,事實上只是到期外匯交易在交割時間上的延長,性質仍屬現(xiàn)貨交易,而外匯期貨則是一種衍生的交易工具。此外,涉外企業(yè)可與辦理期權交易的外匯銀行簽訂一份期權合同,規(guī)定享有在某一時間?以商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一種外幣的權利,但并不承擔義務。涉外企業(yè)在經營出口業(yè)務時,如計價外幣預計會下跌,則賣出看跌期權,若在合同期滿時,計價外幣匯價下跌,即市場價格低于協(xié)定價格,則賣權所有者可按協(xié)定價格結匯,若計價貨幣上升,則可放棄出售權而按市場價格結匯。  3、綜合方法  外匯風險防范的綜合方法主要包括BSI和LSI兩種。這兩種方法實際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利用,同時也是因為某些方法必須與其它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消除全部風險。BSI(Borrow-Spot-Invest)即是借款-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賬款。為防止美元對馬克匯價波動的風險,B公司可向美洲銀行或德國銀行借入相同金額美元(50000美元)(暫不考慮利息因素),借款期為90天,從而改變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B公司借得這筆貸款后,立即與某一銀行簽訂即期合同,按$1=DM2。1140匯率,將該50000美元的貸款賣為馬克,共得105700馬克。隨之B公司將105700馬克投放于德國貨幣市場(也暫不考慮利息因素),投資期也為90天。90天以后,B公司以50000美元應收款還給美洲銀行,便可消除這筆應收賬款的外匯風險。若德國B公司90天后有應付款50000美元,要消除其外匯風險,則應先借本幣即德國馬克,以下各步的幣種與上述相反即可。  LSI(Lead-Spot-Invest)即是提前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從美國公司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貸款,為防止匯價波動,B公司征得美國公司的同意,在給其一定折扣的情況下,要求其在2天內付清這筆貸款(暫不考慮折扣具體數(shù)額)。B公司取得這筆50000美元貸款后,立即通過即期合同換成本幣馬克,并投資于德國貨幣市場。由于提前收款,消除時間風險,由于換成本幣,又消除了貨幣風險。。

熱心網友

隨著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的逐步實現(xiàn),可以預期,人民幣匯率波幅將加大,習慣于固定匯率條件下做生意的中國企業(yè)不得不考慮匯率風險問題,做好規(guī)避匯率波動風險的防范。  涉外企業(yè)實現(xiàn)匯率風險有效防范,首先要對匯率短期變動和匯率走勢作正確的預測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防范匯率風險的具體對策方法。涉外企業(yè)匯率風險防范的具體對策方法:  如果說對匯率風險的正確的預測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基礎,那么對匯率風險的防范及處理便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核心。我們可以把涉外企業(yè)的匯率交易風險分為:貿易支付的匯率風險、外匯借貸的匯率風險和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三種。  (一)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風險防范主要方法  1、正確選擇計價貨幣、收付匯和結算方式  一般來說,涉外企業(yè)在出口商品、勞務或對資產業(yè)務計價時,要爭取使用匯價趨于上浮的貨幣,在進口商品或對外負債業(yè)務計價時,爭取用匯價趨于下浮的貨幣。一般情況下,在進口合同中計價結算的外幣匯率趨升時,進口商品盡可能提前付匯,若計價貨幣下浮,進口商應推遲或提前收匯。  此外,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商品收匯還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結算方式,即要求能夠及時安全的收匯,因為及時收匯則匯率變動的時間因素風險會大大縮小。一般而言,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遠期L/C、D/P、D/A安全性依次減弱。當然為促銷自己的產品,亦可根據(jù)對方資信,慎重靈活地選擇適當?shù)慕Y算方式。  2、運用套期交易  套期交易是目前國內外涉外企業(yè)廣泛使用的確實可靠的避險形式。它不致引起價格混亂,并可以把國際匯率變動的風險轉移到國際金融市場。套期交易運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遠期合同交易、期貨、期權。  (1)遠期合同交易。涉外企業(yè)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遠期合同交易是為避免在貨物成交到支付款項期間內因匯率變動而遭受的風險。當涉外企業(yè)在未來要支付或收入外匯,并已預測外匯匯率要發(fā)生變動時,則在現(xiàn)在簽定一個協(xié)議,規(guī)定在未來按照遠期匯率交割一筆外匯,數(shù)額與貨款相等,確保公司的外匯數(shù)額的價值。一般協(xié)議的期限為3個月、6個月、9個月,有時甚至可達1年。這種業(yè)務的優(yōu)點是:①可以選擇幣種;②可以通過賣出遠期外匯對應收貨幣保值,買進遠期外匯對應付貨幣保值。如紐約某公司因進口需對外支付法國法郎,1992年8月委托銀行進行一筆期限為4個月的遠期外匯交易,當時按1美元兌6。45法郎的匯率,用了586341。08美元買進3846400法郎。到了1989年12月交割時,美元匯價下跌為1:6。025,此時要638406。64美元才能買入3846400法郎,由于做了這筆遠期外匯買賣,使公司避免匯率損失42065美元。