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孕婦的營養對胎兒及母體都是非常重要的。要生一個健康的嬰兒,必須要有一個健康的母體。所以,孕婦的營養對胎兒的發育是不可缺少的。而在整個孕期,為使孕婦避免各種感染疾病,需依靠機體強大的抵抗力,而構成抵抗力的基礎是營養。更進一步說,為了準備分娩時用力、出血、產后授乳和育兒等體力和營養的消耗,從孕期開始蓄積營養,也是非常必要的。 一、 孕婦的營養需要 (一)熱能 熱能是胎兒生長發育的能源,產生熱能的營養素為糖類、脂肪和蛋白質。含糖類的食物主要為糧食類。 食物來源:一般居民的主要熱能來源是糖類,也就是說主要來源于主食如米、面等。孕婦每日應攝入400~500克主食(干重)。 (二)蛋白質 蛋白質是胎兒生長發育的基本原料,蛋白質對胎兒的腦發育尤為重要。 含蛋白質較多的食物主要有:瘦肉類、雞蛋、魚蝦類、大豆及其制品。 (三)脂肪 孕婦膳食中應有適量脂肪,以保證胎兒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成熟,并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 食物來源:含動物脂肪較多的食物有各種肉類、動物內臟、蛋黃,含植物油較多的有大豆、花生、芝麻、核桃等。但是,食入過多的脂肪容易導致肥胖。 (四)糖類 糖類是產生熱能的主要來源。葡萄糖是胎兒代謝必需的養分,故應保持孕婦的血糖的正常水平,以免胎兒血糖過低。 食物來源:谷類、豆類及各種水果中均含有豐富的糖類。因此,適當多吃些主食及各種水果也很重要。 (五)無機鹽 由于胎兒生長發育的需要,孕婦對無機鹽的需求量有所增加,特別是鈣、鐵、鋅,碘等元素,對孕婦及胎兒的健康是必不可少的。 1、鈣:鈣是胎兒骨骼發育所必需。鈣是構成骨骼和牙齒的重要成分。孕婦缺鈣則可以發生手、足抽筋和骨質軟化病,嚴重的骨質軟化病可以使骨盆畸形而造成難產。 食物來源:食物中鈣最豐富來源地奶和奶制品,不僅含鈣豐富,而且吸收率也高,是最理想的鈣來源;蝦皮、魚類(特別是帶骨頭的小魚)和芝麻醬含鈣也料豐富。我國營養學會的鈣推薦供給量,孕婦為每日1000~1500毫克。 2、鐵:鐵是造血原料,常見的貧血病,大部分是因為缺鐵而引起的,如果孕婦攝入的鐵不足,就會直接影響到胎兒的生長發育。 食物來源:膳食中鐵的最好來源,包括動物肝臟、瘦肉、蛋黃、腎臟、全血、魚類等。一般蔬菜中含鐵量不高,油菜、雪里紅、莧菜、菠菜、韭菜等含鐵量雖不低,但利用率不高。 3、碘:碘能夠促進蛋白質的合成與骨鈣化,對身體的生長發育影響很大。若由于孕婦缺碘,使胎兒的甲狀腺激素不足,嚴重影響胎兒中樞神經系統發育,結果可能會發生智能低下,聽力障礙、體格矮小。 食物來源:海產品中含有豐富的碘,例如:海帶、紫菜、發菜、魚、蝦等。若不能經常吃到海產品的孕婦,應堅持吃加碘的食鹽。我國營養學會推薦的碘供給量是:孕婦每日為175毫克。 4、鋅:鋅是生長發育所必需的元素。如果孕婦缺鋅會造成新生兒出生缺陷或胎兒發育遲緩。如果懷孕早期缺鋅,會造成胎兒中樞神經畸形。 食物來源:一般認為高蛋白質食物含鋅量都較高,如豬、牛、羊,動物肝臟、海產品、奶類及其制品,蛋類含鋅也多,谷類食物及蔬菜含鋅不多。