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心網友
和日本拼命,就不怕別人坐收漁利嗎?
熱心網友
誰問這么沒志氣的問題至少也應該問美國能打贏中國嗎???????????
熱心網友
我不知道,你讓他們比劃比劃
熱心網友
1.軍事:海、陸、空均強于日本;2.政治:二戰五個戰勝國對日本等軸心國開戰,無須聯合國同意;3.朝鮮的核武器我看主要是對付美國和小日本。打個小日本不是問題。
熱心網友
小日本也就靠USA
熱心網友
能, 中國陸軍排名第四,海軍排名第五,空軍排名第三!下面是詳細介紹,請細細看完!再論世界各國陸軍排名:中國軍隊排第四 我在設這個比較的前提是,實際的戰斗狀況的假設,而非簡單數據的累加。還有,我在比較中相當看中了裝甲力量的因素。這是由于,在排除空軍和核力量的影響后,裝甲集群,就是陸軍的力量所在。“坦克就是一切”,這句過時的蘇聯軍諺,在這場虛擬的比較中就是真理。 我認為的陸軍第一,還是美軍。大家都談美軍重型裝甲兵的精良,這是沒錯的。近8000輛各型M-1坦克和齊備的輔助裝甲力量(而且可以認為其保養是良好的),光從量上PLA陸軍就趕不上。而且美更加令人畏懼的是近5000架各型直升機的陸航力量,與之對抗的裝甲集群,沒等與美軍坦克短兵相接就會被消耗大半。 而且美國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決定了美國在必要時可以將其主力悉數投到海外戰場卻不必擔心本土受到攻擊。他的國民警衛隊就可以擔負那時的常規警戒任務,何況美國無數帶槍族形成的隱型民兵力量(獨立戰爭就是靠這些集合的民間武力打勝的)。這決定了美軍擁有高度的靈活度和集中可能性,當然投送力量要考慮到美軍在開戰前擁有的準備時間和運送能力。但在美軍蓄意挑起的大規模陸地戰上,不會有敵手。(當然得拋開核武器,國土被占領后代價極大的長期小規模游擊戰等因素) 第二是俄羅斯。俄曾經擁有歷史上最為強大的陸軍力量,現在縮減了很多。坦克從高峰時的5萬余輛,減少到目前的一萬輛左右,但可以認定剩下的都是T-72以上級別的型號(T-64B等視同)。俄在過去一直奉行大規模裝甲戰的戰略,其打大規模陸戰的經驗和方案無疑是十分豐富的。我們很多人嘲笑俄在車臣戰爭時期的低下表現,但一經研究就可以發現,那是俄國人把大規模陸戰形式錯用到城市巷戰的結果,并不代表俄羅斯軍隊在集團作戰中也會是那樣的。直觀比較中、俄裝甲力量,中國目前的主戰坦克屬T-55水平,雖然多加改進,但戰力上升有限。很多人可能會跳出來拿所謂59D的火炮威力和上升了的防護力做反駁,但憑什么說加裝反應裝甲的59能夠擋住T-72的攻擊,加了反應裝甲的72卻擋不住59的呢?還有59那幾乎不存在的火控系統怎么說?俄國的穿甲彈和炮射導彈都不是1990年的伊拉克擁有的,不要被美國人的刻意貶低產生太多的誤解。 俄羅斯最大的問題是,過于漫長的邊境線和低下的保養能力。尤其是后者,有可能在10年后使得俄軍裝甲力量縮水至目前的1/5都有可能!但現在,離那個望而生畏的裝甲集群解體還只有10年左右,一大群昔日的坦克駕駛員還在,一批可以生產優質坦克和配套裝備的廠家和技術工人還在。中國在那么困難的年代擁有了最大的裝甲規模,為何就斷定俄國面對祖國危亡,不會不計后果地大規模重新武裝?這是只瘦癟了的駱駝,但遠沒有瘦死,未來還有可能變壯。 第三是德國。有人會抗議,無論是規模,裝備數量上,德國怎么會比解放軍陸軍更為強大呢? 