詳細資料我也不太清楚
熱心網友
我國的南沙群島已經被瓜分完了。南沙群島,中國大陸控制的島礁共有11個:永暑礁、赤瓜礁、渚碧礁、華陽礁、南薰礁、東門礁、美濟礁、五方礁、仁愛礁、信義礁、仙娥礁。臺灣控制的島礁僅太平島一個,并且目前沒有駐軍,而只有巡邏船越南目前控制27個:鴻庥島、南子島、敦謙沙洲、畢生礁、景宏島、中礁、南威島、安波沙洲、柏礁、北礁、西礁、無衛礁、日積礁、大現礁、東礁、六門礁、南華礁、舶藍礁、奈羅礁、鬼喊礁、瓊礁、蓬勃堡礁、廣雅礁、萬安灘、西衛礁、李淮灘、人駿礁馬來西亞占有3個:彈丸礁、南海礁、光星仔礁。菲律賓控制8個:馬歡島、雙黃沙島、費信島、中業島、南月島、北子島、西月島、司令礁汶萊主張擁有南沙群島中南通礁之主權,但未駐軍西沙群島中,所有島嶼都在中國大陸控制之下,但越南聲稱對其擁有主權,東沙群島中,所有島嶼都在中國臺灣省控制之下,但沒有駐軍,只有巡邏船。中沙群島中,除黃巖島外沒有海面上的島礁,只有水下的沙洲,目前沒有任何駐軍,菲律賓聲稱擁有此中部分海域主權,黃巖島,一般認為是中沙群島的一個,但也有認為是獨立的島嶼,目前有菲律賓巡邏船控制,沒有駐軍。 。
熱心網友
等到2012年這些問題我們一定要解決!我們現在很需要像漢武大帝這位好大喜功的人物!
熱心網友
要是沒臺灣牽制誰敢動南沙啊
熱心網友
沒有強大的海軍,光憑嘴上說是自己的有什么用?
熱心網友
不要再說了 知道的越多我越傷心 10后收復失地
熱心網友
南沙群島地處廣闊浩瀚的南海南端。中國在公元前二世紀,即漢武帝時代,就發現了南沙,從宋朝起,就已宣布對其行使管轄權。直到本世紀中葉,沒有任何國家對中國擁有南沙主權提出任何質疑。而70年代后,風云驟起,菲律賓、越南、馬來西亞和文萊諸國對整個南沙或其部分島礁提出主權要求,并出兵占領了部分島礁。最近中菲美濟礁之爭又將南沙爭端推向一個高潮。 距離遠近不能改變主權歸屬 南沙爭端的關鍵是主權歸屬問題。避而不談主權,而對某一主權國家(如中國在美濟礁上建立設施)的行為進行攻擊,往往是不公正的。為了否定中國對南沙擁有主權,其他爭端各方曾提出如下要求: (一)、用南沙距離本土的遠近以及200海里經濟專屬區(如菲律賓和越南)和大陸架(如越南和馬來西亞)等現代概念提出主權要求。然而,即使根據1992年制定、1994年通過的聯合國海洋法,包括以往的國際法,島嶼距離某一國土的遠近不能用來改變該島嶼的主權屬性,就象關島和夏威夷群島遙距美國本土,福克蘭島(或稱馬爾維納斯島)也遙距英國,但它們分別屬于美國、 英國一樣。同樣,經濟專屬區這一現代概念,也不能用來改變島嶼的主權歸屬。即如果在某一國家200海里的某一島嶼,其主權已屬于另一國,那么任何其他國家都不能用200海里經濟專屬區這一概念來改變這一島嶼的主權歸屬,而應由這兩國在這一島嶼與另一國的海基線之間劃出邊界。據此,美濟礁雖離菲律賓165海里,但并不屬于菲律賓。若在菲律賓和中國在南沙的太平島(目前由臺灣控制)中間劃線,美濟礁在中方一側。同樣,根據有關海洋法,越南常常強調的大陸架的概念也是不能用來改變島嶼的主權屬性的。中國首先發現并擁有南沙 (二)、從歷史角度看,其它國家遠遠晚于中國人發現并擁有南沙。菲律賓只是在1956年才有一個名為托馬斯。科羅碼的菲律賓人,登上并聲稱“首次”發現南沙,宣布在該地區建立一個范圍約為64。976平方英里包括33個島礁的新國家,稱此為“自由之邦”。需要指出的是,當時的菲律賓政府對此事并不熱心,也沒有正式書面支持這一行動。1974年科羅碼才將這一大片地區轉讓給菲政府,其價格僅為一個比索(現在約為4美分),這種僅以個人名義,而非國家名義的“發現與占領”,在國際法中是沒有份量的,更何況菲律賓的“首次”發現竟晚于中國人1000多年。只是在1978年6月11日,菲律賓才用總統條例的形式,正式對南沙提出主權要求,要求領土的范圍與當年科羅碼提出的大致相仿。越南也從歷史角度來否認中國擁有南沙,聲稱其公元7世紀首先發現南沙。即使該說法能成立,也明顯晚于中國人。更何況越南聲稱所發現的“黃沙群島”和“長沙群島”,實際上是越南沿海的一些島嶼和沙洲,并非真正的南沙群島和西沙群島。 