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優點 1)對進口商 a. 可以利用賒帳、承兌交單等優惠付款條件,以有限的資金購進更多貨物,擴大營業額; b. 若出口商提供的貨物與合同不符,進口商可拒付,避免信用證項下單證相符時必須付款所產生的不利因素; c. 省卻開立信用證和處理繁雜文件的費用; d. 在批準信用額度后,購買手續簡化,進貨快捷。 2)對出口商 a. 對于新的或現有的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賒銷、承兌交單付款條件,增加營業額; b. 進口商的信用風險轉由保理商承擔,出口商得到100%的收匯保障; c. 可以以預支的方式得到融資; d. 資信調查、帳務管理和帳款追收都由保理商負責,減輕業務負擔,節約管理成本; e. 免除了一般信用證交易的繁瑣手續。
熱心網友
未來國際貿易結算方式的領航者,是信用證還是保理業務?就在不久前,中資銀行堅信答案是前者。但南京愛立信事件,讓中資銀行改變了看法。因此,中國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上周三宣布,下屬各分支機構,將全面開辦國際保理業務。 “在國際貿易中,進口商放棄信用證,轉而采取對自己更有利的結算方式——保理業務,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中國工商銀行總行新聞處的汪振寧,如是闡述工行開辦國際保理業務的理由。應該說,南京愛立信事件,對中資銀行進行了全面“洗腦”——外資銀行能夠及時抓住客戶的需求,為客戶量身定造個性化服務,中資銀行明顯反應遲鈍。保理挑戰信用證 幾乎就在一夜之間,保理業務一下子成了中國銀行界的熱點。 “原因無它,”中國銀行南京分行匯款科科長杜媛稱,“目前傳統的信用證結算方式由于手續繁瑣、費用較高等弊端,在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中的盟主地位正受到挑戰。而國際保理業務,則有可能取而代之。” 何謂保理?金融專家李憲普稱,保理是保付代理的簡稱,又稱保付代收或承購應收賬款業務等。它是指在國際貿易中,在以托收、賒賬等商業信用出口貨物時,出口商交貨后把應收賬款的發票和裝運單據轉讓給商業銀行等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的一項包括進口商資信調查、百分之百的風險擔保、賬款催收、財務管理以及貿易融資等在內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杜媛稱,在買方市場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歐美顧客不愿以信用證方式購貨。他們不愿被迫為銷售提供融資,也不愿承擔額外的工作和費用。中資銀行之痛 實際上中國第一家開辦保理業務的銀行并非工商銀行,而是中國銀行。早在1992年,中國銀行就在國內率先推出國際保理業務,并被國際保理商聯合會(FCI)接納為會員。之后交通銀行也成為了FCI會員。 但是,時至今日,國際保理業務量卻僅占我國國際結算量的很小比例。在全球國際保理業務量達到5700億美元時,中國保理業務量僅有0。36億美元,這和中國全球第九大貿易大國的身份很不相稱。 這樣一項極具吸引力且在國際上十分流行的金融工具,在我國為什么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 李憲普指出,銀行是謹慎管理、穩健經營的特殊企業。在社會整體信用相對低下的大環境下,銀行開展保理業務就會特別慎重。 另外的原因是,中國銀行1992年開辦保理業務時,是從國際保理業務開始的,對進出口保理商及買賣雙方的業務和貿易結算條件都要求較高,不易于迅速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從國際上看,國內保理業務是一個國家保理發展的主流,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迫切需要得到貿易融資和信用擔保,而融資渠道和手段則非常有限,這使得國內保理業務具有較大的需求和發展潛力。 “保理商數量太少,也制約了中國保理業的發展。”在我國,在工商銀行介入之前,只有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兩家保理商。 李憲普稱,國內的商業銀行掌握了大量的客戶信息,在資金清算和會計處理方面的能力也很強,且對客戶的信用評價體系比較完善,因此都可以作為保理商大膽開展保理業務,而且這也符合管理層的指導思想。 種種跡象表明,日益重視保理業務的時機已經到來。 。
熱心網友
優點 1)對進口商 a. 可以利用賒帳、承兌交單等優惠付款條件,以有限的資金購進更多貨物,擴大營業額; b. 若出口商提供的貨物與合同不符,進口商可拒付,避免信用證項下單證相符時必須付款所產生的不利因素; c. 省卻開立信用證和處理繁雜文件的費用; d. 在批準信用額度后,購買手續簡化,進貨快捷。 2)對出口商 a. 對于新的或現有的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賒銷、承兌交單付款條件,增加營業額; b. 進口商的信用風險轉由保理商承擔,出口商得到100%的收匯保障; c. 可以以預支的方式得到融資; d. 資信調查、帳務管理和帳款追收都由保理商負責,減輕業務負擔,節約管理成本; e. 免除了一般信用證交易的繁瑣手續。。
