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進展 北京阜外心血管醫院 陳紀林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近年來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與否,分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變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變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型心絞痛兩大類。 ACS的主要發病機制是斑塊破裂誘發急性血栓形成,次要機制是斑塊破裂和內膜損傷...
熱心網友
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療進展 北京阜外心血管醫院 陳紀林 急性冠脈綜合征(ACS)是近年來提出的新概念,按ST段抬高與否,分為ST段抬高及非ST段抬高的ACS。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變為Q波型急性心肌梗死(AMI),非ST段抬高的ACS主要演變為非Q波型心肌梗死和不穩定型心絞痛兩大類。 ACS的主要發病機制是斑塊破裂誘發急性血栓形成,次要機制是斑塊破裂和內膜損傷誘發血管收縮和痙攣,可以與血栓形成并存也可以單獨存在,約占ACS發生率的10% ~ 20%。另外斑塊因脂質浸潤而增大,也是ACS的發病原因,但少見。 在斑塊破裂的因素中,既包括斑塊本身的因素,也包括斑塊以外的因素。斑塊本身的因素中包括斑塊下脂核的大小、斑塊內炎癥的活化程度、纖維帽的厚度和斑塊纖維帽內的膠原量。脂核大,斑塊就容易破裂;如果斑塊下有大量的T細胞和巨噬細胞,巨噬細胞釋放大量的金屬蛋白酶,使纖維帽變薄,斑塊也易破裂;另外纖維帽內的膠原含量較多,則斑塊的強度大,就不容易發生破裂。斑塊以外的因素主要是心率、血壓和冠狀動脈內壓的突然變化。 血小板不僅參與炎癥過程,而且血小板也是參與血栓形成的一個重要因素,抗血小板治療對預防ACS非常重要。國際上很多臨床試驗都證實,加強抗血小板治療可降低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 人體內的血栓有兩種,一種是血小板聚集產生的血小板血栓(又稱白血栓),另一種是纖維蛋白網羅大量紅細胞的血栓(又稱紅血栓)。臨床上抗血小板治療最常用阿司匹林,其次就是氯吡格雷(波立維),它是一種新型抗血小板二磷酸腺苷(ADP)藥物。另一種ADP受體抑制劑為噻氯匹定。由于氯吡格雷的副作用明顯小于噻氯匹定,而且起效快,所以基本都是用氯吡格雷取代噻氯匹定。阿司匹林主要阻斷血栓素(TXA2)形成。另外,還有一類藥就是血小板糖蛋白IIb/IIIa受體拮抗劑,主要作用是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最終環節。但是,由于口服的糖蛋白IIb/IIIa受體拮抗劑臨床療效不如阿司匹林,所以現已退出市場。最近,CURE及CREDO試驗都顯示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用,要比單用阿司匹林在減少心血管事件方面有更好的療效。目前抗血小板治療還是主張聯合用藥。臨床最常用的抗凝藥有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和水蛭素等。如果已經形成纖維蛋白血栓,要進行溶栓治療??傊?,既抗血小板血栓又抗纖維蛋白血栓的最佳組合是氯吡格雷、糖蛋白IIb/IIIa受體拮抗劑、低分子量肝素和水蛭素聯合應用,這樣血栓形成的機會就會大大減少,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出血問題。今后,研究的最終目的就是既能有效預防血栓又不增加出血危險。 2002年美國和歐洲制定了ST段抬高的AMI再灌注指南。在指南里優先選擇介入的有下面幾種情況,第一,如果醫院能在患者入院90分鐘內將梗死相關血管開通,則優先選擇介入治療。如果醫院有條件做介入,但不能保證在90分鐘內把梗死相關血管開通,則應先行溶栓治療,在溶栓過程中再極積準備做介入治療。第二,AMI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時,應先行介入治療。第三,從發病到入院超過4個小時者,也應先選擇介入治療,因為4個小時后,溶栓效果會明顯降低。有溶栓禁忌證的患者也首選介入治療。 優先溶栓治療的前提:第一,在沒有溶栓治療禁忌證的情況下可以進行。第二,沒有條件做介入的醫院,或者有條件做介入治療,但不能在90分鐘內把血管開通。從溶栓的角度看,用野生型組織纖溶酶原激活劑(TNK-tPA)加低分子量肝素而非靜脈用肝素是一個最佳的溶栓治療方案。如果采用聯合治療,院前溶栓加急診經皮冠狀動脈腔內成形術(PTCA)是最佳選擇。 非ST段抬高AMI的治療進展包括:一,對非ST段抬高AMI,根據阜外醫院對104例此類患者造影資料的研究,認為有必要關注再灌注治療,至少要注意改善再灌注。二,對ST段抬高AMI,TIMI ⅢB研究和“九五”研究都已證實標準溶栓治療肯定有益于患者。但標準溶栓治療對非ST段抬高AMI或不穩定型心絞痛患者甚至是有害的,有增加心梗發生率的傾向。但小劑量溶栓治療是否會對非ST段抬高的AMI患者有益,目前尚不明了。 2002年最新公布的CREDO試驗,對所有進行介入治療的病人給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單用阿司匹林,服藥并觀察1年。結果顯示,聯合用藥比單用1年心腦血管事件減少達27%,并可明顯降低介入病人心腦血管事件的再發生率。 根據國際上臨床試驗結果,我們制定了一個AMI抗血小板治療的常規。目前對不做介入治療的AMI患者,主張首劑阿司匹林300 mg/d,口服3~5天后,改為50~100 mg/d長期維持。在此過程中,聯用氯吡格雷,也是首劑300 mg,以后每天75 mg,聯用1個月,1個月后可停用氯吡格雷。如果AMI患者做過介入治療,放支架的患者給予阿司匹林300 mg/d 1個月,同時聯用氯吡格雷,首劑300 mg,以后每天75 mg維持治療,1個月后,阿司匹林可以酌情減量,根據患者情況減至100~200 mg/d,但不要低于100 mg/d,氯吡格雷還需要繼續應用。如果患者使用了金屬裸支架,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至少要聯用3個月。如果是放藥物支架,至少要聯用6個月,有條件的可以聯用至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