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我在家做的過油肉沒有那么麻煩。就是里鮮脊肉切薄片,盡量不要用凍肉,用料酒、淀粉、蔥末、姜末、蒜片、蛋清和醬油少許抓勻,腌制半小時。下油鍋滑到肉變色,油溫不能太高,出鍋備用。 蒜苗切段、木耳泡發扯成小塊、洋蔥取居中的較嫩的一層掰成和肉片差不多大的塊,鍋中放少許油,油熱下鍋翻炒到可以聞到蒜苗的香味后放入肉片,翻炒幾下放入味精、鹽、水淀粉。出鍋前噴入山西醋少許,一定要掌握好量,不能使菜吃起來很酸,但是又要有噴鼻的醋香就可以了。
熱心網友
首先要將里脊肉斜橫紋切成2分寬、2寸長的薄片。用雞蛋和粉面抓勻,然后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時,將油澄出,上火放料酒、醬油、蔥、蒜、木耳、玉蘭片、菠菜等翻炒,高湯粉面對汁勾芡,滴明油少許即可。過油肉〔主料輔料〕豬扁擔肉……200克 蒜瓣……………5克罐裝冬筍………20克 黃醬…………2。5克水發木耳………15克 香醋…………2。5克黃瓜……………25克 花椒水…………5克凈蔥白…………5克 醬油……………15克鮮姜…………2。5克 精鹽………………2克紹酒……………5克 濕淀粉…………85克味精…………2。5克 雞蛋………………2個芝麻油…………15克 雞湯……………50克熟豬油………500克〔烹制方法〕1。扁擔肉去凈薄膜、白筋和脂油,橫放在砧板上,用平刀下片法把原料翻轉著片成0。33厘米厚的長帶片,然后平放在砧板上,再直刀斜切成長6。6厘米,寬4厘米的斜方形片。2。冬筍、黃瓜切成與肉同樣大的片,木耳大片的切小,蔥切青豆大的片,姜去皮切姜米,蒜瓣去蒂切薄片。3。把切好的肉片放碗中,加黃醬、花椒水、醬油(5克)、鹽拌勻腌漬8小時。4。冬筍片焯一下,清水過涼放小碗中。加入木耳和切好的黃瓜片,雞湯、紹酒、味精、醬油(10克),濕淀粉(10克)調成芡汁。5。炒鍋上旺火,放入豬油燒五成熱時下人浸好的肉片,迅速用筷子撥散,約滑5~6秒鐘倒人漏勺內瀝去油。炒鍋再放回火加入豬油(15克),放人蔥片、姜末、蒜片煸出香味,扣人過好油的肉片,先用醋烹一下再倒人調好的芡汁,顛翻炒勻,淋豬油(15克)即可出鍋。〔工藝關鍵〕1。“過油肉”一菜以油傳熱,因過油而名,火候對此菜最為重要,是成敗的關鍵。操作時油溫要求165℃左右,過油最佳,可使肉片達到平整舒展、光滑利落、不干不硬、色澤金黃的效果。油溫若高了,肉片粘連,外焦內生,油溫低了又易脫糊、變形、肉片柴老干硬。2。肉片深浸的時間要充足,才能確保此菜質感的風味,中途要攪拌幾次使其更加滋潤均勻,并加蓋和用濕布蓋上防止風干。3。此菜在加熱調味過程中,采取了點醋的方法調味,醋要點的適時、適度、適量,方能達到去腥增香的目的,操作時火力一定要足,掌握好時機。4。烹制此菜必須用潔凈的熟豬板油,才能使菜肴發揮出應有的風味,用肥肉煉的豬油差些,其它的油脂效果更不佳。〔風味特點〕1。“過油肉”是山西的名菜之一,最初它是一個官府名菜,后來傳到了太原一帶,并逐漸在山西傳播開來。經過歷代廚師的改進,此菜已達到了比較完善的程度,由于山西“過油肉”從選料到刀工,從腌浸到烹制,特別是在調味料的運用上,都有它的獨到之處,明顯體現了山西地方風味特色。山西人好吃醋,對醋的炒用在烹調中很有講究,此菜的用醋方法便是一例。2。此菜成菜要求:色澤金黃鮮艷,味道咸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里嫩,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3。山西“過油肉”一菜還有很多姐妹品種,如“紅白過油肉”即用豬通脊和雞脯肉為主料制作;“海參過油肉”即用水發海參做為菜的主要配料。還有“過油肉加腰花”等品種,質感不同,風味各異,既可佐酒,又可用來拌食面條,是一道非常理想的佳肴。