首先,從裝備上,德國擁有全世界最為優良的自行火炮和3000余輛精良的豹1/2型坦克。其主戰裝甲規模,數量上也實不在我軍之下,質量上就更不要提。(我軍8000輛左右坦克,88式以上你認為有幾千量?)其次,德國陸軍在其歷史上(2戰后)是在蘇、美、中后唯一按照大規模裝甲戰爭的要求組織起來的力量,在冷戰數十年的對抗中直接承受了蘇聯坦克集群的壓力,其戰略戰術上擁有相當強的經驗和技術。特別是在東西合并后,對所接收的東德裝甲武備(還有東德裝甲軍軍官,理論)的研究,令其在對抗東方風格的坦克戰中擁有了制勝的竅門,這種實踐般珍貴的know-how,不是任何一種軍隊能夠擁有,美國拿走整營的蘇聯坦克也不能獲得! 還有德國的精良工業和經濟潛力,呵呵,不多說了。在中歐平原上能夠打敗這支軍隊的力量,不存在。但這支軍隊在未來,可能會改變其特性,淪落為法,英,日等本土防御力量。 第四,我人民解放軍陸軍。擁有在數量上最龐大的規模,和龐大的戰爭潛力。最大的問題是主戰裝備老化和戰略機動能力嚴重不足。特別是后者,使得我國的軍力散布在廣闊的國土之上,使得在任何一個方面不存在立即戰略進攻的能力。如果機動問題解決,我們就可以大大減少裝甲規模(坦克減至3000~4000輛),建設質量上過硬的陸軍,在必要時不影響其他地區衛戍的情況下集結一支進攻力量(在西藏,巴基斯坦方面或福建、廣東地區等)。在10年或更長的時間中,我們有九分的可能性上升至第二。 剩下的國家,無論從整體質量或規模上,與以上幾個國家有不小的差距。印度擁有戰略進攻能力,但主要問題是裝備老化,生產和維修的國產化率偏低,不具備后續力量。(相似的是90年以前的伊拉克,空有龐大武備,損失之后就大傷元氣,恢復乏力);以色列,精良裝甲力量,弱點還是戰爭潛力不足,現在實力欺負周邊國家綽綽有余,跟前面講的大國拼,在拼掉第一梯隊(即使使大國遭受相當重的損失)后不會有象樣的后備力量留下。只輸在規模,相當令人佩服,不存在明顯弱點;法國,英國,日本等,裝備精良,數量不足,國土防御勝任,沒有所在地區的戰略進攻能力。伊朗,伊拉克,朝鮮,韓國,巴基斯坦,烏克蘭,南非,埃及等,擁有本地區龐大的武備,但數量不及第一梯隊,整體質量不高,都具有本地區相當規模的戰略進攻能力。朝、韓的聯合力量(150萬陸軍,4000輛坦克,自產彈道導彈,過萬門火炮)可以與印度或中國比肩,弱點是戰爭潛力單薄,力量用于彼此對抗上。 中國海軍在世界海軍列強中到底能排第幾呢?請看: 世界上擁有強大海軍的都是那些向外擴張最具有侵略性的國家,19世紀的歐洲國家個個都有強大的海軍、英國、日本、蘇聯等則是本世紀后起的海軍大國。近年來,隨著國防建設的需要,我國海軍同以前比也有了質的飛躍。不久前,國外一權威機構將世界海軍作了一個大排隊,它們的分類標準是按照比較傳統的10級分類法,在這個排名中我國海軍位列第幾?這個排名準確嗎? 世界各國海軍排名 世界各國海軍排名,按照比較傳統的10級分類法: 1)第一級是以大型航空母艦為主的水面作戰部隊,核潛艇數量多,稱為全球控制海軍;美國。 2)第二級是以巡洋艦為主、輔以大型航空母艦的水面作戰部隊,核潛艇數量多,稱為全球挑戰海軍;蘇聯/俄羅斯。 3)第三級是以航空母艦為核心,驅逐艦護航,有核潛艇或者潛艇,稱為全球存在海軍(大洋海軍);這里典型國家是法國和英國,意大利和西班牙,其中法國和英國擁有2~3艘航空母艦,擁有核潛艇構成這個等級里的前一個臺階。 