越南染指南沙的由來 越南另一理由是法國在越南殖民統治期間曾占領南沙。因而越南應承襲南沙主權。然而這一理由同樣也是站不住腳的。 本世紀30年代,在越南的殖民當局曾偷偷侵占南沙7個島礁,遭到中國政府的抗議。二次大戰結束后,當中國派兵收復日本占領的南沙島嶼后,法國人一直沒提任何抗議,更沒有提及他們的主權要求。況且,法國人離開越南時,在所有兩國之間所達成的條約和協議中,均沒有任何文字說明法國將南沙移交越南(南越)。值得提起的是,當南越在50年代開始對南沙提出要求時,法國公開宣布,法國從未將南沙移交給越南,更何況法國只是在30年代曾一度占領7個小島礁,而現在越南卻要“承襲”整個南沙近300個島礁和沙洲。至于北越,在50年代和60年代,北越政府官員在不同場合多次承認中國對南沙諸島享有領土主權。1956年6月15日,北越外交部副部長雍文謙在會見中國駐越南大使臨時代辦李志民時表示:“根據越南方面的資料,從歷史上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應屬中國領土。”當時在座的越南外交部亞洲司代司長藜祿也指出:“從歷史上看,西沙群島和南沙群島早在宋朝就已經屬于中國了。”1958年9月14日,北越總理范文同照會中國總理周恩來,表示:越南民主共和國承認和贊同中華人民共和國1958年9月4日重申享有南沙和西沙領土主權的聲明。越南教科書直到1974年仍承認中國擁有西沙、南沙群島主權。越南只是在1975年統一后才改變政策,宣稱其對西沙和南沙擁有主權。從國際法來看,北越推翻南越(北越至今沒承認南越政權的合法性)而統一越南,北越以前的文件在今天仍具法律效力。 國際法不能否認南沙歸屬 (三)、一些國家利用國際法中近來出現的新概念來否認中國對南沙的主權。他們承認中國最早發現南沙,但強調中國沒有“持續有效”占領南沙,認為二戰中日本人占領南沙便意味著中國人失去南沙主權,南沙因此成為“無主地”。這一論點同樣也是站不住腳的。二戰后,日本為戰敗國,理所當然歸還其所侵略的中國領土(包括南沙)。由于在1951年的舊金山和約中,日本在其所放棄的被占領土中沒有明確提到南沙,因而中日兩國單獨談判,日方公開正式宣布放棄南沙。雖然日本沒有同時宣布將南沙交還給中國,照常理,尤其只是中日兩國是這一談判的唯一談判者,而中國戰前擁有南沙,南沙的歸還對象當然是中國。即使南沙成為所謂“無主地”,中國國民黨政府亦先于其他任何各國于1946年12月派軍艦占領南沙(即南沙的最大島太平島),宣布恢復行使主權,其他國家只是在六七十年代才占領一些島嶼。 有些人強詞奪理,說國民黨只占領了太平島沒占領其它島嶼。那么,試問,二戰中日本也只是占領太平島,并未占所有南沙島嶼,為什么就視為日本人獲得整個南沙主權;而中國人重新駐守太平島,則僅能視為是對太平島而不是對南沙群島擁有主權呢?馬來西亞只是在1979年才首次通過出版大陸架地圖的形式,將南沙的12個島礁劃入自己的疆域。其理由是這些島礁在其大陸架上。文萊于1988年10月對南沙的南通礁提出主權要求,其理由是該礁鄰近文萊,然而,如前文所述,根據國際法,“大陸架”以及“鄰近”等理由,如同“200海里經濟專屬區”一樣,是不能用來改變島嶼的主權歸屬性質的。 南沙群島的目前情況 綜上所述,從純法律角度來看,其他爭議的各方是找不出像樣的理由為自己的南沙主權要求辯護的。但是,目前許多輿論甚至國家,不是以公正的態度,而是出于私利來渲染南沙沖突,并指責中國。一些國家擔心迅速發展的中國將會構成對他們的威脅,因而利用南沙來挑撥中國與東盟的關系,進而達到分裂亞洲、遏制中國的目的。而有些南沙爭端國家則乘機擴大事態,制造輿論,利用國際壓力,迫使中國承認他們侵占南沙的現實,以撈取在南海中最大的經濟利益。在中菲美濟礁之爭中,國際上許多輿論偏袒菲方。但是,如以公正的眼光來看,以國際法而言,如同上文所述,美濟礁不可能屬于菲方。一些輿論指責中國在一步步地“蠶食”南沙。但是,事實是菲律賓、越南等率先從60年代末起就“蠶食”南沙。