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由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匯率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涉外企業(yè)迫切需要規(guī)避匯價風險。  (2)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金融期貨交易的實際操作和具體做法與遠期交易基本相同,它也是根據(jù)目前約定的遠期匯率在將來到期日辦理交割的一種避險交易。所不同的是:遠期交易中多以實際外匯收支需要為基礎,而外匯期貨通常可以不需要實際外匯收支為背景;遠期交易按照企業(yè)實際外匯收支確定交易金額,而期貨交易則是以標準化合約為標的物,可以不斷對沖,金額難以與實際需求完全吻合;遠期外匯交易,事實上只是到期外匯交易在交割時間上的延長,性質仍屬現(xiàn)貨交易,而外匯期貨則是一種衍生的交易工具。此外,涉外企業(yè)可與辦理期權交易的外匯銀行簽訂一份期權合同,規(guī)定享有在某一時間?以商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一種外幣的權利,但并不承擔義務。涉外企業(yè)在經營出口業(yè)務時,如計價外幣預計會下跌,則賣出看跌期權,若在合同期滿時,計價外幣匯價下跌,即市場價格低于協(xié)定價格,則賣權所有者可按協(xié)定價格結匯,若計價貨幣上升,則可放棄出售權而按市場價格結匯。  3、綜合方法  外匯風險防范的綜合方法主要包括BSI和LSI兩種。這兩種方法實際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利用,同時也是因為某些方法必須與其它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消除全部風險。BSI(Borrow-Spot-Invest)即是借款-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賬款。為防止美元對馬克匯價波動的風險,B公司可向美洲銀行或德國銀行借入相同金額美元(50000美元)(暫不考慮利息因素),借款期為90天,從而改變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B公司借得這筆貸款后,立即與某一銀行簽訂即期合同,按$1=DM2。1140匯率,將該50000美元的貸款賣為馬克,共得105700馬克。隨之B公司將105700馬克投放于德國貨幣市場(也暫不考慮利息因素),投資期也為90天。90天以后,B公司以50000美元應收款還給美洲銀行,便可消除這筆應收賬款的外匯風險。若德國B公司90天后有應付款50000美元,要消除其外匯風險,則應先借本幣即德國馬克,以下各步的幣種與上述相反即可。  LSI(Lead-Spot-Invest)即是提前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從美國公司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貸款,為防止匯價波動,B公司征得美國公司的同意,在給其一定折扣的情況下,要求其在2天內付清這筆貸款(暫不考慮折扣具體數(shù)額)。B公司取得這筆50000美元貸款后,立即通過即期合同換成本幣馬克,并投資于德國貨幣市場。由于提前收款,消除時間風險,由于換成本幣,又消除了貨幣風險。  (二)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是指借貸關系的確定到本息償付期限內,由于借貸貨幣匯率的變動使實際支付本金利息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所造成的損失。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或使債務人的支出增加,債權人受益;或者相反。例如,當美元日元趨于升值時,我國外債還本付息負擔日益加重。防范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除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防范措施以外,還有以下幾種:  1、債券以雙重貨幣發(fā)行  雙重貨幣是以某一種貨幣計價,債券到期時,按預定好的匯率以另外一種貨幣償還本金。如中國某銀行某年4月發(fā)行200億日元,10年期的日元雙重貨幣債券,發(fā)行時日元兌美元為179:1。但發(fā)行文件規(guī)定,10年后債券期滿時,按169:1的匯率償還債券本金1。1834億美元若期滿時日元兌美元達到80:1左右來看,該行不但避免了日元對人民幣升值的風險,而且還有獲益。  2、借貸貨幣的匯率變動風險與貨幣的利率高低綜合考慮  一般來說,從匯率角度來看,借進軟貨幣對借款人有利,但軟貨幣的貸款利率要高,硬貨幣的利率要低,因此,對借用外匯的涉外企業(yè)來講,只有在匯率上得到的好處大于利率上的損失時,借款貨幣才真正合算。當預測到外匯在貸款期內的貶值率,究竟應借哪種貨幣,可考慮以下公式:  1+B國貨幣年利率  若A國貨幣貶值率1 -  1+A國貨幣年利率  這時,借A國貨幣有利;反之,則借用B國貨幣有利。  (三)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涉外企業(yè)的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動而使外匯資產的實際價值減少所造成的損失。如某企業(yè)有美元資產20萬準備用于從德國引進設備,當時美元/馬克匯率為US$1=DM2。50,該企業(yè)的20萬美元資產可用來引進50萬馬克的設備。過數(shù)月后,若美元貶值到US$1=DM2。00,則該企業(yè)的持有20萬美元外匯資產僅能償付40萬馬克的設備,該企業(yè)的外匯資產實際上貶值了10萬馬克。  防范企業(yè)外匯資產匯率風險的最常用的辦法一籃子貨幣法和遠期外匯買賣保值法。目前我國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主要仍以美元為主,日元、馬克、歐元、瑞士法郎所占比例很小,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很大。因此,建議我國涉外企業(yè)調整外匯資產幣種結構,適當提高日元、馬克、歐元等貨幣的比例,降低美元的比重。。

