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深不壽,強(qiáng)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是誰最先說出來的?

熱心網(wǎng)友

尚書

熱心網(wǎng)友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夫玉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茂華光澤,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摶徹遠(yuǎn),純而不淆,辭也;是以人主貴之,藏以為寶,剖以為符瑞,九德出焉。                ---《管子·水地》(譯)玉所以貴重,是因為它表現(xiàn)為九種品德,溫潤而有光澤,是它的仁。清澈而有紋理,是它的智。堅硬而不屈縮,是它的義。清正而不傷人,是它的品節(jié)。清明而不垢污,是它的純潔。可折而不可屈,是它的勇。優(yōu)點與缺點都可以表現(xiàn)在外面,是它的誠實。華美與光澤相互滲透而不相互侵犯,是它的寬容。敲擊起來,聲音清揚(yáng)遠(yuǎn)聞,純而不亂,是它的有條理。說話誠實守信,對人不存嫉妒。秉性仁義但從不向人炫耀。通情達(dá)理,明智豁達(dá),說話從不武斷。行為一貫,守道不渝,自強(qiáng)不息。在別人看來,顯得平平常常,坦坦然然,并無特別出眾之處,然而真要趕上他,卻很難做到。君子可以做到被人尊重,但未必一定要讓人尊重自己;可以做到被人相信,但不一定要讓人信任自己;可以做到被人重用,但不一定要讓人重用自己。所以君子以不修身為恥辱,不以被誣陷為恥辱;以不講信義為恥辱,不以不被人信任為恥辱;以無能為恥辱,不以不被任用為恥辱。不被榮譽(yù)所引誘,不因誹謗而怨恨,自然而率性地做自己的事,端方正直地約束自己。。

熱心網(wǎng)友

強(qiáng)極則辱,情深不壽,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金庸在《書劍恩仇錄》中,借乾隆送陳家洛佩玉上之刻字,道出自己人生特別推崇的境界,正是這四句十六字。但很有意思的是,如此佳句居然沒有人能查其出處(人們都認(rèn)為其境界頗深定有出處)。有人查遍孔孟老莊,以及四書五經(jīng),均無所獲,故將此難題貼于網(wǎng)上,一年多來終無所獲,故被稱為“武俠與國文的一個絕題”。其中,最接近的答案是《國風(fēng)·秦風(fēng)·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易經(jīng)》第十五卦中有“謙謙君子”,但僅此而已。提到《書劍》,陳家洛在大多數(shù)金迷的心里實在沒留下什么好印象。我也喜歡霍青桐,但卻無法相應(yīng)地厭惡陳家洛。正是因了他,我才記住了那本書中的兩段話。一段是他在香香公主墳前吟的那闕詞:“浩浩愁,茫茫劫。短歌終,明月缺。郁郁佳城,中有碧血,一縷香魂無斷絕。是耶,非耶,化為蝴蝶。”很令人回味的句子,美麗且動情。而另一段則出現(xiàn)于乾隆所贈之玉:“情深不壽,強(qiáng)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這段話描述的應(yīng)該是一種為人處世的方式,或者可以說是一種生命的境界。 人們常常喜歡把古龍與金庸作比較,一個是浪子,如他筆下的人物一般,聲色犬馬,放浪形骸。另一個則雍容自若,如其筆下的謙謙君子。金庸“謙謙君子,溫潤如玉”之說不知其出處,但從《書劍》所蘊(yùn)涵的他早期的人生理想來看,這似乎是金庸所推崇的一種人生境界。飛揚(yáng)跳脫的個性不屬于謙謙君子,因為,玉的光芒是凜于內(nèi)而非形于外的。雍容自若的神采,豁達(dá)瀟灑的風(fēng)度,不露鋒芒,不事張揚(yáng),無大悲大喜,無偏執(zhí)激狂,生命的狀態(tài)在這里呈現(xiàn)出一種成熟的圓潤。佛家有一個詞,圓融,是跟這種成熟的圓潤頗為相似的境界。是以佛家講求戒嗔、戒癡、戒貪,無欲無求,爾后能不動聲色、不滯于心。謙謙君子的圓潤亦同此理。 而要達(dá)到這種境界是需要修煉的。修煉是一個很奇妙的詞語,人生在世實質(zhì)上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只不過并不是人人都可以修成正果。修成佛、修成仙是塵世之人遙不可及的夢想,但磨去棱角、收斂光華、修成謙謙君子卻并非太難的事情。容人之量是修成謙謙君子的前提。斤斤計較、小肚雞腸修不成君子,開闊的心胸、通透的眼光,才是君子的氣量。于是,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人,榮損得失面前,總能一笑置之。正所謂,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云卷云舒。劍有雙刃,謙謙君子親切柔和,少了無拘無束的沖動莽撞,卻也少了率性率真的剛猛豪放。正如一個人磨礪的過程一樣,成熟的獲得是以天真童趣的無可追回為代價的。當(dāng)然,“情深不壽,強(qiáng)極則辱”的背后,似乎也透著一種淡淡的無奈。試想,人活一世,誰人不想追求恒久?只是恒久不可強(qiáng)求,于是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何嘗不是一種迂回的戰(zhàn)術(shù)、以求得宛轉(zhuǎn)的余地?誰能說這種淡淡的無奈不是一種生存的智慧?。

