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四十年代的.外包裝紙盒

熱心網友

有價值1。如果你搞商業可以從上面知道某個商標、某個產品的演變歷程2。如果你搞收集,遇到某個稀有的,可以很很的掙一小筆你手中的既然是解放前的,好多牌子現在已經不生產了,或是更新了無數次的包裝,你保存的完整么?整潔度如何?以下文字請參考,不知會不會讓你繼續收集煙趣十七世紀初,歐洲吸煙的人逐漸增多,各種各樣的煙斗煙具應運而生。1832年埃及與土耳其交戰,在戰場上土耳其士兵沒帶煙斗,煙癮又發,一名士兵突發奇想,用包子彈的薄紙裹上煙吸了起來,其他士兵也紛紛效仿,覺得感覺不錯。此法后來傳到歐洲。1843年,法國、古巴 一致認為此種方法容易推廣、便利抽煙,并創辦了卷煙廠,開始大量生產紙煙,很快暢銷國外。 中國人抽煙大概始于明朝,是從國外傳入的。崇禎皇帝曾下令禁煙。在此之前中國抽煙的煙具是水煙,旱煙有的切成絲,北方將揉碎的煙裝在煙袋鍋里抽。南方人抽水煙、水煙筒。北方人把煙葉稱為“關東煙”,關東煙出在蛟河,據說西太后喜歡抽蛟煙。廣東的“生切”是用紙卷的,新疆的莫合煙也是用紙卷的,上海人把雪茄叫做抽“呂宋煙”,卷煙稱紙煙,北京人叫作煙卷兒。 蕪湖人抽煙大概始于二十年代中期,由英國頤中煙草公司派人挑著擔子到街口或十字路口免費散發香煙,給過路行人抽,讓人抽上癮,購買香煙贈送毛巾和美人畫,目的是刺激人們購買香煙。解放前蕪湖有幾十家么人的煙廠,大的廠有幾十人,小的廠只有一至二人,是小作坊生產。建國后的五0年成立公私合營只有新中煙廠一家。六十年代改名為國營蕪湖卷煙廠。 筆者不抽煙,但喜愛觀察周圍的人吸煙和吸什么牌號的煙。蕪湖人有一個抽煙的習慣,不喜歡抽嗆口硬的煙和北方出的煙,喜愛抽烤煙型中比較平和的煙,而且只抽幾種牌號的,如“蕪湖特制”、精制高、中檔的“迎客松”等。收入高的抽“中華”、“阿詩瑪”等。中等收入的抽“石林”、“紅梅”等。其它一些外地煙抽的少,外煙也抽的少。 筆者喜愛收集品相好、比較完整的香煙盒,這些年來收集到一些中外香煙盒。有時覺得香煙盒種類太多,收集甚少。因為蕪湖煙盒只有這些,外地煙盒到不了蕪湖,筆者就利用雙休日到車站碼頭等地去揀,有時總有一二種、三四種煙盒收藏。周圍的同事、朋友也幫助我收集、有新品種煙盒就送給我。同時我帶動幾位退休老工人也收集煙盒。有時聚到一起互相談論香煙盒收集的經驗和樂趣,感到晚年集煙盒樂中有趣。抽煙和集香煙雖是兩回事,但是蘿卜青菜各有所愛,煙民抽香煙吞云吐霧,筆者收集煙盒也忘乎所以,大家互不干擾,倒也都覺的津津有味,各得其樂。 摘自《煙標研究。煙標大世界》。

熱心網友

熱心網友

這些東西有人收藏就有價值,沒人收藏就沒價值的,但終有一天會有價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