熱心網友

外企業(yè)匯率風險防范的具體對策方法:  如果說對匯率風險的正確的預測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基礎,那么對匯率風險的防范及處理便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核心。我們可以把涉外企業(yè)的匯率交易風險分為:貿易支付的匯率風險、外匯借貸的匯率風險和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三種。  (一)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風險防范主要方法  1、正確選擇計價貨幣、收付匯和結算方式  一般來說,涉外企業(yè)在出口商品、勞務或對資產業(yè)務計價時,要爭取使用匯價趨于上浮的貨幣,在進口商品或對外負債業(yè)務計價時,爭取用匯價趨于下浮的貨幣。一般情況下,在進口合同中計價結算的外幣匯率趨升時,進口商品盡可能提前付匯,若計價貨幣下浮,進口商應推遲或提前收匯。  此外,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商品收匯還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結算方式,即要求能夠及時安全的收匯,因為及時收匯則匯率變動的時間因素風險會大大縮小。一般而言,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遠期L/C、D/P、D/A安全性依次減弱。當然為促銷自己的產品,亦可根據(jù)對方資信,慎重靈活地選擇適當?shù)慕Y算方式。  2、運用套期交易  套期交易是目前國內外涉外企業(yè)廣泛使用的確實可靠的避險形式。它不致引起價格混亂,并可以把國際匯率變動的風險轉移到國際金融市場。套期交易運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遠期合同交易、期貨、期權。  (1)遠期合同交易。涉外企業(yè)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遠期合同交易是為避免在貨物成交到支付款項期間內因匯率變動而遭受的風險。當涉外企業(yè)在未來要支付或收入外匯,并已預測外匯匯率要發(fā)生變動時,則在現(xiàn)在簽定一個協(xié)議,規(guī)定在未來按照遠期匯率交割一筆外匯,數(shù)額與貨款相等,確保公司的外匯數(shù)額的價值。一般協(xié)議的期限為3個月、6個月、9個月,有時甚至可達1年。這種業(yè)務的優(yōu)點是:①可以選擇幣種;②可以通過賣出遠期外匯對應收貨幣保值,買進遠期外匯對應付貨幣保值。如紐約某公司因進口需對外支付法國法郎,1992年8月委托銀行進行一筆期限為4個月的遠期外匯交易,當時按1美元兌6。45法郎的匯率,用了586341。08美元買進3846400法郎。到了1989年12月交割時,美元匯價下跌為1:6。025,此時要638406。64美元才能買入3846400法郎,由于做了這筆遠期外匯買賣,使公司避免匯率損失42065美元。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由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匯率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涉外企業(yè)迫切需要規(guī)避匯價風險。  (2)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金融期貨交易的實際操作和具體做法與遠期交易基本相同,它也是根據(jù)目前約定的遠期匯率在將來到期日辦理交割的一種避險交易。所不同的是:遠期交易中多以實際外匯收支需要為基礎,而外匯期貨通常可以不需要實際外匯收支為背景;遠期交易按照企業(yè)實際外匯收支確定交易金額,而期貨交易則是以標準化合約為標的物,可以不斷對沖,金額難以與實際需求完全吻合;遠期外匯交易,事實上只是到期外匯交易在交割時間上的延長,性質仍屬現(xiàn)貨交易,而外匯期貨則是一種衍生的交易工具。此外,涉外企業(yè)可與辦理期權交易的外匯銀行簽訂一份期權合同,規(guī)定享有在某一時間?以商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一種外幣的權利,但并不承擔義務。涉外企業(yè)在經營出口業(yè)務時,如計價外幣預計會下跌,則賣出看跌期權,若在合同期滿時,計價外幣匯價下跌,即市場價格低于協(xié)定價格,則賣權所有者可按協(xié)定價格結匯,若計價貨幣上升,則可放棄出售權而按市場價格結匯。  3、綜合方法  外匯風險防范的綜合方法主要包括BSI和LSI兩種。這兩種方法實際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利用,同時也是因為某些方法必須與其它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消除全部風險。BSI(Borrow-Spot-Invest)即是借款-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賬款。為防止美元對馬克匯價波動的風險,B公司可向美洲銀行或德國銀行借入相同金額美元(50000美元)(暫不考慮利息因素),借款期為90天,從而改變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B公司借得這筆貸款后,立即與某一銀行簽訂即期合同,按$1=DM2。1140匯率,將該50000美元的貸款賣為馬克,共得105700馬克。隨之B公司將105700馬克投放于德國貨幣市場(也暫不考慮利息因素),投資期也為90天。90天以后,B公司以50000美元應收款還給美洲銀行,便可消除這筆應收賬款的外匯風險。若德國B公司90天后有應付款50000美元,要消除其外匯風險,則應先借本幣即德國馬克,以下各步的幣種與上述相反即可。  LSI(Lead-Spot-Invest)即是提前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從美國公司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貸款,為防止匯價波動,B公司征得美國公司的同意,在給其一定折扣的情況下,要求其在2天內付清這筆貸款(暫不考慮折扣具體數(shù)額)。B公司取得這筆50000美元貸款后,立即通過即期合同換成本幣馬克,并投資于德國貨幣市場。由于提前收款,消除時間風險,由于換成本幣,又消除了貨幣風險。  (二)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是指借貸關系的確定到本息償付期限內,由于借貸貨幣匯率的變動使實際支付本金利息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所造成的損失。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或使債務人的支出增加,債權人受益;或者相反。例如,當美元日元趨于升值時,我國外債還本付息負擔日益加重。防范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除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防范措施以外,還有以下幾種:  1、債券以雙重貨幣發(fā)行  雙重貨幣是以某一種貨幣計價,債券到期時,按預定好的匯率以另外一種貨幣償還本金。如中國某銀行某年4月發(fā)行200億日元,10年期的日元雙重貨幣債券,發(fā)行時日元兌美元為179:1。但發(fā)行文件規(guī)定,10年后債券期滿時,按169:1的匯率償還債券本金1。1834億美元若期滿時日元兌美元達到80:1左右來看,該行不但避免了日元對人民幣升值的風險,而且還有獲益。  2、借貸貨幣的匯率變動風險與貨幣的利率高低綜合考慮  一般來說,從匯率角度來看,借進軟貨幣對借款人有利,但軟貨幣的貸款利率要高,硬貨幣的利率要低,因此,對借用外匯的涉外企業(yè)來講,只有在匯率上得到的好處大于利率上的損失時,借款貨幣才真正合算。當預測到外匯在貸款期內的貶值率,究竟應借哪種貨幣,可考慮以下公式:  1+B國貨幣年利率  若A國貨幣貶值率1 -  1+A國貨幣年利率  這時,借A國貨幣有利;反之,則借用B國貨幣有利。  (三)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涉外企業(yè)的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動而使外匯資產的實際價值減少所造成的損失。如某企業(yè)有美元資產20萬準備用于從德國引進設備,當時美元/馬克匯率為US$1=DM2。50,該企業(yè)的20萬美元資產可用來引進50萬馬克的設備。過數(shù)月后,若美元貶值到US$1=DM2。00,則該企業(yè)的持有20萬美元外匯資產僅能償付40萬馬克的設備,該企業(yè)的外匯資產實際上貶值了10萬馬克。  防范企業(yè)外匯資產匯率風險的最常用的辦法一籃子貨幣法和遠期外匯買賣保值法。目前我國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主要仍以美元為主,日元、馬克、歐元、瑞士法郎所占比例很小,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很大。因此,建議我國涉外企業(yè)調整外匯資產幣種結構,適當提高日元、馬克、歐元等貨幣的比例,降低美元的比重。