熱心網(wǎng)友

此佳句沒有人能查其出處(人們都認(rèn)為其境界頗深定有出處)。查遍孔孟老莊,以及四書五經(jīng),,多年來均無所獲,被稱為“武俠與國文的一個絕題”。其中,最接近的答案是《國風(fēng)·秦風(fēng)·小戎》里有“言念君子,溫其如玉。”,《易經(jīng)》第十五卦中有“謙謙君子”,僅此而已。

熱心網(wǎng)友

出自《尚書》

熱心網(wǎng)友

尚書

熱心網(wǎng)友

出自《尚書》

熱心網(wǎng)友

金庸《書劍恩仇錄》中乾隆送給陳家洛的玉上面刻著“情深不壽,強(qiáng)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情深不壽:化用唐朝詩人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中的詩句“天若有情天亦老”。 強(qiáng)極則辱:化用《老子·七十六章》之義。《老子·七十六章》:“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qiáng)。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堅強(qiáng)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強(qiáng)則滅,木強(qiáng)則折。強(qiáng)大處下,柔弱處上。” 謙謙君子:借用《周易·謙》:“初六,謙謙君子,用涉大川,吉。” 溫潤如玉:化用《詩經(jīng)·衛(wèi)風(fēng)·淇奧》“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義。

熱心網(wǎng)友

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夫玉之所貴者,九德出焉。夫玉溫潤以澤,仁也;鄰以理者,知也;堅而不蹙,義也;廉而不劌,行也;鮮而不垢,潔也;折而不撓,勇也;瑕適皆見,精也;茂華光澤,并通而不相陵,容也;叩之,其音清摶徹遠(yuǎn),純而不淆,辭也;是以人主貴之,藏以為寶,剖以為符瑞,九德出焉。 ---《管子·水地》

熱心網(wǎng)友

出自《尚書》情是指人世間所有的感情種類,深指過于沉迷和執(zhí)著,壽指壽命,呵呵,幾乎所有的漢字字義在進(jìn)化的過程中都有延伸改變的現(xiàn)象,壽算是比較例外的了。強(qiáng)指過于突出。水至清則無魚,物極必反,強(qiáng)者勿彎必折說的也是這個道理,辱泛指侮辱,這里用做違反本意,或做背離本意解。后兩句比較容易理解:謙謙是形容詞,說的是君子應(yīng)該如玉一般的溫和沉穩(wěn),不張揚(yáng),卻自顯價值。

熱心網(wǎng)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