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烏克蘭軍事工業非常發達。原蘇聯軍事工業在烏克蘭的投資、資源分配都很大,烏克蘭是蘇聯軍事工業的重要基地。據西方估計,烏克蘭軍事工業占原蘇聯國防潛力的30%。烏克蘭許多企業和科研機構與國防工業有關,主要集中在機器制造業、冶金、燃料動力業及高技術部門,主要生產火箭裝置、宇航裝置、軍用艦船、飛機和導彈等軍工產品。 烏克蘭是世界上第6大戰略導彈生產國。其擁有兩座主要的洲際導彈生產廠,即巴甫洛夫斯克州的“南方機械制造廠”和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州的“巴甫洛格勒機械制造廠”。“南方機械制造廠”是一家以生產戰略導彈為主的軍工聯合企業,是世界最大的導彈生產廠家之一。前蘇聯62%的地對空導彈,42%的戰略導彈由該廠獨立生產或與其它軍工企業合作生產。該廠主要生產可攜帶10枚分導核彈頭的SS-18型戰略導彈,同時還生產SS-24型導彈,其改進型SS-25為鐵路車廂式導彈。其外表與普通貨車車廂一模一樣,可沿鐵路線任意機動,能避開間諜衛星的跟蹤偵察。“南方機械制造廠”的宇航技術也很先進。原蘇聯第一顆通訊衛星所用的運載火箭就是該廠生產的。而且其研制的現代化的“旋風”和“極點”型運載火箭能將數噸重的物體送上宇宙軌道。該廠研制的巨型運輸機“安-124魯斯蘭”將能從萬米高空把宇航器發射至太空的任何預定點。 烏克蘭建造軍事艦船的能力很強。原蘇聯6個建造大型水面艦只的造船廠,有3個位于烏克蘭黑海沿岸。位于尼古拉耶夫港的“黑海造船廠”是蘇聯唯一能制造航空母艦的造船廠。俄軍最大的67000噸級的航空母艦“庫茲涅佐夫海軍上將”號就是該廠建造的。而另一艘排水量更大的巨型航空母艦“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在該廠裝配期間,因蘇聯解體及經費不足而停止建造。“六一造船廠”也位于尼古拉耶夫港,主要建造巡洋艦和驅逐艦,是前蘇聯唯一能建造“光榮”級導彈巡洋艦的造船廠。“布隆造船廠”位于克里米亞半島的刻赤,主要建造驅逐艦和護衛艦。 烏克蘭其它一些較大的軍工企業有:位于坎涅市的“馬格尼特電機廠”、位于烏曼市的“維加機器廠”、位于斯梅拉的“無線電儀器廠”、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的“機器制造聯合企業”、“基輔無線電廠”、“燈塔生產聯合公司”、“馬諾利特生產聯合公司”和“魯崗機床公司”等。另外,烏克蘭國內許多科研機構也是軍工企業,例如頓涅茨塑膠科學研究所,能源科研生產康采恩等。 蘇聯解體后,隨著冷戰的結束,烏克蘭軍工企業開始實行轉產方針。當前,烏克蘭加快了軍轉民的步伐。這是由幾個方面的原因所決定的:一是世界安全環境和烏克蘭所處的地緣政治環境發生了變化,導致軍工生產的規模變小;二是烏軍工企業比例過大、占有投資過多,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三是烏國民經濟中日用品和民用產品落后,利用軍工企業的高技術和科技人才可以較快地解決消費品生產問題;四是國外軍事定貨大大減少。故烏克蘭確立了“生產部門非軍事化”的方針,以使軍工生產與軍事戰略的防御方針相適應。 烏克蘭軍事工業轉軌的主要做法,一是大力開展民用產品,國防工業和機器制造業中的軍工部門大都使其生產潛力轉用于民用產品以及國民經濟各部門的技術改造;二是鼓勵軍工企業挖掘出口潛力,鼓勵已轉產民用產品的軍工企業多生產用于出口創匯的產品,鼓勵由于種種原因而未轉產的軍工企業出口武器裝備,開拓國際軍火市場;三是鼓勵一些既缺乏技術和資金,又無軍事訂貨的軍工企業實行私有化,允許外國公司贖買、租賃或合資,對于一些既無力轉產、又無軍事訂貨,而且也不能私有化的企業,則堅決采取關閉措施;四是保留和發展在科技方面處于領先地位的軍工部門,國家從資金上對火箭、宇航等高科技產業繼續予以扶持。 由于缺乏技術和資金的保障,缺乏民用產品市場,加之軍工企業科技人員流失嚴重,故烏克蘭軍轉民遇到了相當大的困難。目前,烏克蘭經濟困難,難以支付軍工轉產的費用,致使已轉產的軍工企業的效益很差。看來,烏克蘭的“軍轉民”勢必將經歷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世界各國軍事實力排名: 一個國家的軍事實力主要由軍隊的實力。軍事科技與軍事工業實力和國家軍事潛力三部分組成。軍隊實力主要體現在軍人的數量與質量、武器裝備的數量與質量、人與武器的裝備的結合三個方面。軍事科技與軍事工業主要包括兵器、軍用航空、導彈與航天、軍用艦船、軍用電子、軍用核工業等各個部分。國家的軍事潛力主要指人口資源、自然資源、經濟資源。國民凝聚力和國家組織能力等方面。當今世界上各個國家軍事實力的排序為(中國除外): 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德國、日本、意大利、烏克蘭、印度、朝鮮、韓國、土耳其、以色列、白俄羅斯、西班牙、巴西、波蘭、荷蘭、瑞典、瑞士、希臘、羅馬尼亞、南斯拉夫、捷克、匈牙利、保加利亞、越南、埃及、巴基斯但、加拿大、澳大利亞、比利時、伊朗、敘利亞、伊拉克、沙特、阿根廷、南非、古巴、阿爾及利亞(以下省略)。。
熱心網友
畢竟是當初蘇聯留下的底子,還是很厲害的尤其是空軍和海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