熱心網友

涉外企業(yè)實現(xiàn)匯率風險的有效防范方法為選擇“工行理財”。

熱心網友

隨著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的逐步實現(xiàn),可以預期,人民幣匯率波幅將加大,習慣于固定匯率條件下做生意的中國企業(yè)不得不考慮匯率風險問題,做好規(guī)避匯率波動風險的防范。  涉外企業(yè)實現(xiàn)匯率風險有效防范,首先要對匯率短期變動和匯率走勢作正確的預測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防范匯率風險的具體對策方法。涉外企業(yè)匯率風險防范的具體對策方法:  如果說對匯率風險的正確的預測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基礎,那么對匯率風險的防范及處理便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核心。我們可以把涉外企業(yè)的匯率交易風險分為:貿易支付的匯率風險、外匯借貸的匯率風險和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三種。  (一)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風險防范主要方法  1、正確選擇計價貨幣、收付匯和結算方式  一般來說,涉外企業(yè)在出口商品、勞務或對資產業(yè)務計價時,要爭取使用匯價趨于上浮的貨幣,在進口商品或對外負債業(yè)務計價時,爭取用匯價趨于下浮的貨幣。一般情況下,在進口合同中計價結算的外幣匯率趨升時,進口商品盡可能提前付匯,若計價貨幣下浮,進口商應推遲或提前收匯。  此外,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商品收匯還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結算方式,即要求能夠及時安全的收匯,因為及時收匯則匯率變動的時間因素風險會大大縮小。一般而言,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遠期L/C、D/P、D/A安全性依次減弱。當然為促銷自己的產品,亦可根據(jù)對方資信,慎重靈活地選擇適當?shù)慕Y算方式。  2、運用套期交易  套期交易是目前國內外涉外企業(yè)廣泛使用的確實可靠的避險形式。它不致引起價格混亂,并可以把國際匯率變動的風險轉移到國際金融市場。套期交易運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遠期合同交易、期貨、期權。  (1)遠期合同交易。涉外企業(yè)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遠期合同交易是為避免在貨物成交到支付款項期間內因匯率變動而遭受的風險。當涉外企業(yè)在未來要支付或收入外匯,并已預測外匯匯率要發(fā)生變動時,則在現(xiàn)在簽定一個協(xié)議,規(guī)定在未來按照遠期匯率交割一筆外匯,數(shù)額與貨款相等,確保公司的外匯數(shù)額的價值。一般協(xié)議的期限為3個月、6個月、9個月,有時甚至可達1年。這種業(yè)務的優(yōu)點是:①可以選擇幣種;②可以通過賣出遠期外匯對應收貨幣保值,買進遠期外匯對應付貨幣保值。如紐約某公司因進口需對外支付法國法郎,1992年8月委托銀行進行一筆期限為4個月的遠期外匯交易,當時按1美元兌6。45法郎的匯率,用了586341。08美元買進3846400法郎。到了1989年12月交割時,美元匯價下跌為1:6。025,此時要638406。64美元才能買入3846400法郎,由于做了這筆遠期外匯買賣,使公司避免匯率損失42065美元。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由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匯率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涉外企業(yè)迫切需要規(guī)避匯價風險。  (2)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金融期貨交易的實際操作和具體做法與遠期交易基本相同,它也是根據(jù)目前約定的遠期匯率在將來到期日辦理交割的一種避險交易。所不同的是:遠期交易中多以實際外匯收支需要為基礎,而外匯期貨通常可以不需要實際外匯收支為背景;遠期交易按照企業(yè)實際外匯收支確定交易金額,而期貨交易則是以標準化合約為標的物,可以不斷對沖,金額難以與實際需求完全吻合;遠期外匯交易,事實上只是到期外匯交易在交割時間上的延長,性質仍屬現(xiàn)貨交易,而外匯期貨則是一種衍生的交易工具。此外,涉外企業(yè)可與辦理期權交易的外匯銀行簽訂一份期權合同,規(guī)定享有在某一時間?以商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一種外幣的權利,但并不承擔義務。涉外企業(yè)在經營出口業(yè)務時,如計價外幣預計會下跌,則賣出看跌期權,若在合同期滿時,計價外幣匯價下跌,即市場價格低于協(xié)定價格,則賣權所有者可按協(xié)定價格結匯,若計價貨幣上升,則可放棄出售權而按市場價格結匯。  3、綜合方法  外匯風險防范的綜合方法主要包括BSI和LSI兩種。這兩種方法實際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利用,同時也是因為某些方法必須與其它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消除全部風險。BSI(Borrow-Spot-Invest)即是借款-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賬款。為防止美元對馬克匯價波動的風險,B公司可向美洲銀行或德國銀行借入相同金額美元(50000美元)(暫不考慮利息因素),借款期為90天,從而改變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B公司借得這筆貸款后,立即與某一銀行簽訂即期合同,按$1=DM2。1140匯率,將該50000美元的貸款賣為馬克,共得105700馬克。隨之B公司將105700馬克投放于德國貨幣市場(也暫不考慮利息因素),投資期也為90天。90天以后,B公司以50000美元應收款還給美洲銀行,便可消除這筆應收賬款的外匯風險。若德國B公司90天后有應付款50000美元,要消除其外匯風險,則應先借本幣即德國馬克,以下各步的幣種與上述相反即可。  LSI(Lead-Spot-Invest)即是提前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從美國公司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貸款,為防止匯價波動,B公司征得美國公司的同意,在給其一定折扣的情況下,要求其在2天內付清這筆貸款(暫不考慮折扣具體數(shù)額)。B公司取得這筆50000美元貸款后,立即通過即期合同換成本幣馬克,并投資于德國貨幣市場。由于提前收款,消除時間風險,由于換成本幣,又消除了貨幣風險。  (二)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是指借貸關系的確定到本息償付期限內,由于借貸貨幣匯率的變動使實際支付本金利息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所造成的損失。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或使債務人的支出增加,債權人受益;或者相反。例如,當美元日元趨于升值時,我國外債還本付息負擔日益加重。防范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除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防范措施以外,還有以下幾種:  1、債券以雙重貨幣發(fā)行  雙重貨幣是以某一種貨幣計價,債券到期時,按預定好的匯率以另外一種貨幣償還本金。如中國某銀行某年4月發(fā)行200億日元,10年期的日元雙重貨幣債券,發(fā)行時日元兌美元為179:1。但發(fā)行文件規(guī)定,10年后債券期滿時,按169:1的匯率償還債券本金1。1834億美元若期滿時日元兌美元達到80:1左右來看,該行不但避免了日元對人民幣升值的風險,而且還有獲益。  2、借貸貨幣的匯率變動風險與貨幣的利率高低綜合考慮  一般來說,從匯率角度來看,借進軟貨幣對借款人有利,但軟貨幣的貸款利率要高,硬貨幣的利率要低,因此,對借用外匯的涉外企業(yè)來講,只有在匯率上得到的好處大于利率上的損失時,借款貨幣才真正合算。當預測到外匯在貸款期內的貶值率,究竟應借哪種貨幣,可考慮以下公式:  1+B國貨幣年利率  若A國貨幣貶值率1 -  1+A國貨幣年利率  這時,借A國貨幣有利;反之,則借用B國貨幣有利。  (三)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涉外企業(yè)的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動而使外匯資產的實際價值減少所造成的損失。如某企業(yè)有美元資產20萬準備用于從德國引進設備,當時美元/馬克匯率為US$1=DM2。50,該企業(yè)的20萬美元資產可用來引進50萬馬克的設備。過數(shù)月后,若美元貶值到US$1=DM2。00,則該企業(yè)的持有20萬美元外匯資產僅能償付40萬馬克的設備,該企業(yè)的外匯資產實際上貶值了10萬馬克。  防范企業(yè)外匯資產匯率風險的最常用的辦法一籃子貨幣法和遠期外匯買賣保值法。目前我國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主要仍以美元為主,日元、馬克、歐元、瑞士法郎所占比例很小,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很大。因此,建議我國涉外企業(yè)調整外匯資產幣種結構,適當提高日元、馬克、歐元等貨幣的比例,降低美元的比重。。