我國營養學會營養學會推薦孕婦每日鋅供給量為20毫克。 (六)維生素 很多維生素是胎兒生長發育必不可少的。孕婦缺少維生素會引起機體代謝紊亂,各種維生素對胎兒的生長發育都非常重要。 1、 維生素A:維生素A有助于人體細胞的增殖和生長,并能增強機體抵抗力。骨骼發育也離不開維生素A,如果長期攝入不足,骨骼和牙齒的形成就會受到影響。但維生素A要依靠食物來補充,不要大量使用維生素A制劑,因為攝入過量,會產生不良后果。 食物來源:維生素A最好的食物來源是各種動物肝臟、魚卵、全奶、奶油、禽蛋等。植物性食物中存在的胡蘿卜素在體內也能轉化成維生素A。胡蘿卜素的良好來源是有色蔬菜,如胡蘿卜、菠菜、碗豆苗、紅心甜薯、辣椒、冬莧菜以及水果中的杏、芒果和柿子等。 2、維生素B1:維生素B1在能量代謝和葡萄糖轉變成脂肪過程中,作為一種輔酶發揮重要功能。在末梢神經的傳導方面起重要作用。維生素B1缺乏容易造成腳氣病,主要表現為神經系統和循環系統的異常。 食物來源:維生素B1的食物來源主要有谷類、豆類、干果類、堅果類以及動物的心、肝、腎、瘦豬肉和蛋類,蔬菜、水果類中含量較少,但芹菜和萵苣葉中含量豐富,要注意充分利用。維生素B1推薦供給量,孕婦和乳母為每日1。8~2。1毫克。 3、 維生素B2:維生素B2在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的代謝中起重要作用。懷孕期間缺乏維生素B2會導致胎兒骨骼畸形。 食物來源:膳食中維生素B2的來源主要為動物性食物,以豬肝、牛肝、羊肝、奶類和蛋類中含量較多。孕婦推薦供給量為每日1。8毫克。 4、 葉酸:葉酸參與蛋白質以及其他重要化合物的合成。孕婦是葉酸缺乏的高危人群。葉酸缺乏最常見的損害是引起大細胞性貧血。 食物來源:葉酸廣泛存在于動、植物性食物中,含量豐富的食物有肝、蛋類、綠葉菜,牛肉、菜花、土豆中的含量也高。在食物加工過程中,尤其是對綠葉蔬菜類,要盡可能避免長時間熬煮,最好生食。但必須指出的是,過量的補充葉酸對人體不僅無益,還可能會產生不良的影響,有的孕婦長時間補充葉酸制劑是不合適的。推薦的葉酸供給量為孕婦800毫克。 5、 尼克酸:尼克酸在生長方面有其特異作用。人體尼克酸缺乏病叫做“癩皮病”,典型癥狀是皮炎,腹瀉和癡呆。尼克酸缺乏病多發生在以玉米為主食的地區,因為玉米中尼克酸是以結合型存在,難以被機體利用。 食物來源:肝臟、酵母、花生、谷類、豆類和瘦肉中含量豐富。推薦供給量隨能量的供給量而改變,孕婦和乳母為每日18~21毫克。 6、 維生素C:維生素C又稱抗壞血酸,可促進胎兒的生長。懷孕期間胎兒從母體獲取大量的維生素C來維持骨骼、牙齒的正常發育及造血系統的功能,以致母體血漿中維生素C含量逐漸下降,至分娩時僅為懷孕初期的一半,故應適當增加補給量。 食物來源:維生素C的食物來源主要是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營養學會推薦孕婦每日維生素C供給量為80毫克 。
熱心網友
多吃肉,多吃飯.水果多吃,如:橙子和獼猴桃,維C多的,孩子皮膚好,一天吃個三四個;后期要補鈣.每天喝牛奶或者孕婦奶粉.睡眠一定要好,我那時侯辭職在家養的,每天10點睡覺,早上也要10點才起床,一方面自己好,另外以后寶寶的夜間睡眠也會比較好.我寶寶6個月,見她的人沒有不說她又大又白又漂亮的,而我只是一個155CM,懷孕前只有44KG,皮膚黑黑的小女生.我覺得我關鍵的就這個兩點
