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緬甸戰役分第一次戰役和第二次反擊戰,第一次以失敗告終,第二次則大獲全勝,打出了我國軍隊的軍威和氣節。在第一次戰役中,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取得輝煌的“東瓜大捷”消滅日軍5000多人,但戴將軍后來身負重傷,在撤退回國時,在原始森林野人山因無有醫藥醫治,將軍壯烈殉國,消息傳到重慶,蔣介石老淚橫流,連呼:一將難求。杜聿明將軍率領北撤的遠征軍殘部進入野人山,彈盡糧絕,饑寒交迫,在縱橫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熱帶叢林中艱難跋涉,與野獸和熱帶傳染病進行殊死的拼斗……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無數遠征軍官兵!一個半月前出征時浩浩蕩蕩的10萬之眾,僅殘剩4萬多人,那6萬人多數不是在戰斗中死傷,而是在潰敗中被俘虜、被炸死、被餓死和被傳染病奪去生命。38師在師長孫立人將軍率領下,成功撤退到印度,為后來的大反攻保存了一大批有生力量。在整個緬甸戰役中有四個人不能不提,他們分別是史迪威、孫立人、戴安瀾、杜聿明。1941年12月8日,日軍在偷襲珍珠港的同時,分兵進犯東南亞各國。12月15日,日軍占領了緬甸最南端的城鎮高東等地和三個機場。12月23日至25日,日軍轟炸仰光,而且當時中英兩國的戰略目標也不盡相同。中國力圖確保滇緬路、屏障云南,鞏固西南大后方。而英國則以歐洲北非防務為重,對遠東只求能保住印度這塊立腳點。直到1942年2月日軍從泰國入緬時,英國為了掩護駐緬英軍撤往印度,才向中國政府求援,力圖挽救緬甸形勢岌岌可危的形勢。于12月25日與中國簽訂了《中英共同防御滇緬路協定》。在美、英兩國的建議下,于1942年1月2日成立同盟國中國戰區統帥部,該戰區包括中國、越南、泰國和緬甸,由蔣介石任總司令,美國將軍史迪威任參謀長。從此,中國人民和東南亞各國人民組成了反法西斯統一戰線。中國遠征軍司令長官由衛立煌擔任(未到任)-由杜聿明代理,后來羅卓英繼任。下轄三個軍,其中 杜聿明兼第五軍軍長,下轄 新22師 師長廖耀湘;96師師長余韶;200師師長戴安瀾;和新兵訓練處,;第六軍 軍長甘麗初,轄49師,師長 彭璧生;93師 師長呂國銓;暫55師陳勉吾;第六十六 軍軍長張軫;轄師孫立人新38師;劉伯龍新的28師;新29師馬維驥,共十萬人馬。參戰日軍為第15集團軍(司令為飯田祥二郎中將,轄第18、第33、第55、第56師,約9。5萬人),支援地面作戰的飛機約250架。3月1日,滇緬公路上車輪滾滾,空中有盟軍的飛機護航,在遮放集結的遠征軍乘上英軍的紅頭大卡車,直奔國門畹町而去。這是我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唯一一次派遣軍隊出國作戰,也是中國自甲午戰爭以后第一次援助他國作戰。這次出兵,受到了緬甸人民的熱烈歡迎?! ≈袊h征軍進入緬甸后,戰局已十分危急。為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遠征軍立即組織了東瓜戰役,集中7個師的兵力,將敵五十五師圍困在仰光北面的東瓜。3月19日戰役打響。遠征軍第五軍200師師長戴安瀾將軍采用“深筑高坑、坑道串通、廣設埋伏、近距殺傷、利用夜間、短促突擊”的戰術,激戰12天,消滅敵人5000多人,俘敵400多人。這就是有名的“東瓜大捷”。六十六軍于4月上旬入緬。