熱心網友

隨著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的逐步實現(xiàn),可以預期,人民幣匯率波幅將加大,習慣于固定匯率條件下做生意的中國企業(yè)不得不考慮匯率風險問題,做好規(guī)避匯率波動風險的防范。  涉外企業(yè)實現(xiàn)匯率風險有效防范,首先要對匯率短期變動和匯率走勢作正確的預測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防范匯率風險的具體對策方法。涉外企業(yè)匯率風險防范的具體對策方法:  如果說對匯率風險的正確的預測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基礎,那么對匯率風險的防范及處理便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核心。我們可以把涉外企業(yè)的匯率交易風險分為:貿易支付的匯率風險、外匯借貸的匯率風險和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三種。  (一)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風險防范主要方法  1、正確選擇計價貨幣、收付匯和結算方式  一般來說,涉外企業(yè)在出口商品、勞務或對資產業(yè)務計價時,要爭取使用匯價趨于上浮的貨幣,在進口商品或對外負債業(yè)務計價時,爭取用匯價趨于下浮的貨幣。一般情況下,在進口合同中計價結算的外幣匯率趨升時,進口商品盡可能提前付匯,若計價貨幣下浮,進口商應推遲或提前收匯。  此外,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商品收匯還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結算方式,即要求能夠及時安全的收匯,因為及時收匯則匯率變動的時間因素風險會大大縮小。一般而言,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遠期L/C、D/P、D/A安全性依次減弱。當然為促銷自己的產品,亦可根據(jù)對方資信,慎重靈活地選擇適當?shù)慕Y算方式。  2、運用套期交易  套期交易是目前國內外涉外企業(yè)廣泛使用的確實可靠的避險形式。它不致引起價格混亂,并可以把國際匯率變動的風險轉移到國際金融市場。套期交易運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遠期合同交易、期貨、期權。  (1)遠期合同交易。涉外企業(yè)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遠期合同交易是為避免在貨物成交到支付款項期間內因匯率變動而遭受的風險。當涉外企業(yè)在未來要支付或收入外匯,并已預測外匯匯率要發(fā)生變動時,則在現(xiàn)在簽定一個協(xié)議,規(guī)定在未來按照遠期匯率交割一筆外匯,數(shù)額與貨款相等,確保公司的外匯數(shù)額的價值。一般協(xié)議的期限為3個月、6個月、9個月,有時甚至可達1年。這種業(yè)務的優(yōu)點是:①可以選擇幣種;②可以通過賣出遠期外匯對應收貨幣保值,買進遠期外匯對應付貨幣保值。如紐約某公司因進口需對外支付法國法郎,1992年8月委托銀行進行一筆期限為4個月的遠期外匯交易,當時按1美元兌6。45法郎的匯率,用了586341。08美元買進3846400法郎。到了1989年12月交割時,美元匯價下跌為1:6。025,此時要638406。64美元才能買入3846400法郎,由于做了這筆遠期外匯買賣,使公司避免匯率損失42065美元。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由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匯率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涉外企業(yè)迫切需要規(guī)避匯價風險。  (2)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金融期貨交易的實際操作和具體做法與遠期交易基本相同,它也是根據(jù)目前約定的遠期匯率在將來到期日辦理交割的一種避險交易。所不同的是:遠期交易中多以實際外匯收支需要為基礎,而外匯期貨通常可以不需要實際外匯收支為背景;遠期交易按照企業(yè)實際外匯收支確定交易金額,而期貨交易則是以標準化合約為標的物,可以不斷對沖,金額難以與實際需求完全吻合;遠期外匯交易,事實上只是到期外匯交易在交割時間上的延長,性質仍屬現(xiàn)貨交易,而外匯期貨則是一種衍生的交易工具。此外,涉外企業(yè)可與辦理期權交易的外匯銀行簽訂一份期權合同,規(guī)定享有在某一時間?以商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一種外幣的權利,但并不承擔義務。涉外企業(yè)在經營出口業(yè)務時,如計價外幣預計會下跌,則賣出看跌期權,若在合同期滿時,計價外幣匯價下跌,即市場價格低于協(xié)定價格,則賣權所有者可按協(xié)定價格結匯,若計價貨幣上升,則可放棄出售權而按市場價格結匯。  3、綜合方法  外匯風險防范的綜合方法主要包括BSI和LSI兩種。這兩種方法實際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利用,同時也是因為某些方法必須與其它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消除全部風險。BSI(Borrow-Spot-Invest)即是借款-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賬款。為防止美元對馬克匯價波動的風險,B公司可向美洲銀行或德國銀行借入相同金額美元(50000美元)(暫不考慮利息因素),借款期為90天,從而改變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B公司借得這筆貸款后,立即與某一銀行簽訂即期合同,按$1=DM2。1140匯率,將該50000美元的貸款賣為馬克,共得105700馬克。隨之B公司將105700馬克投放于德國貨幣市場(也暫不考慮利息因素),投資期也為90天。90天以后,B公司以50000美元應收款還給美洲銀行,便可消除這筆應收賬款的外匯風險。若德國B公司90天后有應付款50000美元,要消除其外匯風險,則應先借本幣即德國馬克,以下各步的幣種與上述相反即可。  LSI(Lead-Spot-Invest)即是提前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從美國公司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貸款,為防止匯價波動,B公司征得美國公司的同意,在給其一定折扣的情況下,要求其在2天內付清這筆貸款(暫不考慮折扣具體數(shù)額)。B公司取得這筆50000美元貸款后,立即通過即期合同換成本幣馬克,并投資于德國貨幣市場。由于提前收款,消除時間風險,由于換成本幣,又消除了貨幣風險。  (二)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是指借貸關系的確定到本息償付期限內,由于借貸貨幣匯率的變動使實際支付本金利息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所造成的損失。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或使債務人的支出增加,債權人受益;或者相反。例如,當美元日元趨于升值時,我國外債還本付息負擔日益加重。防范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除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防范措施以外,還有以下幾種:  1、債券以雙重貨幣發(fā)行  雙重貨幣是以某一種貨幣計價,債券到期時,按預定好的匯率以另外一種貨幣償還本金。如中國某銀行某年4月發(fā)行200億日元,10年期的日元雙重貨幣債券,發(fā)行時日元兌美元為179:1。但發(fā)行文件規(guī)定,10年后債券期滿時,按169:1的匯率償還債券本金1。1834億美元若期滿時日元兌美元達到80:1左右來看,該行不但避免了日元對人民幣升值的風險,而且還有獲益。  2、借貸貨幣的匯率變動風險與貨幣的利率高低綜合考慮  一般來說,從匯率角度來看,借進軟貨幣對借款人有利,但軟貨幣的貸款利率要高,硬貨幣的利率要低,因此,對借用外匯的涉外企業(yè)來講,只有在匯率上得到的好處大于利率上的損失時,借款貨幣才真正合算。當預測到外匯在貸款期內的貶值率,究竟應借哪種貨幣,可考慮以下公式:  1+B國貨幣年利率  若A國貨幣貶值率1 -  1+A國貨幣年利率  這時,借A國貨幣有利;反之,則借用B國貨幣有利。  (三)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涉外企業(yè)的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動而使外匯資產的實際價值減少所造成的損失。如某企業(yè)有美元資產20萬準備用于從德國引進設備,當時美元/馬克匯率為US$1=DM2。50,該企業(yè)的20萬美元資產可用來引進50萬馬克的設備。過數(shù)月后,若美元貶值到US$1=DM2。00,則該企業(yè)的持有20萬美元外匯資產僅能償付40萬馬克的設備,該企業(yè)的外匯資產實際上貶值了10萬馬克。  防范企業(yè)外匯資產匯率風險的最常用的辦法一籃子貨幣法和遠期外匯買賣保值法。目前我國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主要仍以美元為主,日元、馬克、歐元、瑞士法郎所占比例很小,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很大。因此,建議我國涉外企業(yè)調整外匯資產幣種結構,適當提高日元、馬克、歐元等貨幣的比例,降低美元的比重。。