4)第四級是以巡洋艦或者大型驅逐艦為核心,通用驅逐艦護航,有相當數量潛艇,稱為全球出動海軍;典型國家是日本,還有德國和荷蘭。 5)第五級是以驅逐艦為核心,護衛艦數量大,有少量潛艇;典型國家地區海軍是中國臺灣海軍。 所以可以排入第三級還有印度,實力在英法之后,意西之前,但是它的裝備程度低;巴西、阿根廷、泰國,雖然有航空母艦,但是沒有實際作戰能力,排在第三級但是實力不如排在第四級的日本。 中國的情況是以護衛艦為主,那么主要是排在第五級;擁有核潛艇,可以排在第三級;在綜合考慮潛艇數量和航空兵力,所以排在第四級比較合適。 排級不完全等于排名,日本的實力要高于巴西、阿根廷、泰國,甚至超過印度。 所以前6名排名應該是:美國,俄羅斯、法國、英國、日本、印度。 然后后面6個就不太好排了(以下不分前后):意大利、西班牙、德國、荷蘭、中國、中國臺灣,然后是泰國、巴西、阿根廷。 由此可見,中國海軍的實力應排在第7名比較合適,這與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世界上的排名是基本吻合的。但戰爭并不完全靠海軍,強大的空軍和陸軍也是非常必要的,上面的10及分類法,只是從武器的角度分析了中國海軍的排名,而未涉及保障、研發、人員素質、戰略方針……等重要參考條件,因此上述排名是比較片面的。那么中國海軍的現狀究竟是什么樣的呢?中國海軍是否只能排在世界第7位? 中國海上力量目標明確 我國現在從北到南設置了3個艦隊:北海艦隊負責黃海、渤海的防務,主要任務就是守衛北京的海上門戶;東海艦隊負責連云港以南、臺灣海峽南端以北的東海海區,主要是方向是臺灣海峽;南海艦隊防區最大,概念上包括臺灣海峽以南直達曾母暗沙的全部南中國海域,負責維護中國在南中國海的海洋權益和島嶼的防衛。 維護海洋領土的安全、收復被占島嶼、戰勝敵人從海上對我國大陸的入侵以及統一臺灣,是海軍的神圣使命。從中國海洋領土的分布態勢看,東海的釣魚島、南中國海諸島以及大部分海洋領土全部位于西太平洋的由庫面島始,經日本列島、琉球群島、臺灣、菲律賓群島,直至加里曼丹島等,我陸基線外的一系列島嶼串聯而成的第一島鏈之內。也就是說,中國海軍擔負著必要時武力統一臺灣,收復被占島嶼,保衛自己的的海洋權益,就必須具備走進藍水在第一島鏈內外的海上進行作戰的能力。隨著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比例越來越重,海上航運對中國經濟有著非同以往的戰略意義,因此海軍的遠期目標還應考慮赴遠洋為中國商船護航的能力。處于這第一島鏈與我有海洋權益爭議的國家中,單獨有能力與我國海軍較量的國家,恐怕只有日本。日本與美國是軍事盟國,根據《日美安保條約》,美國有義務幫助日本守衛領土;另外一方面,美國在西太平洋作戰,即發生所謂的“周邊事態”時,日本也可以提供基地、后勤、情報等軍事支持美國。所以,無論中國收復釣魚島,或武力統一臺灣,都必須面對美國和日本的海軍。美國有全球利益的國家,不會把全部海軍用于西太平洋,美國負責西太平洋防務的主要力量就是總部設在日本橫須賀的美國海軍第七艦隊。因此,中國海軍只有有了與美國第七艦隊一爭的能力,才能具備保衛中國的全部海上權益,其中包括在必要時武力統一臺灣所需要的海軍力量。 盤點中國海軍現有家當 海軍是以軍艦為作戰平臺的,海軍的部署就是軍艦的部署。因此,談海軍就得先了解軍艦。中國海軍擁有的軍艦號稱是世界上最多的,總共有2500多艘大小船艇。