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美空軍幾乎不裝備呀?
熱心網友
笨重且昂貴 “不死鳥”還是“死”了 美國F-14戰斗機發射“不死鳥”導彈 據美海軍海航系統司令部10月7日稱,美海軍已于9月30日正式將AIM-54“不死鳥”導彈退出現役,這也是美海軍退役的第一種遠程空對空導彈。美軍原來期望能更長時間穿行藍天的“不死鳥”在它服役30年后的今天還是“死”了。 AIM-54“不死鳥”是美國曾經裝備部隊的重量最大、射程最遠、全天候、全空域超音速空對空導彈。它也是第一種用于作戰的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可以打擊不同的目標,是美海軍主要的遠程防空武器之一。冷戰時期,這種導彈曾經讓蘇聯的“熊”式和“逆火”式轟炸機擔憂。 AIM-54“不死鳥”于l962年開始研制,1974年正式裝備部隊。美國主要將其裝備在F-14、F-111戰斗機上,用于攻擊來襲的超音速轟炸機和巡航導彈,控制空域和保衛艦隊安全。它有AIM-54A和AIM-54C兩種型號。 AIM-54A“不死鳥”長3。95米,彈徑380毫米,翼展910毫米,發射重量447公斤。導彈采用正常氣動布局,小展弦比、大后掠角的4個彈翼均布于發動機艙的周圍。彈翼的后方是4個矩形的舵翼。其動力裝置為一臺固體燃料火箭發動機。它最大射程200公里,最大飛行馬赫數超過4。5,作戰使用高度15米~3萬米。戰斗部采用高能炸藥,重達60公斤。一架F-14戰斗機可攜帶6枚“不死鳥”導彈。 AIM-54C“不死鳥”于1976年開始研制,彈長3。96米,彈徑380毫米,翼展915毫米,發射重量454公斤,使用高度3萬米,最大射程150公里,最大飛行馬赫數超過5。導彈主要在數字式電子設備、新的捷聯式慣性基準裝置、固態收發機和新的目標探測器4個方面進行了改進,使作戰性能有了進一步提升。 “不死鳥”導彈可采用邊跟蹤邊掃描發射、單目標跟蹤發射、空戰中機動發射等多種發射方式,最多可以跟蹤24個目標,能有效地攻擊多種目標,特別是小目標和低空目標,在嚴重的電子干擾或惡劣氣候條件下,具有較高的攻擊能力,其攻擊區域大,殺傷概率高。“不死鳥”的幾次試驗震驚世界。據統計,在1962~1980年間進行的200多次試驗發射中,其命中率竟高達88%%。 按說,“不死鳥”理應成為空空導彈中的佼佼者,但恰恰相反,在實戰中它卻是表現平平,遠不如“響尾蛇”和“麻雀”等空空導彈。甚至在1991年的海灣戰爭期間,“不死鳥”竟沒有被選作空戰導彈。這是因為它過于笨重,適掛機型有限,載機雷達功率過強,容易被對方捕捉并擊中。何況它價格昂貴,每枚導彈身價高達30萬美元。暴露出這么多問題,難怪美國1993年要將它停產。世人已經多年沒看到“不死鳥”導彈的身影了,沒承想等到的是它的“死訊”。 (胡學兵)。
熱心網友
AIM-54“不死鳥”遠程空對空導彈的制造商為美休斯公司和雷頓公司,1974年開始在美空軍和海軍部隊服役,導彈彈長3.9米,彈徑0.381米,翼展0.9米,彈重205公斤,動力裝置為固體火箭發動機一臺,射程184公里。速度每小時4800公里,半主動和主動雷達波制導,戰斗部為高爆炸藥,彈頭重60.75公斤,可在各種氣象條件下使用,可同時打擊多個空中目標。最新改進型AIM-54C可更好的對付戰術飛機和巡航導彈。單價47萬7千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