熱心網友

隨著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的逐步實現(xiàn),可以預期,人民幣匯率波幅將加大,習慣于固定匯率條件下做生意的中國企業(yè)不得不考慮匯率風險問題,做好規(guī)避匯率波動風險的防范。  涉外企業(yè)實現(xiàn)匯率風險有效防范,首先要對匯率短期變動和匯率走勢作正確的預測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防范匯率風險的具體對策方法。涉外企業(yè)匯率風險防范的具體對策方法:  如果說對匯率風險的正確的預測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基礎,那么對匯率風險的防范及處理便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核心。我們可以把涉外企業(yè)的匯率交易風險分為:貿易支付的匯率風險、外匯借貸的匯率風險和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三種。  (一)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風險防范主要方法  1、正確選擇計價貨幣、收付匯和結算方式  一般來說,涉外企業(yè)在出口商品、勞務或對資產業(yè)務計價時,要爭取使用匯價趨于上浮的貨幣,在進口商品或對外負債業(yè)務計價時,爭取用匯價趨于下浮的貨幣。一般情況下,在進口合同中計價結算的外幣匯率趨升時,進口商品盡可能提前付匯,若計價貨幣下浮,進口商應推遲或提前收匯。  此外,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商品收匯還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結算方式,即要求能夠及時安全的收匯,因為及時收匯則匯率變動的時間因素風險會大大縮小。一般而言,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遠期L/C、D/P、D/A安全性依次減弱。當然為促銷自己的產品,亦可根據(jù)對方資信,慎重靈活地選擇適當?shù)慕Y算方式。  2、運用套期交易  套期交易是目前國內外涉外企業(yè)廣泛使用的確實可靠的避險形式。它不致引起價格混亂,并可以把國際匯率變動的風險轉移到國際金融市場。套期交易運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遠期合同交易、期貨、期權。  (1)遠期合同交易。涉外企業(yè)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遠期合同交易是為避免在貨物成交到支付款項期間內因匯率變動而遭受的風險。當涉外企業(yè)在未來要支付或收入外匯,并已預測外匯匯率要發(fā)生變動時,則在現(xiàn)在簽定一個協(xié)議,規(guī)定在未來按照遠期匯率交割一筆外匯,數(shù)額與貨款相等,確保公司的外匯數(shù)額的價值。一般協(xié)議的期限為3個月、6個月、9個月,有時甚至可達1年。這種業(yè)務的優(yōu)點是:①可以選擇幣種;②可以通過賣出遠期外匯對應收貨幣保值,買進遠期外匯對應付貨幣保值。如紐約某公司因進口需對外支付法國法郎,1992年8月委托銀行進行一筆期限為4個月的遠期外匯交易,當時按1美元兌6。45法郎的匯率,用了586341。08美元買進3846400法郎。到了1989年12月交割時,美元匯價下跌為1:6。025,此時要638406。64美元才能買入3846400法郎,由于做了這筆遠期外匯買賣,使公司避免匯率損失42065美元。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由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匯率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涉外企業(yè)迫切需要規(guī)避匯價風險。  (2)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金融期貨交易的實際操作和具體做法與遠期交易基本相同,它也是根據(jù)目前約定的遠期匯率在將來到期日辦理交割的一種避險交易。所不同的是:遠期交易中多以實際外匯收支需要為基礎,而外匯期貨通常可以不需要實際外匯收支為背景;遠期交易按照企業(yè)實際外匯收支確定交易金額,而期貨交易則是以標準化合約為標的物,可以不斷對沖,金額難以與實際需求完全吻合;遠期外匯交易,事實上只是到期外匯交易在交割時間上的延長,性質仍屬現(xiàn)貨交易,而外匯期貨則是一種衍生的交易工具。此外,涉外企業(yè)可與辦理期權交易的外匯銀行簽訂一份期權合同,規(guī)定享有在某一時間?以商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一種外幣的權利,但并不承擔義務。涉外企業(yè)在經營出口業(yè)務時,如計價外幣預計會下跌,則賣出看跌期權,若在合同期滿時,計價外幣匯價下跌,即市場價格低于協(xié)定價格,則賣權所有者可按協(xié)定價格結匯,若計價貨幣上升,則可放棄出售權而按市場價格結匯。  3、綜合方法  外匯風險防范的綜合方法主要包括BSI和LSI兩種。這兩種方法實際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利用,同時也是因為某些方法必須與其它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消除全部風險。BSI(Borrow-Spot-Invest)即是借款-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賬款。為防止美元對馬克匯價波動的風險,B公司可向美洲銀行或德國銀行借入相同金額美元(50000美元)(暫不考慮利息因素),借款期為90天,從而改變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B公司借得這筆貸款后,立即與某一銀行簽訂即期合同,按$1=DM2。1140匯率,將該50000美元的貸款賣為馬克,共得105700馬克。隨之B公司將105700馬克投放于德國貨幣市場(也暫不考慮利息因素),投資期也為90天。90天以后,B公司以50000美元應收款還給美洲銀行,便可消除這筆應收賬款的外匯風險。若德國B公司90天后有應付款50000美元,要消除其外匯風險,則應先借本幣即德國馬克,以下各步的幣種與上述相反即可。  LSI(Lead-Spot-Invest)即是提前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從美國公司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貸款,為防止匯價波動,B公司征得美國公司的同意,在給其一定折扣的情況下,要求其在2天內付清這筆貸款(暫不考慮折扣具體數(shù)額)。B公司取得這筆50000美元貸款后,立即通過即期合同換成本幣馬克,并投資于德國貨幣市場。由于提前收款,消除時間風險,由于換成本幣,又消除了貨幣風險。  (二)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是指借貸關系的確定到本息償付期限內,由于借貸貨幣匯率的變動使實際支付本金利息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所造成的損失。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或使債務人的支出增加,債權人受益;或者相反。例如,當美元日元趨于升值時,我國外債還本付息負擔日益加重。防范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除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防范措施以外,還有以下幾種:  1、債券以雙重貨幣發(fā)行  雙重貨幣是以某一種貨幣計價,債券到期時,按預定好的匯率以另外一種貨幣償還本金。如中國某銀行某年4月發(fā)行200億日元,10年期的日元雙重貨幣債券,發(fā)行時日元兌美元為179:1。但發(fā)行文件規(guī)定,10年后債券期滿時,按169:1的匯率償還債券本金1。1834億美元若期滿時日元兌美元達到80:1左右來看,該行不但避免了日元對人民幣升值的風險,而且還有獲益。  2、借貸貨幣的匯率變動風險與貨幣的利率高低綜合考慮  一般來說,從匯率角度來看,借進軟貨幣對借款人有利,但軟貨幣的貸款利率要高,硬貨幣的利率要低,因此,對借用外匯的涉外企業(yè)來講,只有在匯率上得到的好處大于利率上的損失時,借款貨幣才真正合算。當預測到外匯在貸款期內的貶值率,究竟應借哪種貨幣,可考慮以下公式:  1+B國貨幣年利率  若A國貨幣貶值率1 -  1+A國貨幣年利率  這時,借A國貨幣有利;反之,則借用B國貨幣有利。  (三)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涉外企業(yè)的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動而使外匯資產的實際價值減少所造成的損失。如某企業(yè)有美元資產20萬準備用于從德國引進設備,當時美元/馬克匯率為US$1=DM2。50,該企業(yè)的20萬美元資產可用來引進50萬馬克的設備。過數(shù)月后,若美元貶值到US$1=DM2。00,則該企業(yè)的持有20萬美元外匯資產僅能償付40萬馬克的設備,該企業(yè)的外匯資產實際上貶值了10萬馬克。  防范企業(yè)外匯資產匯率風險的最常用的辦法一籃子貨幣法和遠期外匯買賣保值法。目前我國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主要仍以美元為主,日元、馬克、歐元、瑞士法郎所占比例很小,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很大。因此,建議我國涉外企業(yè)調整外匯資產幣種結構,適當提高日元、馬克、歐元等貨幣的比例,降低美元的比重。。

