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中國航空報》報道,殲-10戰機由成都飛機公司研制,外型與以色列在80年代中期放棄制造的雄獅戰機極相似,也有鴨翼設計———該機研發長達18年。外國軍事專家認為,在殲-10戰機的研發方面,以色列提供了包括雷達及火力控制系統等方面的技術援助。從中國首次正式公開該機的外型看,證實了這種看法。報道說,3月10日上午,在華東地區的空軍某試訓基地進行了殲-10的試飛。首批飛機是2月23日到達試訓基地的,原定要在一個月內實現首飛。130多人的地面保障服務隊,在試訓基地認真做好試飛準備,把試飛時間提前了半個月。試飛的殲-10戰機有兩架,由試訓基地李副司令員和空軍某團嚴團長分別駕駛。軍事專家認為,殲-10戰機批量生產,象征中國空軍的技術水平已獲得明顯提升。殲-10戰機造型及材質新穎,采用三角翼,以確保高速飛行時的穩定。它空中隱蔽性好,設計目的之一在于對抗臺灣空軍的幻影戰機。據報道,該飛機使用的是俄羅斯AL-31FN型渦扇發動機,是蘇-27型戰機AL-31F型發動機的改進型。據美國《國防新聞》周刊較早時報道,該戰機吸引外國軍事觀察家的另一個特點是載彈量大。據他們推測,殲-10戰機最大起飛重量在18噸左右,載彈量七噸左右,相當于二戰中重型轟炸機B-29的載彈量。這一指標在輕型戰斗機中是很先進的,表明它可有效實施對地對海轟炸攻擊。專家分析,殲-10戰斗機如果由航空母艦起飛,再加上驅逐艦和蘇愷30戰斗機的支援,就可以對抗航空母艦戰斗群。。殲-10采用了大量復合材料,其重量比F-16等戰機略輕,發動機的功率卻基本相當,這使其推力比占有很大優勢,因而具有突出的空戰能力。該機長14。57米;翼展8。78米;最大速度超過兩馬赫(音速:每秒340米);最大升限1。8萬米;作戰半徑1100公里;最大航程2500公里;主要武器PL8、PL10、R73、R77空對空導彈及其他空對地、空對艦導彈。它的電子掃描相位雷達可同時追蹤24個目標,并攻擊其中四個,其正面搜索距離140公里,后半球搜索距離65公里。“鴨式布局”帶來靈活機動自從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第一架飛機以來,飛機設計師通常將飛機的水平尾翼和垂直尾翼都放在飛機尾部。這是現代飛機最經常采用的氣動布局。我國的殲6、殲7、殲8等戰斗機有的是后掠翼,有的是三角翼,但屬于這種傳統的“常規布局”。二戰中,前蘇聯發現將水平尾翼移到主翼之前的機頭兩側,就可以用較小的翼面來達到同樣的操縱效能,而且前翼和機翼可以同時產生升力———這讓戰機飛起來像一只鴨子,“鴨式布局”由此得名,前移的前翼被稱為“鴨翼”。采用鴨式布局的飛機在正常飛行狀態下并沒有多少優越性,但是當飛機需做大強度的機動如上仰、小半徑盤旋等動作時,飛機的前翼和主翼上都會產生強大的渦流,兩股渦流之間的相互偶合和增強,產生比常規布局更強的升力。因此在同等條件下鴨式布局的飛機比傳統布局的飛機具有更好的機動性。目前,以主要出自歐洲國家之手的“三代半”戰斗機幾乎都是鴨式布局的“徒子徒孫”,像俄羅斯的S-37“金雕”、歐洲聯合戰斗機EF-2000“臺風”、法國“陣風”、瑞典JAS-39“鷹獅”等等無一例外。殲-10采用國際上新一代戰機流行鴨式氣動布局,既能發揮三角翼飛機高空高速的優勢,又通過前翼增加升力,保證中低空亞音速格斗的機動性并大幅縮短起降距離。國際市場看好“殲-10”英國《空軍月刊》認為,目前對殲-10戰斗機最感興趣的客戶是泰國皇家空軍,泰國空軍司令在1997年就被破例邀請參觀了該機的研制工作,他給予殲-10非常高的評價。另外在非洲和南美,殲-10也會有很大的市場。殲-10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對手主要有瑞典的JAS-39、法國的陣風、歐洲聯合研制的EF-2000、美國的F-16和F/A-18以及俄羅斯的米格-29等。與這些競爭對手相比,殲-10最大的優勢將是價廉物美。殲-10,是迄今為止中國自行設計研制的最先進的戰斗機;它是我國第一種裝備部隊使用的國產第三代戰斗機;它更是第一種真正兼有空中優勢和對地雙重作戰能力的國產作戰飛機。 。

