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詞是這樣的:千古悠悠有多少 冤魂嗟嘆空悵望 人寰無限叢生哀怨泣血蠅蟲笑蒼天孤帆疊影縮白鏈殘月升 驟起烈烈風盡吹散(朗誦)盡吹散盡吹散滂沱雨 無底澗涉激流 登彼岸奮力撥云間 消得霧患社稷安撫臣子心長驅鬼魅不休戰看斜陽 照大地阡陌從頭轉泣血蠅蟲笑蒼天孤帆疊影縮白鏈殘月升 驟起烈烈風社稷安撫臣子心長驅鬼魅不休戰看斜陽 照大地阡陌從頭轉從頭轉 (歌詞)

熱心網友

1, 你的問題提得不準確。詞有廣義和狹義區別。廣義的詞就是演唱中得文字內容,《咱老百姓今兒真高興》、《大花轎》、文革毛主席語錄歌……文字部分都是詞,有人唱李后主的《虞美人》,也是詞,而且是狹義的詞——“宋詞”——雖然早些。 2,狹義的詞是“宋詞”,經過流傳,有固定的字數、結構、平仄韻,和與這些形式相應的情調。詞至宋的繁盛,一方面是時人把填詞作為一種文學形式,格式固定,后人不斷沿襲,有文人學者介入表現內容更豐富多彩。 3,當然詞最早不屬于文人,是藝人的作品,講究音律。我們看到詞的平仄、韻律是服務于音律的。文人介入后,詞的內涵更寬廣、深邃,但文人往往“創新”破壞詞的格式。因為文人以意領先,藝人以韻律為準繩,這是他們的區別。藝人詞一定要唱的,文人的詞如同老鷹退化成鴕鳥,少有人傳唱,多變為誦讀。 4,此外,在“宋詞”之外的詞,是文人自度的詞——自己創造格式——創新。姜白石很多詞就作過許多自度詞——據說姜精通音律。我理解自度詞,主要因其前無古人,后無來者,而成為另類。 5,結語。總的來說,你說的《大宋提刑官》片尾曲,既然已經有人在片尾演唱了,就是詞,勿庸置疑。至于我,對詞律缺乏修養,所以從不貿然填詞。所以,你若問我是什么曲牌的詞我講不出,不敢妄斷。如果流傳下來的固定曲牌沒有相同格調,那么就要逐句判定,他的上下闕,平仄韻律是否有章可循,是否符合音律,如果是,那就是自度曲。 我不是專業研究者,沒有具體佐證資料,個人觀點,多包涵。

熱心網友

是呀,滿江紅嘛.

熱心網友

為判定這歌詞是否是“詞”,先來看看什么叫詞?詞:是隋唐時興起的一種合樂可歌,字體長短不齊的詩體。因此又叫長短句。詞在形式上的特點是“調有定格,句有定數,字有定聲”。每首詞都有一個曲調名稱,叫“詞牌”,如《滿江紅》、《沁園春》等,詞牌規定著這首詞的字數、句數和平仄聲韻。詞的篇幅比較短小,有人按詞的字數多少將詞分為小令、中調和長調。而《滿江紅》則屬“長調”。詞從結構上看多數是分段的。一段在音樂上叫一闋(曲)或一片。詞從片數來分有單調、雙調、三疊、四疊等幾種。《滿江紅》屬“雙調”。如上所述,我們再來看這首歌詞,就會發現,它僅是上片(即從首句到“盡吹散”)基本符合《滿江紅》詞調而已,而下片就有許多不嚴謹的地方了,也就更不必推敲它的“定格”、“定數”、“平仄”和其它了。因此,嚴格說來,這首歌詞,也只能說它是仿《滿江紅》寫的一首歌詞而已!

熱心網友

是的,調寄‘滿江紅’【稍有改動】

熱心網友

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