16日,在仁安羌北面的英軍第一師及戰車營已被日軍包圍了兩晝夜,他們糧盡彈缺,水源斷絕,一再告急。六十六軍新38師副師長齊學啟少將率部奉命救援。經過3天苦戰,擊潰了日軍主力,日軍丟下1200多具尸體狼狽退出陣地。是役,遠征軍克復了仁安羌油田,救出友軍7000多人,取得了入緬作戰之后的第二次大捷——仁安羌大捷。大捷后,齊學啟將軍因公與師部失去聯系,與本師負傷官兵18人向深山覓路西進,追趕師部。在離荷馬林20英里處遭日寇騎兵追擊,在機槍掃射之下,16人壯烈犧牲,1人落水逃生,齊將軍頭部中三彈、身中四彈,倒臥血泊中昏迷過去。他蘇醒后,方知重傷被俘,被關在仰光中央監獄俘虜營。1944年5月,汪偽政權派陸軍部長葉蓬赴仰光勸降,遭齊將軍嚴辭拒絕。1945年3月7日,齊將軍在獄中被漢奸行刺,于13日去世。馮玉祥將軍曾在詩中贊頌齊將軍:“還有將軍齊啟學,寧死不屈世驚嘆……壯烈足稱中華魂,光輝史冊萬萬年?!薄 ≈袊h征軍第一次入緬作戰以輝煌的戰績開始,一度扼制了日軍的猖狂進攻,對整個戰局起到了積極的配合作用。特別是東瓜保衛戰、仁安羌解圍戰和棠吉攻擊戰的勝利,為中國軍隊打出了軍威和國威,在世界上引起巨大反響?! ∪欢屡c愿違,因盟軍指揮失策,協作不力,加之日軍于1942年4月28日偷襲臘戍成功,切斷了我方后路,16萬盟軍在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內就由主動陷入被動,并上演了一出震撼世界的大悲劇——兵敗“野人山”(克欽山)。在這場災難性的國際大撤退中,中國遠征軍除了第90師、第96師、第200師、新28師、新29師的殘余部隊得以撤退回國外,歸路被截斷的其他幾個師只好于5月15日通過胡康河谷的原始森林撤往印度,其中新編38師跟隨英軍撤入印度利多,保住了隊伍。北撤的遠征軍殘部進入克欽山,彈盡糧絕,饑寒交迫,在縱橫千里、地老天荒的原始熱帶叢林中艱難跋涉,與野獸和熱帶傳染病進行殊死的拼斗……這片地球上的黑三角,竟吞噬了無數遠征軍官兵!一個半月前出征時浩浩蕩蕩的10萬之眾,僅殘剩4萬多人,那6萬人多數不是在戰斗中死傷,而是在潰敗中被俘虜、被炸死、被餓死和被傳染病奪去生命??箲鹈麑⒋靼矠憣④娨騻麤]有藥品救治而壯烈殉國。遠征軍撤退后,緬甸全境淪陷?! ?943年11月,中、美、英三國首腦在開羅會晤,決定在中印緬戰場反攻日軍,奪回滇緬公路這條國際供給線,并重組遠征軍戰區,第二次緬甸反攻開始。由陳誠任司令長官(不久衛立煌接任),節制第十一集團軍(總司令宋希濂)、第二十集團軍(總司令霍揆彰),14個師,總兵力達16萬余人。中國駐印軍6萬人,也已早有準備,于同年10月從印度阿薩姆省出發,反攻緬北日軍,形成了三面包圍日軍的有利態勢。12月,中國駐印軍在于邦打響了反攻緬北戰役的第一仗。1944年3月,肅清了胡康河谷之敵,并攻入勐拱城。與此同時,滇西遠征軍于年初強渡怒江天險,進入高黎貢山地區,與駐印軍對敵形成東西夾擊的態勢。8月底,中美盟軍以傷亡5000多人的慘重代價,挫敗了曾經在中國發動蘆溝橋事變和參與南京大屠殺的日軍“常勝師團”——第五十六師團。10月中旬,中美盟軍南攻八莫,12月收復南坎。1945年1月27日,中國駐印軍與滇西遠征軍在中緬邊境的芒友會師。至此,緬北戰役取得了勝利,接著揮師南下光復臘戍,重新開通了滇緬公路。 根據戰后盟軍公布的檔案材料,中國遠征軍首次入緬兵員為10萬人,傷亡總數達6。1萬人,其中5萬人是在撤退途中自行死亡或者失蹤的。盟軍傷亡及被俘約1。5萬人?!O立人將軍率領38師在第一、第二次緬甸戰役中,以非凡的戰績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下面談談孫立人將軍在緬甸作戰中的功績。