熱心網友
優點 1)對進口商 a. 可以利用賒帳、承兌交單等優惠付款條件,以有限的資金購進更多貨物,擴大營業額; b. 若出口商提供的貨物與合同不符,進口商可拒付,避免信用證項下單證相符時必須付款所產生的不利因素; c. 省卻開立信用證和處理繁雜文件的費用; d. 在批準信用額度后,購買手續簡化,進貨快捷。 2)對出口商 a. 對于新的或現有的客戶提供更有競爭力的賒銷、承兌交單付款條件,增加營業額; b. 進口商的信用風險轉由保理商承擔,出口商得到100%的收匯保障; c. 可以以預支的方式得到融資; d. 資信調查、帳務管理和帳款追收都由保理商負責,減輕業務負擔,節約管理成本; e. 免除了一般信用證交易的繁瑣手續。
熱心網友
敘做出口保理業務時,客戶可向中國銀行提供一份國外進口商的名單及有關資料,并注明對每個進口商的出口交易量,以便進口保理商憑以批準信用額度;與中國銀行簽定一份《出口保理協議》;若付款條件為D/A,在發貨后將全套單據連同匯票交至中國銀行;若付款條件為O/A,向中國銀行提交一份副本發票,一份正本提單之影印件,其余單據可在發貨后由公司自行寄給進口商;若公司需要保理融資,可向中國銀行提出申請。經核準后,中國銀行可向公司提供高達受核準發票金額80%的融資;進口保理商負責在付款到期日之后向進口商催收貨款,將收到的貨款付給中國銀行。如果進口商到期無力付,保理商將在所批準的信用額度內進行全額賠償。在扣除已提供的融資本息及有關保理費用后,中國銀行將所收到的貨款余額貸記公司的帳戶。€€敘做進口保理業務時,客戶可向中國銀行提出進口保理業務需求,并提供供貨商及相關交易的詳細情況;由中國銀行對公司的資信狀況進行評估后將通知公司評估結果;若公司符合要求,中國銀行將通知出口商所在地的保理商,請其聯絡出口商提出保理信用額度申請;中國銀行與公司簽署一份《進口保理協議書》,批準所申請的保理信用額度,出口商發貨;收到單據并提貨后,公司在付款到期日將貨款付給中國銀行,或授權中國銀行從公司帳戶中主動借記。 。
熱心網友
未來國際貿易結算方式的領航者,是信用證還是保理業務?就在不久前,中資銀行堅信答案是前者。但南京愛立信事件,讓中資銀行改變了看法。因此,中國最大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上周三宣布,下屬各分支機構,將全面開辦國際保理業務。 “在國際貿易中,進口商放棄信用證,轉而采取對自己更有利的結算方式——保理業務,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中國工商銀行總行新聞處的汪振寧,如是闡述工行開辦國際保理業務的理由。應該說,南京愛立信事件,對中資銀行進行了全面“洗腦”——外資銀行能夠及時抓住客戶的需求,為客戶量身定造個性化服務,中資銀行明顯反應遲鈍。保理挑戰信用證 幾乎就在一夜之間,保理業務一下子成了中國銀行界的熱點。 “原因無它,”中國銀行南京分行匯款科科長杜媛稱,“目前傳統的信用證結算方式由于手續繁瑣、費用較高等弊端,在國際貿易結算方式中的盟主地位正受到挑戰。而國際保理業務,則有可能取而代之。” 何謂保理?金融專家李憲普稱,保理是保付代理的簡稱,又稱保付代收或承購應收賬款業務等。它是指在國際貿易中,在以托收、賒賬等商業信用出口貨物時,出口商交貨后把應收賬款的發票和裝運單據轉讓給商業銀行等保理商,由保理商向出口商提供的一項包括進口商資信調查、百分之百的風險擔保、賬款催收、財務管理以及貿易融資等在內的綜合性金融服務。 杜媛稱,在買方市場的今天,越來越多的歐美顧客不愿以信用證方式購貨。他們不愿被迫為銷售提供融資,也不愿承擔額外的工作和費用。中資銀行之痛 實際上中國第一家開辦保理業務的銀行并非工商銀行,而是中國銀行。早在1992年,中國銀行就在國內率先推出國際保理業務,并被國際保理商聯合會(FCI)接納為會員。之后交通銀行也成為了FCI會員。 但是,時至今日,國際保理業務量卻僅占我國國際結算量的很小比例。在全球國際保理業務量達到5700億美元時,中國保理業務量僅有0。36億美元,這和中國全球第九大貿易大國的身份很不相稱。 這樣一項極具吸引力且在國際上十分流行的金融工具,在我國為什么沒有得到應有的發展? 李憲普指出,銀行是謹慎管理、穩健經營的特殊企業。在社會整體信用相對低下的大環境下,銀行開展保理業務就會特別慎重。 另外的原因是,中國銀行1992年開辦保理業務時,是從國際保理業務開始的,對進出口保理商及買賣雙方的業務和貿易結算條件都要求較高,不易于迅速大規模地開展起來。 從國際上看,國內保理業務是一個國家保理發展的主流,目前,我國中小企業發展迅速,迫切需要得到貿易融資和信用擔保,而融資渠道和手段則非常有限,這使得國內保理業務具有較大的需求和發展潛力。 “保理商數量太少,也制約了中國保理業的發展。”在我國,在工商銀行介入之前,只有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兩家保理商。 李憲普稱,國內的商業銀行掌握了大量的客戶信息,在資金清算和會計處理方面的能力也很強,且對客戶的信用評價體系比較完善,因此都可以作為保理商大膽開展保理業務,而且這也符合管理層的指導思想。 種種跡象表明,日益重視保理業務的時機已經到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