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大連建造的115、116據信是167的同型后續艦,是嗎?有圖嗎?
熱心網友
這我到不知道,我離開海軍已經好幾年了,對海軍的新裝備好多都不知道了
熱心網友
這樣說很片面,雖然115和116在艦體上很接近167或者就是以167為母型,但在艦載武器上差別很大,167著重于對海作戰,115和116著重于艦隊防空,應該說115和116是一型新型驅逐艦,一般說后續艦應該是在各方面都很相似的艦艇。
熱心網友
115從外形看似乎與167相同,但是設計上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尤其是電子系統與武器系統,引進了俄羅斯的相控陣和垂直發射技術,該艦的遠程防空和反潛的戰力比167要有很大提升,所以說,115與170是基本一個檔次的新型戰艦。
熱心網友
說是要裝垂直發射系統,是不是真的喲
熱心網友
中國海軍115新驅很可能是反潛艦 目前網上關于115艦傳的沸沸揚揚,版本眾多,本人再推出“重劍無鋒版“算是拋磚引玉,與同好共商,本人非業內人士,以下僅是一家之言。 1。發展均衡海軍,高層似已凝成共識。目前反艦方面有3M80"白蛉“及其改型、C―803、3M54E陣容絕對超豪華,已達頂級水平;隨著052C入役以四面陣為防空指控核心,區域有HHQ―9擔綱、中程有SA―N―7/17、點防空HHQ―7已構成遞次配置中規中矩,對近海海軍而言也算基本解決了防空問題;現在唯獨的軟肋就是反潛,除了北艦的112、113實在也拿不出其它象樣東西。因此把115艦做為反潛艦來發展似乎合情合理。 2。海軍三大艦隊布局,狀似核桃,兩頭小中間大。北艦反潛(112、113)、南艦反艦、東艦因要應對臺海戰事最為強大和均衡,通觀周邊海軍實力,這種布局也在情理之中。115艦從編號上看必屬北艦無疑,定位于反潛確也沒必要大驚小怪。 海軍走小日本“八八艦隊”的模式才是正道,目前受限于觀念、基地后勤保障和主力艦的功能單一,軍方仍按相同功能的艦歸于同一支隊的傳統進行編組。把115艦編入112、113構成的反潛支隊似乎也證實了115艦走的是反潛的路數。這么做也可以使115艦簡化后勤保障,盡快形成戰斗力。 4。無鋒以為052B應是通用艦的目標艦。052C仍是防空艦的過渡艦,目標艦只有等052D了,052C至少存在以下缺陷:其一、防空層次不足,這點很要命,應加強點防御超低空反艦彈的能力;其二、受限于艦體噸位導致區域彈載彈量不足,前6后2的怪異布局也讓人大跌眼境;其三、還應強化做為編隊C4I的定位,052D上可以借鑒大預信息處理方面的技術。051C(115)也只是反潛艦的過渡艦,其艦體可能只是簡單延用051B的艦體,而非網上傳言的放大型,畢竟只是一型反潛技術驗證艦沒有必要重新設計艦體。 5。目前網上主流觀點115艦要穿“禮服”(漢和也是如此評價),對此無鋒大不以為然,縱觀115艦艦面布局確找不到“利夫”的安裝空間,于是網友們創造性地把“利夫”置于艉樓頂部,可“利夫“的每一垂發單元皆有數十噸重,如此高置并后移115艦的重心,穩性怎么辦?反觀俄羅斯“利夫”也只上萬噸以上的巡洋艦,并直接布置于主甲上以利降低艦艇的重心。 如果以上論點成立,以下試分析115艦反潛、防空可能的布局。 反潛布局:遠程反潛――由艉樓直升機庫內的二架卡―27反潛直升機負責;中程反潛――由反潛火箭擔綱,反潛火箭最有可能以垂直發射方式布置在前煙囪與后桅之間的階梯狀平臺的上平臺(下平臺用于布置二座四聯裝反艦彈),考慮離后桅較近應是采用冷發射,這么做還一個好處可以避免垂發系統貫穿下部的主甲板,避開對下部主甲板內設備的變更。此處階梯狀平臺也是115艦與167艦最大不同之處著實令人困惑。近程反潛――由兩座三聯裝的B515負責,位置與167艦相同。如此這般115艦就構成了200KM內、50KM內、10KM內三層反潛圈,再配以二座反魚雷多管火箭發射系統做為未端防御,115艦的反潛性能可謂相當強悍。當然可變深拖拽聲納也是必不可少的配置用以支持反潛火箭的攻擊。 中程反潛還有一種可能的布局:把反潛火箭垂發系統布置在機庫頂部前端(即靠近363米波天線處),后桅前階梯狀上平臺用于布置原167后桅兩側的天線罩,騰出后桅兩側空間安裝730近防炮。 防空布局:本人以為115艦最有可能配備SA―N―17中程防空系統,理由有二:其一、北艦防空能力極其薄弱,如給115艦上中距彈可使北艦編隊的防空能力向外延伸30―40KM。其二、115做為反潛艦經常要脫離編隊前出到編隊前方和兩側執行反潛任務,防空壓力還是相當大的。SA―N―17的位置應在艦橋前的01甲板上(即原HHQ―7的位置)。 。
熱心網友
咱的115建得咋樣了?!有什么武備啊?!
熱心網友
都據信了,還是嗎?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