熱心網友

隨著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的逐步實現(xiàn),可以預期,人民幣匯率波幅將加大,習慣于固定匯率條件下做生意的中國企業(yè)不得不考慮匯率風險問題,做好規(guī)避匯率波動風險的防范。  涉外企業(yè)實現(xiàn)匯率風險有效防范,首先要對匯率短期變動和匯率走勢作正確的預測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防范匯率風險的具體對策方法。涉外企業(yè)匯率風險防范的具體對策方法:  如果說對匯率風險的正確的預測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基礎,那么對匯率風險的防范及處理便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核心。我們可以把涉外企業(yè)的匯率交易風險分為:貿易支付的匯率風險、外匯借貸的匯率風險和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三種。  (一)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風險防范主要方法  1、正確選擇計價貨幣、收付匯和結算方式  一般來說,涉外企業(yè)在出口商品、勞務或對資產業(yè)務計價時,要爭取使用匯價趨于上浮的貨幣,在進口商品或對外負債業(yè)務計價時,爭取用匯價趨于下浮的貨幣。一般情況下,在進口合同中計價結算的外幣匯率趨升時,進口商品盡可能提前付匯,若計價貨幣下浮,進口商應推遲或提前收匯。  此外,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商品收匯還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結算方式,即要求能夠及時安全的收匯,因為及時收匯則匯率變動的時間因素風險會大大縮小。一般而言,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遠期L/C、D/P、D/A安全性依次減弱。當然為促銷自己的產品,亦可根據(jù)對方資信,慎重靈活地選擇適當?shù)慕Y算方式。  2、運用套期交易  套期交易是目前國內外涉外企業(yè)廣泛使用的確實可靠的避險形式。它不致引起價格混亂,并可以把國際匯率變動的風險轉移到國際金融市場。套期交易運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遠期合同交易、期貨、期權。  (1)遠期合同交易。涉外企業(yè)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遠期合同交易是為避免在貨物成交到支付款項期間內因匯率變動而遭受的風險。當涉外企業(yè)在未來要支付或收入外匯,并已預測外匯匯率要發(fā)生變動時,則在現(xiàn)在簽定一個協(xié)議,規(guī)定在未來按照遠期匯率交割一筆外匯,數(shù)額與貨款相等,確保公司的外匯數(shù)額的價值。一般協(xié)議的期限為3個月、6個月、9個月,有時甚至可達1年。這種業(yè)務的優(yōu)點是:①可以選擇幣種;②可以通過賣出遠期外匯對應收貨幣保值,買進遠期外匯對應付貨幣保值。如紐約某公司因進口需對外支付法國法郎,1992年8月委托銀行進行一筆期限為4個月的遠期外匯交易,當時按1美元兌6。45法郎的匯率,用了586341。08美元買進3846400法郎。到了1989年12月交割時,美元匯價下跌為1:6。025,此時要638406。64美元才能買入3846400法郎,由于做了這筆遠期外匯買賣,使公司避免匯率損失42065美元。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由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匯率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涉外企業(yè)迫切需要規(guī)避匯價風險。  (2)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金融期貨交易的實際操作和具體做法與遠期交易基本相同,它也是根據(jù)目前約定的遠期匯率在將來到期日辦理交割的一種避險交易。所不同的是:遠期交易中多以實際外匯收支需要為基礎,而外匯期貨通常可以不需要實際外匯收支為背景;遠期交易按照企業(yè)實際外匯收支確定交易金額,而期貨交易則是以標準化合約為標的物,可以不斷對沖,金額難以與實際需求完全吻合;遠期外匯交易,事實上只是到期外匯交易在交割時間上的延長,性質仍屬現(xiàn)貨交易,而外匯期貨則是一種衍生的交易工具。此外,涉外企業(yè)可與辦理期權交易的外匯銀行簽訂一份期權合同,規(guī)定享有在某一時間?以商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一種外幣的權利,但并不承擔義務。涉外企業(yè)在經營出口業(yè)務時,如計價外幣預計會下跌,則賣出看跌期權,若在合同期滿時,計價外幣匯價下跌,即市場價格低于協(xié)定價格,則賣權所有者可按協(xié)定價格結匯,若計價貨幣上升,則可放棄出售權而按市場價格結匯。  3、綜合方法  外匯風險防范的綜合方法主要包括BSI和LSI兩種。這兩種方法實際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利用,同時也是因為某些方法必須與其它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消除全部風險。BSI(Borrow-Spot-Invest)即是借款-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賬款。為防止美元對馬克匯價波動的風險,B公司可向美洲銀行或德國銀行借入相同金額美元(50000美元)(暫不考慮利息因素),借款期為90天,從而改變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B公司借得這筆貸款后,立即與某一銀行簽訂即期合同,按$1=DM2。1140匯率,將該50000美元的貸款賣為馬克,共得105700馬克。隨之B公司將105700馬克投放于德國貨幣市場(也暫不考慮利息因素),投資期也為90天。90天以后,B公司以50000美元應收款還給美洲銀行,便可消除這筆應收賬款的外匯風險。若德國B公司90天后有應付款50000美元,要消除其外匯風險,則應先借本幣即德國馬克,以下各步的幣種與上述相反即可。  LSI(Lead-Spot-Invest)即是提前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從美國公司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貸款,為防止匯價波動,B公司征得美國公司的同意,在給其一定折扣的情況下,要求其在2天內付清這筆貸款(暫不考慮折扣具體數(shù)額)。B公司取得這筆50000美元貸款后,立即通過即期合同換成本幣馬克,并投資于德國貨幣市場。由于提前收款,消除時間風險,由于換成本幣,又消除了貨幣風險。  (二)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是指借貸關系的確定到本息償付期限內,由于借貸貨幣匯率的變動使實際支付本金利息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所造成的損失。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或使債務人的支出增加,債權人受益;或者相反。例如,當美元日元趨于升值時,我國外債還本付息負擔日益加重。防范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除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防范措施以外,還有以下幾種:  1、債券以雙重貨幣發(fā)行  雙重貨幣是以某一種貨幣計價,債券到期時,按預定好的匯率以另外一種貨幣償還本金。如中國某銀行某年4月發(fā)行200億日元,10年期的日元雙重貨幣債券,發(fā)行時日元兌美元為179:1。但發(fā)行文件規(guī)定,10年后債券期滿時,按169:1的匯率償還債券本金1。1834億美元若期滿時日元兌美元達到80:1左右來看,該行不但避免了日元對人民幣升值的風險,而且還有獲益。  2、借貸貨幣的匯率變動風險與貨幣的利率高低綜合考慮  一般來說,從匯率角度來看,借進軟貨幣對借款人有利,但軟貨幣的貸款利率要高,硬貨幣的利率要低,因此,對借用外匯的涉外企業(yè)來講,只有在匯率上得到的好處大于利率上的損失時,借款貨幣才真正合算。當預測到外匯在貸款期內的貶值率,究竟應借哪種貨幣,可考慮以下公式:  1+B國貨幣年利率  若A國貨幣貶值率1 -  1+A國貨幣年利率  這時,借A國貨幣有利;反之,則借用B國貨幣有利。  (三)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涉外企業(yè)的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動而使外匯資產的實際價值減少所造成的損失。如某企業(yè)有美元資產20萬準備用于從德國引進設備,當時美元/馬克匯率為US$1=DM2。50,該企業(yè)的20萬美元資產可用來引進50萬馬克的設備。過數(shù)月后,若美元貶值到US$1=DM2。00,則該企業(yè)的持有20萬美元外匯資產僅能償付40萬馬克的設備,該企業(yè)的外匯資產實際上貶值了10萬馬克。  防范企業(yè)外匯資產匯率風險的最常用的辦法一籃子貨幣法和遠期外匯買賣保值法。目前我國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主要仍以美元為主,日元、馬克、歐元、瑞士法郎所占比例很小,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很大。因此,建議我國涉外企業(yè)調整外匯資產幣種結構,適當提高日元、馬克、歐元等貨幣的比例,降低美元的比重。

