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要有師傅指點,要不然會出現不好的情況,
熱心網友
欲斷我見,要先知道五蘊(色、受、想、行、識)虛幻、大乘四加行(暖、頂、忍、世第一法)的實質內容及觀行(透過日常生活-行住坐臥等等當中去體驗五蘊等虛妄),然后再具備參禪的正知見,才有可能在世尊的幫助下而開悟。不過這些知見,在同修會花了相當長久的時間解說,因此無法在論壇三言兩語清楚說明清楚。然而這三個正知見容有許多細膩、深妙的地方,不方便在論壇公開,因此建議去看蕭老師的書談到有關五蘊、大乘四加行的知見,并且在生活中觀行才容易了知五蘊虛妄及證能取及所取空。至于參禪正知見就必須參考「悟前與悟后」一書。大乘四加行內容如下:加行位即是學人在破參明心之前熏習參禪重要知見之階段。即于破參之前,先于學人心中建立似有真如之法存在,宣示一切法、五蘊、七轉識、五根皆是真如所生,萬法唯識即是真如、阿賴耶之體性。于四加行圓滿,能證知所取空及能取空,便具足大乘見道之資糧。四加行之次第:1。 暖相:能取及所取都是自心所變,假名施設有,因為對真如之真實體性、蘊處界之假有不實,已有初步了解,此為暖相。2。 頂相:安住于蘊處界之緣起性空,體認一念不生之靈知心是假,此位知見乃是尋思之極,故稱為頂相。3。 忍位:有順決擇分-印定所觀之所取非真實有,而于能取空能安忍,是為忍位。4。 世第一法:此在七轉識所作觀行虛幻不實,印證能取虛幻,故名世第一法。這個四加行,須在日常生活作觀行才能成就。慧眼 / 文該帖子在 2005-03-21 02:44:52 編(轉貼)略說觀行 ----覺穩唯識觀行是明心后的一種深細的心行-觀所取與能取空,末學尚未觸證真心而不揣淺陋地野人獻曝來略說一些初淺的經驗供同修們參考。想要修觀行之前,必須具備一些定力,也即,須先有「止」的定力,才能于歷緣對境中修「觀」。例如:一位習于酗酒者,對于美酒當前卻無法自制,而喝得酩酊大醉;如此之修行人是隨業流轉,不足與其論觀行的。蕭導師的無相憶念拜佛是修觀行的最佳基本動作,于拜佛時系心于念佛之念即是「止」,同時,觀察拜佛之動作是否達到松(放松心情),軟(肌肉不可緊繃),勻(速度均勻)之要求,如此地自我觀察即是「觀」。修習一段時日后,動中定力顯現,才有能力于歷緣對境中「觀」自己之起心動念是否符合 佛之教導。若有違背則輔以如理作意之思惟來修習。例如:末學于職場中時常遭遇同事之非難,尤其,一些無的放矢,最初以修忍辱而不理他,但是,此消極躲避之舉并無法改善這些非難之行為,反而造成他人軟土深掘(編按:此系閩南語,得寸進尺之意)之負面結果(批判之舉有增無減)。于是,于他人之非難之際去觀自己之起心動念,發覺該念:你只會批評別人來遮掩自己的無能。自省:此念具人我相,嗔相(非如理作意之思惟)。遂思惟如何行四事行,而于他人非難之際當面據理溝通,如此一來竟改善令人頭疼之人際關系。有一些往昔之習染,會因緣熟而現行。若不行觀行,則無法改善該習染。又如:今生曾習道家氣功與靜坐,每于攝心之際常不自覺地氣動(道家之轉河車),且因氣隨念走而頭疼(系念于腦中故)。最初以氣行之理來對治頭疼(將念放置于手指尖),但效果不彰(有改善但不徹底)。后依陸親教師所教之觀行,先嘗試觀五蘊十八界,后思惟其虛妄性之理。發覺這種如理作意之思惟有自我心理暗示之效,也即末那識之遍計所執性被意識所說服,而從根本去改善氣動與頭疼之煩惱。走筆至此,末學不得不由衷地贊嘆蕭導師之善巧方便之睿智與仍堅守崗位之各親教師(須自備廣大福藏以便承擔末法眾生之業力)。但愿十方諸佛菩薩能加被他們,令正法久住。阿彌陀佛!。
熱心網友
禪觀應是在明心見性后成就如幻觀后,才進階修的?如修證十行位的陽焰觀,十回向位的如夢觀,修百法明門的鏡像現觀,發起禪定修的光影現觀,以及進修四禪八定,五神通進修大乘種智的谷響現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