1942年2月,中國組成遠征軍,下轄第5軍、第6軍和第66軍。4月,孫立人率新38師于抵達緬甸,參加曼德勒會戰。4月17日,西線英軍步兵第1師及裝甲第7旅被日軍包圍于仁安羌,糧盡彈缺,水源斷絕,陷于絕境。孫立人奉史迪威之命親率113團星夜馳援,18日凌晨向日軍發起猛烈攻擊,至午即攻克日軍陣地,殲敵1個大隊,解除了7千英軍之圍,并救出被日軍俘虜的英軍官兵、傳教士和新聞記者5百余人。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后第一個勝仗,孫立人以不滿1千的兵力,擊退數倍于己的敵人,救出近10倍于己的友軍,轟動全球。之后,蔣介石給他頒發了四等云麾勛章。羅斯福授予他“豐功”勛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他“帝國司令”勛章,孫立人是第一個獲得這種勛章的外籍將領。 仁安羌戰后,新38師掩護英軍撤退。4月下旬,英軍撤過曼德勒后繼續向西逃往印度。中國遠征軍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絕了戰區參謀長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決定率軍向北撤回云南。孫立人奉命率新38師為第5軍殿后。5月9日,杜聿明見滇緬公路已被日軍占領,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并要新38師繼續殿后。孫立人當即表示反對,認為經野人山路途較遠,且道路艱難,渺無人煙,給養樣困難。而目前遠征軍尚有4個師,不如集中兵力,趁敵立足未穩,沿滇緬公路回國。杜聿明不聽。孫立人便拒絕服從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羅卓英的命令,率新38師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親自端起沖鋒槍率領士兵沖鋒陷陣,打垮日軍多次阻擊。部隊裝備不但沒有損失,還收容了數以千計的難民和英印散兵。 5月底,孫立人率新38師到達印度邊境。不料英駐印邊防軍竟要中國軍隊解除武裝,以難民身份進入印度。孫立人見英國佬忘恩負義,翻臉不認人,頓時怒火填膺,下令部隊準備戰斗。剛巧,被新38師在仁安羌解救過的英軍第1師師長正在該地醫院治病,聞知情況后,警告當地英軍將領說:“這支中國軍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說吧!”英軍將領將信將疑來到新38師營地,孫立人拉出一支儀仗隊,在營門口迎接。200名精壯士兵,往營門口一站,就是一堵墻。士兵們軍裝是破了點,但槍支雪亮,個頭是矮了點,但精神飽滿。儀仗隊前頭,擺著2門小鋼炮,4挺重機槍。英軍將領大為驚異,他見過從緬甸敗退回來的英軍,為保老命,不用說槍炮,連衣服褲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褲衩跑了回來。而中國士兵硬把鋼炮和重機槍都扛了過來,真是不可思議。英軍將領問中國機槍手是如何把重機強扛過來的?中國兵立正大聲回答:“武器是我們的生命。人在武器在?!庇新牶螅靼琢藗€中道理:武器是中國士兵的生命,你要繳他的槍,能答應嗎?孫立人接著領英國人參觀營房,并安排了軍事表演。英軍將領看完后肅然起敬,態度為之一變。第二天,新38師軍容整齊地開進印度。