熱心網友

隨著更富彈性的人民幣匯率機制的逐步實現(xiàn),可以預期,人民幣匯率波幅將加大,習慣于固定匯率條件下做生意的中國企業(yè)不得不考慮匯率風險問題,做好規(guī)避匯率波動風險的防范。  涉外企業(yè)實現(xiàn)匯率風險有效防范,首先要對匯率短期變動和匯率走勢作正確的預測分析,然后在此基礎上提出防范匯率風險的具體對策方法。涉外企業(yè)匯率風險防范的具體對策方法:  如果說對匯率風險的正確的預測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基礎,那么對匯率風險的防范及處理便是匯率交易風險管理的核心。我們可以把涉外企業(yè)的匯率交易風險分為:貿易支付的匯率風險、外匯借貸的匯率風險和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三種。  (一)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風險防范主要方法  1、正確選擇計價貨幣、收付匯和結算方式  一般來說,涉外企業(yè)在出口商品、勞務或對資產業(yè)務計價時,要爭取使用匯價趨于上浮的貨幣,在進口商品或對外負債業(yè)務計價時,爭取用匯價趨于下浮的貨幣。一般情況下,在進口合同中計價結算的外幣匯率趨升時,進口商品盡可能提前付匯,若計價貨幣下浮,進口商應推遲或提前收匯。  此外,在進出口貿易中,出口商品收匯還應當根據(jù)實際情況選用合適的結算方式,即要求能夠及時安全的收匯,因為及時收匯則匯率變動的時間因素風險會大大縮小。一般而言,即期L/C最符合安全及時收匯的原則,遠期L/C、D/P、D/A安全性依次減弱。當然為促銷自己的產品,亦可根據(jù)對方資信,慎重靈活地選擇適當?shù)慕Y算方式。  2、運用套期交易  套期交易是目前國內外涉外企業(yè)廣泛使用的確實可靠的避險形式。它不致引起價格混亂,并可以把國際匯率變動的風險轉移到國際金融市場。套期交易運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遠期合同交易、期貨、期權。  (1)遠期合同交易。涉外企業(yè)在外匯市場上進行遠期合同交易是為避免在貨物成交到支付款項期間內因匯率變動而遭受的風險。當涉外企業(yè)在未來要支付或收入外匯,并已預測外匯匯率要發(fā)生變動時,則在現(xiàn)在簽定一個協(xié)議,規(guī)定在未來按照遠期匯率交割一筆外匯,數(shù)額與貨款相等,確保公司的外匯數(shù)額的價值。一般協(xié)議的期限為3個月、6個月、9個月,有時甚至可達1年。這種業(yè)務的優(yōu)點是:①可以選擇幣種;②可以通過賣出遠期外匯對應收貨幣保值,買進遠期外匯對應付貨幣保值。如紐約某公司因進口需對外支付法國法郎,1992年8月委托銀行進行一筆期限為4個月的遠期外匯交易,當時按1美元兌6。45法郎的匯率,用了586341。08美元買進3846400法郎。到了1989年12月交割時,美元匯價下跌為1:6。025,此時要638406。64美元才能買入3846400法郎,由于做了這筆遠期外匯買賣,使公司避免匯率損失42065美元。1994年1月1日起我國開始實行由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單一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匯率的不確定因素增加了涉外企業(yè)迫切需要規(guī)避匯價風險。  (2)期貨交易與期權交易。金融期貨交易的實際操作和具體做法與遠期交易基本相同,它也是根據(jù)目前約定的遠期匯率在將來到期日辦理交割的一種避險交易。所不同的是:遠期交易中多以實際外匯收支需要為基礎,而外匯期貨通常可以不需要實際外匯收支為背景;遠期交易按照企業(yè)實際外匯收支確定交易金額,而期貨交易則是以標準化合約為標的物,可以不斷對沖,金額難以與實際需求完全吻合;遠期外匯交易,事實上只是到期外匯交易在交割時間上的延長,性質仍屬現(xiàn)貨交易,而外匯期貨則是一種衍生的交易工具。此外,涉外企業(yè)可與辦理期權交易的外匯銀行簽訂一份期權合同,規(guī)定享有在某一時間?以商定的價格買入或賣出某一種外幣的權利,但并不承擔義務。涉外企業(yè)在經營出口業(yè)務時,如計價外幣預計會下跌,則賣出看跌期權,若在合同期滿時,計價外幣匯價下跌,即市場價格低于協(xié)定價格,則賣權所有者可按協(xié)定價格結匯,若計價貨幣上升,則可放棄出售權而按市場價格結匯。  3、綜合方法  外匯風險防范的綜合方法主要包括BSI和LSI兩種。這兩種方法實際是上述幾種方法的綜合利用,同時也是因為某些方法必須與其它方法相互配合,才能消除全部風險。BSI(Borrow-Spot-Invest)即是借款-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賬款。為防止美元對馬克匯價波動的風險,B公司可向美洲銀行或德國銀行借入相同金額美元(50000美元)(暫不考慮利息因素),借款期為90天,從而改變外匯風險的時間結構。B公司借得這筆貸款后,立即與某一銀行簽訂即期合同,按$1=DM2。1140匯率,將該50000美元的貸款賣為馬克,共得105700馬克。隨之B公司將105700馬克投放于德國貨幣市場(也暫不考慮利息因素),投資期也為90天。90天以后,B公司以50000美元應收款還給美洲銀行,便可消除這筆應收賬款的外匯風險。若德國B公司90天后有應付款50000美元,要消除其外匯風險,則應先借本幣即德國馬克,以下各步的幣種與上述相反即可。  LSI(Lead-Spot-Invest)即是提前收付--即期合同--投資法。如德國B公司在90天后從美國公司有一筆50000美元的應收貸款,為防止匯價波動,B公司征得美國公司的同意,在給其一定折扣的情況下,要求其在2天內付清這筆貸款(暫不考慮折扣具體數(shù)額)。B公司取得這筆50000美元貸款后,立即通過即期合同換成本幣馬克,并投資于德國貨幣市場。由于提前收款,消除時間風險,由于換成本幣,又消除了貨幣風險。  (二)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是指借貸關系的確定到本息償付期限內,由于借貸貨幣匯率的變動使實際支付本金利息的增加或收入的減少所造成的損失。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或使債務人的支出增加,債權人受益;或者相反。例如,當美元日元趨于升值時,我國外債還本付息負擔日益加重。防范資本借貸的匯率風險,除貿易支付中的匯率防范措施以外,還有以下幾種:  1、債券以雙重貨幣發(fā)行  雙重貨幣是以某一種貨幣計價,債券到期時,按預定好的匯率以另外一種貨幣償還本金。如中國某銀行某年4月發(fā)行200億日元,10年期的日元雙重貨幣債券,發(fā)行時日元兌美元為179:1。但發(fā)行文件規(guī)定,10年后債券期滿時,按169:1的匯率償還債券本金1。1834億美元若期滿時日元兌美元達到80:1左右來看,該行不但避免了日元對人民幣升值的風險,而且還有獲益。  2、借貸貨幣的匯率變動風險與貨幣的利率高低綜合考慮  一般來說,從匯率角度來看,借進軟貨幣對借款人有利,但軟貨幣的貸款利率要高,硬貨幣的利率要低,因此,對借用外匯的涉外企業(yè)來講,只有在匯率上得到的好處大于利率上的損失時,借款貨幣才真正合算。當預測到外匯在貸款期內的貶值率,究竟應借哪種貨幣,可考慮以下公式:  1+B國貨幣年利率  若A國貨幣貶值率1 -  1+A國貨幣年利率  這時,借A國貨幣有利;反之,則借用B國貨幣有利。  (三)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及防范  涉外企業(yè)的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是指由于匯率的變動而使外匯資產的實際價值減少所造成的損失。如某企業(yè)有美元資產20萬準備用于從德國引進設備,當時美元/馬克匯率為US$1=DM2。50,該企業(yè)的20萬美元資產可用來引進50萬馬克的設備。過數(shù)月后,若美元貶值到US$1=DM2。00,則該企業(yè)的持有20萬美元外匯資產僅能償付40萬馬克的設備,該企業(yè)的外匯資產實際上貶值了10萬馬克。  防范企業(yè)外匯資產匯率風險的最常用的辦法一籃子貨幣法和遠期外匯買賣保值法。目前我國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主要仍以美元為主,日元、馬克、歐元、瑞士法郎所占比例很小,涉外企業(yè)外匯資產的匯率風險很大。因此,建議我國涉外企業(yè)調整外匯資產幣種結構,適當提高日元、馬克、歐元等貨幣的比例,降低美元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