熱心網友
首先要將里脊肉斜橫紋切成2分寬、2寸長的薄片。用雞蛋和粉面抓勻,然后下油鍋炸至金黃色時,將油澄出,上火放料酒、醬油、蔥、蒜、木耳、玉蘭片、菠菜等翻炒,高湯粉面對汁勾芡,滴明油少許即可。過油肉〔主料輔料〕豬扁擔肉……200克 蒜瓣……………5克罐裝冬筍………20克 黃醬…………2。5克水發木耳………15克 香醋…………2。5克黃瓜……………25克 花椒水…………5克凈蔥白…………5克 醬油……………15克鮮姜…………2。5克 精鹽………………2克紹酒……………5克 濕淀粉…………85克味精…………2。5克 雞蛋………………2個芝麻油…………15克 雞湯……………50克熟豬油………500克〔烹制方法〕1。扁擔肉去凈薄膜、白筋和脂油,橫放在砧板上,用平刀下片法把原料翻轉著片成0。33厘米厚的長帶片,然后平放在砧板上,再直刀斜切成長6。6厘米,寬4厘米的斜方形片。2。冬筍、黃瓜切成與肉同樣大的片,木耳大片的切小,蔥切青豆大的片,姜去皮切姜米,蒜瓣去蒂切薄片。3。把切好的肉片放碗中,加黃醬、花椒水、醬油(5克)、鹽拌勻腌漬8小時。4。冬筍片焯一下,清水過涼放小碗中。加入木耳和切好的黃瓜片,雞湯、紹酒、味精、醬油(10克),濕淀粉(10克)調成芡汁。5。炒鍋上旺火,放入豬油燒五成熱時下人浸好的肉片,迅速用筷子撥散,約滑5~6秒鐘倒人漏勺內瀝去油。炒鍋再放回火加入豬油(15克),放人蔥片、姜末、蒜片煸出香味,扣人過好油的肉片,先用醋烹一下再倒人調好的芡汁,顛翻炒勻,淋豬油(15克)即可出鍋。〔工藝關鍵〕1。“過油肉”一菜以油傳熱,因過油而名,火候對此菜最為重要,是成敗的關鍵。操作時油溫要求165℃左右,過油最佳,可使肉片達到平整舒展、光滑利落、不干不硬、色澤金黃的效果。油溫若高了,肉片粘連,外焦內生,油溫低了又易脫糊、變形、肉片柴老干硬。2。肉片深浸的時間要充足,才能確保此菜質感的風味,中途要攪拌幾次使其更加滋潤均勻,并加蓋和用濕布蓋上防止風干。3。此菜在加熱調味過程中,采取了點醋的方法調味,醋要點的適時、適度、適量,方能達到去腥增香的目的,操作時火力一定要足,掌握好時機。4。烹制此菜必須用潔凈的熟豬板油,才能使菜肴發揮出應有的風味,用肥肉煉的豬油差些,其它的油脂效果更不佳。〔風味特點〕1。“過油肉”是山西的名菜之一,最初它是一個官府名菜,后來傳到了太原一帶,并逐漸在山西傳播開來。經過歷代廚師的改進,此菜已達到了比較完善的程度,由于山西“過油肉”從選料到刀工,從腌浸到烹制,特別是在調味料的運用上,都有它的獨到之處,明顯體現了山西地方風味特色。山西人好吃醋,對醋的炒用在烹調中很有講究,此菜的用醋方法便是一例。2。此菜成菜要求:色澤金黃鮮艷,味道咸鮮聞有醋意,質感外軟里嫩,汁芡適量透明,不薄不厚,稍有明油。3。山西“過油肉”一菜還有很多姐妹品種,如“紅白過油肉”即用豬通脊和雞脯肉為主料制作;“海參過油肉”即用水發海參做為菜的主要配料。還有“過油肉加腰花”等品種,質感不同,風味各異,既可佐酒,又可用來拌食面條,是一道非常理想的佳肴。
熱心網友
將精肉斜頂刀切成0.2厘米厚的大薄片,用蛋黃、面粉攪成糊,與肉片一起拌勻。炒鍋燒熱,加油,至五成熟時,將肉片入鍋,用筷子將其劃散,使其互不粘連,至肉片受熱翻展、色澤呈淡黃時撈出。炒鍋內留熱油,放切成馬蹄形狀的大蔥片、姜末、蒜片煸炒至香,再放焯過火的筍片、木耳、菠菜和肉片,加醋、醬油、紹酒,翻炒幾下。用濕淀粉勾芡,翻炒幾下,淋上豬油,出鍋裝盤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