但在聯合國五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惟有中國沒有航空母艦。綜合《艦船知識》、《現代艦船》和英國《簡氏防務周刊》(Jane`sDefenceWeekly)等軍事雜志介紹:中國海軍成立于1949年4月23日,海軍現役兵力共30萬人,其中包括海軍航空兵2.5萬人,海軍岸防部隊2.5萬人,海軍陸戰隊4萬人。海軍的作戰單位為北海艦隊、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以及海軍航空兵和海防部隊。中國海軍的裝備也不斷地走向現代化。 改革開放之后,人民海軍的對外交往越來越多。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是1997年2月,中國海軍兩支艦艇編隊同時走出國門,走向遠洋,先后出訪美洲四國和東南亞三國,總航程3萬多海里,兩支遠航艦艇編隊的“領頭雁”、 就是素有“中華第一艦”美稱的新型導彈驅逐艦“哈爾濱”號(112)及其姐妹艦“青島”號(113)。 “哈爾濱”號和“青島”號是中國海軍第二代導彈驅逐艦,屬“旅滬”級,是目前中國海軍最新、最先進的驅逐艦。 1994年,“旅滬”級導彈驅逐艦首艦“哈爾濱”號建成服役。112艦滿載排水量4200噸,采用了柴油機—燃氣輪機聯合動力,航速31節,續航力可達到5000海里。裝備了“鷹擊—1”反艦導彈和“海響尾蛇”艦對空導彈,并裝有2架艦載直升機。 此外,國際上流行的隱身技術在該級艦上也得到了應用,使該級艦的隱蔽性、生存能力大大提高了。為了充分發揮各種先進武器裝備的效能,該級艦還裝備了能將10多個武器系統連結成一體的作戰指揮中心。作戰系統能做到早期預警、適時判斷、集中指揮、分散控制、快速反應、軟硬武器綜合使用。 中國的常規潛艇也早已由購買階段、仿制階段而進入了自行研制并全部采用國產材料及設備的階段,現已開始全面向現代化邁進。 自80年代起,為增加常規潛艇的攻擊作戰能力,我海軍潛艇逐步裝備了反艦導彈,并且出現了裝載戰略導彈的常規潛艇。其中R級巡航導彈潛艇是在原R級魚雷潛艇基礎上改進而成。為適應裝載巡航導彈的需要,該級艇的排放量有較大增加,水面排水量為1650噸,水下排水量為2100噸,該級艇除裝備6枚“鷹擊1”反艦巡航導彈外,還有8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在必要時可由20枚水雷代替魚雷。在此之后,隨著我國戰略導彈的研制成功,中國海軍又研制和建造出了自已的G級戰略導彈常規潛艇。該級艇水下排水量2950噸,武器裝備除2枚潛射彈道導彈外,還裝有10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 當今,隨著科學技術的突飛猛進,導彈化、核能化已成為世界海軍裝備發展的趨勢。早在80年代初,我國核潛艇就進行了多次遠航訓練。我國核潛艇的首次遠航訓練,是由新中國第一艘核潛艇——“長征1號”進行的。1985年冬,我海軍“長征3號”核潛艇又一次進行遠洋航行訓練。在這次遠航中,該艇進行了深海最大自給力的試驗。在長達數月之久的深海航行中,該艇穿峽谷、走暗流,打破了美國“鸚鵡螺”號核潛艇最大自給力84天的紀錄,充分顯示出我國核潛艇良好的機動性、隱蔽性、適航性和動力系統運行穩定可靠的優點。 目前,中國成功地掌握了水下發射彈道導彈技術。