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竊符救趙"是個什么典故?
熱心網友
竊符救趙長平之戰,趙國45萬大軍被秦國活埋,戰斗力削弱了許多。公元前258年,秦軍又把趙國首都邯鄲包圍了。形勢十分危急,趙王就向魏國和楚國求救,魏王派大將晉鄙領兵十萬去救趙國。這時,秦國也派使者威脅魏王說:“如果魏國派兵救趙國,秦國就先調兵攻打魏國。”魏王怕秦國攻打。就命令晉鄙把部隊駐扎在魏趙交界,按兵不動,以觀變化。趙國相國平原君趙勝(戰國“四公子”之一)見魏兵不動,就寫信給自己的妻弟魏國相國信陵君(“四公子”之一),信中說:“請公于看在你姐姐的情份上,立即發兵來救邯鄲十幾萬人的生命。”信陵君看了信后,就去見魏王,請求立即下令進軍救趙。魏王始終不肯下令。于是信陵君毅然決定自己帶領平日所養活的上千名食客,到邯鄲和秦軍拼一死戰。在信陵君的食客中,有一個叫侯贏的,本來是個看門的小官。信陵君聽說他有見識,就親自趕著馬車把他接到自己家中,當貴客招待。這時侯贏已經七十多歲了。信陵君率領一批食客要去邯鄲,來向侯贏告辭。侯贏一反常態,只淡淡地說:“公子保重!我老了、不能同去。”信陵君覺得很奇怪,就再三追問侯贏為什么是這種態度。侯贏這才說:“公子只有這么一點人,要去和秦國十萬大軍拼命,這不是拿肉去喂虎嗎2不但救不了趙國,反而是白送死。我聽說魏王把調兵的‘兵符’放在他最寵愛的紀子如姬的臥室里。你曾經幫如姬報了殺父大仇,如果你去求她幫助,她一定會冒著生命危險把‘兵符’偷出來。這樣,你就可以拿‘兵符’去調動晉鄙的十萬大軍去救趙國了。我有一個朋友叫朱亥,有力氣有膽量,他可以幫你的忙。”信陵君聽了以后,就去找如姬幫忙。當天晚上如姬果然把魏王的“兵符”盜了出來,交給信陵君。信陵君帶著“兵符”到了晉鄙軍營中,合上了晉鄙手中的“兵符”后,命令晉鄙領兵救趙。晉鄙見信陵君帶的人不多,不大像魏王派來調兵的,就說等派人去問了魏王以后再決定。這話激怒了一旁的朱亥,他吼道:“‘兵符’已合上了,救人如救火:誰跟你在這兒磨時間?”說著取出20公斤的大錘,把晉鄙打死。奪得兵權后,信陵君率兵直奔邯鄲。魏、趙兩軍聯合作戰,邯鄲之圍終于被解除了。魏王對信陵君“竊符救趙”的事十分憤怒,就免了他的相國之位。信陵君在趙國一住就是十幾年。后來,魏國和秦國打仗,接連敗退。魏王只好又把信陵君請回魏國,仍讓他當相國。回到魏國,信陵君聯合魏、趙、燕、韓、楚五國軍隊,把秦軍打得大敗。見危必救,是大英雄本色。臨危不亂,是智者的本色。。
熱心網友
我同意沒有昵稱的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