英軍儀仗隊列隊奏樂,鳴炮10響以表歡迎。 1942年8月,先后到達印度的中國遠征軍新38師和新22師進駐印度蘭姆珈訓練基地,番號改為中國駐印軍。開始裝備美械和訓練。10月,中國駐印部隊改編成新1軍,鄭洞國任軍長,下轄孫立人新38師和廖耀湘新22師。1943年10月月,中國駐印軍開始向緬北大舉反攻。 第二次緬甸戰役開始,孫立人指揮新38師如下山猛虎般撲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領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當1200名日軍俘虜被帶到孫立人的面前時,孫立人厭惡地皺皺眉頭,不加思索地命令參謀:“這些狗雜種!你去審一下,凡是到過中國的,一律就地槍斃。今后都這樣辦?!泵畋谎杆賵绦?。飽受國仇家恨的遠征軍將士早對曾在中國戰場上犯下累累罪行的日軍第18師團恨之入骨,這些手上沾滿中國人的鮮血的衣冠禽獸,當然在劫難逃。被全部坑殺,此舉大快人心。 占領于邦后,孫立人攻勢不減,于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與廖耀湘新22師兩路夾擊攻克孟關。3月9日,孫師113團與美軍突擊隊聯手攻占瓦魯班。號稱“叢林作戰之王”的日軍第18師團死傷過半,狼狽逃出胡康河谷。 駐印軍攻占胡康河谷后,3月14日乘勝向孟拱河谷進攻。新38師113團從左翼翻山越嶺迂回到堅布山后方,和新22師兩面夾擊,29日攻占堅布山天險,扣開了孟拱河谷的大門。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計劃,新38師和新22師分別向孟拱和加邁攻擊前進。5月下旬,孫立人從繳獲的日軍信件中獲知:由于日軍第18師團主力在索卡道被新22師包圍,加邁城內兵力極為空虛,師團長田中新一坐守空城,驚恐萬狀。孫立人見機而行,不拘泥于原定計劃,以112團秘密渡過南高江,向加邁南面的西通迂回,切斷加邁日軍的后路;以113團向西進取加邁;以114團向南對孟拱實施大縱深穿插。6月16日,113團與新22師會師加邁,日第18師團團長田中新一率1500余殘兵倉皇南逃。6月25日,孫師114團攻克孟拱。至此,反攻緬北的第一期戰斗結束。中國駐印軍給日軍王牌第18師團等部以毀滅性打擊,殲滅日軍2萬多人,一雪兩年前兵敗緬甸的恥辱。史迪威稱此戰為“中國歷史上對第一流敵人的第一次持久進攻戰”。 后來部隊進行休整擴編,由新1軍擴編成兩個軍,即新1軍和新6軍。孫立人任新1軍中將軍長,下轄新38師和新30師(后廖耀湘新6軍回國增援國內抗戰,其50師編入新1軍)。 1944年10月,反攻緬北的第二期戰斗開始。孫立人率新1軍為東路,向南進攻,連續攻取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1軍與滇西中國遠征軍聯合攻克中國境內的芒友,打通了滇緬公路。隨后,孫立人指揮新1軍各師團繼續猛進,3月8日攻占臘戍,3月23占領南圖,24日占領細胞,27日攻克猛巖,勝利結束第二次緬甸戰役。 孫立人和他的新38師、新1軍,在遠征緬甸,協同盟軍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斗中,東征西討,迭克強敵屢建戰功,其運用的戰術、顯示的戰力為國內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贊揚。當時的國際輿論界贊譽孫立人為“東方的隆美爾”。。
熱心網友