1982年10月12日,中國潛艇在北海海域圓形海區成功地發射了運載火箭,從此,中國成了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潛射戰略導彈能力的國家。 1983年,國產第一艘戰略核潛艇完成了各項試驗之后,正式加入了人民海軍的戰斗序列。1984、1985和1988年先后在彈道導彈核潛艇上進行導彈水下發射試驗。在多次試驗中,導彈核潛艇本身及其保證導彈水下發射的各系統和設備工作正常,慣性導航系統亦為導彈武器系統提供了精確的數據和信息。 根據國外權威軍事機構判斷,部署在中國北海、東海和南海三大艦隊的主要大型作戰艦艇有:導彈驅逐艦23艘,導彈護衛艦40艘,常規潛艇70艘,大型坦克登陸艦16艘,核潛艇6艘。世界十大空軍強國排行榜這部戰爭的歷史由陸上開始而海上,由水面到水底,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更由平面轉為三度空間的立體,廿一世紀以后更發展至遙遠宇宙的太空,而科學日異進步,武器及戰術的更新與發明,更改變以往的戰法,無疑的,目前的戰爭確以空戰為重心與主軸,即令大海 軍的航空母艦其最主要的戰斗力,乃是艦載空軍的打擊力量,近期的戰爭包括英阿的福克蘭島之役、波斯灣戰爭、科索托戰爭無一不是以空戰為開場與完結篇,因此老衲特提供世界十大空 軍國排行榜,將各國現有空軍機種的數量作一統計并分析其戰力以供參考: ★美國無疑的當然是世界十大空軍國排行榜的榜首,美國的空軍以第一線而言,大約有3,600架左右,包括900架的F-15、2,000架的F-16、150 架的F-4、140架的A-10密接支持攻擊機、約150架的F- 111、和若干的 F-117A,另外尚有使用已五十年的高齡B-52遠程戰略轟炸機50架,新式的遠程戰略轟炸機B1及B2約有20余架,現研發的F-22原型機若干架,美國空軍除了布置在本土以外空軍,在歐洲德國、英國,亞洲韓國、日本及其屬地關島、賽班島均有駐軍,其空軍的規模均大于海、陸軍。 在美國海軍方面,目前約有1,500架第一線戰機,包括450架F-14 熊貓式戰斗機、450架F/A-18空優及攻擊戰機、450架A-6E攻擊戰機、及約100架EP-3、E-2鷹眼電戰機及50架A-10海盜式攻擊機,海軍陸戰隊約有600架戰機,含300架F/A-18空優及轟炸戰機、200架AV-8B英制的垂直起降戰機及100架各式支持電戰、偵測戰機。故整合美國三軍戰機的實力,確實遙遙領先世界各國,尤其其戰機的壽命比較其它九個國家,除B-52遠程戰略轟炸機50架算高齡外,其余乃是算較新式。 ★俄羅斯當屬排名亞軍,盡管蘇聯已經解體,分為十五個國家,烏克蘭、哈薩克等大國,分別擁有前蘇聯的戰機,但俄羅斯第一線戰機,目前約有2,900架包括500架MiG-23、MiG-25的110架、MiG-29的 450架、SU-27有150和若干架SU-30戰機均屬空優戰機,對地攻擊機以 MiG-27的600架、SU-17及SU-20有300架、SU-24有480架、SU-25有340 架。 俄羅斯第二線本土防衛戰機也約有2,000架,若再加上約300架海軍SU-24鐵匠式戰機,其總共空軍戰機約達5,200架,雖然俄羅斯近年經濟景氣不佳,許多戰機都被封存甚至兩三年內不到十架新戰機服役,實際運用出勤率可能未達半數,但俄羅斯事實上仍然是空軍的大國。 ★排名第三者當屬號稱擁有3,500架戰機的中國,目前中國因臺灣第四代戰機的更新完成成軍,緊急向俄羅斯采購SU-27、SU-30約50 架,全數約200架外,J8-I及J8-II型、新式改良J8-M約有120架,500 架勉強堪用的J-7,所以說實際上能負擔第一線空優戰機任務僅有670 架,當 然中國目前積極與以色列研發J-10,及其數千架老舊的J-6、強5、轟6、轟7對日后可能臺海的戰役,多少還是帶著威脅★排名第四但真正被視為第三名應該是法國,盡管她的第一線戰機有650架,其中幻象戰機約有500架,Mirage2000各型最新銳占200架,其余以F1 居多,而其六百 五十架戰機都能執行空優及對地攻擊雙重任務,而真正據對地攻擊任務為150架美州虎對地攻擊機。法國海軍尚有12架美制A-7攻擊機及38架超級軍旗式艦載機,另外尚有作支持戰機的阿爾發噴射教練攻擊機150架,合計總術800余架,法國空軍除目前加強更新F1戰機為Mirage-2000N等各型外,新式的飆風型戰機已研發成功進入量產中,臺灣對達騷公司的飆風型戰機充滿興趣! ★排名第五以英國和東、西合并的德國在仲伯之間,英國以龍卷風式空優戰機為主力,約有300架,對地攻擊機有美州虎5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60架,鷹式攻擊戰機150架,英國海軍則有40架獵鷹式垂直起降戰機,總計在600架以上,最進與德、西聯合開發“歐洲聯合戰機”EFA英國將引進250架左右。 ★西德原有200架F-4戰機、240架龍卷風式空優戰機和150架阿爾發噴射教練攻擊機,加上東、西合并后,大部份東德舊式的米格機已淘汰,只保留24架空優的MiG-29。德國海軍有100架龍卷風式空優戰機,不過全部都屬岸基式戰機,其任務負責對德國艦隊作空中支持任務,也和英、西聯合開發「歐洲聯合戰機」EFA將引進200架左右,其總計也在600架以上。 ★排名第七是亞洲的印度,印度第一線戰機有650架以上,不過當中有老舊MIG-21多達300架,真正主力是法制的Mirage-2000N有40 架,60架俄羅斯制的MiG-29,和80架MiG-23,雖然也有90架美州虎戰機但保養不良,數量雖多但戰力遠遜于歐洲各國。 ★北韓號稱有700架第一線戰機,若仔細的評估老舊的中國制J-5 就有240架,J-6、強5、MiG-21也有380架,空有多的數量在質的方面確很差,都是第二代老舊戰機。近期和俄羅斯合作組裝MiG-29約數 120架左右,但對戰力的提升有限。 ★第九名為以色列,以色列的確是空軍的強國,她不但是少數能自行研發新式戰機的國家,第一線戰機至少有600架,包括110架F-4 、200架F-16、60架F-15和150架自制的幼獅式戰機及120架美制A-4天鷹式攻擊機,以色列面對環繞四周的有3000架戰機的阿拉伯各國,其空軍由如臺灣面對中國大陸一樣表現得可圈可點,其數量雖少于臨近的阿拉伯敵國,但飛行員的素質與戰機出勤,遠非阿拉伯敵國所能比擬。目前以色列的主力戰機為F-15,將來會繼續采用美制的F-22或法制的飆風型戰機或「歐洲聯合戰機」EFA,則有待觀察。 ★烏克蘭從蘇聯解散后留下600戰機,其中精銳的僅有200架MiG- 29,由于經濟的因素其空軍正在裁減中,估計能保留在第一線戰機,不會超過半數。 ★最后來談談中國臺灣省,臺灣和中東的以色列一樣,面對中國大陸三千余架戰機的威脅,在蔣經國主政時就看出沒有空防就沒有國防的真理,過去臺美有協防條約時,臺灣還是第一個擁有F-104A的地區,羨煞了伊郎和土耳其,成幾何時美臺斷交,臺灣有廿多年買不到新式的戰機,幸蔣經國高瞻遠望決定辛苦了自行研發,歷經廿多年的努力,也因此才有法制 Mirage-2000-5及美制F-16A/B的銷售。 臺灣目前所擁有世界第四代戰機最多的地區之一,自一九九○年開始自制仿美F-16的I。D。F。空優戰機120架,一九九五年引進美制F- 16A/B Black20共160架,一九九六年引進法制Mirage-2000-5有60架,其第一線空優戰機約340架,都已成軍上陣,分部于全島九個戰備機場,原第一線的美制F-5原總數330架,經多年使用淘汰150架,除 20架委由新加坡改為RF-5E偵 察機外,全數改為第二線支持攻擊機約 160架,主要在臺中清泉崗、臺南作中、低空支持攻擊機及臺東佳山機場的TOP GUN假想敵戰術大隊,尚有A-3/AT-3噴射教練攻擊機約50 架,臺灣空軍目前約有總數550架戰機,加上海軍有30架S-70C反潛機,由于臺灣對飛行員訓練非常嚴格, 其戰力遠勝過第七名的印度及北韓、烏克蘭,又恐臺灣少數空優戰機無法長久對付中國大陸的老舊戰機狼群戰術,除加強全島的防空導彈布屬外,再繼續研發下一代的A。 D。F。戰機及向外采購美制F-22或F/A-18E/F或法制飆風型戰機,那是可預期的事 。。
熱心網友
中國最簡單的方式就是采取導彈飽和攻擊. 的確日本的海軍超出中國一大截,中國基本上沒有優勢. 空軍來說中國有數量優勢,先進性較低. 陸軍中國強,但無法登陸啊,麻煩. 打不起來,中國的核威懾!!!!
熱心網友
不能,先不說中國的軍事武器上技術還不如日本,就是中國的貪官污吏遠多于日本,日本GDP產值是中國的三倍還多.還沒算海外資產.科技上日本出了10幾個諾貝爾獎得主,中國現在一個還沒有.日本的核儲備超過俄羅斯,如制造核武器也能毀滅地球好多次,運載火箭的能力也不在中國之下.外交上日本和美國有安保條約. 中國一個盟友也沒有.在外國,人們對日本人普遍比中國人有好感,覺得他們彬彬有禮,勤奮守信,還樂善好施.中國人的形象嘛,你應該知道.你說可能嗎? 大家好好努力干活吧,別胡思亂想的.
熱心網友
不能.日本人還沒出手,漢奸就已經替他們代勞了.
熱心網友
能打下臺灣就能打下日本
熱心網友
日本海軍實力強大,世人皆知。但現代戰爭導彈先行,中國彈道導彈世界上也是十分先進的,中國的巡航導彈足以打到日本,給它來個飽和攻擊,看它能受得了!
熱心網友
二炮和海軍只要出十分之一的進攻力量就足以消滅日本了!至于拼常規作戰,面對中國強大的遠程攻擊力量,3-6個月就足以讓日本投降了,沒有資源、地域狹小防御縱深淺,日本靠什么去支撐戰爭機器的運行?打日本,中國不會有任何顧忌,和打臺灣、甚至美國都會有很大不同。打掉日本的戰備能源、民生基礎設施、工業和科技研發中心,根本無須考慮戰后重建,至于日本人的傷亡相對于抗戰傷亡的3000萬中國軍民只能算小咪咪。
熱心網友
嗨,我國的海軍十再有點差,和日本還有一定差距。這是大家公認的。至于空軍嘛,可能實力相當。但陸軍我們的實力可強了,世界數一數二,打日本綽綽有余。
熱心網友
夠的,一個094就可以炸平小日本了,大不了同歸于盡,中國的核武器可以炸掉N次地球,
熱心網友
費話!中國有核武器,小日本敢動武嗎?
熱心網友
人多有用嗎?現在世高科技戰爭呀
熱心網友
汗..不管實力強大也好.弱小也好...想想13億個人...戰爭來了..號令一下.全民皆兵....10個人打一個...打不死他也累死他..呵呵