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巴拿馬運河位于南北美洲最窄處,連接太平洋和大西洋。由此通行比經由麥哲倫海峽的航線縮短了5000-14000公里。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進出大西洋的惟一通道。在蘇伊士運河通航后,直布羅陀海峽成為連接大西洋與印度洋、太平洋的捷徑,被稱為“西方的生命線”。蘇伊士運河、曼德海峽、好望角航線也是意義重大。蘇伊士運河貫通大西洋和印度洋,承擔著往來于歐亞兩洲80%的海運任務,并且其水深可保證超級油輪通行。曼德海峽位于阿拉伯半島西部與東非岬角之間,是連通地中海——紅海和印度洋的咽喉。失去了對曼德海峽的控制,蘇伊士運河的作用也就降低了90%。好望角是眾多超級巨輪的必經之地。 巴拿馬運河15日將迎來它的90歲生日。巴拿馬官員計劃在慶祝儀式上燃放焰火,并就修建一道新船閘展開進一步研究,以應對日益增長的通航噸位需要。 1903年11月3日,美軍在巴拿馬登陸,策動巴拿馬脫離哥倫比亞殖民統治,成立巴拿馬共和國。同年美國獲準修建和經 營巴拿馬運河,并于1914年8月15日對外開放。在其后85年間,美軍利用運河加強其在西半球的戰略地位,并在巴拿馬領土上訓練士兵。1999年12月,美國把巴拿馬運河經營和管理權移交給巴拿馬當局。此后,船舶通過數量逐年增加,運河收入也逐年提高,僅去年一年就進帳9.21億美元。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說,運河目前已經發揮90%的通航能力,潛力已經不足。一些大噸位貨船已經無法通過。管理局官員今年7月說,他們正在研究增加一道船閘以提高通行噸位的可能性。增加船閘,可分段控制運河航段的水位高度,使更大噸位船只通過時不至于“觸底”。不過運河管理局尚未向政府提交正式報告。 管理局局長阿爾貝托·阿萊曼·蘇維塔說,包括提高通航噸位對環境所構成影響等內容在內的報告本星期已“接近完成”。 巴拿馬運河自1914年通航以來,極大地促進了世界海運業的發展。目前,每年約有1。5萬艘貨船通過巴拿馬運河,占全球貿易運輸量5%的貨物通過該運河運往世界各地。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已有80多年歷史的巴拿馬運河漸漸不能滿足世界航運的需要。 在1997年9月舉行的巴拿馬運河國際會議期間,兩家分別由歐盟和巴拿馬雇請的研究機構經過研究得出一致結論,由于亞洲國家特別是中國經濟的興起,世界海洋運輸業將不斷擴大,運河基本滿足通航能力的狀況只能維持到2010年—2015年,而不是原先預計的2020年。改造巴拿馬運河已逐漸提到日程上來。 巴拿馬運河全長81。3公里,最窄處為152米,最寬處為304米。由于運河兩端最大落差達26米多,所以過往輪船要經過3道調節水位的船閘。一艘輪船從運河的一側過到另一側,平均會有5200萬加侖的淡水排放到兩個大洋里去。由于運河區內的水庫蓄水量有限,只能保證每天30多艘船通過的用水,再加上運河區周圍是巴拿馬人口比較集中的地區,居民生活也用去相當一部分淡水。因此淡水不足是制約運河通航能力提高的一大因素。 另外靠近巴拿馬城太平洋一側的觀花船閘是運河航道最窄的地方,過往輪船只能單行,不同方向的船只必須在上下午分別通過,造成許多過往船只要排隊等候。 針對上述情況,巴拿馬運河管理當局數年前就制定了一套改善運河通航條件并使之逐漸現代化的規劃,有些計劃已經開始實施。規劃包括對現有運河區內的水庫進一步挖深,提高水位,增加蓄水量;拓寬運河最狹窄的部分,興建第三套船閘等。與此同時,運河管理當局繼續執行業已開始的運河設施現代化計劃。因為目前運河使用的許多設備還是80年前的,需要逐步更新。到2004年運河的全部船閘都將改為液壓傳動開關,實行自動化控制。整個運河航道的管理工作將全部通過計算機系統控制,水閘上用來拖船的機車和鋼軌將要更換。 為完成預定的規劃,運河管理當局每年將投入1億美元。隨著規劃的逐漸實施,預計到明年,運河的通航能力將提高20%,待全部規劃完成后,過往船只將可以全程雙向行駛,每天通過運河的船只將提高到43艘,可以通過輪船的最大噸位也將從目前的7。5萬噸提高到15萬噸。。
熱心網友
可通過4-4.5萬噸巨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