緬甸戰役 1942年1月20日—5月20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爭中,日本軍隊在緬甸對中、英盟軍實施進行的進攻戰役,其目的是切斷連接中國與英美盟國唯一的陸上交通線—滇緬公路,占領緬甸,并進至印度邊境,促其脫離英聯邦,以保障東南亞地區日軍翼側的安全。 緬甸戰役是由日本第15軍(司令為飯田祥二郎中將,轄第18、第33、第55、第56師,約60000人,近200架飛機)實施的。駐緬英軍(司令先后為赫頓中將和亞歷山大上將,轄英緬第1師、英印第17師、澳軍第63旅和第7裝甲旅,35000人)主力集中在毛淡棉、仰光和曼德勒,有作戰飛機100余架。 這次戰役于1月20日從泰國領土發起。1月4日,日軍第55、第33師由泰國分別向緬甸南部的土瓦和毛淡棉發動進攻,英軍曾企圖將敵人阻止在薩爾溫江、比林和錫當河地區,但未成功。1月31日,日軍占領毛淡棉及其以南地區,2月11日強渡薩爾溫江,隨后突破英軍比林河,2月23日奪占錫當河上唯一的一座橋梁,突破錫當河防線。在勃固附近粉碎英第7裝甲旅的反擊,迫使英印軍3000余人撤往東吁。應英國政府請求,中國組建遠征軍(轄第5、第6、第66軍,共10萬余人)入緬作戰。3月6日,中國遠征軍第5軍先遣第200師抵達東吁接防。8日,日軍占領仰光。11日,美陸軍中將、中國戰區參謀長史迪威奉命入緬指揮中國遠征軍。17日,日軍再度發起攻勢,一路沿伊洛瓦底江北上,一路沿曼德勒大道推進,迫使英軍后撤。20日,日軍第55師進攻東吁,遭中國遠征軍第5軍頑強抗擊。25日,在仰光登陸的日軍第56師向東吁方向增援。30日,日軍占領東吁,隨后第56師轉向東北進攻壘固,第55師及4月8日登陸的第18師繼續向曼德勒發展進攻。與此同時,日軍第33師從仰光出發向仁安羌方向進攻,4月7日占領阿蘭謬,逼近仁安羌,16日從翼側迂回切斷英印軍退路。中國遠征軍以1個師的兵力馳援被圍于仁安羌以北的英緬軍,救出亞歷山大以下7000余人。同日,日軍攻占仁安羌,4月29日占領了臘戍,切斷了滇緬路,5月1日進占曼德勒。英國軍隊和中國軍隊隨即退卻,成了毫無組織的潰退。至5月下旬,日軍占領了緬甸,并侵占了中國云南省的騰沖、龍陵等城市在內的部分地區(參見滇湎路戰役)。為了防止英國海軍可能參加作戰而影響緬甸戰役的結局并徹底擊潰英軍,日本海軍對在錫蘭(科倫坡和亭可馬里)的英國海軍基地實施了突擊,迫使英國海軍退駐馬爾代夫群島海域。日軍采用了迂回、包圍和果斷突入敵后的戰術,其戰斗行動較之英軍更為機動靈活。 緬甸頗多的居民曾經相信,借助于日本人就可以結束國內反對英國統治的長期斗爭,這一點也促使了日軍進攻的勝利。昂山領導的緬甸獨立軍迅速發展壯大。許多城市為緬甸獨立軍派出的隊伍所占據,這些地方建立的政權機構,對入侵的日軍分隊均善意相待。但是,緬甸獨立軍的領導人很快就看清了日本“同盟者”的狡詐和虛偽。不過,要撲滅對昔日殖民者的怒火,尤其是要使怒火轉向日軍,已很困難,對此需要時間。5月底,幸存的英軍大部撤至印度境內的英帕爾城區。英軍在翻越山嶺前,丟棄了自己所有的武器。到達印度的僅1。2萬人,即參加緬甸戰役的英軍的1/3左右。與此同時,中國軍隊的第38師殘部也抵達英帕爾。日本在完成緬甸戰役之后得到喘息之機,并借此鞏固了在緬甸的地位。 點評:此戰,日軍傷亡約4500人,英軍傷亡1。3萬余人,中國遠征軍傷亡5萬余人。日軍訓練有素,采取迂回包圍戰術快速推進。中英盟軍尤其是中國遠征軍英勇奮戰,但終因部署不當、指揮有誤而失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