熱心網友

據《參考消息》轉自加拿大《漢和防務評論》的最新報道稱,中國已將殲-10命名為“猛龍”,首批50架將于2007年落戶巴基斯坦。這種空軍單座型號的殲-10被稱為殲-10A,2002年已設計定型。另一方面,成都飛機公司已經從去年開始研制殲-10B雙座型號。《漢和防務評論》說,成都飛機制造集團現在只有一條殲-10A戰機生產線,初期設計的產量為20架,隨后逐步增加到年產50架。 據西方權威軍事專家分析,中國的殲-10戰機采用了大量先進技術,可與西方當代戰機匹敵。作為中國空軍21世紀前期的主戰裝備之一,其任務將主要是配合中國空軍其他戰斗機,執行制空和對地攻擊任務。西方專家還認為,殲-10應屬單發、單座的多用途輕型戰斗機,造型及材質新穎,空中隱蔽性好,可攜帶近、中、遠各型對空導彈及對地、對艦攻擊導彈。此外,殲-10還可作間歇性超音速巡航,具備第四代戰機的性能。 據《簡氏防務周刊》報道,單發單座的殲-10A最大起飛重量為19噸左右,采用國產火控雷達,可邊跟蹤邊掃描20個目標,并同時攻擊其中4個目標。就作戰性能而言,殲-10A基本達到了第三代戰斗機的要求。而據美國的《國防新聞》周刊報道,殲-10吸引外國軍事觀察家的另一個特點是載彈量大。據他們推測,殲-10戰機最大起飛重量在18噸左右,載彈量7噸以上,相當于二戰中重型轟炸機B-29的載彈量。這一指標在輕型戰斗機中是很先進的,表明它可有效實施對地對海轟炸攻擊。

熱心網友

殲10的電子裝備都是采用西方的電子裝備,由于武器禁運等因素,殲10還和西方的戰機有一定差距,但飛機在材料和氣動布局上以及所顯示的總體性能上還是可以達到3代半戰機的標準的.

熱心網友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想過殲-10是什么時候開始研發的?以色列研究幼獅戰斗機的時候不知道大家關注過,幼獅的外形和殲-10幾乎一樣,而前者脫身于F-16。我第一次在雜志上看到殲-10的照片是在1994年,也就是十年前,當時的外觀和現在完全一樣。以F-16為藍本研制的飛機如果做得好的話是可以超過F-16的(但也有沒超過它的,例如臺灣的經國號IDF),但也不會比它強很多,想和F-22比是不是有點......另外不知道大家是否還記得5年前的米格I-142樣機,當時是號稱可以與F-22平分秋色的新一代隱性戰斗機。但是我看過國內軍事專家的評論,他們說米格機隱身性能好是不可能的,因為機腹下的矩形進氣口,90度角的構造具有很強的雷達反射。大家再看一看殲-10的進氣口。不知道大家是否相信它是先進的隱身戰斗機。

熱心網友

外國軍事專家認為,在殲-10戰機的研發方面,以色列提供了包括雷達及火力控制系統等方面的技術援助。從中國首次正式公開該機的外型看,證實了這種看法。報道說,3月10日上午,在華東地區的空軍某試訓基地進行了殲-10的試飛。首批飛機是2月23日到達試訓基地的,原定要在一個月內實現首飛。130多人的地面保障服務隊,在試訓基地認真做好試飛準備,把試飛時間提前了半個月。試飛的殲-10戰機有兩架,由試訓基地李副司令員和空軍某團嚴團長分別駕駛。軍事專家認為,殲-10戰機批量生產,象征中國空軍的技術水平已獲得明顯提升。殲-10戰機造型及材質新穎,采用三角翼,以確保高速飛行時的穩定。它空中隱蔽性好,設計目的之一在于對抗臺灣空軍的幻影戰機。據報道,該飛機使用的是俄羅斯AL-31FN型渦扇發動機,是蘇-27型戰機AL-31F型發動機的改進型。

熱心網友

從一篇文章看過相關的報道,說中國的殲10尚比不過美國的F-16但愿那是假消息。

熱心網友

行不行?打打臺灣就知道了。到底怎么樣?美國佬打來的那一天就知道了。我看都是吹的

熱心網友

好東西,給國人爭光的裝備,但我們也要直面差距,不過,慶幸的是,在裝備的基礎上,我們的科研的工作者,在不斷地創新,超過F22指日可待!

熱心網友

殲-10據說是以以色列的幼獅為藍本。用了很多以色列的技術

熱心網友

任何武器的有效發揮都需要配套的系統,殲十性能雖然不錯但是中國的相關配套系統就不太好,想電子裝備,雷達系統等等,所以他的作戰性能不能用表面的技術先進性來表明

熱心網友

據說以后可能要與F22媲美。!不曉得是不是真的!

熱心網友

殲-10被定為第三代戰斗機標準,是以以色列的幼獅為參照,要達到F-16水平為目標而研制的,應該能達到設計的要求吧.

熱心網友

這個還不清楚,因為雖然最后在央視中出現在一種新的戰斗機,被認為是J-10,但畢竟只有幾秒鐘時間。現在J-10的性能只有國外的一些猜測,現已出現的單座J-10A應該整體性能已達到F-16D/C,但正在研制的J-10B為雙座,不知性能如何。而且具國防知識報說現在成飛也只有一條J-10A的生產線,年產量約為25架,首批50架將于2006年落戶于巴基斯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