熱心網友
孕期營養1。妊娠早期,妻子多會有早孕反應,表現為惡心、嘔吐、厭食、偏食、嗜酸等。此時飲食原則是易消化,少油膩,味清淡,少吃多餐。在不妨礙健康的前提下,盡量滿足妻子的喜好。要多吃蔬菜、水果,并給予足夠的B族維生素,以減輕妊娠反應。輕度嘔吐,應稍事休息再進食;嘔吐嚴重者,多攝入水分,并在嘔吐減輕時盡量多吃些,吃好些;完全不能進食者,應及時請醫生處理。 2。妊娠早期每日食品構成可參考如下品種:大米(或面粉)500克,其他谷類30克,薯類50克,水產品100克,肉類150克,蛋類150克,豆制品100克,乳制品250克,油脂類15克,白糖20克,黃綠色蔬菜100克,其他蔬菜200克,水果200克,海藻類50克。以上食品可提供足夠的熱能及蛋白質、鈣、鐵以及足夠的磷、碘、鎂、鋅等微量元素和各種維生素。這些營養素的供給,基本可以滿足妊娠早期婦女的需要量。 3。妊娠中末期,早孕反應停止,胎兒生長發育增快,中期每天體重增加10克左右,末期每天可增加15克左右。此時,孕婦的每日膳食中應包括以下食品:鮮奶250~500克;雞蛋1~3個;各種肉類150克以上,動物肝臟每周1~2次,每次100克;豆制品50~100克;新鮮蔬菜250~750克,其中有色蔬菜應占一半以上;新鮮水果200克以上,黃瓜、番茄也可與水果一樣生吃更有益;海產品如海帶、紫菜、海魚、魚松等要常吃;芝麻、花生、核桃、葵花籽也要經常食用。 4。對于患有腳氣病、手足抽搐癥、骨質軟化癥的孕婦,飲食上應多加含鈣豐富的食品及富含維生素B1的食物;患營養不良性水腫的孕婦應吃高蛋白食物;患糖尿病的孕婦應多吃雜糧,盡量少吃糖。 5。孕期宜限制咸辣食品,少吃刺激性強的食物,飲料、飲茶宜淡不宜濃,不吃生冷食物,不任意服用營養劑。孕期保養1、懷孕期間適當休息,需適當戶外活動,保持充足睡眠。避免重體力勞動以及久坐、久站等。 2、衣著寬松,以保暖為重。 3、孕期需進行適當的飲食調節:孕婦對各種營養素的需要量比懷孕前增加1/4至1/2。蛋白質是生命的基礎,能促進胎兒腦的發育使孩子聰明,所以孕婦應該多吃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如蛋、肉、魚、乳、豆類、玉米等。孕婦還需要大量的鈣、鐵和維生素等,所以孕婦要多曬太陽,多吃各種綠色蔬菜、水果、瘦肉、豬肝、紅棗、桂圓、海帶、紫菜等食物。 4、乳房保健:從懷孕7個月到停止哺乳時止,切忌用肥皂或酒精之類物品擦冼乳頭,以免引起局部皮膚干燥皴裂。每次哺乳后擠2滴奶涂在乳頭上讓其自然干燥。 5、房事及其它:懷孕頭3個月與后3個月要禁止房事,孕期應盡量減少房事。要預防病毒感染(如風疹、流感、腮腺炎)。 6、妊娠七個月至臨產,孕婦取坐位或臥位。每日早、中、晚各數1小時胎動,將結果記在手冊中。判斷:胎動≥3次/小時為正常,小于3次為異常,應重復測1小時。 7、家庭中或本人曾生過畸形兒或癡呆兒者,要及早告訴醫生,以便及時進行遺傳學檢查。 8、國家勞動法規定,婦女懷孕28周以后,可以不從事晚夜班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