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______________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z謫仙人._________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_________
熱心網友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嘗膽,三千越甲可吞吳.——這是《聊齋》的作者蒲松齡寫過的一副對聯,前半句指的是楚霸王項羽,后半句是苦心復國的越王勾踐。 千古詩才,蓬萊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蓮居士z謫仙人——上聯寫曹植曹子建,下聯寫李白李太白。四面湖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這是湖南岳陽樓的楹聯,指的是范仲淹。
熱心網友
宣州謝樓餞別校書叔云李白于唐代天寶元年(742)抱有“使寰區大定,海縣清一”的政治理想來到長安,任職于翰林院。二年后,因被讒毀而離開朝廷,內心十分憤慨,重又開始了漫游生活。在天寶十二載(753)的秋天,李白來到宣州,他的一位官為校書郎的族叔李云將要離去,為餞別行人而寫成此詩。詩中并不直言離別,而是重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牢騷、憤懣。謝樓是南齊詩人謝在宣州任太守時在陵陽山上建成的樓。詩的開頭兩句起得突兀,他說:“以前的日子棄我而去已不能挽留,現在的日子只能使我心中充滿煩惱憂愁。”開門見山地展示了這首詩的基調。但詩并沒有延續著寫煩說憂,下面六句是第二層,詩人筆鋒一轉展現出另一番天地。三、四句寫秋季天高氣爽,萬里長風中雁群高飛,面對著這樣開闊的景致,正可以在高樓上把盞痛飲。五、六句寫酣飲后的思想情緒。這兩句涉及的歷史典故比較多,應適當地講解清楚。蓬萊本是傳說中的仙山,多藏寶典秘錄。東漢時人們稱國家藏書處為蓬萊山,這里是用蓬萊文章代指漢代的文章。建安骨,指東漢建安年間(193-220)的詩文創作,曹操父子和王粲等“建安七子”所寫詩文內容充實,語言質樸,風格剛健俊爽,后人稱之為“建安風骨”。小謝,即謝,唐代時期,為把謝和劉宋時期詩人謝靈運區分開來,稱謝靈運為大謝,謝為小謝。謝詩風清新秀發,深為李白所喜愛。酒酣之后,李白思路大開,他想到了漢代宏偉的文章,建安詩的剛健風骨,身在謝樓,當然更想到在漢、唐之間出現的小謝的詩歌了。他對這些文化傳統很仰慕,所以自負地用漢文、魏詩和小謝的成就來比并、稱許李云和自己。想到這里,詩人的情感越發激動、高昂,于是就發出了七、八句“俱懷逸興壯思飛,欲上青天攬明月”的呼喊。他們都胸懷壯志豪情,要高飛遠翥到天上去摘取明月。當然,上青天攬明月只是一種要求解除煩憂,追尋自由的幻想,這在現實世界中是做不到的。最終他還是跌落到現實的土地上來了!所以,作者筆鋒一轉,進入了第三層。第九、十句用了一個比喻,說就好比用刀切斷水流一樣,結果,水反而流得更急了,用飲酒取醉的辦法去解除憂愁是絕對不可能的,因為酒醉后反更引發了內心的愁苦、憤懣。結尾兩句是說在這個社會里理想不能實現,就只有等待有一天能夠抽簪散發駕著一葉小舟駛向遠方了。詩人將解除煩憂、獲取自由的希望寄托在明朝,這雖然也還是一個渺茫的幻想,但卻表現了他那不甘沉淪的、豁達樂觀的精神。由此文可見:即指李白,也指李云。
熱心網友
1、項羽、勾踐2、李白3、范仲淹
熱心網友
1、項羽、勾踐2、李白3、范仲淹
熱心網友
第二聯中,上聯應說的是 李云 吧!不信你看李白的《宣周州謝眺樓餞別校叔書云》啊,里面有原句,“蓬萊文章建安骨”是李白贊揚其叔李云的啊。
熱心網友
哈哈,第一句是我的座右銘。它是蒲松齡寫的,上聯是說項羽吧。
熱心網友
第一聯里上一句不曉得說誰里 下一句是越王勾踐第二聯應該是李白第三聯是 范仲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