菲律賓于1970年和1971年派兵占領3個南沙島。到1975年增至6個,截止1978年菲律賓占領南沙島嶼的海軍陸戰隊人數已達千人。越南則跟踵而至,后來居上,1975年統一后,越南就派兵搶占南沙島嶼,并從70年代末起,與前蘇聯石油公司在該地區聯合勘探開采石油資源。從80年代起,島嶼搶占日趨激烈。菲律賓又占領了4個。越南到1988年止搶占了20個島礁。馬來西亞則于1983年和1986年占領了彈丸礁、南海礁和星仔礁。80年代末,菲律賓空軍在其占領島嶼上修建飛機跑道。1991年9月16日,馬來西亞也宣稱將在其占領的南沙礁上建筑飛機跑道,還從本土運輸泥土擴大其所占島礁,建設成觀光旅游點。越南也派人去南沙考察,建漁港,建燈塔。這些國家紛紛與外國石油公司合作,開采南沙地區的油氣資源。 某些國際輿論偏袒菲律賓 中國從1987年起才開始登上南沙島嶼(臺灣自1946年來,在南沙太平島保持駐軍)。在中國登上美濟礁設立建筑物之前,該礁并無人占領。更何況菲律賓同樣也占領了中國擁有主權的其它南沙島嶼,也設立了建筑物甚至飛機跑道。即使不談歷史,只談現今,其他爭論各方也沒有坐而不動。越南近年來一直與外國石油公司合作在南沙爭議地區勘探打井,并正在其所占領島礁上建科學站、燈塔、旅游點,并積極組織移民,定居南沙。近來又將其占領南沙的部隊及武器增加了一半。在這次美濟礁沖突中,菲軍方出動軍艦,用炸藥將中國在五方礁、半月礁、仙娥礁、信義礁和仁愛礁的標志物炸毀。國際輿論竟不指責菲方,可見偏袒之深。 第一,中國并非現在剛設立這些標志物; 第二,其它爭端各方同樣在中國聲稱擁有主權的島礁上也設立標志物,甚至主權碑(中方并沒去炸毀); 第三,菲方指責中方在美濟礁建立民用設施是違反1992年的馬尼拉宣言,那么菲方用軍事手段,如出動軍艦、飛機,用炸藥炸毀,來對付中方的非軍事行動,豈不更是違反馬尼拉宣言?更何況菲方在美濟礁事件之后,竟用“破壞海洋生態環境”作名義,逮捕在南沙作業的62名中國漁民并提交法庭審判,這在現代外交史上是史無前例的。同年5月13日,菲方又將一艘運載菲律賓和外國記者的游船和兩艘軍艦編隊駛往美濟礁進行所謂“采訪”活動,更是有意將目前南沙之爭升級。菲律賓作為一個軍事弱國,之所以如此毫無顧忌地挑戰中國并使爭端升級,正是利用了某些國際勢力試圖渲染中國威脅,在亞洲制造矛盾,分而治之以達到遏制中國將來之發展的戰略動機的。 中國以大局為重采取克制態度 從美濟礁沖突中方的反應來看,中國一直采取自我克制態度。中國自1990年起,對南沙爭議正式提出“擱置爭議,共同開發”的政策。這并不是由于軍力不及其他爭端各國。中國之所以采取自我克制的南沙政策,看來主要是由于國內現代化需要一個和平的周邊環境,需要一個友好合作的東盟,同時也由于中國擔心西方及其他大國借機插手南沙,破壞目前這一相對緩和的周邊環境。中國認為在南沙問題上,以及在其它一系列問題上諸如香港、臺灣、釣魚島以及朝鮮半島所謂核危機等問題上,急功近利,感情用事的作法都是與中國的長遠的根本利益相違背的。 從這個大戰略角度來說,中國目前不會在南沙問題上大動干戈,因而目前種種關于南沙軍事沖突一觸即發的猜想是沒有根據的。如果中國能穩得住,南沙目前得相對穩定便能在很大程度上得以保證。 然而,南沙問題目前似乎也不可能根本解決。雙方都認為對方缺乏誠意。爭端的有關國家在六七十年代,乘機占領南沙島礁,而目前他們想使南沙問題國際化、談判多邊化。但是,拉日本、美國、俄國卷入南沙爭端的做法,恐怕只能使北京更加懷疑他們的誠意。所以目前的最好出路是 緩和緊張,避免沖突,擱置爭議,同時發展爭端各方之間的經濟合作關系。將來隨著這些國家之間經濟相互關系的加強,彼此理解的加深,相信南沙問題將獲較為妥善的解決,而不致影響整個東亞(東北亞與東南亞)地區的繁榮與穩定。 。
熱心網友
這些小國,都是替我們看著海域呢..別著急,解決了臺灣再說.
熱心網友
是這樣的,其中越南侵占的最多
熱心網友
不僅僅是上述兩國,還有馬來西亞和國民黨占領我南沙群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